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2794U -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2794U
CN208182794U CN201820318779.5U CN201820318779U CN208182794U CN 208182794 U CN208182794 U CN 208182794U CN 201820318779 U CN201820318779 U CN 201820318779U CN 208182794 U CN208182794 U CN 208182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water
hole
interior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87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川
刘晓川
朱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chuan Wuhan Tap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87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2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2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27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集水池、第二集水池及调节池;污水处理机构,包括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水平三相流化床及清水池;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包括筒体、三相分离器及内循环组件;内循环组件包括多个排水管、多个孔帽、内循环出水管、内循环进水管及内循环管道泵;每个孔帽均包括导向部、喷水部及覆盖部,喷水部上设有多个喷水孔。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底部设置排水管,并设置部分可转动的孔帽,其通过筒体底部多点且斜向下排水以便于促进污泥膨胀,其利于提高筒体底部各处污泥均匀膨胀,而喷水孔与彭水部侧壁设置夹角可使得喷水至喷水部转动以最大化提高搅拌面积,其利于最大化厌氧反应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且授权公告号为CN205838665U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间歇进水上升流厌氧序批式污泥膨胀床,其污水内循环实现间歇进水、搅拌以促进筒体内污泥膨胀,进而提高厌氧反应效率。然而,由于是局部进水,其只能使得部分污泥膨胀,易导致污泥膨胀效率较低,其不利于最大化厌氧反应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厌氧污泥膨胀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污水调节机构,其包括用于收集高浓度污水的第一集水池、用于收集低浓度污水的第二集水池及与所述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出水端连接的调节池;
污水处理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水平三相流化床及清水池;所述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包括一竖直设置的筒体、一设于所述筒体顶端的三相分离器及一驱动所述筒体内上下端污水间歇循环的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水平排列于所述筒体底部的多个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管上的排水孔一一对应的多个孔帽、与多个排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的内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筒体上端连通的内循环进水管及间歇驱动污水由所述内循环进水管进入内循环出水管的内循环管道泵;每个所述孔帽均包括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部上端可转动连接且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喷水部及覆盖于所述喷水部上端的覆盖部,所述喷水部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喷水孔,每个所述喷水孔中轴线均向其相邻的喷水孔偏转15~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底部设置排水管,并设置部分可转动的孔帽,其通过筒体底部多点且斜向下排水以便于促进污泥膨胀,其利于提高筒体底部各处污泥均匀膨胀,而喷水孔与彭水部侧壁设置夹角可使得喷水至喷水部转动以最大化提高搅拌面积,其利于最大化厌氧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食物腌制污水处理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部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包括包括污水调节机构1和污水处理机构2,污水调节机构1包括用于收集高浓度污水的第一集水池 11、用于收集低浓度污水的第二集水池12及与所述第一集水池11和第二集水池12的出水端连接的调节池13,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集水池11收集高度度污水,而第二集水池 12则收集低浓度污水,调节池13则可将高浓度污水和低浓度污水进行调节,并对污水的水质及速度进行调节,具体为将高浓度污水和低浓度污水按一定比例输送进入调节池 13内,使得混合后的污水浓度维持在设定范围内,其利于后续生化反应,本实施例的高浓度和低浓度指的是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其中,本实施例第一集水池11和第二集水池12也可对污水进行沉淀,污水中的部分污泥可沉淀于第一集水池11和第二集水池12 内。
为了避免体积较大杂质进入调节池13,所述污水调节机构1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水池11和第二集水池12的进水端的第一格栅井14和第二格栅井15,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格栅井14和第二格栅井15内的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本实施例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均倾斜设置,且其上端分别靠近第一格栅16井14和第二格栅 17井15的进水侧,其可便于较大面积的悬浮物沉淀至第一格栅16井14和第二格栅17 井15底部,即当污水进入第一格栅井14和第二格栅井15时,在污水的冲力作用下,污水中无法穿过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的杂质易贴附于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 上,其易导致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堵塞,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 17均倾斜设置,且均向进水侧倾斜,当其贴附于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上后其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沉淀于第一格栅井14和第二格栅井15底部,进而降低第一格栅16和第二格栅17堵塞的几率。
