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5015U - 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5015U
CN208115015U CN201820241150.5U CN201820241150U CN208115015U CN 208115015 U CN208115015 U CN 208115015U CN 201820241150 U CN201820241150 U CN 201820241150U CN 208115015 U CN208115015 U CN 208115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inserted terminal
training aids
arm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11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尚志
李云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BIAOHAN BODY-BUILD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BIAOHAN BODY-BUI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BIAOHAN BODY-BUILD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BIAOHAN BODY-BUI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11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15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5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5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训练器,属于健身器材领域,包括:配重单元;设有第一插接端的手臂部机架;与所述手臂部机架转动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设有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的拉索;滑动的设于所述摆臂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端插接的第二插接端;以及设于所述摆臂上并用于牵拉所述第二插接端滑动的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通过柔性牵拉绳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训练器,摆臂上的牵拉机构通过柔性牵拉绳与第二插接端连接,通过牵拉机构牵拉第二插接端实现插接结构的分离,进而实现对摆臂进行调节的操作。在调节过程中,人手不必伸入摆臂的转动轴附近,避免摆臂转动将人手夹伤。

Description

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训练器。
背景技术
训练器通过摆臂上设置与配重连接的拉绳来进行手臂的锻炼,摆臂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拉索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为手臂提供阻力,进行手臂的锻炼。现有的训练器通过摆臂转动轴附近的插销与机架插接使摆臂的角度固定。在调整摆臂的角度时,需要操作者一手伸入摆臂的转动轴附近将插销拔出,另一手转动摆臂,才能实现摆臂角度的调整,操作十分不便。而且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发生摆臂转动将人手夹伤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训练器的摆臂调节操作十分不便。而且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发生摆臂转动将人手夹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训练器,包括:
设有第一插接端的手臂部机架;
设于所述手臂部机架上的配重单元;
与所述手臂部机架转动连接的摆臂,所述摆臂设有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的拉索;
滑动的设于所述摆臂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端插接的第二插接端;以及
设于所述摆臂上并用于牵拉所述第二插接端滑动的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通过柔性牵拉绳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设于所述手臂部机架上的插接板及设于所述插接板上的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孔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插接孔在所述插接板的板面上沿圆弧线分布且所述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摆臂的转动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端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摆臂上并用于与所述插接孔插接的插销。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后端设有端盖;
所述插销滑动设于所述套管内且所述插销的前端用于从所述套管的前端滑出并与所述插接孔插接,所述插销的外周设有卡环;
所述插销外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卡环和所述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有通孔,所述柔性牵拉绳穿过所述端盖上的通孔与所述插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牵拉绳包括柔性拉芯以及套设于所述柔性拉芯外并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的护套管,所述柔性拉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牵拉机构和所述第二插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与所述摆臂铰接的压板和与所述压板呈夹角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柔性拉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训练器包括分别与所述配重单元和所述手臂部机架连接的腿部锻炼单元。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手臂部机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的推胸臂。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锻炼单元包括:
与所述手臂部机架连接并设有第二座位的腿部机架;
位于所述第二座位前方并与所述腿部机架铰接的踏板,所述踏板用于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座位摆动,所述配重单元与所述踏板连接并用于为所述踏板受外力远离所述第二座位提供阻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训练器,摆臂上的牵拉机构通过柔性牵拉绳牵拉第二插接端,使得第二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分离,使得摆臂能够摆动。在摆臂摆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将第二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插接,使得摆臂固定,实现对摆臂进行调节的操作。牵拉机构通过柔性牵拉绳控制第二插接端,使得牵拉机构能够远离第二插接端设置,使得在调节过程中,人手不必伸入摆臂的转动轴附近,避免摆臂转动将人手夹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3中B-B线剖视图;
图7为沿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7中的D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配重单元;2-手臂部机架;21-第一座位;3-摆臂;31-套管;32-端盖;4-拉索;5-第一插接端;51-插接板;52-插接孔;53-插销;54-卡环;55-弹簧;6-牵拉机构;61-压板;62-连接杆;7-第二插接端;8-柔性牵拉绳;81-柔性拉芯;82-护套管;9-腿部锻炼单元;91-腿部机架;92-第二座位;93-踏板;10-推胸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进行说明。所述训练器,包括:
设有第一插接端5的手臂部机架2;
设于所述手臂部机架2上的配重单元1;
与所述手臂部机架2转动连接的摆臂3,所述摆臂3设有与所述配重单元1连接的拉索4;
滑动的设于所述摆臂3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端5插接的第二插接端7;以及
设于所述摆臂3上并用于牵拉所述第二插接端7滑动的牵拉机构6,所述牵拉机构6通过柔性牵拉绳8与所述第二插接端7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训练器,摆臂3上的牵拉机构通过柔性牵拉绳8牵拉第二插接端7,使得第二插接端7与第一插接端5分离,使得摆臂3能够摆动。在摆臂3摆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将第二插接端7与第一插接端5插接,使得摆臂3固定,实现对摆臂3进行调节的操作。牵拉机构6通过柔性牵拉绳8控制第二插接端7,使得牵拉机构6能够远离第二插接端7设置,使得在调节过程中,人手不必伸入摆臂3的转动轴附近,避免摆臂3转动将人手夹伤。
具体的,配重单元1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竖直导杆以及套设在导杆外周的若干配重片,配重单元1通过配重片沿导杆上下滑动时的重力为拉索4提供阻力。配重单元1通过与配重片钢丝绳连接的钢丝绳与其他各部分连接。手臂部机架2由钢管焊接而成,其上安装有多个滑轮用于对配重单元的钢丝绳进行导向。手臂部机架2具有面向前方的第一座位21。两个摆臂3分别设置在第一座位21的两侧,摆臂3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手臂部机架2位于第一座位21后方的部位,使得摆臂3能够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两个摆臂3上安装有若干个滑轮并分别安装有拉索4。拉索4一端经过摆臂3上的滑轮和手臂部机架2上的滑轮与配重单元1连接,拉索4的另一端为从摆臂3远离摆臂3转轴一端穿出并用于握持的把手。第一插接端5安装在手臂部机架2上并位于摆臂3的转轴一侧。第二插接端7安装在摆臂3靠近摆臂3转轴的一端上,第二插接端7能够在摆臂3上滑动实现与第一插接端5的插接与分离,使得摆臂3转动或固定。牵拉机构6安装在摆臂3的中部或者摆臂3远离摆臂3转轴一端。牵拉机构6通过穿设在摆臂3内部的柔性牵拉绳8与第二插接端7连接。牵拉机构6通过柔性牵拉绳8牵拉第二插接端7,使第二插接端7滑动并与第一插接端5分离,使得摆臂3能够转动。第二插接端7可以设置有回弹结构,实现第二插接端7与第一插接端5分离后的自动回弹插接。
使用时,使用者坐在第一座位21上面向前方,两手分别抓住两个拉索4,将拉索4向前牵拉,使配重片提升,使得配重单元1为拉索4提供阻力。在需要变换手臂锻炼的角度时,使用者通过操作摆臂3上的牵拉机构6,使得第二插接端7与第一插接端5分离,然后转动摆臂3,最后将第二插接端7与第一插接端5手动插接或自动插接,实现摆臂3的转动操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插接端5包括设于所述手臂部机架2上的插接板51及设于所述插接板51上的插接孔52。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插接孔52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插接孔52在所述插接板51的板面上沿圆弧线分布且所述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摆臂3的转动轴线上。
具体的,插接板51呈扇形固定手臂部机架2上并位于摆臂3的转轴一旁,插接板51的板面与摆臂3的转轴垂直。相应的,第二插接端7可以为插销53。在插接板51的板面上设置若干个插接孔52,插接孔52可以为盲孔或者贯穿插接板51的通孔。若干个插接孔52可以成弧形分布并且弧形的圆心位于摆臂3的转轴上,使得摆臂3转动后,插销53能够与不同的插接孔52插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插接端7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摆臂3上并用于与所述插接孔52插接的插销53。
