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1694U -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1694U
CN208101694U CN201820086917.1U CN201820086917U CN208101694U CN 208101694 U CN208101694 U CN 208101694U CN 201820086917 U CN201820086917 U CN 201820086917U CN 208101694 U CN208101694 U CN 208101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members
upper hanging
suspending apparatus
limiting section
bol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69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竹
朱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di Taco (china) Rubber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di Taco (china) Rubber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di Taco (china) Rubber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di Taco (china) Rubber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69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1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1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1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所述悬置装置包括下悬置件、可相对所述下悬置件活动的上悬置件及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与下悬置件之间的缓冲件,当受到外力且所述上悬置件相对所述下悬置件活动时,所述上悬置件抵压所述缓冲件,所述上悬置件是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将所述上悬置件设置为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相较于将所述上悬置件设置为由若干的金属板焊接而成,一方面,简化了所述上悬置件的结构,加上塑料材质耐腐蚀能力强,无需进行表面处理,制造工艺较简单;另一方面,塑料材质质量较轻,有助于降低所述悬置装置的重量,塑料材质的弹性,有助于改善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的减振总成,所述悬置装置及包含有所述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的制造工艺较简单。
【背景技术】
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汽车在行驶中会收到各种振动和冲击,例如来自变速器或者发动机的振动,这些振动很容易传递到车身,使得车内振动很大,会降低舒适性,因此,需要对这些产生振动的装置进行隔离减振。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变速器悬置装置100的一种剖视图。所述悬置装置100包括有悬置上板101、悬置下板102、硫化固定在所述悬置上板101和悬置下板102之间的橡胶件103及用于固定于所述悬置上板101、悬置下板102 及橡胶件103的螺栓104和螺母105,所述悬置上板101与所述悬置下板102 均为金属件。所述悬置上板101由第一金属板106和第二金属板107焊接而成,所述第一金属板106经冲压弯折而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08,所述第二金属板107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板106的上方。由以上描述可知,所述悬置上板101由两块金属板冲压弯折后,再经焊接而固定,且金属件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因此,加工工艺比较复杂。
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置装置,其包括下悬置件、可相对所述下悬置件活动的上悬置件及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与下悬置件之间的缓冲件,当受到外力且所述上悬置件相对所述下悬置件活动时,所述上悬置件抵压所述缓冲件,所述上悬置件是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悬置件是由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悬置件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或者碳纤维增强的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是由橡胶制成的弹性体。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有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的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上悬置件,所述橡胶主簧的另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下悬置件。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悬置件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下底面及位于两侧且倾斜延伸的第一接合面,所述橡胶主簧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合面上,所述缓冲件包括有自所述橡胶主簧延伸且硫化固定于所述下底面的辅助接合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悬置件包括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两侧凸出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悬置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部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方的第三限位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有第一缓冲橡胶,所述第一缓冲橡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段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的第二段。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悬置件包括主体部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臂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且连接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加强筋。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的凹槽结构,所述主体部具有下底面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与后端面,部分所述凹槽结构贯穿所述前端面或者后端面,另一部分所述凹槽结构向下贯穿所述下底面。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悬置件为金属件,定义自所述上悬置件向所述下悬置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下悬置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均对所述上悬置件进行限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置装置,所述悬置装置包括下悬置件、可相对于所述下悬置件活动的上悬置件及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与下悬置件之间的缓冲件,当受到外力且所述上悬置件相对于所述下悬置件活动时,所述上悬置件抵压所述缓冲件,定义自所述上悬置件向所述下悬置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下悬置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均对所述上悬置件进行限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含有前面所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定义自所述上悬置件向所述下悬置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减振总成还包括有横梁装置,所述悬置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梁装置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横梁装置设置有位于所述上悬置件两侧的第四限位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悬置装置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下底面,所述第四限位部的上端相较于所述下底面往下内缩一定的距离。