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49404U - 料筒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料筒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49404U
CN208149404U CN201820458889.1U CN201820458889U CN208149404U CN 208149404 U CN208149404 U CN 208149404U CN 201820458889 U CN201820458889 U CN 201820458889U CN 208149404 U CN208149404 U CN 208149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hassis
barrel
fixedly connected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88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迪
张玉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tai Cab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04588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49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49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494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加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筒转运装置。料筒转运装置包括底盘、多个用于带动底盘移动的万向轮、底端与底盘相连的主支杆、底端与主支杆的顶端伸缩连接的副支杆和用于握持的把手;底盘的顶端设有用于盛放料筒的凹槽;每个万向轮均与底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把手与副支杆固定连接。该料筒转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搬运料筒,省时省力,而且该装置体积小,便于移动。另外,该装置加工成本低,能够高效、便捷的实现料筒在各个工序之间的传递,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料筒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加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筒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药行业,生产车间一般为无菌、洁净环境,原料通常呈粉末状或颗粒状,中间物料通常为颗粒、凝胶或溶液,最后通过分装或灌装,制成颗粒剂、胶囊及口服液等药品。为防止污染药品,在无菌车间中使用的容器,一般为不锈钢器皿。在配料工序中,不同种类、不同批次的物料需要经过称量、然后单独盛放,因此,需要用到大量的不锈钢料筒。
物料在不同工序之间传递时,各个料筒需要频繁的搬运,费时费力。目前,各个制药车间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使用平板车,但使用时仍然需要搬动料筒,而且平板车移动时,料筒容易倾倒,另外,对不不同身高的生产人员来说,拉动平板车时操作不便。另一种方式是在料筒的底部安装车轮,但加工成本高,且料筒不易堆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料筒转运装置,旨在解决制药车间内搬运料筒时料筒容易倾倒、且不同身高的生产人员操作不便的问题,能够高效、便捷的实现料筒在各个工序之间的传递,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料筒转运装置,包括:
底盘,顶端设有用于盛放料筒的凹槽;
多个用于带动所述底盘移动的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均与所述底盘的底端固定连接;
底端与所述底盘相连的主支杆;
底端与所述主支杆的顶端伸缩连接的副支杆;和
用于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副支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杆为管状,且所述副支杆的底部插入所述主支杆的内腔中;
所述主支杆的顶部设有限位孔,且所述副支杆的底部设有用于插入所述限位孔中的限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副支杆的底部设有开孔,且所述开孔内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开孔内,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支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副支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把手位于两个所述副支杆之间。
进一步的,料筒转运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与所述底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顶端与各个所述主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料筒转运装置还包括:
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底盘的支腿;各个所述支腿与各个所述万向轮交叉分布;和
用于带动各个所述支腿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与各个所述支腿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
位于所述第一套筒腔体内的丝母,且所述丝母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
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腔体内的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丝母的上方;所述第二套筒的顶端与所述底盘相连,用于和所述第一套筒滑动配合;
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上下移动的丝杠;所述丝杠位于所述第一套筒腔体内和所述第二套筒腔体内,且底部与所述丝母螺纹连接,顶部与所述第二套筒转动连接;
用于带动所述丝杠旋转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丝杠的顶端固定连接;和
