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7675U -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7675U
CN208097675U CN201820167709.4U CN201820167709U CN208097675U CN 208097675 U CN208097675 U CN 208097675U CN 201820167709 U CN201820167709 U CN 201820167709U CN 208097675 U CN208097675 U CN 208097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pipeline
fixed
dedusting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77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77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7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7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76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密封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密封连通;第二管道内设有多根盘旋而下的喷雾管,喷雾管上设有数个通孔,喷雾管进口端与雾化器出口连通,雾化器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增压泵进口端与水源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少量粉尘的处理,从而避免采用专门的除尘装置,可以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水雾和除尘布进行两次除尘,其最后的除尘效果较好,可满足排放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管道、第四管道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重力将水滴分离出来,防止过多的水滴被带走造成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气,出于对环保的要求,一般都对废气采用集中化处理,并且进行净化后排出。一般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有机气体,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将废气引入相应的除尘、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出。但是对于一些只少量含有粉尘、而其它废气含量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气,则不需要采用较好的除尘设备进行处理,而且采用专门的除尘设备会造成较高的采购、维护成本。
因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通过内置于管道内的除尘装置进行除尘,以使处理后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内设有多根盘旋而下的喷雾管,所述的喷雾管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的喷雾管进口端与雾化器出口连通,所述的雾化器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所述的增压泵进口端与水源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开关板、第一防水块,所述的第一防水块与第二防水块配合形成防水块,所述的第二防水块设置在第二管道一端,所述的第二管道另一端上设有挡水筒,所述的第二防水块与挡水筒之间的底部由两端向中间厚度逐渐变小,且最低处与第三支管,所述的第三支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另一端与第一防水块、第一开关板之间底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另一端与第三管道底部连通;
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板,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和第二开关板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喷雾管旁设有喷水转头,所述的喷水转头进口端与进口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进口管另一端与换向阀另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开关板上方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的第四管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布,所述的除尘布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除尘布由上至下呈波浪形设置,且波谷和波峰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包括能与第一管道内径密封装配的圆板,所述的圆板与转动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后与固定块上的开关孔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在第一管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除尘布均与振动轴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轴一端与振动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穿出第四管道与弹簧装配;
所述的弹簧一端与顶紧壳顶紧、另一端与压圈顶紧,压圈设置在振动杆上,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振动杆上,所述的顶紧壳与第四管道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板与振动器装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少量粉尘的处理,从而避免采用专门的除尘装置,可以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雾和除尘布进行两次除尘,其最后的除尘效果较好,可满足排放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管道、第四管道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重力将水滴分离出来,防止过多的水滴被带走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开关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10、第二管道120、第三管道130,所述的第一管道110与第二管道120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120与第三管道130密封连通;
所述的第一管道110内设有第一开关板210、第一防水块111,所述的第一防水块111与第二防水块121配合形成防水块,所述的第二防水块121设置在第二管道120一端,所述的第二管道120另一端上设有挡水筒122,所述的第二防水块121与挡水筒122之间的底部由两端向中间厚度逐渐变小(底面由两端向中间倾斜向下),且最低处与第三支管330,所述的第三支管330分别与第一支管310、第二支管320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310另一端与第一防水块 111、第一开关板210之间底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320另一端与第三管道130底部连通;
所述的第二管道120内设有多根盘旋(螺旋)而下的喷雾管430,所述的喷雾管430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的喷雾管430进口端与雾化器420出口连通,所述的雾化器420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410 出口连通,所述的增压泵420进口端与水源连通;使用时,增压泵将水增压并送至雾化器雾化成水雾,水雾进入喷雾管430从其通孔中喷出。
所述的喷雾管旁设有喷水转头350,所述的喷水转头350进口端与进口管 340一端连通,所述的进口管340另一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使用时,通过换向阀可以切换水流是流向雾化器还是喷水转头,喷水转头喷水是会同时发生转动。
所述的第三管道130上设有第二开关板220,所述的第一开关板210和第二开关板结构相同;
