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9456U - 一体式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9456U
CN208139456U CN201820639650.4U CN201820639650U CN208139456U CN 208139456 U CN208139456 U CN 208139456U CN 201820639650 U CN201820639650 U CN 201820639650U CN 208139456 U CN208139456 U CN 208139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condenser
air
cabinet body
de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96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为明
闵小奎
周柏松
杨轶婷
陈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Polyho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raining Center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Polyho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raining Center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Polyho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raining Center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fei Polyho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396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9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9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9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体式除湿装置,涉及电气设备保护技术领域。由上柜体和下柜体组成,上柜体内设置控制系统,下柜体内设置除湿机,下柜体的正面设置有进气格栅,侧面设置有排气格栅以及排水管;用于控制除湿机开闭的控制系统由置于上柜体内的处理器、置于环境中的温湿度传感器、置于仓门上的人机界面组成,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探测环境中温湿度数据,并与设定阈值对比,通过处理器判断开闭除湿机,处理器设定阈值及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显示于人机界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除湿装置体积较小,结构设计紧凑,使传统的设备分散缺陷得到显著改善,且使设备造价成本得到降低。除湿机造型设计新颖、除湿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体式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一体式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空调家庭中的一个部分。通常,常规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
现有的除湿机,其主要缺陷表现在:体积较大,除湿效率较低等。同时,这类除湿机只能放在空间中,占地面积较大,对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另外,现有的除湿设备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结构较为松散,不便于统一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除湿装置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集成度高的一体式除湿装置。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式除湿装置,由上柜体和下柜体组成,上柜体内设置控制系统,下柜体内设置除湿机,所述下柜体的正面设置有进气格栅,侧面设置有排气格栅以及排水管;所述上柜体设置有仓门;
用于控制除湿机开闭的控制系统由置于上柜体内的处理器、置于环境中的温湿度传感器、置于仓门上的人机界面组成,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探测环境中温湿度数据,并与设定阈值对比,通过处理器判断开闭除湿机,处理器设定阈值及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显示于人机界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湿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彼此连通的除湿功能区域和风机引流功能区域,所述箱体内除湿功能区域中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第一毛细管,第一蒸发器与第一毛细管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除湿功能;
所述箱体上靠近第一蒸发器安装位置的侧面设置有过滤网;
除湿功能区域中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平行布置;
第一冷凝器的侧面与置于风机引流功能区域的风道的进风口抵接;通过与风道连通的离心风机工作,使气流自过滤网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冷却和第一冷凝器加热后从风道的出风口排出;
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出风口所在轴线相垂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箱体上置于除湿功能区域的底面安装有第一接水盘,以便于自蒸发器冷却空气所形成的水滴排出箱体之外。
水滴自第一蒸发器落入第一接水盘中的行进方向与除湿功能区域气流行进方向相垂直。
所述箱体表面除安装过滤网和第一接水盘的侧面之外通过多个侧板封装,风道的出风口自一个侧板上开口引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湿机包括平行布置的盖板和两器保护板,在盖板和两器保护板之间设置有除湿功能组件和风机引流功能组件,所述除湿功能组件由顺序连接的蒸发器、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毛细管组成,蒸发器与第二毛细管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除湿功能;
所述蒸发器由通过第一接头管连通的第三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组成,所述冷凝器由通过第二接头管连通的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组成,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均呈环状,且第三蒸发器置于第三冷凝器的外侧;
均呈平板状的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安装于呈环状的第三冷凝器的内侧下部,第二冷凝器置于第二蒸发器的上方,呈栅格状的两器保护板安装在第二蒸发器的底部;
