CN207809312U -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9312U
CN207809312U CN201820075391.7U CN201820075391U CN207809312U CN 207809312 U CN207809312 U CN 207809312U CN 201820075391 U CN201820075391 U CN 201820075391U CN 207809312 U CN207809312 U CN 207809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belt
seat board
locating part
motor vehicle
res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753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753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9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9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9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座板(1),用于设在机动车座椅上;和限位件(2),设在所述座板(1)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供机动车安全带依次穿过,以用于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并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此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限位件可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使得机动车在任何状态下均能依靠机动车本身三点式安全带约束保障乘员乘坐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乘坐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乘坐机动车时,安全带是保护乘客的重要装置,目前的机动车上一般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安全带在拉出后可通过插扣固定在机动车座椅的锚固点上,上段安全带从乘客的肩部倾斜地延伸至腹部的一侧,下端安全带约束乘客的腹部。
孕妇在车座机动车时,为了避免下段安全带勒着孕妇隆起的腹部,提高孕妇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并保护胎儿的安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此种安全约束装置采用如下方案:在机动车座椅中座板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固定件,以使下段安全带依次穿过两侧的固定件,能够在孕妇乘车时微调安全带的约束路径,把腹部约束移动至腿部约束。
现有技术中的安全约束装置虽然能够提高孕妇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但是需要二次改装机动车座椅,成本较高,且不确定成品机动车后排座椅两侧是否能加装固定件,使其通用性较差。而且,在机动车紧急制动状态下,由于下段安全带对孕妇腿部进行约束,与腹部约束的方式相比,允许孕妇身体前倾的余量较大,可能会挤压腹部而导致胎儿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能够提高特殊乘员在机动车座椅上乘坐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
座板,用于设在机动车座椅上;和
限位件,设在座板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供机动车安全带依次穿过,以用于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并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限位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在安全带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时,限位件发生变形使安全带脱离限位件。
进一步地,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时,限位件相对于座板的位置保持不变,限位件自身处于被安全带拖拽发生变形的状态。
进一步地,限位件在安全带的拖拽下相对于座板整体向后移动,以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限位件沿座板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以使限位件能够通过向后移动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卡合部和供安全带穿过的导向部,卡合部卡接在座板的侧部,卡合部能够在安全带施加于导向部的外力超过预设值时沿座板的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卡合部呈C形结构,座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导向槽,导向槽沿座板的长度前后方向延伸,C形结构的两个悬臂端分别嵌入上下导向槽中。
进一步地,卡合部与座板的配合面上设有多个阻挡凸起,限位件能够在安全带施加的外力超过阻挡凸起产生的摩擦力时沿着座板的前后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各个阻挡凸起平行间隔设置,在座板的前后方向上形成锯齿状结构。
进一步地,座板上的各个阻挡凸起在前后方向上均具有前阻挡面和后阻挡面,前阻挡面相对于座板所在平面的倾角大于后阻挡面相对于座板所在平面的倾角,卡合部上的阻挡凸起与座板上相邻阻挡凸起形成的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导向部设在卡合部的上方,导向部上设有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开口。
进一步地,开口朝向座板的前方设置。
进一步地,卡合部和导向部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碰撞时,通过安全带从导向部中脱出、卡合部从座板上脱出、安全带拖拽限位件整体向后移动,和安全带拖拽限位件发生变形但仍与限位件连接中的至少一种,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进一步地,限位件的抗变形强度大于安全带的最大卷收力。