具体的,第一插接端5为设有插接孔52的插接板51。插销53与插接板51垂直并滑动的安装在摆臂3与手臂部机架2铰接的一端上,插销53的滑动方向与插接板51垂直。插销53滑动后,插销53的前端能够插入插接孔52中。插销53的后端通过柔性牵拉绳8与牵拉机构6连接。通过牵拉机构6能够牵拉插销53的后端,使插销53的前端从插接孔52中退出,实现第一插接端5和第二插接端7的分离。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摆臂3上设有套管31,所述套管31的后端设有端盖32;
所述插销53滑动设于所述套管31内且所述插销53的前端用于从所述套管31的前端滑出并与所述插接孔52插接,所述插销53的外周设有卡环54;
所述插销53外周套设有弹簧55,所述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卡环54和所述端盖32。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端盖32设有通孔,所述柔性牵拉绳8穿过所述端盖32上的通孔与所述插销53连接。
具体的,套管31呈圆管形并固定在摆臂3靠近摆臂3转轴的部分上,套管31的轴线在摆臂3转动时能够与插接孔52的轴线重合。插销53为圆柱销,插销53同轴的设置在套管31内并沿套管31的轴线方向滑动。插销53的前端能够从套管31靠近插接孔52的前端伸出并插入插接孔52中,使得摆臂3与手臂部机架2固定。柔性牵拉绳8从套管31远离插接孔52的后端穿入套管31中并与插销53的后端连接,使得柔性牵拉绳8能够拉动插销53向远离插接孔52的方向滑动,使得插销53从插接孔52中退出,使摆臂3能够转动。圆柱形插销53的外周环绕的设置有圆环形的卡环54。套管31远离插接孔52的一端固定有圆形的端盖32,弹簧55环绕在插销53外周,并且两端分别抵接卡环54和端盖32,使得弹簧55能够通过卡环54推顶插销53插入插接孔52中。可以使卡环54的外径大于插接孔52的直径,防止插销53过于深入插接孔52中而从套管31中滑出。套管31靠近插接孔52的一端可以设有环绕插销53的挡环,挡环将卡环54限制在套管31内,防止插销53从套管31中滑出;也可以通过弹簧55与卡环54连接防止插销53从套管31中滑出。柔性牵拉绳8穿过端盖32上的通孔与插销53的后端连接,使得柔性牵拉绳8能够拉动插销53向远离插接孔52的方向滑动,使得插销53从插接孔52中退出,使摆臂3能够转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柔性牵拉绳8包括柔性拉芯81以及套设于所述柔性拉芯81外并与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的护套管82,所述柔性拉芯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牵拉机构6和所述第二插接端7连接。
具体的,摆臂3位为空心的圆管,套管31和柔性拉芯81穿设在摆臂3内部。套管31套设在柔性拉芯81外能够保护柔性拉芯81。套管31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其两端分别与摆臂3固定连接。套管31可以套设在柔性拉芯81弯折的部分外,防止柔性拉芯81弯折的部分与其它组件摩擦。柔性拉芯81的一端连接在插销53的尾端,另一端与牵拉机构6连接,使得牵拉机构6能够通过牵拉柔性拉芯81,从而牵拉插销53。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牵拉机构6包括与所述摆臂3铰接的压板61和与所述压板61呈夹角设置的连接杆62,所述柔性拉芯81与所述连接杆62连接。
具体的,摆臂3位为空心的圆管,压板61设置在摆臂3的外部,连接杆62穿入摆臂3的内部。连接杆62垂直于压板61并且连接杆62的端部与压板61的端部连接,使得压板61和连接板呈L形,压板61与连接杆62连接的一端与摆臂3铰接。柔性拉芯81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杆62远离压板61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训练器包括分别与所述配重单元1和所述手臂部机架2连接的腿部锻炼单元9。使得本实用新型训练器具有两个锻炼位置。腿部锻炼单元9用于锻炼腿部,增加了使用者能够锻炼的部位,共用配重单元1,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所述手臂部机架2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配重单元1连接的推胸臂10。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腿部锻炼单元9包括:
与手臂部机架2连接并设有第二座位92的腿部机架91;
位于第二座位92前方并与腿部机架91铰接的踏板93,踏板93用于远离或靠近第二座位92摆动,配重单元1与踏板93连接并用于为踏板93受外力远离第二座位92提供阻力。
具体的,腿部机架91上安装有第二座位92。踏板93铰接在腿部机架91位于第二座位92前方的部位,踏板93能够远离或靠近第二座位92摆动。腿部机架91和踏板93上安装有滑轮,配重单元1通过利用滑轮导向的钢丝绳与踏板93连接,为踏板93远离第二座位92提供阻力。
使用时,使用者躺在第二座位92上,脚部踩踏在踏板93上。使用者通过伸展腿部将踏板93推离第二座位92,进行锻炼。在将踏板93推离第二座位92过程中,踏板93将配重片提升,为踏板93远离第二座位92提供阻力。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推胸臂10位于手臂部机架2的第一座位21上方且上端与手臂部机架2转动连接,推胸臂10的下端用于远离或靠近第一座位21摆动,配重单元1与推胸臂10连接并用于为推胸臂10下端受外力远离第一座位21提供阻力。
具体的,两个推胸臂10分别位于第一座位21的两侧。两个推胸臂10的上端铰接于手臂部机架2位于第一座位21上方的部分,两个推胸臂10的下端分别具有握持柄。手臂部机架2上设置有若干滑轮,推胸臂10的上端通过经滑轮导向的钢丝绳连接配重单元1。使用时,使用者坐在第一座位21上并面向前方,两手分别抓住两个推胸臂10的握持柄,将推胸臂10的下端向前方推动,使配重片提升,使得配重单元1为推胸臂10提供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第一插接端(5)的手臂部机架(2);
设于所述手臂部机架(2)上的配重单元(1);
与所述手臂部机架(2)转动连接的摆臂(3),所述摆臂(3)设有与所述配重单元(1)连接的拉索(4);
滑动的设于所述摆臂(3)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端(5)插接的第二插接端(7);以及
设于所述摆臂(3)上并用于牵拉所述第二插接端(7)滑动的牵拉机构(6),所述牵拉机构(6)通过柔性牵拉绳(8)与所述第二插接端(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5)包括设于所述手臂部机架(2)上的插接板(51)及设于所述插接板(51)上的插接孔(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52)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插接孔(52)在所述插接板(51)的板面上沿圆弧线分布且所述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摆臂(3)的转动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端(7)包括滑动设于所述摆臂(3)上并用于与所述插接孔(52)插接的插销(5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3)上设有套管(31),所述套管(31)的后端设有端盖(32);
