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2201U -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2201U
CN208032201U CN201820180954.9U CN201820180954U CN208032201U CN 208032201 U CN208032201 U CN 208032201U CN 201820180954 U CN201820180954 U CN 201820180954U CN 208032201 U CN208032201 U CN 20803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ipe
exhaust
gas treatmen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809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809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22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除尘部分和废气处理部分,除尘部分,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密封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密封连通;第三管道通过第四管道与废气处理部分的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少量粉尘的处理,从而避免采用专门的除尘装置,可以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水雾和除尘布进行两次除尘,其最后的除尘效果较好,可满足排放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管道、第四管道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重力将水滴分离出来,防止过多的水滴被带走造成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外表面的清洁,可以有效提高其紫外光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气,出于对环保的要求,一般都对废气采用集中化处理,并且进行净化后排出。一般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有机气体,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将废气引入相应的除尘、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出。但是对于一些只少量含有粉尘、有机废气的情况,则不需要采用较好的除尘设备进行处理,而且采用专门的除尘设备会造成较高的采购、维护成本。
另外就是对于一些高粉尘、高有机废气的环境,设备长期使用或者其粉尘、有机废气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其可能会导致粉尘、有机废气处理装置过载,导致排出的气体还是超标。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能够净化少量的粉尘、有机废气,从而在废气中粉尘、有机废气较少时可以不采用专业的净化装置,节约成本。用在设有专业净化装置排气通道上时,可以进一步进化气体,防止排放的气体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除尘部分和废气处理部分,除尘部分,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三管道通过第四管道与废气处理部分的进气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管道内设有多根盘旋而下的喷雾管,所述的喷雾管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的喷雾管进口端与雾化器出口连通,所述的雾化器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所述的增压泵进口端与水源连通;
所述的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开关板、第一防水块,所述的第一防水块与第二防水块配合形成防水块,所述的第二防水块设置在第二管道一端,所述的第二管道另一端上设有挡水筒,所述的第二防水块与挡水筒之间的底部由两端向中间厚度逐渐变小,且最低处与第三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三支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另一端与第一防水块、第一开关板之间底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另一端与第三管道底部连通;
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板,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和第二开关板结构相同;
所述的喷雾管旁设有喷水转头,所述的喷水转头进口端与进口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进口管另一端与换向阀另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开关板上方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的第四管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布,所述的除尘布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固定;所述的除尘布由上至下呈波浪形设置,且波谷和波峰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包括能与第一管道内径密封装配的圆板,所述的圆板与转动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后与固定块上的开关孔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在第一管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除尘布均与振动轴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轴一端与振动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穿出第四管道与弹簧装配;
所述的弹簧一端与顶紧壳顶紧、另一端与压圈顶紧,压圈设置在振动杆上,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振动杆上,所述的顶紧壳与第四管道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板与振动器装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废气处理部分,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部中空且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外壳内部安装有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在气流方向上延长分布,所述的折流板上粘附有催化剂;折流板的槽体部分内安装有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所述的槽体部分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之间设有毛刷组件,所述的毛刷组件用于清理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表面的粉尘;
所述的毛刷组件,包括,安装杆,所述的安装杆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毛刷,所述的毛刷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表面接触或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安装杆两端分别穿过外壳的两块侧壁,且穿出侧壁一端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侧壁装配固定;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侧壁上的固定筒,所述的安装杆一端装入固定筒的固定内筒内,且安装杆两端均设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与固定卡块一端装配卡紧,所述的固定卡块另一端与固定盖的内盖连接固定,所述的内盖与固定筒装配固定且固定销穿过固定盖、固定筒、固定槽、固定卡块以使它们装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取电柱和固定柱,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设置有取电柱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侧壁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取电柱与导电环配合取电,所述的导电环与导线一端连接,所述的导线另一端与电源出电端连接导电;
