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5073U -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5073U
CN208135073U CN201721824493.6U CN201721824493U CN208135073U CN 208135073 U CN208135073 U CN 208135073U CN 201721824493 U CN201721824493 U CN 201721824493U CN 208135073 U CN208135073 U CN 208135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membrance
outer membrane
resistance
heat
hea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244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林
甘庭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Heart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Heart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Heart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Heart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244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5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5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50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第一内膜、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耐热块,耐热块的顶部与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靠近耐热块顶端位置设有中间热封线;第一内膜、第一外膜在中间热封线和顶端之间热封粘接;中间热封线与顶端之间形成充气通道;充气通道开有充气口;中间热封线与底端之间形成气室;耐热块处形成进气口。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将第一内膜和第一外膜热封粘接,充气通道膨胀时直接打开进气口,免去现有技术中要求在耐热层顶端精确设置热封点,生产简单,降低废品率。

Description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商业、运输业的发展,使现代商品远距离运输更加频繁,同时电子业、艺术品业、高档消费品业的发展对于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发泡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泡沫塑料具有体积过大、运输不便以及包装废弃物体积过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大的缺点,新型充气塑料包装方便运输、充气前体积小、包装方便、提供良好的抗震防摔防潮效果。
专利号为ZL20061006731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缓冲体,该缓冲体包括两片外膜、两片内膜,两片内膜置于两片外膜之间,两片内膜之间设有耐热涂层,在外膜与耐热涂层等高处施以热封线将整个包装密封体分为充气道和储气室两部分,在热封线与耐热涂层相交处形成进气阀。通过设在耐热涂层顶端的热封点将两层内膜分别固定在外膜上,当充气道充气时,外膜膨胀带动热封固定在外膜上的内膜打开进气阀,实现对密封体的充气。这种技术要求在施以热封点时,热封点要精确地设置在耐热涂层的顶端,热封时稍有偏离就会将四层热塑膜全部热封,导致进气阀无法打开,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废品率高,生产损耗大。为了防止热封点偏离,耐热涂层顶部往往宽大,涂料使用较多。
针对上述专利的缺陷,有的将其中一片内膜延长,然后在该延长的内膜的顶端再设置一个热封点,将该内膜二次固定在单侧外膜上,当充气室膨胀时通过外膜拉动内膜打开进气阀实现对缓冲体充气。由于延长的一侧内膜上都涂有耐热涂层并且在其顶部需要再次施以热封点,会导致生产工序增加、原料消耗上升,从而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进气容易,易于制作,生产成本低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未设置耐热块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以及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在设有耐热块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与每一个的耐热块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上。
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膜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于充气通道的一端设有充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密封线与纵向密封线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封点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热封点沿第一内膜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内膜设置较长并且耐热块的顶部与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与第二内膜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充气道膨胀,热封粘合在第一外膜上的第一内膜随充气道膨胀向外打开,第二内膜随第二外膜向外打开,从而打开进气口,利于快速充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有效地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技术要求高、废品率高、原料消耗多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在充气前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外膜;2、第二外膜;3、第一内膜;4、第二内膜;5、充气通道;
51、充气口;6、气室;7、顶部密封线;8、中间密封线;9、纵向密封线;
10耐热块;11、进气口;12、热封点或热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与第二内膜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充气道膨胀,热封粘合在第一外膜上的第一内膜随充气道膨胀向外打开,第二内膜随第二外膜向外打开,从而打开进气口,利于快速充气。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未设置耐热块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以及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在设有耐热块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与每一个的耐热块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当空气从充气通道中进入后,空气将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撑开,在耐热块处,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通过中间密封线粘接在一起,同样的,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也通过中间密封线粘接在一起,当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被撑开时,第一内膜随着第一外膜也被撑开,从而使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的进气口被打开,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气室,当气室中的空气越来越多之后,气室中的气体作用于位于气室中的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上,使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紧贴在一起,空气不能从进气口出去,从而使空气一直停留在气室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内膜设置较长并且耐热块的顶部与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与第二内膜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便于打开进气口,利于快速充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上。
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膜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耐热块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内膜或者第二内膜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于充气通道的一端设有充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密封线与纵向密封线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封点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热封点沿第一内膜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热封点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1、第二外膜2、第一内膜3、第二内膜4、充气通道5和至少一个的气室6,所述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位于所述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2之间,第一外膜1与第二外膜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内膜3的宽度与第二内膜4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内膜3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4的长度。所述空气缓冲包装装置还包括顶部密封线7、中间密封线8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9,所述顶部密封线7、中间密封线8与所述第一外膜1、第二外膜2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5,所述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2于充气通道5的一端设有充气口51。所述中间密封线8、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9与所述第一外膜1、第二外膜2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6,所述充气通道5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6相连通,气室6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密封线8与纵向密封线9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内膜3与第一外膜1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12,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12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8和顶部密封线7之间,当第一内膜3与第一外膜1之间设置热封点12时,所述热封点12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热封点12沿第一内膜3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当然热封点12也可以不均匀设置,热封点和热封线12以能够将第一内膜3粘接在第一外膜1上且不挡住充气口51和进气口11为准。所述第一内膜3的下边缘与第二内膜4的下边缘对齐,第一内膜3的上边缘位于中间密封线8和顶部密封线7之间。