所述的第二开关板220上方与第四管道140连通,所述的第四管道140内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布630,所述的除尘布630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环610、第二固定环620连接固定;
所述的除尘布630由上至下呈波浪形设置,且波谷和波峰均通过连接杆640 连接固定。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气流与除尘布之间接触时间和面积,从而增加除尘效果。
所述的第一开关板210,包括能与第一管道内径密封装配的圆板211,所述的圆板211与转动杆212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转动杆212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110后与固定块112上的开关孔113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块112固定在第一管道110上。使用时,只需要转动转动杆212即可控制圆板211的开闭。
使用时,废气由第一管道流向第四管道,且喷雾管不断喷出水雾,水雾中的水滴与粉尘结核、沉降,最后气流达到第三管道,并在第三管道中上升,由于水滴的重量要大于空气的重量,故水滴会在第三管道中沉降而空气继续上升,最后与除尘布接触,除尘布在此吸附气流中的粉尘,然后排出。
进一步地,在长时间使用后,除尘布上会粘附大量的粉尘,如果不及时除去会严重影响除尘效果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可采用如下结构:
所述的除尘布630均与振动轴510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轴630一端与振动板540连接固定,另一端穿出第四管道140与弹簧530装配;
所述的弹簧530一端与顶紧壳150顶紧、另一端与压圈520顶紧,压圈520 设置在振动杆510上,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振动杆510上,所述的顶紧壳150与第四管道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板540与振动器500装配固定。
需要除去除尘布上的粉尘时,首先启动振动器500,使得振动器500带动振动杆在其轴向上高频振动,从而带动除尘布高频振动,以此来将除尘布上的灰尘抖落。
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底部会积累大量的粉尘,此时需要打开喷水转头同时关闭第一开关板、第二开关板,喷水转头转动喷水,使得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内壁获得清洗,水流最后通过第三支管、第二支管排出,部分进入第一管道内的水通过第一支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密封连通;其特征是:
所述的第二管道内设有多根盘旋而下的喷雾管,所述的喷雾管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的喷雾管进口端与雾化器出口连通,所述的雾化器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所述的增压泵进口端与水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开关板、第一防水块,所述的第一防水块与第二防水块配合形成防水块,所述的第二防水块设置在第二管道一端,所述的第二管道另一端上设有挡水筒,所述的第二防水块与挡水筒之间的底部由两端向中间厚度逐渐变小,且最低处与第三支管,所述的第三支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另一端与第一防水块、第一开关板之间底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另一端与第三管道底部连通;
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板,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和第二开关板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喷雾管旁设有喷水转头,所述的喷水转头进口端与进口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进口管另一端与换向阀另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开关板上方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的第四管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布,所述的除尘布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除尘布由上至下呈波浪形设置,且波谷和波峰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包括能与第一管道内径密封装配的圆板,所述的圆板与转动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后与固定块上的开关孔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在第一管道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除尘布均与振动轴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轴一端与振动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穿出第四管道与弹簧装配;
所述的弹簧一端与顶紧壳顶紧、另一端与压圈顶紧,压圈设置在振动杆上,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振动杆上,所述的顶紧壳与第四管道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板与振动器装配固定。
CN201820167709.4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97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7709.4U CN208097675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7709.4U CN208097675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7675U true CN208097675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770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97675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7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7451A (zh) 一种自清洁空气净化装置
CN113663430B (zh) 一种垃圾废气处理用长袋脉冲除尘器
CN111036060A (zh) 一种化工烟气用脱硫装置
CN105771516A (zh) 一种离心气道式气体净化机
CN107575916A (zh) 一种自带清洗式油烟机
CN208097675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CN114307594A (zh) 一种便于清理颗粒杂质的二氧化碳废气污染治理净化塔
CN207654875U (zh) 除尘装置和除尘设备
CN109772107A (zh)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工业废气的处理系统
CN208512265U (zh) 一种高效环保除尘设备
CN208032201U (zh)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CN110215783A (zh) 一种采用超声雾化器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8096986A (zh) 雾霾处理装置
CN108499296A (zh) 一种可去油雾的脱硫除尘器
CN205340402U (zh) 一种用于工业油烟净化设备的带自动清洗隔尘过滤网
JP4256795B2 (ja) 電気集じん器の清掃方法
CN209696582U (zh) 一种新型悬浮球精除尘装置
CN210021536U (zh) 一种高效雾化湿式喷头除尘器
CN207708734U (zh) 一种矿山雾化除尘器
CN2294769Y (zh) 一种废气净化成套装置
CN111603930A (zh) 一种清洁型煤燃烧锅炉
CN101322894A (zh) 节能型迴转筛管带湿式除尘器
CN112807881B (zh) 一种制药车间用取气装置
CN216665673U (zh) 一种煤矿用湿式振弦除尘风机
CN108905579A (zh) 一种水幕脱硫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00 No. 28 Lijun Road, Shatou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00 2nd Floor of Super Energy Building, 28 Lijun Road,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