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5246U -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5246U
CN208105246U CN201820410421.5U CN201820410421U CN208105246U CN 208105246 U CN208105246 U CN 208105246U CN 201820410421 U CN201820410421 U CN 201820410421U CN 208105246 U CN208105246 U CN 208105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pace
overlap joint
lapping plate
tr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04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阳建
邹锐
杨雄
叶智威
李新峰
刘谨源
李扬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04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5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5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52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桩基施工平台,其包括底座和施工平台,底座的边框架放置在灌注桩孔的孔口处,底座的施工空间与孔口相面对,而施工平台搭放于边框架上并水平限位于边框架上,并且横跨于施工空间与灌注桩孔的孔口,导管安放于施工平台的中部并与灌注桩孔连通,以供灌注物沿着导管流入至灌注桩孔内以进行灌注施工。这样,通过桩基施工平台的可拆卸结构,不仅简化了加工的复杂性,还便于拆解搬运,避免因整体过重而造成搬运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桩基施工平台为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的作业平台,分为施工平台底座和施工作业平台两个部分,底座和施工作业平台通常采用一体式设计,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加工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搬运起来因过于沉重而造成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施工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底座和施工作业平台采用一体式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加工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搬运起来因过于沉重而造成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桩基施工平台,用于安置于灌注桩孔的孔口处,并与导管配合以引导灌注物流入灌注桩孔内。所述桩基施工平台包括底座和施工平台,
所述底座包括安置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处的边框架,所述边框架具有上下贯通的施工空间,所述施工空间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相对;
所述施工平台搭放于所述边框架上侧并水平限位于所述边框架上,其横跨于所述施工空间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所述施工平台的中部安放所述导管,所述灌注桩孔与所述导管的管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施工架以及限位结构,所述施工架搭放于所述边框架上侧并横跨于所述施工空间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施工架的两端部的至少两限位脚,各所述限位脚向下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边框架的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边框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架包括主框架、第一踩踏架、第二踩踏架以及搭接架,所述主框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并于其内侧具有第一踩踏空间、第二踩踏空间以及搭接空间,所述第一踩踏空间、所述搭接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踩踏空间是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依次排列且连通,所述第一踩踏架布设与所述第一踩踏空间,所述第二踩踏架布设于所述第二踩踏空间,所述搭接架布设于所述搭接空间,所述第一踩踏架、所述第二踩踏架以及所述搭接架均与所述主框架连接,所述搭接架具有供所述导管穿设的搭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踩踏架包括沿着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搭接空间方向布设的多根第一踩踏杆,各所述第一踩踏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踩踏空间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踩踏架包括沿着从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搭接空间方向布设的多根第二踩踏杆,各所述第二踩踏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踩踏空间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架包括第一搭接板、第二搭接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板,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各所述第二支撑板皆分置于所述搭接空间的相对两内侧壁;
所述第一搭接板具有第一搭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搭接端相对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放于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且其第一限位端限制于所述搭接空间内,所述第一搭接板于其第一搭接端开设有与所述导管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搭接板具有第二搭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搭接端相对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搭接板搭放于各所述第二支撑板且其第二限位端限制于所述搭接空间内,所述第二搭接板于其第二搭接端开设有与所述导管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搭接端与所述第一搭接端相面对,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共同形成所述搭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卡脚件,两所述第一卡脚件均匀分置于所述搭接空间的相对两内侧壁,各所述第一卡脚件包括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一卡脚块,所述第一卡脚块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卡脚块中与第一U型槽相背对的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搭接空间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端插于各所述第一U型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架还包括两个第二卡脚件,两所述第二卡脚件均匀分置于所述搭接空间的相对两内侧壁,各所述第二卡脚件包括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卡脚块,所述第二卡脚块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卡脚块中与第二U型槽相背对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搭接空间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端插于各所述第二U型槽内。