所述的导电环固定在端盖上,所述的端盖内部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端部可转动装配、外壁与固定在侧壁上的装配环内壁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设置有固定柱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侧壁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柱穿过第二轴承与第一齿轮装配固定;
在竖直方向上同一列的各个第一齿轮依次啮合传动,位于最顶部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输出轴装配在第一电机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的电机组件,包括,保护壳,所述的第一电机固定在保护壳内,所述的保护壳端部设有导向块,所述的导向块与导向槽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槽设置在导向板上,所述的导向板顶部与滑板装配固定,所述的滑板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可滑动装配,所述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分别设置在侧壁和保护板上,所述的保护板顶部与连接板装配固定,所述的连接板与侧壁可滑动装配;所述的滑板底面上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的伸缩轴与保护壳连接固定,所述的电动推杆可以带动伸缩轴在其轴向上移动;
所述的滑板一端设有齿条部分,所述的齿条部分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二输出轴一端,所述的第二输出轴另一端装入第二电机内;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托板上,所述的托板固定在侧壁上;
位于第二齿轮附近的侧壁上还设有离合滑槽,所述的离合滑槽上设有离合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片除尘布之间通过针刺工艺缝入吸水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少量粉尘的处理,从而避免采用专门的除尘装置,可以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雾和除尘布进行两次除尘,其最后的除尘效果较好,可满足排放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管道、第四管道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重力将水滴分离出来,防止过多的水滴被带走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外表面的清洁,可以有效提高其紫外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开关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吸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F1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8,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包括,除尘部分和废气处理部分,除尘部分,包括,第一管道A110、第二管道A120、第三管道A130,所述的第一管道A110与第二管道A120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A120与第三管道A130密封连通;
所述的第三管道140通过第四管道与废气处理部分的进气口110连通;
所述的第一管道A110内设有第一开关板A210、第一防水块A111,所述的第一防水块A111与第二防水块A121配合形成防水块,所述的第二防水块A121 设置在第二管道A120一端,所述的第二管道A120另一端上设有挡水筒A122,所述的第二防水块A121与挡水筒A122之间的底部由两端向中间厚度逐渐变小(底面由两端向中间倾斜向下),且最低处与第三支管A330连通,所述的第三支管A330分别与第一支管A310、第二支管A320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A310 另一端与第一防水块A111、第一开关板A210之间底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 A320另一端与第三管道A130底部连通;
所述的第二管道A120内设有多根盘旋(螺旋)而下的喷雾管A430,所述的喷雾管A430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的喷雾管A430进口端与雾化器A420出口连通,所述的雾化器A420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 A410出口连通,所述的增压泵A420进口端与水源连通;使用时,增压泵将水增压并送至雾化器雾化成水雾,水雾进入喷雾管A430从其通孔中喷出。
所述的喷雾管旁设有喷水转头A350,所述的喷水转头A350进口端与进口管 A340一端连通,所述的进口管A340另一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使用时,通过换向阀可以切换水流是流向雾化器还是喷水转头,喷水转头喷水是会同时发生转动。
所述的第三管道A130上设有第二开关板A220,所述的第一开关板A210和第二开关板结构相同;
所述的第二开关板A220上方与第四管道A140连通,所述的第四管道A140 内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布A630,所述的除尘布A630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环A610、第二固定环A620连接固定;
所述的除尘布A630由上至下呈波浪形设置,且波谷和波峰均通过连接杆 A640连接固定。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气流与除尘布之间接触时间和面积,从而增加除尘效果。
所述的第一开关板A210,包括能与第一管道内径密封装配的圆板A211,所述的圆板A211与转动杆A212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转动杆A212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A110后与固定块A112上的开关孔A113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块A112 固定在第一管道A110上。使用时,只需要转动转动杆A212即可控制圆板A211 的开闭。
使用时,废气由第一管道流向第四管道,且喷雾管不断喷出水雾,水雾中的水滴与粉尘结核、沉降,最后气流达到第三管道,并在第三管道中上升,由于水滴的重量要大于空气的重量,故水滴会在第三管道中沉降而空气继续上升,最后与除尘布接触,除尘布在此吸附气流中的粉尘,然后排出。
进一步地,在长时间使用后,除尘布上会粘附大量的粉尘,如果不及时除去会严重影响除尘效果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可采用如下结构:
所述的除尘布A630均与振动轴A510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轴A630一端与振动板A540连接固定,另一端穿出第四管道A140与弹簧A530装配;
所述的弹簧A530一端与顶紧壳A150顶紧、另一端与压圈A520顶紧,压圈A520设置在振动杆A510上,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振动杆A510上,所述的顶紧壳 A150与第四管道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板A540与振动器A500装配固定。
需要除去除尘布上的粉尘时,首先启动振动器A500,使得振动器A500带动振动杆在其轴向上高频振动,从而带动除尘布高频振动,以此来将除尘布上的灰尘抖落。
