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4443U -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4443U
CN208134443U CN201820700253.3U CN201820700253U CN208134443U CN 208134443 U CN208134443 U CN 208134443U CN 201820700253 U CN201820700253 U CN 201820700253U CN 208134443 U CN208134443 U CN 208134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ner panel
threshold
cavity
fron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002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锋
罗培锋
文凯
唐志坚
伍俊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002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4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4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4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该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包括B柱内板及门槛,所述B柱内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槛上,所述门槛包括前门槛内板、门槛外板及门槛加强板,所述门槛外板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的外侧,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门槛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门槛加强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空腔内的空腔式抗扭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不仅提升了所述门槛的截面抗扭系数,还增加了所述门槛的刚度和强度,从而防止侧碰过程中由于所述门槛刚度强度不够导致的门槛翻转变形。

Description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相关碰撞测试法规愈加的完善与严苛,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为提升车辆碰撞性能,尽可能减小对乘员的伤害,需要在车身开发过程中合理设计车身结构。由于最新的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侧碰中,壁障的抬高以及大壁障结构的使用,对车身侧面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需要与挑战。
传统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通常在门槛中增加不同数量的吸能盒子,以防止侧碰时车身发生较大的压溃。
对于七座车型来讲,门槛高度相对较低,由于壁障的抬高,在侧碰过程中壁障直接撞击B柱,与门槛无重叠量,导致B柱侵入量过大,此时门槛的变形方式由压缩变为翻转,吸能盒子已经无法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壁障的抬高导致的汽车侧碰过程中门槛翻转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包括B柱内板及门槛,所述B柱内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槛上,所述门槛包括前门槛内板、门槛外板及门槛加强板,所述门槛外板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的外侧,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门槛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门槛加强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空腔内的空腔式抗扭结构。
可选地,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位于所述空腔的内侧的底角处。
可选地,所述B柱内板的下端夹设于所述前门槛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之间,所述B柱内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之间的第一空腔及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的第二空腔。
可选地,所述门槛外板包括第一上板、第一下板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下板的外侧之间以形成开口向内的第一U型结构,所述第一上板的内侧及第一下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的外表面上;
所述前门槛内板包括第二上板、第二下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板的内侧之间以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结构,所述第二上板的外侧及第二下板的外侧固定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板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一上翻边,所述第一下板的内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一下翻边,所述第一上翻边及第一下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B柱内板的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上板的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二上翻边,所述第二下板的外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二下翻边,所述第二上翻边及第二下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表面上;
所述第一上翻边及第二上翻边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外两侧重叠设置,所述第一下翻边及第二下翻边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外两侧重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门槛加强板包括第三上板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上板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底侧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板,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由所述第三上板、第二侧板、第二下板及第三侧板合围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三上板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三上翻边,所述第三侧板的下侧向外翻折形成第三下翻边,所述第三上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下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下板上。
可选地,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第二上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B柱内板及第二上板合围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上方。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及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外侧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上,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在纵梁上,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内。
可选地,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及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所述门槛还包括后门槛内板,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的后侧,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外侧连接在所述后门槛内板上,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在纵梁上,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内。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所述前门槛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之间形成空腔,提升了所述门槛的抗弯系数和抗扭系数,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侧碰变形。所述门槛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门槛加强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空腔内的空腔式抗扭结构,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不仅提升了所述门槛的截面抗扭系数,还增加了所述门槛的刚度和强度,从而防止侧碰过程中由于所述门槛刚度强度不够导致的门槛翻转变形。