作为可替代方案,所述第一搭接板的第一限位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二搭接板的第二限位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一搭接板与所述第二搭接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搭接端绕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搭接端绕所述第二转轴向上翻转时所述导管脱离所述搭接孔的开启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搭接端与所述第二搭接端向所述搭接空间翻转并对接在一起时供所述导管穿设的扣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多个支撑筋板,所述边框架为多边形框架,各所述支撑筋板位于所述施工空间内并分别连接于一拐角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基施工平台的有益效果在于:桩基施工平台包括底座和施工平台,底座的边框架放置在灌注桩孔的孔口处,底座的施工空间与孔口相面对,而施工平台搭放于边框架上并水平限位于边框架上,并且横跨于施工空间与灌注桩孔的孔口,导管安放于施工平台的中部并与灌注桩孔连通,以供灌注物沿着导管流入至灌注桩孔内以进行灌注施工。这样,通过桩基施工平台的可拆卸结构,不仅简化了加工的复杂性,还便于拆解搬运,避免因整体过重而造成搬运不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基施工平台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平台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脚件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桩基施工平台 1 底座 100
施工平台 200 边框架 110
支撑筋板 120 施工空间 101
施工架 210 主框架 211
第一踩踏架 212 第二踩踏架 213
搭接架 214 第一端部 201
第二端部 202 第一踩踏空间 203
第二踩踏空间 204 搭接空间 205
搭接孔 206 吊耳 220
第一踩踏杆 2121 第二踩踏杆 2131
第一搭接板 2141 第二搭接板 2142
第一搭接端 2143 第一限位端 2144
第一开口 207 第二搭接端 2145
第二限位端 2146 第二开口 208
第一卡脚件 215 第一固定块 2151
第一卡脚块 2152 第一U型槽 216
第一固定孔 2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桩基施工平台,用于安置于灌注桩孔的孔口处,并与导管配合以引导灌注物流入灌注桩孔内,其中,导管呈漏斗状,导管的小端口与孔口相面对,这样,可以直接将导管插于桩基施工平台上,无需在桩基平台上做有关于导管的限位结构。桩基施工平台1包括底座100和施工平台200,底座100包括安置于灌注桩孔的孔口处的边框架110,边框架110具有上下贯通的施工空间101,施工空间101与灌注桩孔的孔口相对,该边框架110是用于支撑施工平台200的基架。施工平台200搭放于边框架110上侧并水平限位于边框架110上,其横跨于施工空间101与灌注桩孔的孔口,施工平台200的中部安放导管,灌注桩孔与导管的管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桩基施工平台1包括底座100和施工平台200,底座100的边框架110放置在灌注桩孔的孔口处,底座100的施工空间101与孔口相面对,而施工平台200搭放于边框架110上并水平限位于边框架110上,并且横跨于施工空间101与灌注桩孔的孔口,导管安放于施工平台200的中部并与灌注桩孔连通,以供灌注物沿着导管流入至灌注桩孔内以进行灌注施工。这样,通过桩基施工平台1的可拆卸结构,不仅简化了加工的复杂性,还便于拆解搬运,避免因整体过重而造成搬运不便。
边框架110是使用多块10mm厚的钢板首尾焊接成型。当桩基护筒埋设后及时安放底座100,底座100埋设要保持水平,牢固。在本实施例中,边框架110为呈方形的框架。当然,也可以为矩形,或者除此之外的其它多边形。
进一步地,施工平台200包括施工架210以及限位结构(如中未示出),施工架210搭放于边框架110上侧并横跨于施工空间101与灌注桩孔的孔口。限位结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施工架210的两端部的至少两限位脚,各限位脚向下延伸且分别位于边框架110的外侧并分别与边框架110接触。这样,有效防止施工架210脱离底座100,实现施工平台200的限位。具体地,为了增强施工架210在底座100上的稳定性,还可以增设连接件,施工架210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在底座100上。当然,施工架210也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在底座100上,该点焊只需将施工架210限制在底座100上即可,无需大范围的点焊。
进一步地,施工架210包括主框架211、第一踩踏架212、第二踩踏架213以及搭接架214,主框架211具有第一端部201以及与第一端部201相对的第二端部202并于其内侧具有第一踩踏空间203、第二踩踏空间204以及搭接空间205,第一踩踏空间203、搭接空间205以及第二踩踏空间204是由第一端部201向第二端部202依次排列且连通,第一踩踏架212布设与第一踩踏空间203,第二踩踏架213布设于第二踩踏空间204,搭接架214布设于搭接空间205,第一踩踏架212、第二踩踏架213以及搭接架214均与主框架211连接,搭接架214具有供导管穿设的搭接孔206。这样,有助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具体地,主框架211是采用多个10#槽钢首尾焊接成型的框架,导管安放于搭接架214上的搭接孔206,由于导管呈漏斗形,可以直接将导管的小口端穿过搭接孔206,直至导管卡于搭接孔206为止。
具体地,主框架211为呈矩形的框架。施工架210还包括四个吊耳220,四个吊耳220均连接于主框架211的上表面且分别临近四个拐角处设置,方便吊运。
进一步地,第一踩踏架212包括沿着从第一端部201向搭接空间205方向布设的多根第一踩踏杆2121,各第一踩踏杆2121的两端连接于第一踩踏空间203的内侧壁。这样,便于施工人员踩踏,提高施工人员踩踏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第二踩踏架213包括沿着从第二端部202向搭接空间205方向布设的多根第二踩踏杆2131,各第二踩踏杆2131的两端连接于第二踩踏空间204的内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踩踏杆2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踩踏空间203的相对两内侧壁,各第二踩踏杆2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踩踏空间204的相对两内侧壁。任意相邻的两第一踩踏杆212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第二踩踏杆213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当然,任意相邻的两第一踩踏杆2121以及任意相邻的两第二踩踏杆2131也可以呈V型布置,具体布置形式并不仅限于此。