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且底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套筒腔体内的部分设有通孔;所述丝杠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齿条移动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和
用于握持的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拉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通孔处设有与所述丝杠固定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底盘的凹槽内用于盛放料筒,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料筒倾倒。各个万向轮与底盘相连,用于带动底盘及料筒移动。主支杆与底盘相连,用于驱动底盘移动。用于握持的把手与副支杆固定连接,副支杆与主支杆伸缩连接,因此能够调节把手的高度,以方便不同身高的生产人员操作。
装填物料前,将空的料筒放入底盘的凹槽内,按压把手,副支杆下降,节省空间,避免妨碍操作人员向料筒中装填物料。当装满物料的料筒移动时,提拉把手,副支杆上升,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把手拉动底盘移动。当装满物料的料筒转移至下一工序时,按压把手,副支杆下降,节约空间,避免妨碍操作人员从料筒中取出物料。当料筒使用完毕后,从底盘上取出,堆放在中转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料筒转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搬运料筒,省时省力,而且该装置体积小,便于移动。另外,料筒使用完毕后,能够快速拆卸,便于料筒堆放整理。该料筒转运装置加工成本低,能够高效、便捷的实现料筒在各个工序之间的传递,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筒转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支杆与副支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支杆与限位销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轮和支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盘,20-万向轮,21-支腿,31-主支杆,311-限位孔,32-副支杆,321-限位销,322-弹性元件,33-把手,34-底座,40-升降机构,41-第一套筒,42-丝母,43-第二套筒,44-丝杠,45-齿轮,46-齿条,47-壳体,471-第一挡板,472-第二挡板,473-轴承,48-拉杆,49-手柄,50-料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筒转运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料筒转运装置包括底盘10、多个用于带动底盘10移动的万向轮20、底端与底盘10相连的主支杆31、底端与主支杆31的顶端伸缩连接的副支杆32和用于握持的把手33。底盘10的顶端设有用于盛放料筒50的凹槽。每个万向轮20均与底盘10的底端固定连接。把手33与副支杆32固定连接。
底盘10的凹槽内用于盛放料筒50,避免移动过程中料筒50倾倒。各个万向轮20与底盘10相连,用于带动底盘10及料筒50移动。主支杆31与底盘10相连,用于驱动底盘10移动。用于握持的把手33与副支杆32固定连接,副支杆32与主支杆31伸缩连接,因此能够调节把手33的高度,以方便不同身高的生产人员操作。
装填物料前,将空的料筒50放入底盘10的凹槽内,按压把手33,副支杆32下降,节省空间,避免妨碍操作人员向料筒50中装填物料。当装满物料的料筒50移动时,提拉把手33,副支杆32上升,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把手33拉动底盘10移动。
当装满物料的料筒50转移至下一工序时,按压把手33,副支杆32下降,节约空间,避免妨碍操作人员从料筒50中取出物料。当料筒50使用完毕后,将料筒50从底盘10的凹槽内取出,堆放在中转间内。
可选的,底盘10为圆柱形,凹槽设置在底盘10的顶面上,凹槽与底盘10同轴设置。可选的,底盘10的厚度为8厘米至15厘米,凹槽的深度为5厘米至12厘米,底盘10的直径为50厘米至150厘米,凹槽的直径为45厘米至145厘米。相比于平板车,该装置的体积小,移动灵活,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主支杆31为管状,且副支杆32的底部插入主支杆31的内腔中。主支杆31的顶部设有限位孔311,且副支杆32的底部设有用于插入限位孔311中的限位销321。
副支杆32的底部位于主支杆31的内腔中,且能够相对于主支杆31上下移动。当料筒50的位置固定时,按压把手33,副支杆32缩入主支杆31的腔体内,避免妨碍生产人员进行操作。当料筒50移动时,提拉把手33,副支杆32升起,便于生产人员握持把手33拉动底盘10移动。
当副支杆32相对于主支杆31上升时,升至最高位置,副支杆32底部的限位销321伸入主支杆31的限位孔311内,此时副支杆32与主支杆31的位置固定,避免副支杆32从主支杆31的腔体内脱离。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副支杆32的底部设有开孔,且所述开孔内设有弹性元件322。限位销321位于所述开孔内,且弹性元件322的一端与限位销3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副支杆32固定连接。
限位销321位于副支杆32底部的开孔内,且能够在开孔内移动。弹性元件322位于开孔内,且位于限位销321和副支杆32之间。具体的,弹性元件322可以采用弹簧或橡胶。
当按压或提拉把手33时,限位销321被挤压,弹性元件322被压缩,此时限位销321缩入副支杆32的开孔内,因此,副支杆32能够相对于主支杆31自由移动。当限位销321运动至主支杆31的限位孔311处时,在弹性元件322的弹力作用下,限位销321插入限位孔311内,因此,副支杆32相对于主支杆31的位置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主支杆31的数量为两个,且副支杆32的数量为两个,提高支撑强度。把手33位于两个副支杆32之间,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在拉动或推动底盘10移动时,装置整体的平衡性能更好,移动时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料筒转运装置还包括底座34。底座34的侧面与底盘1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顶端与各个主支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为便于加工和装配,本实施例中设置底座34。优选的,底座34与底盘10相焊接,且底座34的顶端设置安装孔。各个主支杆31可以与底座34的安装孔相卡接或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所示,料筒转运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支撑底盘10的支腿21和用于带动各个支腿21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40。各个支腿21与各个万向轮20交叉分布。
