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8090U -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8090U
CN217918090U CN202221874278.8U CN202221874278U CN217918090U CN 217918090 U CN217918090 U CN 217918090U CN 202221874278 U CN202221874278 U CN 202221874278U CN 217918090 U CN217918090 U CN 217918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mp
section
assembly
mounting part
pan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42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双群
周中彪
侯春生
翟欢
段文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742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8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8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8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后纵梁总成包括:本体,包括内板组件和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的外板组件,所述内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第一空气泵安装件,设于所述后段内;第二空气泵安装件,设于所述中段内,且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的相比于所述前段更靠近于所述后段。本实用新型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可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空气弹簧是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压缩空气,利用气体可压缩性实现其弹性作用。空气弹簧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加装高度调节装置后,车身高度不随载荷增减而变化,弹簧刚度可设计得较低,乘坐舒适性好。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的空气泵的振动会传入车内,影响车辆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 se、Vibrat ion、Harshness)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的振动传入车内,影响车辆的NVH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纵梁总成包括:本体,包括内板组件和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的外板组件,所述内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第一空气泵安装件,设于所述后段内;第二空气泵安装件,设于所述中段内,且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的相比于所述前段更靠近于所述后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均沿垂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均沿横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在垂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在横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和所述外板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总成还包括: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设于所述前段内;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设于所述中段内,所述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相比于所述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段内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相比于所述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更靠近于所述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在横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所述加强件在垂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在横向上与所述外板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本体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嵌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基于相同的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底架,包括所述的后纵梁总成。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底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本体包括内板组件和与内板组件连接的外板组件,所以,外板组件可以封闭内板组件,以形成封闭截面结构,由于内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第一空气泵安装件设于后段内,第二空气泵安装件设于中段内,且第二空气泵安装件的相比于前段更靠近于后段,所以,将空气泵安装在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上,而后段距离乘客较远,可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使乘客对振动的感知不敏感,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后纵梁总成的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后纵梁总成的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纵梁总成包括:本体1、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及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
本体1包括内板组件1-1和与内板组件1-1连接的外板组件1-2,内板组件1-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1-11、中段1-12和后段1-13。
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设于后段1-13内。
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设于中段1-12内,且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相比于前段1-11更靠近于后段1-13。
内板组件1-1内开设有具有开口的腔室,外板组件1-2设于开口处,以封闭腔室,形成封闭截面结构。
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及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均设于腔室内。
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与后段1-1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与前段1-11之间的间距。
前段1-11与门槛梁连接,后段1-13与后防撞梁连接。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本体1包括内板组件1-1和与内板组件1-1连接的外板组件1-2,所以,外板组件1-2可以封闭内板组件1-1,以形成封闭截面结构,由于内板组件1-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1-11、中段1-12和后段1-13,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设于后段1-13内,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设于中段1-12内,且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相比于前段1-11更靠近于后段1-13,所以,将空气泵安装在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上,而后段1-13距离乘客较远,可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使乘客对振动的感知不敏感,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本体1本身的刚度强,将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安装于本体1内,便于提高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动刚度,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同时,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强度无需很高,厚度也无需很厚,可以进行减重和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后段1-13距离乘客较远,乘客对振动的感知不敏感,可降低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动刚度目标值,有利于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减重,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后段1-13一般无其它件布置,其空间大,易于容纳空气泵,便于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安装空气泵,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均沿垂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均沿横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2,可以将空气泵可通过螺栓以与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2-2连接,保证空气泵安装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在垂向上与内板组件1-1连接,可以提高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垂向动刚度,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在横向上与内板组件1-1和外板组件1-2连接,可以提高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横向动刚度,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体1为封闭截面结构,有利于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在横向、纵向和垂向的动刚度提升,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纵梁总成还包括: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和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
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设于前段1-11内。
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设于中段1-12内,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相比于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更靠近于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也就是说,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和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将后副车架安装在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和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上,以支撑后副车架。而由于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相比于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更靠近于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可以加强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处无需再增加额外的加强件,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的动刚度,前段1-11内设有加强件6,加强件6相比于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更靠近于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也就是说,加强件6与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5大于加强件6与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之间的间距,提高加强件6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的动刚度,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件6可以为加强板。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6在横向上与内板组件1-1连接,可以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在横向的动刚度,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6在垂向上与内板组件1-1连接,可以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在垂向的动刚度,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在横向和垂向的动刚度,加强件6在横向上与外板组件1-2连接,以减少振动传递至后排乘客处,提高后排乘客乘坐舒适性,保证了车辆的NVH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件6可通过塞焊与外板组件1-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强件6在横向上与内板组件1-1连接,已然可以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在横向的动刚度,但是,如果需要继续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在横向的动刚度,可以将加强件6在横向上与外板组件1-2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的螺纹套管的支撑板的料厚较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段1-11内设有加强件6,通过加强件6可以提高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4在横向和垂向的动刚度,因此,可以将支撑板的料厚进行减薄,降低重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安装,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上均开设有定位孔2-3,本体1设有定位件,定位件可嵌设于定位孔2-3内。当要安装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时,将定位件可嵌设于定位孔2-3内,可快速实现对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定位,保证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安装到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上设置定位件,在本体1开设定位孔,当要安装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时,将定位件可嵌设于定位孔2-3内,可快速实现对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的定位,保证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安装到位。但是,为了保证本体1的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2和第二空气泵安装件3上均开设有定位孔2-3,本体1设有定位件。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3的数目可以为两个,第二安装孔2-2设于两个定位孔2-3之间。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底架,该底架采用了所述后纵梁总成,该后纵梁总成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采用了所述底架,该底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包括内板组件和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的外板组件,所述内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
第一空气泵安装件,设于所述后段内;
第二空气泵安装件,设于所述中段内,且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相比于所述前段更靠近于所述后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均沿垂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均沿横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在垂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在横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和所述外板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总成还包括:
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设于所述前段内;
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设于所述中段内,所述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相比于所述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更靠近于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内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相比于所述第二后副车架安装架更靠近于所述第一后副车架安装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在横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所述加强件在垂向上与所述内板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在横向上与所述外板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泵安装件和所述第二空气泵安装件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本体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嵌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9.一种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总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架。
CN202221874278.8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Active CN217918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4278.8U CN217918090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4278.8U CN217918090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8090U true CN217918090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90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4278.8U Active CN217918090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8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8176B (zh)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CN110239332B (zh) 一种自调节刚度和阻尼的动力总成悬置
CN217918090U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底架及车辆
CN204998327U (zh) 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CN207758874U (zh) 后扭力杆悬置托架
CN204415516U (zh) 前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CN202896706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前悬减振机构
CN202518343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12243575U (zh)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07758871U (zh) 前副车架总成
CN108819696A (zh) 一种带后液压悬置的纵置汽车动力总成
KR20200040120A (ko) 차량 전방구조
CN103387013B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前悬减振机构
CN211166310U (zh) 一种基于6米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后空气悬架下支座的结构
CN208559503U (zh) 一种薄板冲压焊接式前副车架总成
CN220391340U (zh) 一种汽车翻转部支撑架组件
CN201703433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
CN207191171U (zh) 一种前副车架结构
CN221660843U (zh) 一种旅居车连接系统
CN220540204U (zh) 一种副车架悬置支座的减震结构
CN214606962U (zh) 一种带有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的汽车摆臂
CN205524477U (zh) 一种汽车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15398929U (zh) 一种高强度防变形汽车前副车架零部件
CN206218009U (zh) 副车架安装结构和汽车
CN221585557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压铸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