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机构2包括依次连接的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21、水平三相流化床22及清水池23,所述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21的进水端与所述调节池13连接。其中,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且授权公告号为CN205838665U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间歇进水上升流厌氧序批式污泥膨胀床,本实施例的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21可采用上述专利公开的间歇进水上升流厌氧序批式污泥膨胀床,其可将培养、驯化厌氧耐盐菌,提高厌氧反应效率,进而提高污水中油类、难降解物的降解效率。
本实施例水平三相流化床22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0403044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为一种泥膜共生的污水处理装置,该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曝气、载体(悬浮填料)、载体分离器等装置,使其成为“流动的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生长在流动的悬浮填料上,在悬浮填料的另外水体中,则有着无数游离的的微生物和细小的活性污泥,这些活性污泥有的是自然形成,但没有附着在悬浮填料的活性污泥,有的是悬浮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经水力、空气剪切形成的活性污泥,这种系统就是典型的泥膜共生污水系统,泥膜共生系统中,游离的微生物和活性污泥与附着在流动载体上的生物膜共同作用。而载体表面所生长的生物膜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靠近载体表面的部分称为惰性生物层,这部分微生物由于难以获得食料,活性差,基本不参与生化反应;包裹于惰性层外面的叫活性生物层,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这一层中的微生物。液相主体中的基质通过水膜进入活性生物层并在该层内扩散的速率直接影响着生化反应的速率,也就影响了流化床的处理效率,当生物膜厚较小时,所有的生物膜都是活性的,这时生物膜量的增加当然会使处理效率增大;当膜厚增大到大于最佳膜厚时,尽管生物膜的总量仍在增大,但活性却降低很快,造成处理效率下降。由此可见,生物膜厚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在两相生物流化床中,一般是通过专门的脱膜设各来控制生物膜厚。由于膜厚决定了床层膨胀高度,在实际运转中,控制床层高度就达到了控制膜厚的目的。在三相床中,由于反应器内气泡的搅动,水力紊动剧烈,当生物膜表面有所脱落的时候,游离的微生物或细小的活性污泥能很快补充到生物膜表面,这种泥膜共生的系统中,生物膜更新快、处理效率高、适应能力强、具有高耐毒性。
而本实施例利用水平三相流化床22的上述特性,驯化具有高耐毒性的微生物群落,其可依次进行厌氧、兼氧和好氧处理,其可提高COD和氨氮除去效率,进而最大化除去污水中剩余的COD及氨氮。
对于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21、水平三相流化床22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请参阅授权公告号为CN2058386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及授权公告号为CN104030441B的中国发明专利。
如图2~5所示,在实际应用时,上述间歇进水上升流厌氧序批式污泥膨胀床的通过内循环以实现污泥膨胀效率有限,故本实施例对间歇进水上升流厌氧序批式污泥膨胀床的内循环组件进行了改进,本实施例所述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21包括一竖直设置的筒体211、一设于所述筒体211顶端的三相分离器212及一驱动所述筒体211内上下端污水间歇循环的内循环组件213,调水池的出水端与筒体211的进水端连接,而水平三相流化床22的进水端则与三向分离器21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内循环组件213包括水平排列于所述筒体211底部的多个排水管213a、与所述排水管213a上的排水孔a11一一对应的多个孔帽213e、与多个排水管213a的进水端连接的内循环出水管213b、与所述筒体211上端连通的内循环进水管213c及间歇驱动污水由所述内循环进水管213c进入内循环出水管213b的内循环管道泵213d;其中,本实施例每个所述排水管213a上侧均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排水孔a11,而多个排水管213a上的多个排水孔a11 则呈阵列布置。本实施例在筒体211底部设置多个排水管213a,多个排水管213a依次排列,且通过一呈弧形的连通管213f与内循环出水管213b连通,连通管213f设于筒体 211底部且贴附于筒体211内壁设置,当内循环管道泵213d驱动污水进行内循环时,多个排水管213a上孔帽213e可同时排水,其利于整个筒体211底部产生水流,其利于筒体211底部的污泥整体膨胀化,进而促进附着于污泥上的厌氧菌的降解效率。
由于上述排水孔a11均向上,其易导致静置至污泥由排水孔a11落至排水管213a内而导致排水管213a堵塞,故本实施例每个所述孔帽213e均包括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导向部e11、与所述导向部e11上端可转动连接且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喷水部e12及覆盖于所述喷水部e12上端的覆盖部e13,所述喷水部e12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喷水孔e121,每个所述喷水孔e121中轴线均向其相邻的喷水孔e121偏转15~30°。本实施例所述喷水部e12上设置有多个喷水孔e12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孔帽213e,且喷水孔e121设置于喷水部e12上,而喷水部e12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则设置于喷水部e12上的喷水孔e121斜向下布置,静置沉淀的污泥无法由喷水孔e121进入排水管213a内,从而降低了排水管213a堵塞的几率,且由喷水孔e121 喷出的水流可对沉淀于筒体211底部的污水产生冲击力,其利于污泥的膨胀;同时,喷水部e12与导向部e11可转动连接,喷水孔e121中轴线均向其相邻的喷水孔e121偏转 15~30°,当由喷水孔e121喷水时,其喷出的水流向其一侧的相邻喷水孔e121偏转,其可使水流产生的反向作用力驱动喷水部e12相对导向部e11转动,进而使得喷水部e12 转动式喷水,其增大了喷水范围,保证每个喷水点一定范围内的污泥均能够在喷水作用下发生膨胀。其中,本实施例喷水孔e121中轴线向其相邻的喷水孔e121偏转角度优选设置为25°,而喷水部e12与导向部e11可通过轴承e15可转动连接,即轴承e15的内圈套接于导向部e11外周面,其外圈内嵌于所述喷水部e12下端。
在实际应用时,当喷水孔e121喷出的水流速度较小时,由于喷水部e12侧壁厚度较小,其喷水孔e121偏转的角度不足以使喷出的驱动驱动喷水部e12转动,故本实施例所述孔帽213e还包括与所述喷水孔e121一一对应同轴连通的多个导流部e14,其有利于经由导流部e14喷出的水流产生较大作用力,进而驱动喷水部e12相对导向部e11 转动。