进一步地,搭接架214包括第一搭接板2141、第二搭接板2142、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图中未示出)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板(图中未示出),各第一支撑板的上板面与第一搭接板2141的下板面相面对,各第二支撑板的上板面与第二搭接板2142的下板面相面对。各第一支撑板与各第二支撑板皆分置于搭接空间205的相对两内侧壁。第一搭接板2141具有第一搭接端2143以及与第一搭接端2143相对的第一限位端2144,第一搭接板2141搭放于各第一支撑板且其第一限位端2144限制于搭接空间205内,第一搭接板2141于其第一搭接端2143开设有与导管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开口207。第二搭接板2142具有第二搭接端2145以及与第二搭接端2145相对的第二限位端2146,第二搭接板2142搭放于各第二支撑板且其第二限位端2146限制于搭接空间205内,第二搭接板2142于其第二搭接端2145开设有与导管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开口208,第二搭接端2145与第一搭接端2143相面对,第二开口208与第一开口207共同形成搭接孔20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搭接板2141和第二搭接板2142于搭接空间205内对接,且第一搭接板2141搭放于各第一支撑板上且其第一限位端2144限位于主框架211上;第二搭接板2142搭放于各第二支撑板上且其第二限位端2146限位于主框架211上。通过该结构,方便导管的拆卸。
进一步地,搭接架214还包括两个第一卡脚件215,两第一卡脚件215均匀分置于搭接空间205的相对两内侧壁,各第一卡脚件215包括第一固定块2151以及第一卡脚块2152,第一卡脚块2152的横截面呈U型,第一固定块215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卡脚块2152中与第一U型槽216相背对的表面,第一固定块2151固定于搭接空间205的内侧壁,第二限位端2146插于各第一U型槽216内。
搭接架214还包括两个第二卡脚件,第二卡脚件与第一卡脚件结构相同。两第二卡脚件均匀分置于搭接空间205的相对两内侧壁,各第二卡脚件包括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卡脚块,第二卡脚块的横截面呈U型,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卡脚块中与第二U型槽相背对的表面,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搭接空间205的内侧壁,第二限位端2146插于各第二U型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固定块2151与各第二固定块通过连接件固定于主框架211。由于导管在引导灌注物过程中,由于灌注物的重力以及冲击力,会使导管与搭接孔206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需要拆卸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通过第一搭接板2141与第二搭接板2142均与主框架211转动连接的设置形式,更加有利于将导管拆离搭接孔206,为施工过后的整理工作提供便利。另外,该结构便于第一搭接板2141与第二搭接板2142拆离主框架211,便于对施工平台200的维护、维修以及零部件更换。
具体地,四个连接件分为连个第一连接件和两个第二连接件。搭接空间205中与各第一固定块2151相对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各第一条形孔沿着主框架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螺杆以及与第一连接螺杆螺纹紧固连接的第一连接螺母,其中,各第一连接螺杆于其一端面向另一端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切平面,两个第一切平面相互平行,这样,当第一连接螺杆插入第一条形孔内时,有效防止螺杆转动,避免第一连接螺母与第一连接螺杆松脱或脱离。第一固定块2151于其表面开设有呈扁平椭圆形的第一固定孔217,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部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217、第一条形孔并与第一连接螺母螺纹紧固连接。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条形孔的设置,满足了第一卡脚件215沿着主框架211的长度方向移动而调节位置,这样,满足不同长度的第一搭接板2141的安装,实现施工平台200的可调节性。
具体地,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各第二固定块的固定结构也与各第一固定块2151的结构相同,各第二卡脚件的可调结构与各第一卡脚的可调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可替代方案,第一搭接板2141的第一限位端2144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主框架211;第二搭接板2142的第二限位端2146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主框架211;第一搭接板2141与第二搭接板2142具有在第一搭接端2143绕第一转轴与第二搭接端2145绕第二转轴向上翻转时导管脱离搭接孔206的开启状态以及在第一搭接端2143与第二搭接端2145向搭接空间205翻转并对接在一起时供导管穿设的扣合状态。这样,由于导管在引导灌注物过程中,由于灌注物的重力以及冲击力,会使导管与搭接孔206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需要拆卸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通过第一搭接板2141与第二搭接板2142均与主框架211转动连接的设置形式,更加有利于将导管拆离搭接孔206,为施工过后的整理工作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底座100还包括多个支撑筋板120,边框架110为多边形框架,各支撑筋板120位于施工空间101内并分别连接于一拐角处。这样,有助于提高边框架110的支撑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桩基施工平台,用于安置于灌注桩孔的孔口处,并与导管配合以引导灌注物流入灌注桩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施工平台包括底座和施工平台,
所述底座包括安置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处的边框架,所述边框架具有上下贯通的施工空间,所述施工空间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相对;
所述施工平台搭放于所述边框架上侧并水平限位于所述边框架上,其横跨于所述施工空间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所述施工平台的中部安放所述导管,所述灌注桩孔与所述导管的管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包括施工架以及限位结构,所述施工架搭放于所述边框架上侧并横跨于所述施工空间与所述灌注桩孔的孔口;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施工架的两端部的至少两限位脚,各所述限位脚向下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边框架的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边框架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架包括主框架、第一踩踏架、第二踩踏架以及搭接架,所述主框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并于其内侧具有第一踩踏空间、第二踩踏空间以及搭接空间,所述第一踩踏空间、所述搭接空间以及所述第二踩踏空间是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依次排列且连通,所述第一踩踏架布设与所述第一踩踏空间,所述第二踩踏架布设于所述第二踩踏空间,所述搭接架布设于所述搭接空间,所述第一踩踏架、所述第二踩踏架以及所述搭接架均与所述主框架连接,所述搭接架具有供所述导管穿设的搭接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踩踏架包括沿着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搭接空间方向布设的多根第一踩踏杆,各所述第一踩踏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踩踏空间的内侧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踩踏架包括沿着从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搭接空间方向布设的多根第二踩踏杆,各所述第二踩踏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踩踏空间的内侧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架包括第一搭接板、第二搭接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板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板,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各所述第二支撑板皆分置于所述搭接空间的相对两内侧壁;
