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34282U -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34282U
CN208134282U CN201820293854.7U CN201820293854U CN208134282U CN 208134282 U CN208134282 U CN 208134282U CN 201820293854 U CN201820293854 U CN 201820293854U CN 208134282 U CN208134282 U CN 208134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portion
automobile
pedestrian protecting
pedestrian
automobi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38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危海烟
林秀玲
杨荔
张晓飞
陶桥
王宏亮
何红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938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34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34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342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本体结构,所述柔性本体结构包括前梁部、中梁部和后梁部,其中前梁部用于与所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下格栅配接,其横截面为曲线形以在碰撞时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中梁部连接所述前梁部和后梁部,用于保证所述本体结构作为所述前保底部护板的强度;所述后梁部用于连接所在车辆的副车架的支架,通过所述前梁部与后梁部的配接关系,使得该行人保护梁能稳定的安装在所在车辆上。该行人保护梁成本低、安装方便、结构稳定。

Description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设置在车辆的前部,能够减轻与其撞击的物体或是行人的损伤。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汽车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关注车内乘员安全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车外行人的安全。国家法规《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便对机动车应对行人保护及减轻碰撞伤害提出了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有效地降低碰撞时行人膝部、小腿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提高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一般会在车辆的前保险杠总成上额外增加一个单独的行人保护梁。这种单独的行人保护梁,一般包括行人保护梁本体,其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复杂的加强筋结构,以确保行人保护梁的吸能效率更高。行人保护梁本体两端的后部还向后延伸设置有延伸部,用于所述行人保护梁本体与所在车辆的前保底护板及副车架连接。
但是,对于这种结构的行人保护梁,需要重新设计一套模具来进行制造,开发成本较高。并且,单独设置的行人保护梁增加了整车的安装复杂性,占用了空间,同时还会降低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成本低、安装方便,并且结构稳定。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本体结构,所述柔性本体结构包括前梁部、中梁部和后梁部;其中,所述前梁部用于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格栅配接,其横截面构造为曲线形以在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所述中梁部连接所述前梁部和后梁部,以提供所述柔性本体结构的强度,并在受到前后方向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所述后梁部用于连接汽车副车架的支架;通过所述前梁部与后梁部分别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格栅与汽车副车架的支架配接,使得所述行人保护梁稳定安装于汽车。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前梁部的横截面构造为S型。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前梁部上设有凹槽。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前梁部凹槽内设有加强筋。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中梁部构造为锯齿状构型。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中梁部的锯齿状构型包括内凹造型,使得所述中梁部在受到前后方向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中梁部的锯齿状构型的横截面包括曲线形,使得所述中梁部在受到前后方向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
可选的,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中所述后梁部上设置有配接用螺纹孔以与汽车副车架的支架通过螺栓配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行人保护梁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本体结构造型,使得其在结构本身上提高了碰撞时的能量吸收能力;同时一体成型的构型,也使得其开发成本合理。另外,该行人保护梁整体结构能够作为汽车的前保险杠下侧底护板,因而不需要额外安装底护板构件,这有利于节约汽车前部底侧的安装空间,并且其安装方便,结构稳定,从而也使得其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与前保险杠下格栅、副车架支架安装在一起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与前保险杠下格栅、副车架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与前保险杠下格栅装配关系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在发生碰撞时,其弹性形变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前保险杠下格栅 1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2
前梁部 21 凹槽 212
中梁部 22 后梁部 23
螺纹孔 232 副车架支架 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为集成行人保护梁安装在车身上,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车顶方向为上,车底方向为下,词语“左”、“右”分别指的是朝向车头方向的左右,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2,其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本体结构,所述本体结构包括前后相接设置的前梁部21、中梁部22和后梁部23。
其中,所述前梁部21的截面呈曲线型,例如“S”构型,但不限于。其表面设置有凹槽212,所述凹槽212中可以设有加强筋结构,用于吸收局部碰撞所产生的能量。
所述中梁部22的主结构采用锯齿状造型,以保证集成所述行人保护梁作为所述前保底部护板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锯齿状结构可以采用内凹造型,使其在受到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进而能进一步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同时所述中梁部22也是前后连接所述前梁部21和后梁部23的连接部。