当生产人员向料筒中装填物料或取出物料时,料筒的位置需要固定不动,但万向轮无法完全固定,即使设置刹车机构,物料对料筒产生的冲击力也会使万向轮相对地面滑移,造成物料洒落。由于药品原料价值昂贵,为避免损失,本实施例中设置支腿21和升降机构40。
当料筒50的位置固定时,通过升降机构40控制各个支腿21下降,将底盘10顶起,此时万向轮20离地,各个支腿21支撑底盘10,确保料筒50的位置固定不动。当料筒50移动时,通过升降机构40控制各个支腿21上升,底盘10落下,此时万向轮20落在地面上,带动底盘10移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升降机构40包括与各个支腿21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41、位于第一套筒41腔体内的丝母42、底端位于第一套筒41腔体内的第二套筒43、用于带动第二套筒43相对于第一套筒41上下移动的丝杠44、用于带动丝杠44旋转的齿轮45和用于驱动齿轮45转动的齿条46。丝母42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41固定连接。第二套筒43位于丝母42的上方。第二套筒43的顶端与底盘10相连,用于和第一套筒41滑动配合。丝杠44位于第一套筒41腔体内和第二套筒43腔体内,且底部与丝母42螺纹连接,顶部与第二套筒43转动连接。齿轮45与丝杠44的顶端固定连接。
结合图6所示,齿条46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带动齿轮45转动。齿轮45驱动丝杠44旋转,从而使丝杠44和丝母42发生相对运动。丝母42与第一套筒41固定连接,第一套筒41与各个支腿21固定连接,而且丝杠44与第二套筒43转动连接,第二套筒43与底盘10相连,因此,第一套筒41与第二套筒43相对运动。
当料筒50停止移动时,各个万向轮20着地,此时底盘10和第二套筒43固定不动。驱动齿条46移动,带动齿轮45和丝杠44转动,丝杠44带动丝母42旋转,从而使第一套筒41下降,各个支腿21随之下降。当各个支腿21着地后,第一套筒41和丝母42固定不动,继续驱动齿条46移动,带动齿轮45和丝杠44转动,由于丝母42固定不动,因此丝杠44相对于丝母42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套筒43和底盘10上升,从而将料筒50顶起,使各个万向轮20离地。从而使各个支腿21支撑底盘10和料筒50,确保料筒50固定不动。
当料筒50需要移动时,各个支腿21着地,此时第一套筒41和丝母42固定不动。驱动齿条46反向移动,带动齿轮45和丝杠44反向转动,由于丝母42固定不动,因此丝杠44带动第二套筒43和底盘10下降,各个万向轮20随之下降。当各个万向轮20着地后,底盘10和第二套筒43固定不动,此时继续驱动齿条46反向移动,带动齿轮45和丝杠44反向转动,由于第二套筒43和丝杠44固定不动,因此丝母42带动第一套筒41上升,使各个支腿21离地。从而使各个万向轮20带动底盘10和料筒50移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升降机构40还包括壳体47。壳体47的顶端与底盘10固定连接,且底端与第二套筒43固定连接。壳体47位于第二套筒43腔体内的部分设有通孔。丝杠44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壳体47转动连接。齿轮45和齿条46均位于壳体47内。
具体的,壳体47位于第二套筒43的上方,且与第二套筒43呈一体结构,便于加工和装配。壳体47的底板与第二套筒43的腔体相交的部分设有通孔。丝杠44穿过通孔,且与壳体47的底板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升降机构40还包括用于驱动齿条46移动的拉杆48和用于握持的手柄49。拉杆48的一端与齿条46相连,另一端穿过壳体47并延伸至壳体47外。手柄49与拉杆48相连。
操作人员握住手柄49,拉动或推动拉杆48,从而带动齿条46沿水平方向移动。优选的,结合图6所示,壳体47内设有用于限定齿条46极限位置的第一挡板471和第二挡板472。第一挡板471和第二挡板472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齿条46的两端。第一挡板471和第二挡板472分别与壳体47相连。
当齿条46的端部与第一挡板471或第二挡板472抵接时,齿条46停止移动,因此齿轮45和丝杠44停止转动,从而使得丝杠44和丝母42的位置固定,即第一套筒41和第二套筒43的位置固定,最终实现底盘10和各个支腿21的相对位置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挡板471和第二挡板472限定齿条46的移动距离,最终实现底盘10或各个支腿21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的调节。
具体的,结合图6所示,壳体47的通孔处设有与丝杠44固定连接的轴承473。轴承473的外侧壁与壳体47固定连接。轴承473安装在壳体47的底板上,使丝杠44与壳体47之间的相对转动更加顺畅。
本方案中的料筒转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搬运料筒,省时省力,而且该装置体积小,便于移动。另外,料筒使用完毕后,能够快速拆卸,便于料筒堆放整理。该料筒转运装置加工成本低,能够高效、便捷的实现料筒在各个工序之间的传递,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顶端设有用于盛放料筒的凹槽;
多个用于带动所述底盘移动的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均与所述底盘的底端固定连接;
底端与所述底盘相连的主支杆;
底端与所述主支杆的顶端伸缩连接的副支杆;和
用于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副支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杆为管状,且所述副支杆的底部插入所述主支杆的内腔中;
所述主支杆的顶部设有限位孔,且所述副支杆的底部设有用于插入所述限位孔中的限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杆的底部设有开孔,且所述开孔内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开孔内,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支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副支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把手位于两个所述副支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与所述底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顶端与各个所述主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底盘的支腿;各个所述支腿与各个所述万向轮交叉分布;和