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悬置件设置有若干凹槽结构,所述上悬置件具有下底面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与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及后端面均具有与所述第四限位部对应配合的抵靠平面,所述上悬置件上对应于所述抵靠平面的所述凹槽结构向下贯穿所述下底面或者向背向所述第四限位部的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装置由铝合金高压压铸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所述上悬置件设置为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相较于将所述上悬置件设置为由若干的金属板焊接而成,一方面,简化了所述上悬置件的结构,加上塑料材质的耐腐蚀能力强,无需进行表面处理,制造工艺较简单;另一方面,塑料材质质量较轻,有助于降低所述悬置装置的重量,塑料材质的弹性,有助于改善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变速器悬置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减振总成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其中悬置装置与横梁装置未组装在一起。
图4为图3所示包含有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5为图2所示包含有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沿第一方向中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包含有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沿第二方向中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包含有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沿安装臂在第二方向的中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总成200,所述减震总成200可以用于对变速器、发动机等进行隔离减振。所述减振总成200包括安装在一起的悬置装置300及横梁装置400,所述悬置装置300用于安装所述变速器或者发动机等需要隔离减振的装置,所述横梁装置400安装于汽车的车身上。
下面结合图2至图7重点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悬置装置300。
所述悬置装置300包括下悬置件2、可相对下悬置件2活动的上悬置件1 及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1与下悬置件2之间的缓冲件3。当受到外力,所述上悬置件1相对下悬置件2活动时,所述上悬置件1抵压所述缓冲件3。所述上悬置件1是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将所述上悬置件1设置为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所述上悬置件设置为由若干的金属板焊接而成,一方面,简化了所述上悬置件1的结构,加上塑料材质的耐腐蚀能力强,无需进行表面处理,制造工艺较简单;另一方面,塑料材质质量轻,有助于降低所述悬置装置300的重量,塑料材质的弹性更好,有助于改善减振效果。
为了保证所述上悬置件1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上悬置件1是由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更进一步,所述上悬置件1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或者碳纤维增强的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
下面重点介绍所述上悬置件1的结构。
参图2至图5,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悬置件1包括主体部11 及相对设置在主体部11上的安装部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2包括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所述安装臂121,所述一对安装臂121之间形成安装槽120,所述变速器或者发动机等振动装置可以安装并部分或者全部收容于其内。所述安装臂1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122。当将所述安装臂12设置为由较薄的侧壁构成时,可以节省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有助于改善减振的效果。为了增加所述安装臂121的强度,进一步的,结合图3 及图7,所述安装臂121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122之间且连接于所述一对侧壁122的加强筋123,如此设置,在增加其强度的同时用料较少。所述加强筋123包括有以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24和第二加强筋125。较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124和第二加强筋125相互交叉连接,从而使安装臂121强度更大。
所述主体部11设置有若干的凹槽结构110。请结合图3及图5,所述主体部11具有靠近横梁结构400的下底面112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113与后端面未标示),所述前端面113及后端面与所述安装臂121的侧壁122垂直。部分所述凹槽结构110贯穿所述前端面113或者后端面,另一部分所述凹槽结构 110向下贯穿所述下底面112。
为了使所述缓冲件3能够同时兼顾强度和弹性,所述缓冲件3优选由橡胶制成的弹性体。进一步地,所述橡胶缓冲件3硫化固定于所述上悬置件1与下悬置件2之间。重点参图3,所述缓冲件3包括有橡胶主簧31,所述橡胶主簧 31的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上悬置件1,所述橡胶主簧31的另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下悬置件2。塑料支架与所述橡胶件的硫化固定效果比金属件与所述塑料支架的硫化固定效果好,即所述橡胶缓冲件3与所述上悬置件1的粘接强度更好。
为了使所述缓冲件3更好的起到隔离减振的作用,下面将结合参图3至图 5介绍所述橡胶主簧31的设置位置、方式及与其配合的一些结构。所述主体部11具有位于两侧且倾斜延伸的第一接合面111,所述橡胶主簧31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合面111上。将与所述橡胶主簧31接合的第一接合面111设置为倾斜面,因而对应的所述缓冲件3可以倾斜设置,进而可以降低所述橡胶缓冲件3的刚度,使其具有一定的软度,隔离减振的效果的更好。较优选的,所述下悬置件2具有平行于所说第一接合面111的第二接合面21,所述橡胶主簧31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接合面111、21。将所述第一、第二接合面 111、21设置为相互平行,可以使所述橡胶缓冲件3的疲劳性较好,有助于延长所述橡胶主簧31的使用寿命。较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缓冲件3包括有自所述橡胶主簧31延伸且硫化固定于所述下底面112的辅助接合部32。由于与所述缓冲件3接合的第一接合面111倾斜设置,当所述上悬置件1受力后向下活动时,所述缓冲件3与所述上悬置件1很容从下端被撕开,通过设置硫化固定于所述下底面112的所述辅助接合部32,有助于防止所述橡胶主簧31 与所述主体部11件发生脱离而影响所述悬置装置300的隔离减振效果。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底面112与所述下悬置件2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间隙10,所述缓冲件3具有设置在所述下底面112与所述下悬置件2之间的第二缓冲橡胶33。所述第二缓冲橡胶33可以防止所述上悬置件1直接与下悬置件2直接发生碰撞。所述第二缓冲橡胶33可以仅仅硫化固定于所述下底面112上,也可以仅仅硫化固定于所述下悬置件2上,也可以同时硫化于所述下底面112及下悬置件2,可以理解的是,不管选择哪一种设置方式,所述下底面112与所述下悬置件2之间均留有缓冲间隙10。
