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5731U -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55731U CN208155731U CN201820666805.3U CN201820666805U CN208155731U CN 208155731 U CN208155731 U CN 208155731U CN 201820666805 U CN201820666805 U CN 201820666805U CN 208155731 U CN208155731 U CN 2081557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clamping limb
- tethered
- clamping
- sh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上夹具包括移动座、滑动连接于移动座的第一夹持臂、滑动连接于移动座的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设有用于改变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距离的滑动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所述下夹具包括固定座、铰接于固定座的“L”形第一固定臂和铰接于固定座的“L”形第二固定臂,且“L”形第一固定臂和“L”形第二固定臂之间连接有弹簧;这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能够对系留座进行夹持固定,以便完成对系留座保载力的测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静止停留时,为了使飞机能够稳定的停留,通常将飞机与系留座连在一起,因此,系留座的保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系留座出厂前一般都需要对系留座的保载力进行测试,在测试时,将系留座放置在夹持装置上,使夹持装置的上夹具连接系留座的一端,使夹持装置的下夹具连接系留座的另一端,保持下夹具不动,通过对上夹具施力对系留座的保载力进行测试。
目前,市场上的系留座大多数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8、设置在底座18上的连接柱19以及设置在连接柱19上的系留柱20。
公告号为CN2052098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万能拉力机的固定装置,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能固定在所述拉力机上或地面上,所述底板上面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平行于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底板间隔设定的距离;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光孔或螺纹孔或光孔和螺纹孔的组合。
这种固定装置虽然能够用于夹持,但是由于系留座上没有孔,难以通过螺钉将系留座和固定板连接在一起,因此,难以完成对系留座保载力的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对系留座进行夹持固定,以便完成对系留座保载力的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包括移动座、滑动连接于移动座的第一夹持臂、滑动连接于移动座的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设有用于改变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距离的滑动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所述下夹具包括固定座、铰接于固定座的“L”形第一固定臂和铰接于固定座的“L”形第二固定臂,且“L”形第一固定臂和“L”形第二固定臂之间连接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下夹具能够将系留座的底座夹持固定,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通过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将系留座上的系留柱夹持固定,在测量系留座的保载力时,对下夹具进行固定,保持下夹具不动,对上夹具施加一定的拉力并保持一定时间,检测系留是否出现裂纹,完成对系留座保载力的测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上分别设有锥形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凸块的设置能够减小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表面的光滑度,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夹持系留柱时,能够增大第一弧形槽与系留柱之间的摩擦力、第二弧形槽与系留柱之间的摩擦力,以便能够将系留柱夹持的更加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均设有“T”形块,所述移动座上设有“T”形槽,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通过“T”形块与“T”形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时,第一夹持臂带动“T”形块运动,“T”形块在“T”形槽内滑动,从而改变第一夹持臂与移动座之间相对位置,第二夹持臂带动“T”形块运动,“T”形块在“T”形槽内滑动,从而改变第二夹持臂与移动座之间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距离的调节,以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将系留座上的系留柱夹持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丝杠和驱动装置,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