所述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1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耐热块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3上或第二内膜4上,所述耐热块10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4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6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10对应设置,即,一个气室6可以对应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耐热块10。所述中间密封线8靠近所述耐热块10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10,所述中间密封线8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3、第二外膜2和第二内膜4未设置耐热块10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10同一侧的第一外膜1和第一内膜3以及位于耐热块10另一侧的第二外膜2和第二内膜4在设有耐热块10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8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8与每一个的耐热块10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位于所述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之间,所述充气通道5通过所述进气口11与气室6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膜3的长度介于顶部密封线7和中间密封线8之间,并与第一外膜1通过热封点或热封线12粘接,如图4、图5所示。
所述空气缓冲包装装置的充气原理是:当空气从充气通道5中进入后,空气将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2撑开,在耐热块10处,位于耐热块10同一侧的第一外膜1和第一内膜3通过中间密封线8粘接在一起,同样的,位于耐热块10另一侧的第二外膜2和第二内膜4也通过中间密封线8粘接在一起,当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2被撑开时,第一内膜3随着第一外膜1也被撑开,从而使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之间的进气口11被打开,空气从进气口11进入气室6,当气室6中的空气越来越多之后,气室6中的气体作用于位于气室6中的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上,使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紧贴在一起,空气不能从进气口11出去,从而使空气一直停留在气室6中。由于将第一内膜3设置较长并且耐热块10的顶部与第二内膜4的顶部对齐设置,可以减少第一内膜3与第二内膜4之间的吸附压力,充气时,便于打开进气口11,利于快速充气。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用于制作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的耐热块10,所述耐热块10的顶部与第二内膜4的顶部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内膜3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4的长度,所述耐热块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3上或第二内膜4上。
2)将设有耐热块10的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放置于用于制作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2之间,于靠近耐热块10的顶部位置对所述第一内膜3、第二内膜4、第一外膜1、第二外膜2进行第一次热封处理,得到中间密封线8,所述中间密封线8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3、第二外膜2和第二内膜4未设置耐热块10的区域粘接在一起,所述中间密封线8在设有耐热块10的区域将位于耐热块10同一侧的第一外膜1和第一内膜3、以及位于耐热块10另一侧的第二外膜2和第二内膜4分别粘接在一起,所述中间密封线8于所述第一内膜3和第二内膜4之间的耐热块10处形成进气口11。
3)对第一次热封处理后的第一外膜1和第一内膜3进行第二次热封处理,得到热封点或热封线12;然后对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2进行第三次热封处理,得到顶部密封线7和纵向密封线9,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顶部密封线7和中间密封线8之间,所述顶部密封线7、中间密封线8与所述第一外膜1、第二外膜2的顶部围成充气通道5,所述中间密封线8、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9与所述第一外膜1、第二外膜2的底部围成气室6,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6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10对应设置,所述充气通道5通过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气室6相连通,所述中间密封线8与纵向密封线9相互垂直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通过将第一内膜延长设置并与第一外膜热封粘接,充气时,第一外膜连同第一内膜向一侧扩张,第二内膜连同第二外膜向另一侧扩张,进气口迅速打开,方便气体进入气室,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免去了现有技术需要在耐热涂层顶端精确设置热封点,降低废品率,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充气通道和至少一个的气室,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位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之间;还包括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和至少两根的纵向密封线,所述顶部密封线、中间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顶部围成所述充气通道,所述中间密封线、相邻两根的所述纵向密封线与所述第一外膜、第二外膜的底部围成所述气室,所述充气通道分别与至少一个的所述气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膜的长度大于第二内膜的长度,所述第一内膜与第一外膜之间还设有热封点或热封线,所述热封点或热封线位于所述中间密封线和顶部密封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间隔设有至少一个的耐热块,所述耐热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内膜的顶部对齐设置,其中一个的所述气室与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靠近所述耐热块的顶部设置且分别横跨至少一个的所述耐热块,所述中间密封线将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未设置耐热块的区域粘接在一起,位于耐热块同一侧的第一外膜和第一内膜以及位于耐热块另一侧的第二外膜和第二内膜在设有耐热块的区域分别通过所述中间密封线粘接设置,所述中间密封线与每一个的耐热块的相交处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内膜和第二内膜之间,所述充气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膜和第二外膜于充气通道的一端设有充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密封线与纵向密封线相互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点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热封点沿第一内膜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CN201721824493.6U 2017-12-22 2017-12-22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35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493.6U CN208135073U (zh) 2017-12-22 2017-12-22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493.6U CN208135073U (zh) 2017-12-22 2017-12-22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5073U true CN208135073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8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2449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35073U (zh) 2017-12-22 2017-12-22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50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4212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深圳市笑纳包装有限公司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4212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深圳市笑纳包装有限公司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48442B1 (ko) 강화된 공기밀봉 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밀봉체
CN104843332B (zh) 一种自闭式缓冲包装袋
TWI426040B (zh) A cushioning bag for preset opening of air column turning zon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8135073U (zh)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
CN107792533A (zh) 无开启点单层气阀膜空气缓冲袋
CN205256991U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
CN204568395U (zh) 一种防撞包装袋
CN204688644U (zh) 一种防灌夹层的阀口袋
CN207843858U (zh) 一种自动充气机用气柱袋
CN207826955U (zh) 无开启点单层气阀膜空气缓冲袋
CN105173401B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及其应用
CN205837496U (zh) 一种带内阀的密封袋
CN107934212A (zh)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70745A (zh) 一种薄膜自动填平式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214987402U (zh) 一种具有充气封口结构的双层包装袋
CN205150655U (zh) 一种薄膜自动填平式包装袋
CN204871881U (zh) 一种新型阀口纸袋
CN204979733U (zh) 一种空气密封体
CN207157905U (zh) 一种充气胶带
CN106945942A (zh) 一种改进型直角式轻质充气包装盒
CN205150654U (zh) 一种薄膜自动填平式空气密封体
CN206537660U (zh) 一种快递胶袋
CN207141780U (zh) 一种防爆防护包装袋
CN106315019A (zh) 一种防震缓冲气柱袋
CN207773856U (zh) 一体化薄膜软包装注液充气阀及其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