用于带动各个所述支腿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与各个所述支腿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
位于所述第一套筒腔体内的丝母,且所述丝母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
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腔体内的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丝母的上方;所述第二套筒的顶端与所述底盘相连,用于和所述第一套筒滑动配合;
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上下移动的丝杠;所述丝杠位于所述第一套筒腔体内和所述第二套筒腔体内,且底部与所述丝母螺纹连接,顶部与所述第二套筒转动连接;
用于带动所述丝杠旋转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丝杠的顶端固定连接;和
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齿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且底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套筒腔体内的部分设有通孔;所述丝杠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齿条移动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和
用于握持的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拉杆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料筒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通孔处设有与所述丝杠固定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CN201820458889.1U 2018-04-02 2018-04-02 料筒转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49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8889.1U CN208149404U (zh) 2018-04-02 2018-04-02 料筒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8889.1U CN208149404U (zh) 2018-04-02 2018-04-02 料筒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49404U true CN208149404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888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49404U (zh) 2018-04-02 2018-04-02 料筒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494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109A (zh) * 2019-08-05 2019-10-1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冷链物流输送转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109A (zh) * 2019-08-05 2019-10-1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冷链物流输送转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8299A (zh) 一种机器人手臂
CN110123536B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
CN208149404U (zh) 料筒转运装置
CN108577970A (zh) 一种临床用麻醉送药车
CN209476336U (zh) 一种体检监测装置
CN211391353U (zh) 一种可折叠的医用小推车
CN215228378U (zh) 一种用于装载手术机器人的台车
CN112545775B (zh) 一种智能转运床
CN209933660U (zh) 一种便携式输液架
CN108556878A (zh) 一种能将泥土卸载高位地面的手推车
CN209004223U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用托盘
CN208291590U (zh) 一种医药自动理瓶机
CN208166496U (zh) 一种叉车用可调式配重块
CN202397715U (zh) 急救医用平车
CN209059443U (zh) 一种骨科手术拉钩放置支架
CN209529805U (zh) 一种稳固性输液架
CN108379692A (zh) 一种稳固性输液架
CN220344644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用护理车
CN220695633U (zh) 一种全科护理用移动式输液泵
CN205850927U (zh) 采血一体化装置
CN110151456A (zh) 一种用于医院内的可自动升降固定的液压手推车装置
CN213190823U (zh) 一种产科护理小车
CN220676104U (zh) 一种医用推车
CN215915301U (zh) 一种心内科用抢救运送装置
CN220430856U (zh) 一种药学配药防潮储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0

Address after: 055553 Fukou village, Dongwang Town, Ningjin County,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ongtai Cable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91 no.626, Hongqi Stree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