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0921U -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0921U
CN208190921U CN201820433257.XU CN201820433257U CN208190921U CN 208190921 U CN208190921 U CN 208190921U CN 201820433257 U CN201820433257 U CN 201820433257U CN 208190921 U CN208190921 U CN 208190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part
film
vibration piece
frame body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332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332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90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0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0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膜片及受话器。所述膜片包括振片,所述振片的主体部分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薄膜,所述薄膜的顶面覆盖于所述振片的底面,所述薄膜包括沿所述振片的外轮廓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薄膜的底面,包括环形的框架本体以及从所述框架本体边沿朝远离所述薄膜的一侧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不同的侧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膜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成本较低和与受话器外壳定位精度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背景技术】
动铁受话器主要应用于助听器以及耳机等穿戴设备,其组装定位精度会直接影响受话器成品的性能。如果组装精度不够好、组装工艺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声学曲线一致性较差、音压不够大,声音失真度、异音等声学参数可能不良等问题。
在受话器组装工艺中,膜片是动铁受话器结构中的核心,膜片振动压缩空气过程中产生音压,并通过振动板的刚性实现快速回弹,改善音频的失真。现有的动铁受话器的膜片成型完后需放置入受话器的外壳中,依靠外壳四周的凸台实现膜片与外壳的定位,但是,现有的在外壳四周冲凸台的工艺要求比较困难,需要专门的治具依次在拉伸好的外壳四周的外侧向内侧冲压出四个凸台,冲凸台的生产周期较长、成本高,且由于冲凸台工艺的要求高导致膜片与外壳的定位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成本较低和定位精度较高的膜片及受话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片,包括:
振片,所述振片的主体部分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
薄膜,所述薄膜的顶面覆盖于所述振片的底面,所述薄膜包括沿所述振片的外轮廓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薄膜的底面,包括环形的框架本体以及从所述框架本体边沿朝远离所述薄膜的一侧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不同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边缘延伸而出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框架本体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包括两个沿所述框架本体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还包括沿所述框架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弯折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弯折部在其弯折方向上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的外轮廓为圆角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为一侧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在所述薄膜上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振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振片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薄膜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传导杆连接。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膜片,所述膜片的弯折部的外侧抵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片及受话器。通过设置环形的框架本体以及从框架本体边沿朝远离薄膜的一侧延伸的弯折部,弯折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分别设置于框架本体的不同的侧面,使得膜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成本较低和与受话器外壳定位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片与外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受话器100包括膜片200、外壳11、传导杆12、电枢13、线圈结构14、磁轭15、永磁铁16、声管17以及引线端子18。其中,所述膜片200、传导杆12、电枢13、线圈结构14、磁轭15以及永磁铁16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一般,所述线圈结构14、磁轭15和永磁铁16的数量为2,且为对称设置结构,所述电枢13的固定本体固定于所述磁轭15,上下对称的两个永磁铁16之间设置有收容空间,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穿过并悬空于该收容空间,且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平行于所述两个永磁铁16。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接所述传导杆12的一端,所述传导杆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膜片200。
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悬置于所述线圈结构14接近中部的位置,以便于为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预留出足够的振动空间。初始未通电时,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所述受话器100开始工作时,由于所述线圈结构14在电枢13中感生磁通量,与所述永磁铁16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电枢13的振动本体上下振动,通过所述传导杆12带动所述膜片200振动发出声音。
请参阅图2至图3,所述膜片200包括振片10、薄膜20和支撑架30。
所述振片10的主体部分101朝所述振片10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102,所述振片102的主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3。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振片10的薄厚均匀,即所述主体部分101的厚度一致,在声学一致性、声压等上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片10的薄厚可以不一致,比如,所述第一凸起102的厚度相较于未凸起的其余主体部分稍薄,可以使得所述振片102振动更加容易。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102为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空心凸起,有利于所述薄膜20振动时,在薄膜20与所述第一凸起102形成的腔室中压缩空气形成声压,最后声压到达所述第一凸起102的内壁的上表面,利用所述振片10的刚性使声压快速回弹,改善声音的失真。
所述振片10采用铝镁合金、不锈钢或镍制成,铝镁合金、不锈钢或镍材质的振片的刚性比现有的铝材质的振片的刚性更好,在声音的高频延展性上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片1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金属、合金、陶瓷或新型材料等。
所述薄膜20的顶面覆盖于所述振片10的底面,所述薄膜20包括沿所述振片10的外轮廓朝所述振片10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201,在所述薄膜20上与所述第一通孔103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二凸起201为一侧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在所述薄膜20上形成一容置空间203,所述振片1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0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20上开设有气压平衡孔,所述气压平衡孔除了在所述膜片200成型时通气减少所述其他部件的受力,还可以平衡所述受话器100上空腔和下空腔内的气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空间203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通孔202的一端,所述第二凸起201可以理解为振动的跑道,是在所述膜片200成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所述第二凸起201相较于平面的薄膜结构更易振动。所述薄膜20可以为聚酯薄膜、硅胶薄膜等,当采用温度特性较好的薄膜时,所述薄膜20在受话器的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回流焊设备,提高受话器的自动化生产程度,进而提高受话器的生产效率。
综上可知,所述振片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03,所述薄膜20上与所述第一通孔103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一通孔103与所述第二通孔202用于与传导杆12连接。
所述支撑架30贴合于所述薄膜20的底面,包括环形的框架本体301以及从所述框架本体301边沿朝远离所述薄膜20的一侧延伸的弯折部302,所述弯折部302的数量为至少2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不同的侧面。当所述弯折部302的数量为2时,较优的情况下,应当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对边。