座设置在移动座上,且丝杠上设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丝杠贯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螺纹部与第一夹持臂螺接,第二螺纹部和第二夹持臂螺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丝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背离运动,实现对系留柱的夹持和松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齿轮组,所述电机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于丝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通过减速齿轮组带动丝杠,从而实现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距离的调节,以便实现对系留柱的夹持和松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动轴和把手,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架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转动轴与轴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丝杠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把手可拆卸的连接于转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转动把手,通过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丝杠转动,为丝杠提供转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卡槽,所述把手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嵌设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转动轴时,将卡块嵌设在卡槽内,转动把手,从而带动转动轴转动;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将把手拆卸下来,避免把手在外力作用下继续转动,导致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形第一固定臂和“L”形第二固定臂之间还设有锁紧构件,所述锁紧构件包括第一锁紧片、第二锁紧片、螺纹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锁紧片设置在“L”形第一固定臂上,所述第二锁紧片设置在“L”形第二固定臂上,第一锁紧片和第二锁紧片上均设有穿孔,所述螺纹杆穿过穿孔,所述第一螺母螺接于螺纹杆并抵触第一锁紧片背离第二锁紧片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母螺接于螺纹杆并抵触第二锁紧片背离第一锁紧片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构件的设置能够对“L”形第一固定臂和 “L”形第二固定臂进行锁紧固定,避免测试过程中“L”形第一固定臂和 “L”形第二固定臂发生晃动,影响系留座保载力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构件设置为两组,且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紧构件设置为两组能够对系留座上的底座进一步固定,使底座能够被更加稳定的夹持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下夹具能够将系留座的底座夹持固定,上夹具能够将系留座上的系留柱夹持固定,在测量系留座的保载力时,对下夹具进行固定,对上夹具施加一定的拉力并保持一定时间,检测系留是否出现裂纹,完成对系留座保载力的测试;
2、弹簧的设置能够使“L”形第一固定臂和 “L”形第二固定臂在外力消失时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以便对系留座的底座进行夹持固定;
3、将锁紧构件设置能够对系留座上的底座进一步固定,使底座能够被更加稳定的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用于体现系留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T”形块与“T”形槽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用于体现电机与减速齿轮组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锁紧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卡槽与卡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夹具;11、移动座;12、第一夹持臂;13、第二夹持臂;2、下夹具;21、固定座;22、“L”形第一固定臂;23、“L”形第二固定臂;3、滑动装置;31、丝杠;32、驱动装置;321、电机;322、减速齿轮组;323、主动齿轮;324、从动齿轮;325、转动轴;326、把手;4、轴架;5、第一弧形槽;6、第二弧形槽;7、弹簧;8、锥形凸块;9、“T”形块;10、“T”形槽;14、轴承座;15、卡槽;16、卡块;17、锁紧构件;171、第一锁紧片;172、第二锁紧片;173、螺纹杆;174、第一螺母;175、第二螺母;18、底座;19、连接柱;20、系留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上夹具1和下夹具2,上夹具1包括移动座11、滑动连接于移动座11的第一夹持臂12和滑动连接于移动座11的第二夹持臂13,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上均设有“T”形块9,移动座11上设有“T”形槽10,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分别通过“T”形块9与“T”形槽10滑动配合,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