进一步地,座板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座板左右两侧在乘员乘坐时被安全带拉起以包裹腿部外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通过在座板的两侧设置限位件,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能够使安全带形成对特殊乘员腿部的约束,例如孕妇或腹部有伤病的乘员,可避免下段安全带勒着乘员的腹部,提高特殊乘员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其次,将限位件设在座板上,设置简单方便,无需对机动车座椅进行二次改装,在使用时将该约束装置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孕妇不乘坐时可移走,通用性强,成本降低。另外,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限位件可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使得机动车在任何状态下均能依靠机动车本身三点式安全带约束保障乘员乘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中限位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乘车安全约束装置的中座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均是指乘员(特别是孕妇)坐在机动车座椅上时所对应的方向。这种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该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包括座板1和限位件2。其中,座板1用于设在机动车座椅上,限位件2设在所述座板1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供机动车安全带依次穿过,以用于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并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在正常约束状态下,安全带处于对乘员腹部约束的状态,即恢复至机动车原始的三点约束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将座板1放置于机动车座椅上时,机动车座椅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座板1的“宽度方向”,机动车座椅的前后方向定义为座板1的“长度方向”。
此处的乘员可以是孕妇、腹部有伤病的乘员或腹部较胖的乘员等。对于孕妇来讲,腿部约束状态可以避免安全带勒着隆起的腹部,以保护胎儿安全。对于腹部有伤病的乘员来讲,腿部约束状态可以避免安全带勒住腹部需要避免压迫的部位,以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和身体健康。对于腹部较胖的乘员来讲,腿部约束可避免安全带对腹部施加太紧的约束,提高乘坐舒适性。下面的各实施例均以孕妇使用乘车安全约束装置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1)通过在座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限位件,能够使安全带在约束状态下对孕妇大腿部位进行约束,将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下位于腹部的安全带下移至腿部,可避免下段安全带勒着孕妇隆起的腹部,提高孕妇正常乘车时的舒适性,并保护胎儿的安全。
(2)将限位件设在座板上,设置简单方便,无需对机动车座椅进行二次改装,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机动车座椅。在使用时将该约束装置放置在机动车座椅上,在孕妇不乘坐时可随时移走,通用性强,成本降低,还能保证原机动车座椅的安全性。
(3)在机动车发生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由于限位件可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安全带的拉紧力无法通过限位件全部传递给座板,可防止座板被安全带向上拉起或向后翻转,从而避免孕妇的腿部被拉高至靠近腹部的位置,保护孕妇的腹部使胎儿免受挤压伤害。
在采用了此种限位结构之后,无需再设置其它阻止座板被拉起的结构,使此种约束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如果只在座板的两侧设置刚性的限位件,而且在机动车发生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限位件也只能保持在原位,此时安全带产生的拉紧力会通过限位件直接作用于座板,将座板向上拉起,迫使孕妇的腿部拉高靠近腹部,可能会挤压到孕妇的腹部而导致胎儿受到挤压伤害。
(4)由于安全带约束腿部的方式允许孕妇的身体有更大的前倾量,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腿部约束的方式可能会使孕妇身体前倾碰到前排座椅或者对腹中胎儿造成伤害,因而在此种状况下使安全带回复到机动车三点式安全带本身的约束路径,形成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依靠机动车原有的安全带约束状态保障孕妇安全。
因此,此种约束装置在机动车处于任何状态下,均能够依靠机动车本身三点式安全带约束保障乘员的安全性,而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则改善安全带约束乘员的舒适性。
其中,三点式安全带正常的约束位置是安全带插扣与座椅靠背或座板交叉线上的锚固点,呈现在不同身形大小的孕妇身上位置会有差异,可能是肚皮位置,也可能是肚皮偏下位置,但肯定不会是大腿根部位置。三点式安全带正常状态是靠预紧力拉紧,只有在紧急制动状态时,才会强力拉紧,此时如果限位件2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那么紧急停车状态下安全带收紧时自然就会回复到座椅相交线的锚固点上受力,安全带约束孕妇就会回复到正常受力部位。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件2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下面举例给出可选的实现形式。
在一种实现形式中,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会产生触发信号,例如红外线或超声波等信号,限位件2能够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主动发生状态或位置变化,以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
在另一种实现形式中,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通过安全带的拉紧力迫使限位件2发生状态或位置变化,以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此种解除限位的方式无需增加其它结构件,结构简单,可依据安全带的实际受力情况带动限位件2解除限位,动作可靠。下面的各实施例均以通过安全带解除限位件2的限位作用为基础进行说明。