风机引流功能组件由轴流风机和供轴流风机固定的安装架组成,所述轴流风机置于呈环状的第三冷凝器内侧的上部,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方向与第三冷凝器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通过轴流风机工作,使气流首先经过第三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冷却,然后再经过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加热后自轴流风机的上部排出。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第三蒸发器的旁侧设置有用于装载第二压缩机的压缩机盒。
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中心部分呈栅格状,外部呈圆环状;圆环状区域将第三冷凝器的顶部端面封闭,栅格状区域正对第三冷凝器内部的轴流风机。
在所述两器保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水盘,以便于自蒸发器冷却空气所形成的水滴排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体积较小,结构设计紧凑。设备集成度较高,柜体上部安装控制系统,柜体下部安装除湿设备,使传统的设备分散缺陷得到显著改善,且使设备造价成本得到降低。除湿机造型设计新颖、除湿效率高。依托现有成型技术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确保湿度在所需要的范围中,可以自行设置运行时间,保存环境数据,确保设备正常有效的运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除湿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除湿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4是控制系统的功能原理框图。
图5是除湿机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除湿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除湿机第一实施例去除侧板后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是除湿机第一实施例去除侧板后内部结构主视图,图中箭头代表气流走向。
图9是除湿机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除湿机第二实施例去除盖板、安装板以及压缩机盒后的俯视图。
图11是除湿机第二实施例去除接水盘后的仰视图。
图12是除湿机第二实施例去除接水盘、两器保护板以及压缩机盒后的仰视图。
图13是除湿机第二实施例去除接水盘后的立体图。
图14是除湿机第二实施例去除盖板和压缩机盒后的主视图,图中箭头代表气流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一体式除湿装置,由上柜体301和下柜体302组成,上柜体301内设置控制系统,下柜体302内设置除湿机308,下柜体302的正面设置有进气格栅304,侧面设置有排气格栅303以及排水管305。上柜体301设置有仓门300。
请参阅图4所示,用于控制除湿机308开闭的控制系统由置于上柜体301内的处理器306、置于环境中的温湿度传感器307、置于仓门300上的人机界面309组成,利用温湿度传感器307探测环境中温湿度数据,并与设定阈值对比,通过处理器306判断开闭除湿机308,处理器设定阈值及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显示于人机界面309上。处理器306可采用如西门子公司的S7-200、300、1200等系列的PLC。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系统不是本实用新型重点请求保护的范围,可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实现,只要达到上述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5-8所示,作为除湿机的第一种实施例,除湿机包括箱体100,箱体100内设有彼此连通的除湿功能区域106和风机引流功能区域105,箱体100内除湿功能区域106中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第一蒸发器110、第一压缩机109、第一冷凝器111和第一毛细管112,第一蒸发器110与第一毛细管112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除湿功能。
箱体100上靠近第一蒸发器110安装位置的侧面设置有过滤网103,过滤网103在下柜体302内部的安装位置靠近进气格栅304一侧。
除湿功能区域106中第一蒸发器110和第一冷凝器111平行布置。第一冷凝器111的侧面与置于风机引流功能区域105的风道108的进风口113抵接。通过与风道108连通的离心风机107工作,使气流自过滤网103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110冷却和第一冷凝器111加热后从风道108的出风口104排出,出风口104在下柜体302内部的安装位置靠近排气格栅303一侧。风道108的进风口113、出风口104所在轴线相垂直。
箱体100上置于除湿功能区域106的底面安装有第一接水盘102,以便于自蒸发器冷却空气所形成的水滴排出,第一接水盘102与排水管305连通使冷却水滴排出一体式除湿装置300之外。水滴自第一蒸发器110落入第一接水盘102中的行进方向与除湿功能区域106气流行进方向相垂直。
箱体100表面除安装过滤网103和第一接水盘102的侧面之外通过多个侧板101封装,风道108的出风口104自一个侧板101上开口引出,出风口104上可增设防尘网或百叶窗形式格栅,以避免蛇鼠虫蚁进入。
请参阅图9-14所示,作为除湿机的第二种实施例,除湿机包括平行布置的盖板200和两器保护板203,在盖板200和两器保护板203之间设置有除湿功能组件和风机引流功能组件,除湿功能组件由顺序连接的蒸发器、第二压缩机209、冷凝器和第二毛细管210组成,蒸发器与第二毛细管210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除湿功能。
蒸发器由通过第一接头管211连通的第三蒸发器206和第二蒸发器207组成,冷凝器由通过第二接头管连通的第三冷凝器208和第二冷凝器213组成,第三蒸发器206和第三冷凝器208均呈环状,且第三蒸发器206置于第三冷凝器208的外侧。
均呈平板状的第二蒸发器207和第二冷凝器213安装于呈环状的第三冷凝器208的内侧下部,第二冷凝器213置于第二蒸发器207的上方(图12中将第二蒸发器207镂空以更好地示出第二冷凝器213所在位置,并非真实镂空),呈栅格状的两器保护板203安装在第二蒸发器207的底部。
风机引流功能组件由轴流风机205和供轴流风机固定的安装架204组成,轴流风机205置于呈环状的第三冷凝器208内侧的上部,轴流风机205的轴线方向与第三冷凝器208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通过轴流风机205工作,使气流首先经过第三蒸发器206和第二蒸发器207冷却,然后再经过第三冷凝器208和第二冷凝器213加热后自轴流风机205的上部排出。
在盖板200上设置有安装板201,安装板201的中心部分呈栅格状,外部呈圆环状。圆环状区域将第三冷凝器208的顶部端面封闭,栅格状区域正对第三冷凝器208内部的轴流风机205。
另外,在第三蒸发器206的旁侧设置有用于装载第二压缩机209的压缩机盒202。在两器保护板2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水盘212,以便于自蒸发器冷却空气所形成的水滴排出。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环境中潮湿气体通过进气格栅304进入下柜体301中,然后通过这种结构的除湿机进行除湿,除湿后的干燥气体自排气格栅303排出至环境中,经过蒸发器冷凝的水自排水管305排出一体式除湿装置300之外。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柜体(301)和下柜体(302)组成,上柜体(301)内设置控制系统,下柜体(302)内设置除湿机(308),所述下柜体(302)的正面设置有进气格栅(304),侧面设置有排气格栅(303)以及排水管(305);所述上柜体(301)设置有仓门(300);