所述插销(53)滑动设于所述套管(31)内且所述插销(53)的前端用于从所述套管(31)的前端滑出并与所述插接孔(52)插接,所述插销(53)的外周设有卡环(54);
所述插销(53)外周套设有弹簧(55),所述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卡环(54)和所述端盖(3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2)设有通孔,所述柔性牵拉绳(8)穿过所述端盖(32)上的通孔与所述插销(53)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牵拉绳(8)包括柔性拉芯(81)以及套设于所述柔性拉芯(81)外并与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的护套管(82),所述柔性拉芯(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牵拉机构(6)和所述第二插接端(7)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机构(6)包括与所述摆臂(3)铰接的压板(61)和与所述压板(61)呈夹角设置的连接杆(62),所述柔性拉芯(81)与所述连接杆(62)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器包括分别与所述配重单元(1)和所述手臂部机架(2)连接的腿部锻炼单元(9)。
10.如权利要求1-3和5-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手臂部机架(2)转动连接并与所述配重单元(1)连接的推胸臂(10)。
CN201820241150.5U 2018-02-11 2018-02-11 训练器 Active CN208115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1150.5U CN208115015U (zh) 2018-02-11 2018-02-11 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1150.5U CN208115015U (zh) 2018-02-11 2018-02-11 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5015U true CN208115015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20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1150.5U Active CN208115015U (zh) 2018-02-11 2018-02-11 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150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5331A (zh) * 2020-03-24 2020-11-10 余军 一种含多功能臂综合训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5331A (zh) * 2020-03-24 2020-11-10 余军 一种含多功能臂综合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23456B1 (en) Assisted chin/dip exercise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chin-up/pull-up handles
CN110979533B (zh) 一种滑板车
US20110177922A1 (en) Exercise Barbell
US9126073B2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US9168416B2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CN208115015U (zh) 训练器
CN109069898A (zh) 健身器械
EP2777775A1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CN208193496U (zh) 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
AU2022224852B2 (en) Adjustable Exercise Bar Device for Spa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10060381A1 (en) Abdominal strengthening apparatus
KR101893362B1 (ko) 운동용 자세교정장치
CN211635107U (zh) 一种动臂调节机构
CN210812357U (zh) 一种助行器
CN208003366U (zh) 训练器
KR101223194B1 (ko) 운동기구
CN211167246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机构
CN217961189U (zh)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和支架下拉机构
CN113546369A (zh) 自由轴活动训练装置、颈部训练器及腰部训练器
CN206499817U (zh) 一种新型健腹轮
CN110448868A (zh) 一种多功能卧推综合健身装置
CN209475482U (zh) 多功能缩腹机
CN215691316U (zh) 一种折叠蹦蹦床
CN207871401U (zh) 一种臂力训练装置
CN210324821U (zh) 一种检查宫口的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ain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Pledgee: Nanpi Hebe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HEBEI BIAOHAN SPORTS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1300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