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1986U -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1986U
CN208101986U CN201820162404.4U CN201820162404U CN208101986U CN 208101986 U CN208101986 U CN 208101986U CN 201820162404 U CN201820162404 U CN 201820162404U CN 208101986 U CN208101986 U CN 20810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ooling
wind
rail vehicle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24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鄂慧宁
汪秀平
李树典
苏义
高洪镇
战红红
徐翠强
胡玉杰
邢智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24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1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直接为第一设备通风冷却,从所述第一设备出来后的冷却风经风道后为一个或多个设有联通风道的其他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多个设备采用风道连通,仅设置有一个冷却装置,利用设备进出风口的阶梯差对多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充分有效的节省空间,节能降噪,解决设备安装空间紧张、通风面积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冷却通风设备,用于冷却设置在轨道车辆上的电气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设备通风主要依靠设备舱通风口进、排风,通风量大,噪声大。尤其是现在正在研制的动力较大的双层动车组,由于设置有双层车厢及台阶,占用了原电气设备的安装空间,使车下空间紧张,设备舱裙板可开设通风口过小,不能满足各设备冷却用风需求,导致安装于车上机器间的电气设备和安装于车下设备舱内的其他电气设备,两设备单独供风均无足够的通风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直接为第一设备通风冷却,从所述第一设备出来后的冷却风经风道后为一个或多个设有联通风道的其他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风机、冷却器及风道,经冷却器冷却形成的冷却风在所述第一冷却风机的作用下经所述风道吹向所述第一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采用水冷却器。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设备由车体侧墙通风口进风。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为所述第一设备降温后,冷却风的升温不超过10K。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设备的通风量大于后续联合供风冷却的其他设备的用风量。
进一步的,从所述第一设备出来的冷却风经风道为车下设备舱内的第二设备进行冷却,所述设备舱内设置第二冷却风机,进入所述设备舱内的冷却风在所述第二冷却风机的作用下,吹向所述第二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从所述设备舱的顶部进入,经所述第二冷却风机,横向输出,以垂直方向吹向所述第二设备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设备安装在车体的机器间内,机器间的地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设备舱相通的风压调节风口,所述冷却风经所述风压调节风口进入所述设备舱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多个设备采用风道连通,仅设置有一个冷却装置,利用设备进出风口的阶梯差对多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充分有效的节省空间,节能降噪,解决设备安装空间紧张、通风面积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节构示意图;
其中:机器间1,冷却装置2,进风口3,第一设备4,第二设备5,第二冷却风机进风口6,第二冷却风机7,第二设备用风道8,风压调节风口9,设备舱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包括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直接为第一设备4通风冷却,从第一设备4出来后的冷却风经风道后为一个或多个设有联通风道的其他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以动车组车上、车下两台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为例介绍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车厢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机器间1,第一设置4设置在机器间1内,如直接固定在机器间1的地板,固定方式不做规定和限制。在机器间1侧壁的上部安装有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包括第一冷却风机、冷却器及风道,推荐将冷却装置2安装在车体侧墙上,在车体侧墙上设置有通风口,将车体外的自然风自风道引入冷却装置2,经冷却装置2冷却后形成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机的作用下,可直接或通过另一段风道以设置在第一设备4顶部的进风口3吹向第一设备,对第一设备直接进行冷却。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器采用水冷却器,冷却效果好,成本低。或者,冷却装置为动车组的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形成的冷却风经风道直接吹向第一设备4进行冷却降温。为提高联合冷却通风效果,对第一设备4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冷却装置2的冷却量、第一冷却风机的功率进行合理计算,使得冷却风为第一设备4降温后,冷却风的升温不超过10K(华氏温度),以便从第一设备4出来的冷却风仍低于第二设备5的运行温度,可对第二设备5进行有效降温。