本实施例所述喷水部e12优选设置设置呈锥形,且其外壁与所述导向部e11外壁的夹角为115~145°,优选采用125°,其可使得喷水孔e121喷出的水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5°,其可增大喷水孔e121的喷水范围。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水调节机构,其包括用于收集高浓度污水的第一集水池、用于收集低浓度污水的第二集水池及与所述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的出水端连接的调节池;
污水处理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水平三相流化床及清水池;所述间歇厌氧污水处理器包括一竖直设置的筒体、一设于所述筒体顶端的三相分离器及一驱动所述筒体内上下端污水间歇循环的内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水平排列于所述筒体底部的多个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管上的排水孔一一对应的多个孔帽、与多个排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的内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筒体上端连通的内循环进水管及间歇驱动污水由所述内循环进水管进入内循环出水管的内循环管道泵;每个所述孔帽均包括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部上端可转动连接且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喷水部及覆盖于所述喷水部上端的覆盖部,所述喷水部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喷水孔,每个所述喷水孔中轴线均向其相邻的喷水孔偏转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组件还包括一贴附于所述筒体内壁的连通管,所述内循环出水管及多个所述排水管均与所述连通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帽还包括与所述喷水孔一一对应同轴连通的多个导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水孔中轴线向其相邻的喷水孔的偏转角度为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呈球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部呈锥形,且其外壁与所述导向部外壁的夹角为115~145°。
CN201820318779.5U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2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8779.5U CN208182794U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8779.5U CN208182794U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2794U true CN208182794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877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82794U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27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1271A (zh) * 2019-12-19 2020-05-08 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循环搅动污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1271A (zh) * 2019-12-19 2020-05-08 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循环搅动污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5023A (zh) 一种新型固定化微生物生化沉淀一体化反应器
CN203007015U (zh) 一种实现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生物转盘反应器
CN207608464U (zh) 倒置aao+mbr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装置
CN104003514A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CN208182794U (zh) 一种微量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0500593C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40456B (zh) 一种内部电场刺激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10526394A (zh) 一种小通量供气循环搅拌的厌氧反应方法及反应器
CN207986978U (zh) 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811279Y (zh) 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CN103058379B (zh) 一种实现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组合式生物转盘反应器
CN203728638U (zh) 一种mbbr一体化自养脱氮装置
CN105800869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户用污水处理设备
CN105110463B (zh) 一种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
CN203625119U (zh)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N109078481A (zh) 一种碳氢溶剂VOCs废气一体化处理系统和装置
CN201530745U (zh)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CN104512965A (zh) 一种潜水式具有脱氮功能的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
CN205222810U (zh) 一种逆向曝气污水处理池
CN103274521B (zh)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N209138339U (zh) 一种碳氢溶剂VOCs废气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8182792U (zh) 一种食物腌制污水处理装置
CN209292164U (zh) 一种微动力内循环分户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6587508A (zh) 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7330506U (zh) 一种厌氧消化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