所述上悬置件1、下悬置件2及缓冲件3之间可以采用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方式,下面将重点结合图2至图5介绍该固定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悬置件2在图5中标示为上下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以及标示为左右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均对所述上悬置件1进行限位。该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限位结构,减小了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所述下悬置件2通常安装在汽车的横梁上,由所述下悬置件2对所述上悬置件1 直接进行限位,其限位效果较好。所述下悬置件2可以为金属件,例如由金属板冲压而成,所述下悬置件2也可以选择与所述上悬置件1相同的材料,例如尼龙等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悬置件1还包括有自所述主体部11向两侧向外凸出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3,所述下悬置件2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部22及从所述第二限位部22顶端向内弯折而成的第三限位部23。所述第一限位部13部分或全部容置于第二限位部22和第三限位部23形成的空间内,上悬置件1不能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从下悬置件2中脱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限位部13、22、23实现所述下悬置件2对所述上悬置件1的图5中上下及左右方向的限位。当所述下悬置件2选择采用金属板时,所述第二、第三限位部22、23可以一体冲压弯折而成。进一步,所述缓冲件 3还包括有第一缓冲橡胶34,所述第一缓冲橡胶34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2之间的第一段341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3与所述第三限位部23之间的第二段342。由于所述上悬置件1为塑料材质,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缓冲橡胶34来防止所述下悬置件2直接与所述上悬置件1之间发生直接碰撞而损坏所述上悬置件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缓冲橡胶34 可以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上,也可以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二、第三限位部22、23上,或者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限位部13、22、23上均硫化固定有所述第一缓冲橡胶34。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1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2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所述第一限位部13与所述第三限位部23之间也留有缓冲间隙。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主簧3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的下方,更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主簧31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的下底面,如此设置,所述上悬置件1与所述橡胶主簧31的配合效果较好。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重点参图5,当所述下悬置件2为金属件,所述缓冲件3具有将所述下悬置件2整体包埋在其内的包覆件35。通过将所述橡胶缓冲件3包覆设置在所述下悬置件2的外面有助于防止所述下悬置件2生锈,在要求较低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无需对所述下悬置件2进行表面处理。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6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减振总成200。
定义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也是前后方向,所述悬置装置300安装于所述横梁装置400上,所述横梁装置400设置有向所述悬置装置延伸用以对所述悬置装置300进行限位的第四限位部4,如此设置,所述横梁装置400对所述悬置装置300的限位效果较好。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限位部4延伸至所述悬置装置300的侧方。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悬置装置30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四限位部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限位部4延伸至所述上悬置件的一侧用于对所述上悬置件1进行限位,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上悬置件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所述第四限位部4。将在前后方向上对所述上悬件1进行限位的第四限位部4设置在所述横梁装置400上,无需额外设置限位结构,也无需在所述下悬置件2上设置限位结构,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可以使所述悬置装置300 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对所述所述上悬置件1的固定效果更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装置400可以仅在所述上悬置件1的一侧设置所述第四限位部4,另一侧的限位可以有其他的限位方式,诸如其他的装置提供限位。较优选的,所述横梁装置400由铝合金高压压铸而成,可以使所述减振总成200 的重量减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限位部4包括有用于对所述悬置装置 300进行限位的限位板41及设置在所述限位板41的外侧的加强板42。所述第四限位部4通过设置所述呈板状的限位结构(限位板41)使得在活动过程中对所述悬置装置300的损害较小;所述第四限位部4通过在所述限位板41的外侧设置加强板42,在无需增加所述第四限位部4的整体厚度的同时增加了所述第四限位部4的强度。所述横梁装置400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上悬置件1 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部4,且所述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部4均位于所述上悬置件1的中央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下悬置件2设置有安装柱20,所述横梁装置400上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401,所述安装柱20插入安装至所述安装孔401内。
关于所述第四限位部4的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横梁装置 400一体形成有所述第四限位部4,还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所述第四限位部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具体而言,所述横梁装置400包括有横梁主体,所述第四限位部4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横梁主体上。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重点参图2,所述悬置装置300具有安装槽120,所述安装槽120具有底面126,所述第四限位部4的顶端未超出安装槽120的底面126,所述第四限位部4的顶端相较于所述下底面126具有一定距离。当被支承的装置发生振动时,会引起所述上悬置件1活动,将所述第四限位部4 的上端设置为低于所述下底面126,使得所述第四限位部4不会向上超出所述下底面126而与被支承的装置发生干涉。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重点参图2至图6,所述主体部11的下底面112 即为所述上悬置件1的下底面,所述上悬置件1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未标示)与第二端(未标示),所述前端面11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上悬置件1的第一端设置有抵靠面127,所述第四限位部4设置在所述抵靠面127的外侧,所述上悬置件1设置有若干凹槽结构110,部分所述凹槽结构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所述凹槽结构110位于所述抵靠面127的后方且向下贯穿所述下底面112或者背向贯穿所述上悬置件1的第二端。如此设置,可以设置一个面积较大的抵靠面127与所述第四限位部4配合,可以防止所述第四限位部4直接与所述凹槽结构110发生碰撞,而发生由于接触面积小导致压强较大的情形即可以减轻所述横梁装置400对所述上悬置件1的压强,有助于保护所述上悬置件1,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重点参图3及图4,所述缓冲件3具有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1与所述第四限位部4之间的第三缓冲橡胶36,当所述悬置装置300 发生前后晃动时,不会直接与所述第四限位部4发生碰撞,有助于防止撞击而损坏所述塑料支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8)