臂12上设有第一弧形槽5,第二夹持臂13上设有第二弧形槽6,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上分别设有锥形凸块8,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设有滑动装置3,滑动装置3能够改变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的距离,滑动装置3包括丝杠31和驱动装置32,丝杠31通过轴承座14设置在移动座11上,且丝杠31上设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丝杠31贯穿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第一螺纹部与第一夹持臂12螺接,第二螺纹部和第二夹持臂13螺接,驱动装置32包括电机321和减速齿轮组322,电机321设置在移动座11上,电机321通过减速齿轮组322连接于丝杠31。
如图4所示,下夹具2包括固定座21、铰接于固定座21的“L”形第一固定臂22和铰接于固定座21的“L”形第二固定臂23,且“L”形第一固定臂22和“L”形第二固定臂23之间连接有弹簧7,本实施例中,弹簧7的数量设置为两根,如图6所示,“L”形第一固定臂22和“L”形第二固定臂23之间还设有两组相互平行的锁紧构件17,锁紧构件17包括第一锁紧片171、第二锁紧片172、螺纹杆173、第一螺母174和第二螺母175,第一锁紧片171设置在“L”形第一固定臂22上,第二锁紧片172设置在“L”形第二固定臂23上,第一锁紧片171和第二锁紧片172上均设有穿孔,螺纹杆173穿过通孔,第一螺母174螺接于螺纹杆173并抵触第一锁紧片171背离第二锁紧片172的一侧,第二螺母175螺接于螺纹杆173并抵触第二锁紧片172背离第一锁紧片171的一侧。
实施过程:对“L”形第一固定臂22和 “L”形第二固定臂23施力,将“L”形第一固定臂22和 “L”形第二固定臂23朝向相互背离方向拉动,弹簧7由自然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将系留座的底座放置在,解除对“L”形第一固定臂22和 “L”形第二固定臂23的施力,弹簧7由拉伸状态变为自然状态,将螺纹杆173穿过第一锁紧片171和第二锁紧片172,再将第一螺母174和第二螺母175分别拧紧在螺纹杆173上,第一螺母174抵触第一锁紧片171背离第二锁紧片172的一侧,第二螺母175抵触第二锁紧片172背离第一锁紧片171的一侧,从而实现对系留座的底座进行固定的目的。
将系留座的底座固定好后,启动电机321,电机321在工作状态下通过减速齿轮组322带动丝杠31转动,丝杠3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相互靠近运动,与此同时,“T”形块9在“T”形槽10内滑动,当第一弧形槽5上的锥形凸块8和第二弧形槽6上的锥形凸块8紧抵系留座上的系留柱时,完成对系留座上系留柱的夹持固定。
在测量系留座的保载力时,对下夹具2进行固定,保持下夹具2不动,对上夹具1施加一定的拉力并保持一定时间,检测系留是否出现裂纹,完成对系留座保载力的测试。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和图8所示,驱动装置32包括主动齿轮323、从动齿轮324、转动轴325和把手326,转动轴325通过轴架4设置在移动座11上,转动轴325与轴架4之间转动连接,主动齿轮323设置在转动轴325上,从动齿轮324设置在丝杠31上,主动齿轮323与从动齿轮324啮合,把手326可拆卸的连接于转动轴325,转动轴325上设有卡槽15,把手326上设有卡块16,卡块16嵌设在卡槽15内。
实施过程:在需要上夹具1夹持系留座时,将卡快卡嵌在卡槽15内,转动把手326,通过把手326带动转动轴325转动,转动轴325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主动齿轮323转动,主动齿轮323带动从动齿轮324转动,从动齿轮324带动丝杠31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完成对系留座上的系留柱进行夹持固定的目的。
在系留柱被夹持固定后,将把手326从转动轴325上拆卸下来,使卡块16与卡槽15分离,避免工作人员不小心转动把手326,导致转动轴325转动,使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包括上夹具(1)和下夹具(2),其特征是:所述上夹具(1)包括移动座(11)、滑动连接于移动座(11)的第一夹持臂(12)、滑动连接于移动座(11)的第二夹持臂(13),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设有用于改变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之间距离的滑动装置(3),所述第一夹持臂(12)上设有第一弧形槽(5),所述第二夹持臂(13)上设有第二弧形槽(6)所述,所述下夹具(2)包括固定座(21)、铰接于固定座(21)的“L”形第一固定臂(22)和铰接于固定座(21)的“L”形第二固定臂(23),且“L”形第一固定臂(22)和“L”形第二固定臂(23)之间连接有弹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弧形槽(5)和第二弧形槽(6)上分别设有锥形凸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上均设有“T”形块(9),所述移动座(11)上设有“T”形槽(10),所述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分别通过“T”形块(9)与“T”形槽(10)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动装置(3)包括丝杠(31)和驱动装置(32),所述丝杠(31)通过轴承座(14)设置在移动座(11)上,且丝杠(31)上设有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丝杠(31)贯穿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13),第一螺纹部与第一夹持臂(12)螺接,第二螺纹部和第二夹持臂(13)螺接,所述驱动装置(32)的输出端连接于丝杠(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32)包括电机(321)和减速齿轮组(322),所述电机(321)设置在移动座(11)上,所述电机(321)通