由于所述B柱内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槛上,因此,所述门槛形成的所述空腔以及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能够改善B柱侵入量,进而防止B柱变形带动门槛翻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碰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碰结构的左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B柱内板;2、门槛;21、门槛外板;211、第一上板;2111、第一上翻边;212、第一下板;2121、第一下翻边;213、第一侧板;22、前门槛内板;221、第二上板;2211、第二上翻边;222、第二下板;2221、第二下翻边;223、第二侧板;23、门槛加强板;231、第三上板;2311、第三上翻边;232、第三侧板;2321、第三下翻边;24、空腔;241、第一空腔;242、第二空腔;25、空腔式抗扭结构;26、侧围外板;27、后门槛内板;3、连接板;31、第三空腔;32、第四翻边;4、前门槛内板连接板;5、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6、纵梁;7、后门槛内板连接板;8、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包括B柱内板1及门槛2,所述B柱内板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槛2上,所述门槛2包括门槛外板21、前门槛内板22及门槛加强板23,所述门槛外板21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22的外侧,所述门槛外板21与所述前门槛内板22之间形成空腔24,所述门槛加强板23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24内,所述门槛加强板23与所述前门槛内板22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空腔24内的空腔式抗扭结构25。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所述前门槛内板22与所述门槛外板21之间形成空腔,提升了所述门槛2的抗弯系数和抗扭系数,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侧碰变形。所述门槛加强板23固定在所述空腔24内,所述门槛加强板23与所述前门槛内板22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空腔24内的空腔式抗扭结构25,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不仅提升了所述门槛2的截面抗扭系数,还增加了所述门槛2的刚度和强度,从而防止侧碰过程中由于所述门槛2刚度强度不够导致的门槛翻转变形。由于所述B柱内板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槛2上,因此,所述门槛2形成的所述空腔24以及位于所述空腔24内的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能够改善B柱侵入量,进而防止B柱变形带动门槛翻转。
如图3所示,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位于所述空腔24的内侧的底角处。所述B柱内板1的下端夹设于所述前门槛内板22与所述门槛外板21之间,所述B柱内板1将所述空腔24分隔成位于所述B柱内板1与所述门槛外板21之间的第一空腔241及位于所述B柱内板1与所述前门槛内板22之间的第二空腔242,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位于所述第二空腔242的内侧的底角处。所述B柱内板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门槛外板21与所述前门槛内板22之间以将所述空腔24分隔成所述第一空腔241及第二空腔242,与单一的空腔相比,所述门槛2在车身宽度方向上抗弯系数和抗扭系数均得到了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侧碰变形和改善B柱侵入量。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提升了所述门槛2的底角处的刚度和强度,避免了侧碰过程中由于门槛2底角处的刚度和强度不够导致的门槛翻转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外板21包括第一上板211、第一下板212及第一侧板213,所述第一侧板213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板211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下板212的外侧之间以形成开口向内的第一U型结构,所述第一上板211的内侧及第一下板212的内侧固定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1的外表面上,以使所述B柱内板1封闭所述第一U型结构的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一空腔241。所述门槛外板21的外侧连接至侧围外板26。
所述前门槛内板22包括第二上板221、第二下板222及第二侧板223,所述第二侧板223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板221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板222的内侧之间以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结构,所述第二上板221的外侧及第二下板222的外侧固定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1的内表面上,以使所述B柱内板1封闭所述第二U型结构的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二空腔242。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上板211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一上翻边2111,所述第一下板212的内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一下翻边2121,所述第一上翻边2111及第一下翻边2121贴合固定在所述B柱内板1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上板221的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二上翻边2211,所述第二下板222的外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二下翻边2221,所述第二上翻边2211及第二下翻边2221贴合固定在所述B柱内板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上翻边2111及第二上翻边2211在所述B柱内板1的内外两侧重叠设置,所述第一下翻边2121及第二下翻边2221在所述B柱内板1的内外两侧重叠设置。所述第一上翻边2111及第一下翻边2121与所述第二上翻边2211及第二下翻边2221不仅增加了所述门槛外板21与所述B柱内板1以及所述前门槛内板22与所述B柱内板1的搭接面积,增大了所述B柱内板1的强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对B柱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从而减少B柱侵入量。另外,所述第一上翻边2111及第二上翻边2211与所述B柱内板1构成三层的焊接结构,所述第一下翻边2121、第二下翻边2221与所述B柱内板1也构成三层的焊接结构,从而使得所述门槛2与所述述B柱内板1之间的焊点数量减少,焊接强度增大。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门槛加强板23包括第三上板231及第三侧板232,所述第三上板231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二侧板223,所述第三侧板232的底侧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板222,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由所述第三上板231、第二侧板223、第二下板222及第三侧板232合围而成,以使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25形成在所述第二空腔242内侧的底角处。所述第三上板231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三上翻边2311,所述第三侧板232的下侧向外翻折形成第三下翻边2321,所述第三上翻边2311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223上,所述第三下翻边2321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下板222上。所述第三上翻边2311及第三下翻边2321增加了所述门槛加强板23与所述前门槛内板22的搭接面积,从而增加了所述门槛2的整体强度。
如图3所示,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B柱内板1与所述第二上板221的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B柱内板1及第二上板221合围形成第三空腔31,所述第三空腔31位于所述第二空腔242的上方。所述连接板3的下侧向内翻折形成第四翻边32,所述第三空腔31进一步提升了门槛及B柱的抗弯系数和抗扭系数。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前门槛内板连接板4及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5,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4的外侧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22上,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4的内侧连接在纵梁6上,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5固定在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4内。这样,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4将所述前门槛内板22与所述纵梁6连接在一起,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5与前门槛内板连接板4形成一个整体,该结构在发生侧碰时能够沿车身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传递碰撞力,能够减少车身前部乘员舱的侵入量,保护乘员安全。