无论限位件2发生状态变化或位置变化,限位件2均会有向后运动或变形的趋势,原因在于,当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乘员身体会发生前倾,此时安全带卷收器的自动锁止功能会锁止安全带拉出,身体前倾的位移量就是限位件2微调安全带时拉长的位移量。在上段安全带被孕妇身体前倾拉长一定的位移量之后,下段安全带之前的拉长量会被抵消而缩短,迫使限位件2被向后拖拽,以通过限位件2自身的变形或整体向后移动,使下段安全带回复至正常约束小腹部位的正常三点式约束路径上。
进一步地,在安全带对限位件2施加拉紧力的情况下,限位件2可至少通过如下结构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下面将分别给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限位件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在安全带的作用下通过自身的变形,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优选地,弹性材料具备使限位件2恢复至原始状态的能力,在机动车遇到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后,限位件2不发生破坏,可恢复至原始状态继续使用。例如,限位件2可采用柔性硅胶材料,或者带有弹性的金属材料等。采用弹性限位件2的好处在于,省去使用高强度的钢材,采用注塑的方式成型即可,成本低。
优选地,限位件2的抗变形强度大于安全带的最大卷收力。这样能保证机动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限位件2不发生变形,保持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形成对孕妇腿部约束的状态,提高孕妇乘坐的舒适性。只有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孕妇的身体会前倾,安全带的拉力会大于卷收器的卷收力,在安全带施加于限位件2的力超过限位件2的抗变形的强度时,限位件2发生变形以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
例如,若安全带的卷收力在1N~7N,限位件2的整体抵抗变形的能力要大于7N,限位件2整体受力稳定才能满足对安全带提供限位约束的要求。具体地,需要重点针对薄弱部位的抗变形能力进行设计,例如图2中第一开口23和第二开口25的支撑力要大于7N。实际中可通过控制硅胶限位件2的硬度来获得所需的抗变形能力。
对于采用弹性材料的限位件2,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时,限位件2和安全带可以处于如下三种状态之一。
其一,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时,限位件2发生变形使安全带完全脱离限位件2,在机动车恢复至正常行驶状态时,需要重新将安全带穿设到限位件2中。
其二,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时,限位件2相对于座板1的位置保持不变,限位件2自身处于被安全带拖拽发生变形的状态,安全带未与限位件2脱离。
其三,限位件2在安全带的拖拽下相对于座板1整体向后移动,当然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变形,以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限位件2沿座板1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以使限位件2能够通过向后移动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对于该实施例,限位件2既可以通过弹性材料制成,也可通过刚性材料制成。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的作用力可将限位件2整体向后拖拽,安全带不脱离限位件2,也能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对于限位件2沿座板1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的实施例,可实现连续或离散的调节,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可根据孕妇的体形和舒服度需求调整限位件2沿座板1的前后位置,以改变安全带在腿部的约束位置。
如图2所示,限位件2包括卡合部21和供安全带穿过的导向部22,卡合部21卡接在座板1的侧部,卡合部21能够在安全带施加于导向部22的外力超过预设值时沿座板1的前后方向移动。卡合部21和导向部22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形成,易于通过自身变形解除对安全带的约束,也利于使限位件2沿座板1的前后方向移动。
其中,参考图4,座板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导向槽11,导向槽11沿座板1的长度前后方向延伸。参考图2,卡合部21呈C形结构,C形结构的两个悬臂端向内弯折,使两个悬臂端的端部相对设置,两个悬臂端分别嵌入上下导向槽11中。如图2所示,卡合部21的内部形成容纳空间24,用于容纳座板1的侧部边缘,两个悬臂端之间形成第二开口25,以使卡合部21嵌入到导向槽11中。两个悬臂端与导向槽11的配合面之间的摩擦力应大于安全带的最大卷收力。
优选地,为了实现较大的摩擦力,卡合部21与座板1的配合面上设有多个阻挡凸起26,例如,在C形结构的两个悬臂端相对的端面上设置阻挡凸起26,在导向槽11的槽底面上也设置阻挡凸起26。卡合部21与导向槽11上的阻挡凸起26相互嵌合,在限位件2受到的外力不超过阻挡凸起2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时,限位件2在座板1的位置保持不变;在限位件2受到的外力超过阻挡凸起2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时沿着座板1的前后方向移动。
将C形结构的两个悬臂端嵌入到导向槽中,能够使卡合部21与座板1的卡合更加牢固,不容易从座板1上脱落,以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使导向部22能够更加可靠地对安全带提供导向限位作用。而且,在机动车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时,在安全带的拉紧作用下,优先使卡合部21发生变形,C形结构的悬臂部也不容易从导向槽11中脱出,以免需要经常重新安装限位件2。
可替代地,也可以在座板1两侧不设置导向槽11,直接在座板1的上下表面设置阻挡凸起26。另外,阻挡凸起26也可以设置在卡合部21与座板1的其它配合面上,例如侧面等。
限位件2相对于座板1可前后移动具有两个优点: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可通过外力使限位件2的前后移动调整安全带的约束路径,提高孕妇的舒适度感受;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限位件2可以在安全带的拉紧力作用下被向后拖拽,以使安全带切换至对孕妇的腹部进行约束的状态。
如图2和图5所示,各个阻挡凸起26平行间隔设置,在座板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此种结构易于通过锯齿的间距和锯齿侧面的倾角设计获得合适的摩擦阻力。