用于控制除湿机(308)开闭的控制系统由置于上柜体(301)内的处理器(306)、置于环境中的温湿度传感器(307)、置于仓门(300)上的人机界面(309)组成,利用温湿度传感器(307)探测环境中温湿度数据,并与设定阈值对比,通过处理器(306)判断开闭除湿机(308),处理器设定阈值及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显示于人机界面(30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彼此连通的除湿功能区域(106)和风机引流功能区域(105),所述箱体(100)内除湿功能区域(106)中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第一蒸发器(110)、第一压缩机(109)、第一冷凝器(111)和第一毛细管(112),第一蒸发器(110)与第一毛细管(112)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除湿功能;
所述箱体(100)上靠近第一蒸发器(110)安装位置的侧面设置有过滤网(103);
除湿功能区域(106)中第一蒸发器(110)和第一冷凝器(111)平行布置;
第一冷凝器(111)的侧面与置于风机引流功能区域(105)的风道(108)的进风口(113)抵接;通过与风道(108)连通的离心风机(107)工作,使气流自过滤网(103)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110)冷却和第一冷凝器(111)加热后从风道(108)的出风口(104)排出;
所述风道(108)的进风口(113)、出风口(104)所在轴线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上置于除湿功能区域(106)的底面安装有第一接水盘(102),以便于自蒸发器冷却空气所形成的水滴排出箱体(100)之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滴自第一蒸发器(110)落入第一接水盘(102)中的行进方向与除湿功能区域(106)气流行进方向相垂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表面除安装过滤网(103)和第一接水盘(102)的侧面之外通过多个侧板(101)封装,风道(108)的出风口(104)自一个侧板(101)上开口引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包括平行布置的盖板(200)和两器保护板(203),在盖板(200)和两器保护板(203)之间设置有除湿功能组件和风机引流功能组件,所述除湿功能组件由顺序连接的蒸发器、第二压缩机(209)、冷凝器和第二毛细管(210)组成,蒸发器与第二毛细管(210)首尾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除湿功能;
所述蒸发器由通过第一接头管(211)连通的第三蒸发器(206)和第二蒸发器(207)组成,所述冷凝器由通过第二接头管连通的第三冷凝器(208)和第二冷凝器(213)组成,第三蒸发器(206)和第三冷凝器(208)均呈环状,且第三蒸发器(206)置于第三冷凝器(208)的外侧;
均呈平板状的第二蒸发器(207)和第二冷凝器(213)安装于呈环状的第三冷凝器(208)的内侧下部,第二冷凝器(213)置于第二蒸发器(207)的上方,呈栅格状的两器保护板(203)安装在第二蒸发器(207)的底部;
风机引流功能组件由轴流风机(205)和供轴流风机固定的安装架(204)组成,所述轴流风机(205)置于呈环状的第三冷凝器(208)内侧的上部,所述轴流风机(205)的轴线方向与第三冷凝器(208)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通过轴流风机(205)工作,使气流首先经过第三蒸发器(206)和第二蒸发器(207)冷却,然后再经过第三冷凝器(208)和第二冷凝器(213)加热后自轴流风机(205)的上部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蒸发器(206)的旁侧设置有用于装载第二压缩机(209)的压缩机盒(20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200)上设置有安装板(201),安装板(201)的中心部分呈栅格状,外部呈圆环状;圆环状区域将第三冷凝器(208)的顶部端面封闭,栅格状区域正对第三冷凝器(208)内部的轴流风机(20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器保护板(2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水盘(212),以便于自蒸发器冷却空气所形成的水滴排出。
CN201820639650.4U 2018-04-28 2018-04-28 一体式除湿装置 Active CN208139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9650.4U CN208139456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体式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9650.4U CN208139456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体式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9456U true CN208139456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1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9650.4U Active CN208139456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体式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9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13599U (zh) 一种顶部出风的双风机除湿机
CN206595551U (zh) 一种半导体除湿装置
CN106498683A (zh) 一种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01269609Y (zh) 带湿度控制的新风换气机
CN202328545U (zh) 一种具有加湿与除湿功能的湿度控制设备
CN208707115U (zh) 一种电力柜高效除湿装置
CN107218688A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交换机
CN108826502A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92580U (zh) 一种环网柜智能除湿装置
CN108445925A (zh) 电气室除湿系统
CN208061037U (zh) 电气室除湿系统
CN219203806U (zh) 一种带有除湿功能的配电箱
CN208139456U (zh) 一体式除湿装置
CN108758948A (zh) 一种集成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09165944U (zh) 冷热循环式空气源热泵烘干箱
CN208720374U (zh) 一种智能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04006389U (zh) 天花板嵌入式除湿机
CN206504596U (zh) 一种整体式除湿烘干机
CN214413995U (zh) 一种农产品烘干装置
CN208108345U (zh) 一种轴流式除湿机
CN209101412U (zh) 机柜空调
CN206790870U (zh) 一种复烤车间电控柜冷却散热系统
CN209374984U (zh) 一种室内配电柜安装除湿结构
CN205448086U (zh) 一种具有新风换气功能的除湿机
CN218275743U (zh) 一种室外用防潮电力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