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后门槛内板连接板7及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8,所述门槛还包括后门槛内板27,所述后门槛内板27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22的后侧,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7的外侧连接在所述后门槛内板27上,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7的内侧连接在纵梁6上,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8固定在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7内。这样,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7将所述后门槛内板27与所述纵梁6连接在一起,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8与后门槛内板连接板7形成一个整体,该结构在发生侧碰时能够沿车身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传递碰撞力,能够减少车身后部乘员舱的侵入量,保护乘员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内板及门槛,所述B柱内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门槛上,所述门槛包括前门槛内板、门槛外板及门槛加强板,所述门槛外板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的外侧,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门槛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门槛加强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形成位于所述空腔内的空腔式抗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位于所述空腔的内侧的底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的下端夹设于所述前门槛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之间,所述B柱内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之间的第一空腔及位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前门槛内板之间的第二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外板包括第一上板、第一下板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下板的外侧之间以形成开口向内的第一U型结构,所述第一上板的内侧及第一下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的外表面上;
所述前门槛内板包括第二上板、第二下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板的内侧之间以形成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结构,所述第二上板的外侧及第二下板的外侧固定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板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一上翻边,所述第一下板的内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一下翻边,所述第一上翻边及第一下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B柱内板的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上板的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二上翻边,所述第二下板的外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二下翻边,所述第二上翻边及第二下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表面上;
所述第一上翻边及第二上翻边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外两侧重叠设置,所述第一下翻边及第二下翻边在所述B柱内板的内外两侧重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加强板包括第三上板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上板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底侧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板,所述空腔式抗扭结构由所述第三上板、第二侧板、第二下板及第三侧板合围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板的内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三上翻边,所述第三侧板的下侧向外翻折形成第三下翻边,所述第三上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下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下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第二上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B柱内板及第二上板合围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及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外侧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上,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在纵梁上,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前门槛内板连接板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碰加强结构还包括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及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所述门槛还包括后门槛内板,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在所述前门槛内板的后侧,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外侧连接在所述后门槛内板上,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在纵梁上,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后门槛内板连接板内。
CN201820700253.3U 2018-05-10 2018-05-10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Active CN208134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0253.3U CN208134443U (zh) 2018-05-10 2018-05-10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0253.3U CN208134443U (zh) 2018-05-10 2018-05-10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4443U true CN208134443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1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00253.3U Active CN208134443U (zh) 2018-05-10 2018-05-10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444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059A (zh) * 2018-11-28 2020-06-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槛梁组件
CN111469930A (zh) * 2019-07-23 2020-07-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3335389A (zh) * 2021-06-17 2021-09-0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4524023A (zh) * 2020-11-23 2022-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059A (zh) * 2018-11-28 2020-06-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槛梁组件
CN111232059B (zh) * 2018-11-28 2021-06-1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门槛梁组件
CN111469930A (zh) * 2019-07-23 2020-07-3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469930B (zh) * 2019-07-23 2021-03-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4524023A (zh) * 2020-11-23 2022-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3335389A (zh) * 2021-06-17 2021-09-0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3335389B (zh) * 2021-06-17 2022-08-2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34443U (zh)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CN110239628A (zh) 车辆后部构造
CN10920452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4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383631A (zh) 前部车身增强结构
CN109204502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2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5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7274782U (zh) 铰接柱支撑装置及汽车
CN216861598U (zh) 汽车的前纵梁、前纵梁总成和汽车
CN215285001U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CN213057224U (zh) 一种汽车b柱下接头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9204529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8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4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8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