如图5所示,座板1上(例如导向槽11)的各个阻挡凸起26在前后方向上均具有前阻挡面P和后阻挡面Q,前阻挡面P和后阻挡面Q是针对于同一个阻挡凸起26来描述的。前阻挡面P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的倾角大于后阻挡面Q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的倾角,在比较时不考虑底座1所在平面的方向性,因而倾角的范围为[0°,90°]。
优选地,前阻挡面P垂直于座板1所在平面,后阻挡面Q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倾斜设置;或者也前阻挡面P和后阻挡面Q均倾斜设置,但是前阻挡面P的倾角大于后阻挡面Q。
相应地,卡合部21上的阻挡凸起26与座板1上相邻阻挡凸起26形成的凹槽相适配。如图2所示,卡合部21上的阻挡凸起26在前后方向上均具有前阻挡面P’和后阻挡面Q’,前阻挡面P’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的倾角小于后阻挡面Q’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的倾角,以使卡合部21悬臂端和导向槽11配合面上的阻挡凸起26之间能够相适配。导向槽11底面阻挡凸起26的前阻挡面P与卡合部21上阻挡凸起26的后阻挡面Q’配合,导向槽11底面阻挡凸起26的后阻挡面Q与卡合部21上阻挡凸起26的前阻挡面P’配合。
通过对阻挡凸起26的形状进行设计,限位件2沿着座板1向前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小于向后移动时受到的阻力,以保证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限位件2在安全带的作用下不能向后移动,起到位置锁止作用,使安全带可靠地保持在对孕妇腿部进行约束的状态,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而只有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碰撞时,使安全带的拉紧力增大至能够克服座板1上阻挡凸起26的前阻挡面P的作用力,限位件2才向后移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使用者在向前调整限位件1的位置时,通过施加较小的力就能使限位件2向前移动,使限位件2的位置恢复调节更省力方便。
可替代地,如果主要目的是保证在机动车在紧急制动或碰撞时都能可靠地恢复至安全带三点约束的状态,就可以使限位件2沿着座板1向后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小于向前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则阻挡凸起26上阻挡面倾角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可相反。
如图2所示,导向部22设在卡合部21背部的上方,导向部22上设有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开口23。此种导向部22的设置方式无需增加约束装置的整体宽度,而且方便安全带从导向部22的开口23穿过。可替代地,导向部22设在卡合部21背部的侧面或其它位置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开口23朝向座板1的前方设置,以限制安全带向后脱出的自由度,使安全带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具体地,导向部22形成倒L形结构。
在使用时,拖拽安全带上的插扣带动安全带伸长后,使下段安全带依次穿过乘员左侧和右侧限位件2的开口23,从乘员双腿上部跨过;上段安全带从机动车座椅的上部锚固点引出后,从乘员肩部斜向下经过,最后将插扣固定在机动车座椅的下部锚固点。乘员左右两侧的限位件2用于限制安全带向后方脱出。
优选地,卡合部21和导向部22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碰撞时,通过安全带从导向部22的第一开口23中脱出、卡合部21通过第二开口25从座板1上脱出、安全带拖拽限位件2整体向后移动,和安全带拖拽限位件2发生变形但不脱离限位件2中的至少一种,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限位件2是整体移动还是变形,或者具体出现哪种变形状态,取决于孕妇的体形和所受冲击力的大小。该实施例可通过多种途径使安全带切换至腹部约束的状态,有利于使机动车在任何状态下均能依靠机动车本身三点式安全带约束保障孕妇乘坐的安全性。
对于上述实施例,座板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可选地,座板1还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材料,同样地,限位件2相对于座板1的前后位置也可进行调整,由于座板1采用柔性材料,如果座板1具有足够的宽度,在孕妇坐在座板1上之后,由于安全带穿过座板1两侧的限位部2,软质座板1的两个侧边自然会被收紧的安全带牵拉包裹在孕妇大腿的外侧,座板1左右两侧折起的高度与孕妇的肥胖程度特别是腿部宽度相关。可见,软质座板1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两侧限位部2之间的宽度,同时也可手动滑动限位件2实现其前后位置的调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板(1),用于设在机动车座椅上;和
限位件(2),设在所述座板(1)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供机动车安全带依次穿过,以用于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使安全带形成对乘员腿部约束的状态,并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在安全带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时,所述限位件(2)发生变形使安全带脱离所述限位件(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时,所述限位件(2)相对于所述座板(1)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限位件(2)自身处于被安全带拖拽发生变形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在安全带的拖拽下相对于所述座板(1)整体向后移动,以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沿所述座板(1)前后方向的位置可调,以使所述限位件(2)能够通过向后移动解除对安全带的限位作用,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包括卡合部(21)和供安全带穿过的导向部(22),所述卡合部(21)卡接在所述座板(1)的侧部,所述卡合部(21)能够在安全带施加于所述导向部(22)的外力超过预设值时沿所述座板(1)的前后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21)呈C形结构,所述座板(