所述后梁部23用于配接,其上设有螺纹孔232,用于与副车架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确保将所述行人保护梁本体结构安装在副车架上。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前梁部21是与前保险杠下格栅1配接,所述后梁部23配接在所在车辆的副车架的支架3上,通过所述前梁部21与后梁部23的配接关系,使得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所述行人保护梁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所在车辆上。
进一步的,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所述汽车的行人保护梁2和所述前保险杠下格栅1装配位置关系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汽车的行人保护梁2与所述前保险杠下格栅1通过紧固件装配在一起,且所述汽车的行人保护梁2前梁部21伸进所述前保险杠下格栅1下部对应的凹槽内。所述汽车的行人保护梁2的后梁部23与副车架3之间具体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如此将所述汽车的行人保护梁2、前保险杠下格栅1等零件安装到车身上。
图5是所述行人保护梁在发生碰撞时弹性形变过程的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根据碰撞过程的前后,所述行人保护梁的弹性形变可以分为3个阶段:变形之前、弹性变形、恢复形变。
以行人碰撞为例,当发生行人碰撞时,所述行人保护梁2的前部,即所述前梁部21首先接触到行人小腿,所述前梁部21的“S”型截面加上其凹槽212内的加强筋结构,吸收一部分碰撞所产生的能量。
随后,所述中梁部22受到碰撞的撞击,其内凹型的整体结构会向下弯曲,来吸收大部分的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当其整体结构向下弯曲达到最大形变时,能量吸收过程完成。之后,其整体结构开始恢复形变。
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所述中梁部22会对行人小腿产生一个斜向上的反弹力。这个反弹力可分解为向前的分力F和向上的分力F。向前的分力F会让行人小腿向前远离车辆,向上的分力F会让行人小腿远离地面,避免在碰撞过程中,行人被轧在车轮下面,发生碾压危险。
如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汽车的行人保护梁能确保在碰撞过程中,行人膝部及小腿受到的能量冲击小,同时反向弹回,降低了受伤害程度以及发生碾压的危险。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行人保护梁,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本体结构造型,使得其在结构本身上提高了碰撞时的能量吸收能力;同时一体成型的构型,也使得其开发成本合理。而且,该行人保护梁整体结构能够作为汽车的前保险杠下侧底护板,因而不需要额外安装底护板构件,这有利于节约汽车前部底侧的安装空间,也使得其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本体结构,所述柔性本体结构包括前梁部、中梁部和后梁部;其中所述前梁部用于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格栅配接,其横截面构造为曲线形以在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所述中梁部连接所述前梁部和后梁部,以提供所述柔性本体结构的强度,并在受到前后方向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所述后梁部用于连接汽车副车架的支架;通过所述前梁部与后梁部分别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格栅与汽车副车架的支架配接,使得所述行人保护梁稳定安装于汽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部的横截面构造为S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部上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部凹槽内设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部构造为锯齿状构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部的锯齿状构型包括内凹造型,使得所述中梁部在受到前后方向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部的锯齿状构型的横截面包括曲线形,使得所述中梁部在受到前后方向挤压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行人保护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部上设置有配接用螺纹孔以与汽车副车架的支架通过螺栓配接。
CN201820293854.7U 2018-03-02 2018-03-02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34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3854.7U CN208134282U (zh) 2018-03-02 2018-03-02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3854.7U CN208134282U (zh) 2018-03-02 2018-03-02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34282U true CN208134282U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8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385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34282U (zh) 2018-03-02 2018-03-02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34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6540B1 (ko)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JP5871983B2 (ja) 車体の後部に搭載される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保護構造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KR101198600B1 (ko) 차량용 스티프너 유닛
US20170282975A1 (en) Side chassis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3705569U (zh) 一种汽车前端骨架总成及汽车
CN110606044A (zh) 前端集成的行人保护腿型防护结构
CN202439761U (zh) 汽车发动机盖
US20040135384A1 (en) Bumper assembly
KR102008678B1 (ko) 차체 프레임 유닛
CN208134282U (zh) 汽车的行人保护梁
CN111137233B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01980169U (zh) 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JP2002321576A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
JP2013001235A (ja) 小型車両の衝突対応構造
KR101664042B1 (ko) 차량의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CN109533029B (zh)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CN111516634A (zh) 行人保护腿型防护集成结构
KR101664048B1 (ko) 차량의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CN112590700B (zh) 一种集成式多级缓冲汽车下护板装置及防护方法
CN204775117U (zh) 一种利于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舱底部结构
CN109292006B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CN207191166U (zh) 一种具有加强板的汽车纵梁
CN102923050B (zh) 汽车后雾灯防护吸能结构
KR20120029947A (ko) 차량용 완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