所述第一搭接板具有第一搭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搭接端相对的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放于各所述第一支撑板且其第一限位端限制于所述搭接空间内,所述第一搭接板于其第一搭接端开设有与所述导管外形相匹配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搭接板具有第二搭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搭接端相对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二搭接板搭放于各所述第二支撑板且其第二限位端限制于所述搭接空间内,所述第二搭接板于其第二搭接端开设有与所述导管外形相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搭接端与所述第一搭接端相面对,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共同形成所述搭接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板的第一限位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二搭接板的第二限位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一搭接板与所述第二搭接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搭接端绕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搭接端绕所述第二转轴向上翻转时所述导管脱离所述搭接孔的开启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搭接端与所述第二搭接端向所述搭接空间翻转并对接在一起时供所述导管穿设的扣合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架还包括两个第一卡脚件,两所述第一卡脚件均匀分置于所述搭接空间的相对两内侧壁,各所述第一卡脚件包括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一卡脚块,所述第一卡脚块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卡脚块中与第一U型槽相背对的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搭接空间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端插于各所述第一U型槽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架还包括两个第二卡脚件,两所述第二卡脚件均匀分置于所述搭接空间的相对两内侧壁,各所述第二卡脚件包括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卡脚块,所述第二卡脚块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卡脚块中与第二U型槽相背对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搭接空间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端插于各所述第二U型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多个支撑筋板,所述边框架为多边形框架,各所述支撑筋板位于所述施工空间内并分别连接于一拐角处。
CN201820410421.5U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5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0421.5U CN208105246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0421.5U CN208105246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5246U true CN208105246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042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5246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52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923A (zh) * 2021-03-11 2021-06-18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CN113846641A (zh) * 2021-11-12 2021-12-28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伸缩式和一体化的成桩操作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923A (zh) * 2021-03-11 2021-06-18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CN113846641A (zh) * 2021-11-12 2021-12-28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伸缩式和一体化的成桩操作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5246U (zh) 一种桩基施工平台
CN205660338U (zh) 一种焊接工装
CN205046462U (zh) 折叠式墩身模板外挂平台
CN106181464A (zh) 一种适用于任意角度的治具
CN108277821A (zh) 一种管廊
CN205330180U (zh) 一种灌浆套筒的灌浆操作架
CN207443739U (zh) 一种园林市政用树木固定器
CN206297314U (zh) 测绘平台
CN206050008U (zh) 一种船用新型活络胎架
CN105080976B (zh) 立式轧机垫板安装方法及其装置
CN208792339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组件
CN20601064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冲子支撑治具
CN214117542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工作台
CN209268107U (zh) 一种树型矫正工具
CN208760661U (zh) 一种搅拌车挡泥板移动工装
CN204738311U (zh) 沉管对接导向装置
CN204326254U (zh) 大棚支架的三角梁中部的连接件
CN209455338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的大型机电设备运输用固定装置
CN207828438U (zh) 一种电泳池槽
CN207524866U (zh) 一种悬臂吊起重机立柱加固装置
CN206462634U (zh) 多功能测绘平台
CN206581088U (zh) 一种多工况活动式走行轨支承装置
CN205777829U (zh) 一种小型构筑物扶正纠偏装置
CN209143082U (zh) 电容切脚振动排料系统
CN213698442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临床用呼吸机螺纹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