1.一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装置包括下悬置件、可相对所述下悬置件活动的上悬置件及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与下悬置件之间的缓冲件;当受到外力且所述上悬置件相对所述下悬置件活动时,所述上悬置件抵压所述缓冲件,所述上悬置件是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件是由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件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或者碳纤维增强的尼龙注塑成型的支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是由橡胶制成的弹性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有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的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上悬置件,所述橡胶主簧的另一端硫化固定于所述下悬置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件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下底面及位于两侧且倾斜延伸的第一接合面,所述橡胶主簧硫化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合面上,所述缓冲件包括有自所述橡胶主簧延伸且硫化固定于所述下底面的辅助接合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件包括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两侧凸出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悬置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部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方的第三限位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有第一缓冲橡胶,所述第一缓冲橡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段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的第二段。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件包括主体部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具有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且连接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加强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12.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的凹槽结构,所述主体部具有下底面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与后端面,部分所述凹槽结构贯穿所述前端面或者后端面,另一部分所述凹槽结构向下贯穿所述下底面。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自所述上悬置件至所述下悬置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下悬置件为金属件,所述下悬置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均对所述上悬置件进行限位。
14.一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装置包括下悬置件、可相对于所述下悬置件活动的上悬置件及设置在所述上悬置件与下悬置件之间的缓冲件,当受到外力且所述上悬置件相对于所述下悬置件活动时,所述上悬置件抵压所述缓冲件,定义自所述上悬置件至所述下悬置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下悬置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均对所述上悬置件进行限位。
15.一种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8、13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定义自所述上悬置件至所述下悬置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减振总成还包括有横梁装置,所述悬置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梁装置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横梁装置设置有位于所述上悬置件两侧的第四限位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装置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底面,所述第四限位部的顶端未超出所述底面,且相较于所述底面具有一定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件具有下底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上悬置件的第一端设置有抵靠面,所述第四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抵靠面的外侧,所述上悬置件设置有若干凹槽结构,部分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所述凹槽结构位于所述抵靠面的后方且向下贯穿所述下底面或者背向贯穿所述上悬置件的第二端。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装置由铝合金高压压铸成型。
CN201820086917.1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Active CN208101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917.1U CN20810169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6917.1U CN20810169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1694U true CN208101694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7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6917.1U Active CN20810169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1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4281B1 (ko) 차량용 롤로드
CN103387007B (zh) 车辆尤其是机动车上的车轴支承架装置
US20030183997A1 (en)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
CN106427550A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
CN10614303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悬挂装置
CN107878176B (zh)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CN208947414U (zh) 车身后纵梁结构
CN208101694U (zh) 一种悬置装置及包含有该悬置装置的减振总成
US4546848A (en) Differential gear housing supporting apparatus
CN208484530U (zh) 一种减振总成
CN207972523U (zh) 一种缓冲悬置结构
KR101673625B1 (ko) 차량용 엔진 마운트
CN2146070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支架悬置
EP4063240A1 (en) Vehicle body frame using component integration type rear lower
CN21116709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09888635U (zh) 一种抗扭拉杆及其安装结构
JP2002120753A (ja) 装置の固定手段を有する自動車の車体の構造集合体
CN207758871U (zh) 前副车架总成
CN216069595U (zh) 拉杆式悬置
JP3446086B2 (ja) ブッシュ形防振ゴム
CN216069596U (zh) 拉杆式悬置
CN217227694U (zh) 车架和车辆
CN220923800U (zh) 增程器安装构造
CN220242965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
CN217918090U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