过减速齿轮组(322)连接于丝杠(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32)包括主动齿轮(323)、从动齿轮(324)、转动轴(325)和把手(326),所述转动轴(325)通过轴架(4)设置在移动座(11)上,所述转动轴(325)与轴架(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323)设置在转动轴(325)上,所述从动齿轮(324)设置在丝杠(31)上,所述主动齿轮(323)与从动齿轮(324)啮合,所述把手(326)可拆卸的连接于转动轴(3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轴(325)上设有卡槽(15),所述把手(326)上设有卡块(16),所述卡块(16)嵌设在卡槽(15)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L”形第一固定臂(22)和“L”形第二固定臂(23)之间还设有锁紧构件(17),所述锁紧构件(17)包括第一锁紧片(171)、第二锁紧片(172)、螺纹杆(173)、第一螺母(174)和第二螺母(175),所述第一锁紧片(171)设置在“L”形第一固定臂(22)上,所述第二锁紧片(172)设置在“L”形第二固定臂(23)上,第一锁紧片(171)和第二锁紧片(172)上均设有穿孔,所述螺纹杆(173)穿过穿孔,所述第一螺母(174)螺接于螺纹杆(173)并抵触第一锁紧片(171)背离第二锁紧片(172)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母(175)螺接于螺纹杆(173)并抵触第二锁紧片(172)背离第一锁紧片(17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紧构件(17)设置为两组,且相互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66805.3U CN208155731U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66805.3U CN208155731U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55731U true CN208155731U (zh) | 2018-11-27 |
Family
ID=64389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66805.3U Active CN208155731U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5573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9398A (zh) * | 2019-10-11 | 2019-12-17 | 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 飞机货网系留接头、基座试验用夹具 |
CN112378747A (zh) * | 2020-10-19 | 2021-02-19 |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航空托盘系留环的拉力实验机构 |
-
2018
- 2018-05-04 CN CN201820666805.3U patent/CN2081557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9398A (zh) * | 2019-10-11 | 2019-12-17 | 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 飞机货网系留接头、基座试验用夹具 |
CN112378747A (zh) * | 2020-10-19 | 2021-02-19 |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航空托盘系留环的拉力实验机构 |
CN112378747B (zh) * | 2020-10-19 | 2023-09-01 |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航空托盘系留环的拉力实验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155731U (zh) | 一种用于系留座的夹持装置 | |
CN110405965A (zh) | 一种用于石材加工的工作台 | |
CN208076125U (zh) | 一种产品跌落测试设备 | |
CN209069762U (zh) | 一种混凝土结构强度测试装置 | |
CN109602494B (zh) | 多自由度自锁机械臂 | |
CN205360422U (zh) | 一种肩关节训练器 | |
CN209503323U (zh) | 太阳能电池板边框的焊接台 | |
CN209396770U (zh) | 桨叶固定夹具 | |
CN107199554A (zh) | 一种无人机快速维护调试机器人 | |
CN208834009U (zh) | 一种医用影像诊断比对阅片器 | |
CN107456720B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 |
CN213485066U (zh) | 一种lte无线侧bbu用的具有定位结构的测试工装 | |
CN210879378U (zh) | 一种新型轴承检测用定位装置 | |
CN209858813U (zh) | 一种光缆铺设用手动绞磨机 | |
CN109397151B (zh) | 一种齿圈加工用可调节内环夹具 | |
CN203335544U (zh) | 一种自锁式树体夹紧机构 | |
CN209085903U (zh) | 一种用于玩具吸盘测试的夹具 | |
CN216815977U (zh) | 一种航插夹具 | |
CN215812327U (zh) | 儿童玩具锐边检测装置 | |
CN218956251U (zh) | 一种光器件拉力测试夹具 | |
CN221891443U (zh) | 一种匹克球开孔加工用的旋转夹具 | |
CN216098844U (zh) | 一种便于角度固定的旋转滑台 | |
CN220932823U (zh) | 一种ic卡芯片的焊接检测用检测装置 | |
CN209648716U (zh) | 一种新型机械臂 | |
CN208085111U (zh) | 一种具有卡爪结构的纸袋穿绳及打结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