所述框架本体301的外轮廓为圆角矩形,所述框架本体301的外轮廓还可以为其他任意的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凸起201相对所述框架本体301的空心部分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架30下方的空气通过所述框架本体301的空心部分作用于所述第二凸起201和所述薄膜20的其余部分。
所述支撑架3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也可以采用其他刚性较好的材质进行替换,所述弯折部302的材质与所述支撑架30的材质可以是一致的,当所述弯折部302的声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出于成本的考虑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支撑定位的较为便宜的材质。
所述弯折部302包括与所述框架本体301连接的连接部3021和从所述连接部3021边缘延伸而出的卡接部3022,所述卡接部3022与所述框架本体301垂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021呈圆弧状,即常说的R角,在开模的过程中,圆弧状的所述连接部3021更加容易制作,当然,所述连接部3021也可以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边缘延伸而出,此时,所述连接部3021平行于所述框架本体301,所述R角等于90度。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部3021的厚度等于所述卡接部3022的厚度,且所述连接部3021的厚度等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厚度。当然,所述连接部3021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或大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厚度。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所述弯折部302包括两个沿所述框架本体30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弯折部31与第二弯折部32,所述弯折部302还包括沿所述框架本体30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弯折部33。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力学的平衡原理,对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31与第二弯折部32即可以达到平稳支撑的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弯折部302的数量,比如,可以沿所述框架本体301宽度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三弯折部33对称的第四弯折部,还比如,所述第一弯折部31、第二弯折部32与第三弯折部33是由多段不连接的弯折部形成的,即在同一方向的弯折部是不连续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31与所述第二弯折部32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长度,在保证满足定位平稳的前提下,所述第一弯折部31与所述第二弯折部32的长度适当变短可以节约材料,进而减少所述膜片200的成本,同理,所述第三弯折部33的长度小于所述框架本体301的宽度。
从膜片200与外壳11的组装结构300中可以看出,所述膜片200的弯折部302的外侧抵于所述外壳11的内侧壁,每个所述弯折部302在其弯折方向上的高度相等,使得所述弯折部302可以平稳且平行地放置于所述外壳11内,利用所述弯折部302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11的内侧壁相抵达到卡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膜片及受话器。所述膜片包括振片,所述振片的主体部分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薄膜,所述薄膜的顶面覆盖于所述振片的底面,所述薄膜包括沿所述振片的外轮廓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薄膜的底面,包括环形的框架本体以及从所述框架本体边沿朝远离所述薄膜的一侧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不同的侧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膜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成本较低和与受话器外壳定位精度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片,所述振片的主体部分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
薄膜,所述薄膜的顶面覆盖于所述振片的底面,所述薄膜包括沿所述振片的外轮廓朝所述振片的顶面一侧凸出形成的第二凸起;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薄膜的底面,包括环形的框架本体以及从所述框架本体边沿朝远离所述薄膜的一侧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不同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边缘延伸而出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框架本体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两个沿所述框架本体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还包括沿所述框架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弯折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弯折部在其弯折方向上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框架本体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外轮廓为圆角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为一侧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在所述薄膜上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振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片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薄膜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传导杆连接。
10.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膜片,所述膜片的弯折部的外侧抵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
CN201820433257.XU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Active CN208190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3257.XU CN208190921U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33257.XU CN208190921U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0921U true CN208190921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38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33257.XU Active CN208190921U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90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9273A (zh) * 2018-03-28 2018-07-17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9273A (zh) * 2018-03-28 2018-07-17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6456C (zh) 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334867U (zh) 用于骨导式助听器和扬声装置的动铁式传声器单元
CN209390315U (zh) 发声器件
CN205051863U (zh) 长冲程动圈式扬声器
CN104902401B (zh) 发声器模组
US10694294B2 (en) Metal diaphragm and speaker
CN112738695B (zh) 扬声器
CN214381386U (zh) 一种轴向振动的骨传导振子及骨传导听音设备
CN103856873A (zh)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CN207968951U (zh) 微型扬声器
CN208190921U (zh)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WO2021212539A1 (zh) 微型发声器
CN108289273A (zh) 一种膜片及受话器
WO2018233410A1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204741560U (zh) 一种超级超薄超重低音动圈式扬声器
CN208956320U (zh) 一种大振幅微型扬声器
CN101511048B (zh) 具有新型振动系统的电声转换器及其振动系统的制造方法
CN207603908U (zh) 一种振膜
CN206993397U (zh) 振动组件以及包括该振动组件的发声器
CN207926905U (zh) 一种振膜及受话器
CN207251899U (zh) 一种电枢及动铁受话器
CN114025291A (zh) 一种具有双悬挂架的高振幅微型扬声器
CN202385271U (zh) 具有内焊直悬空引线型结构的微型电声换能器
CN209358773U (zh) 超薄低音扬声器及音箱
CN208522987U (zh) 一种基于动磁铁的双线圈微型受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6

Address after: 518000 No.3 Factory, Qiaotou Fuqiao Industrial Zon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nd floor, building 25, Zhiheng Industrial Park, nantouguankou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LLSING ACOUST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