在机器间1对应的车下位置,设有设备舱10,设备舱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设备5,如牵引机,机器间1与设备舱之间的底板上设置有风压调节风口9,为第一设备降温后的冷却风,经风道后通过风压调节风口9进入到设备舱10内,为节约机器间1的空间,不设风道,冷却风经第一设备4后,直接通过风压调节风口9垂直进入到设备舱10内,设备舱10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风机7,进入到设备舱10内的冷却风经第二冷却风机进风口6,在第二冷却风机7的作用下,横向吹出,再经第二设备用风道8,在第二设备4的顶部垂直吹出,对第二设备4进行降温。风压调节风口9可调节进入设备舱10内的风量,风压调节风口9可为机械调节风口,也可为电动调节风口,与车上控制装置相连,由车上人员根据第二设备4的实时温度,对风压调节风口9的开启程度进行调节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确保第二设备4具有足够的冷却风降温,第一设备4的通风量大于第二设备5的用风量,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多设备联合通风降温时,通过风道连接的多个待降温设备,前一待降温设备的通风量要大于相邻的后一待降温设备的需求通风量,以使得冷却风在传输过程中,即便有损失,也可以保证下一待降温设备具有足够的冷却风通风量。排在最后的待降温设备所需风量最少,且运行时产生的工作温度最低。为保证待降温设备的用风质量,可在车体侧墙的通风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有必要的情况下,如在机器间1内不设置风道,从为第一设备4出来的冷却风直接进入设备舱时,风压调节风口9处也可放置有过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以车上、车下两个通过联通风道连通的待降温设备为例介绍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地通风设备,此为实施例,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具体限制,待降温设备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待降温的设备可为设置在车上和/或车下的多个设备,可进行风道连接,进行联合降温即可,如,机器间1内的相对各自密封的多个设备利用一个冷却装置2通过联合风道进行顺序降温,车下不同位置的多个设备利用一个冷却装置2进行顺序降温,或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冷却装置2直接为固定安置在车上的第一设备4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顺序降温后,再将冷却风通过风道将冷却风导引至车下的设备舱,对车下和/或设备舱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进行联合降温。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却风运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多个设备采用风道连通,仅设置有一个冷却装置,利用设备进出风口的阶梯差对多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充分有效的节省空间,节能降噪,解决设备安装空间紧张、通风面积不足的问题。
如上所述,结合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包括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直接为第一设备通风冷却,从所述第一设备出来后的冷却风经风道后为一个或多个设有联通风道的其他设备进行联合供风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风机、冷却器及风道,经冷却器冷却形成的冷却风在所述冷却风机的作用下经所述风道吹向所述第一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采用水冷却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设备由车体侧墙通风口进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所述第一设备降温后,冷却风的升温不超过10K。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通风量大于后续联合供风冷却的其他设备的用风量。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出来的冷却风经风道为车下设备舱内的第二设备进行冷却,所述设备舱内设置第二冷却风机,进入所述设备舱内的冷却风在所述第二冷却风机的作用下,吹向所述第二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从所述设备舱的顶部进入,经所述冷却风机,横向输出,以垂直方向吹向所述第二设备的顶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安装在车体的机器间内,机器间的地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设备舱相通的风压调节风口,所述冷却风经所述风压调节风口进入所述设备舱内。
CN201820162404.4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Active CN20810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2404.4U CN208101986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2404.4U CN208101986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1986U true CN208101986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2404.4U Active CN208101986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1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6884B (zh) 一种车辆用送风系统
CN101903247B (zh) 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
CN103373366B (zh) 地铁车辆空调机组通风系统
CN101850774B (zh)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CN202144193U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204279454U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
CN106515360A (zh) 车辆顶置空调器的风道系统、车辆顶置空调器和车辆
CN102358143A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210220010U (zh) 地铁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
CN103922212A (zh) 保持电梯恒温恒湿的方法及其系统
CN201400185Y (zh)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CN104290565A (zh) 背置式电动客车空调
CN110126864A (zh) 一种低噪声低静压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CN208101986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多设备联合冷却通风设备
CN106143522A (zh) 一种座卧两用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及风道系统
CN110733313A (zh) 公交车用保温系统及公交车
CN203450130U (zh) 高速列车车内设备通风散热装置
CN113500887B (zh) 车载空调器及车辆
CN204123932U (zh) 背置式电动客车空调
CN205387052U (zh) 一种空调客车用的可控制新风系统
CN204775250U (zh) 一种客车空调机组
RU134881U1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свежего воздуха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количества пассажиров
CN109677237B (zh) 混风隔板及带混风隔板的自动空调混风结构
CN206181694U (zh) 一种轨道车辆屏柜通风结构
CN105059302A (zh) 一种客车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