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导向槽(11),所述导向槽(11)沿所述座板(1)的长度前后方向延伸,所述C形结构的两个悬臂端分别嵌入上下导向槽(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21)与所述座板(1)的配合面上设有多个阻挡凸起(26),所述限位件(2)能够在受到的外力超过阻挡凸起(26)产生的摩擦力时沿着所述座板(1)的前后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阻挡凸起(26)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座板(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锯齿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上的各个阻挡凸起(26)在前后方向上均具有前阻挡面(P)和后阻挡面(Q),所述前阻挡面(P)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的倾角大于所述后阻挡面(Q)相对于座板(1)所在平面的倾角,所述卡合部(21)上的阻挡凸起(26)与所述座板(1)上相邻阻挡凸起(26)形成的凹槽相适配。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22)设在所述卡合部(21)的上方,所述导向部(22)上设有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开口(2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3)朝向所述座板(1)的前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21)和导向部(22)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在机动车紧急制动或碰撞时,通过安全带从导向部(22)中脱出、卡合部(21)从所述座板(1)上脱出、安全带拖拽所述限位件(2)整体向后移动,和安全带拖拽所述限位件(2)发生变形但仍与限位件(2)连接中的至少一种,使安全带切换至机动车正常约束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的抗变形强度大于安全带的最大卷收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安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座板(1)左右两侧在乘员乘坐时被安全带拉起以包裹腿部外侧。
CN201820075391.7U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Active CN207809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5391.7U CN207809312U (zh)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5391.7U CN207809312U (zh)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9312U true CN207809312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75391.7U Active CN207809312U (zh) 2018-01-17 2018-01-17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93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9434A (zh) * 2019-06-12 2022-01-14 森卡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舒适的约束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9434A (zh) * 2019-06-12 2022-01-14 森卡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舒适的约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3925B2 (en) Head and neck restraint system and device
JP506616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のガイド構造
US9878642B2 (en) Safety belt clip
US2856991A (en)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 passengers
CN207809312U (zh)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US2796112A (en) Automobile safety seat
CN105539220A (zh) 儿童安全座椅
US7270347B1 (en) Seatbelt attachment for use by pregnant women
EP2895358A1 (en) Safety belt retention device
WO2015176109A1 (en) A motor vehicle seatbelt restraint arrangement
CN205344587U (zh) 儿童安全座椅
CA2806574A1 (en) An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seatbelt restraint system to be used by pregnant women and other passengers
US20160114760A1 (en) Safety harnesses
CN106794819A (zh) 车用孕妇安全带导轨
CN208198333U (zh)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KR101438201B1 (ko) 시트 일체형 안전벨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전벨트 체결방법
CN110040103A (zh) 乘车安全约束装置
GB2395465A (en) Three point seat belt with additional diagonal belt
CN212827991U (zh) 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KR20130073565A (ko) 시트벨트
KR101624724B1 (ko) 자동차용 안전벨트의 보조고정장치
JP2023038734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7841800A (zh) 一种坐垫、儿童安全座椅及降低儿童乘员伤害风险的方法
JP2001310695A (ja) 自動車用頚部保護具
JP420692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