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底部会积累大量的粉尘,此时需要打开喷水转头同时关闭第一开关板、第二开关板,喷水转头转动喷水,使得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内壁获得清洗,水流最后通过第三支管、第二支管排出,部分进入第一管道内的水通过第一支管排出。
所述的废气处理部分,包括,包括外壳100,所述的外壳内部中空且两端分别为进气口110、出气口120,废气从进气口110进入,经过处理后从出气口排出;
所述的外壳100内部安装有折流板300,所述的折流板300在气流方向上延长分布,所述的折流板上粘附有催化剂;
折流板的槽体部分301内安装有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所述的槽体部分301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之间设有毛刷组件500,所述的毛刷组件用于清理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表面的粉尘;
所述的毛刷组件500,包括,安装杆510,所述的安装杆520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毛刷520,所述的毛刷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表面接触或压紧。使用时,通过转动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即可使毛刷将其表面的粉尘刷下,然后通过气流带走,达到清理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表面的目的。
所述的安装杆510两端分别穿过外壳100的两块侧壁101,且穿出侧壁101 一端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侧壁装配固定;
参见图4-图6,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侧壁101上的固定筒140,所述的安装杆510一端装入固定筒140的固定内筒141内,且安装杆510两端均设有固定槽511,所述的固定槽511与固定卡块642一端装配卡紧,所述的固定卡块642另一端与固定盖640的内盖641连接固定,所述的内盖641与固定筒140装配固定且固定销650穿过固定盖640、固定筒140、固定槽511、固定卡块642以使它们装配固定。这种设计可以防止安装杆510发生转动,且所述的毛刷520的宽度和安装杆510的直径不大于4CM,这种设计可以防止其过多遮挡紫外光,引起反效果。
参见图4-图8,所述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取电柱430和固定柱420,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设置有取电柱一端通过第一轴承610与侧壁可转动装配(最好是可转动、密封装配);
所述的取电柱430与导电环440配合取电,所述的导电环440与导线630 一端连接,所述的导线630另一端与电源出电端连接导电。所述的取电柱430 与导电环440共同构成滑环结构,话可采用现有的滑环直接代替;
所述的导电环440固定在端盖440上,所述的端盖440内部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端部可转动装配、外壁与固定在侧壁101上的装配环130内壁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设置有固定柱420一端通过第二轴承620 与侧壁可转动装配(最好是可转动、密封装配);所述的固定柱420穿过第二轴承620与第一齿轮710装配固定;
在竖直方向上同一列的各个第一齿轮710依次啮合传动,位于最顶部的第一齿轮710与第二齿轮720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二齿轮720固定在第一输出轴 911上,所述的第一输出轴911装配在第一电机900上,所述的第一电机900可驱动第一输出轴911转动;
由于使用时,往往不需要所有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转动,因为一般粉尘会集中粘附在同一列附近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400上,所以可以采用电机组件来调整第二齿轮与不同列的第一齿轮啮合传动,具体如下:
参见图8,所述的电机组件,包括,保护壳810,所述的第一电机900固定在保护壳810内,所述的保护壳810端部设有导向块811,所述的导向块811与导向槽821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槽821设置在导向板820上,所述的导向板顶部与滑板850装配固定,所述的滑板850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831可滑动装配(长度方向,即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滑槽103、第二滑槽831分别设置在侧壁101和保护板830上,所述的保护板830顶部与连接板 840装配固定,所述的连接板840与侧壁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滑板850底面上固定有电动推杆920,所述的电动推杆920的伸缩轴 921与保护壳810连接固定,所述的电动推杆可以带动伸缩轴在其轴向上移动;
所述的滑板850一端设有齿条部分851(长度方向上),所述的齿条部分851 与第三齿轮730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齿轮730固定在第二输出轴931一端,所述的第二输出轴931另一端装入第二电机930内,所述的第二电机930可以驱动第二输出轴931转动;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托板860上,所述的托板860 固定在侧壁上。
位于第二齿轮附近的侧壁101上还设有离合滑槽103,所述的离合滑槽103 上设有离合卡槽104。
当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时,所述的第一输出轴911与离合卡槽104卡紧装配;
需要移动电机组件时,电动推杆的伸缩轴向上收缩,将保护壳向上拉起使得第一输出轴脱离离合卡槽104进入离合滑槽103,然后第二电机运行,通过第三齿轮与齿条部分啮合将电机组件移动到下移离合卡槽104处,然后电动推杆的伸缩轴下移,直到将第一伸缩轴与离合卡槽104卡合装配。这样即可驱动另一列的第一齿轮转动。
使用时,废气经过除尘部分后进入废气处理部分,然后废气处理部分通过紫外光催化氧化有机物后排出(此处可以参见公开号为CN2067626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入废气处理部分的气流含水量偏大,这不利于进一步处理,因此可做如下改进:
参见图3,在除尘组件中,将部分除尘布A630采用如下设计,在两片除尘布之间通过针刺工艺缝入吸水材料A700(吸水材料夹紧固定在两片除尘布A630 中),所述的吸水材料可以是吸水珠、生石灰等,使用时,水份会被吸水材料大量吸收,从而防止其影响后期处理。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自动化处理,可以在第一管道内设置粉尘仪和相应有机废气的检测装置,一旦检测到相应指标超标时才控制对应设备运行,这样可以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包括,除尘部分和废气处理部分,除尘部分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密封连通;所述的第三管道通过第四管道与废气处理部分的进气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管道内设有多根盘旋而下的喷雾管,所述的喷雾管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的喷雾管进口端与雾化器出口连通,所述的雾化器进口端与换向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所述的增压泵进口端与水源连通;
所述的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开关板、第一防水块,所述的第一防水块与第二防水块配合形成防水块,所述的第二防水块设置在第二管道一端,所述的第二管道另一端上设有挡水筒,所述的第二防水块与挡水筒之间的底部由两端向中间厚度逐渐变小,且最低处与第三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三支管分别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另一端与第一防水块、第一开关板之间底部连通,所述的第二支管另一端与第三管道底部连通;
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板,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和第二开关板结构相同;
所述的喷雾管旁设有喷水转头,所述的喷水转头进口端与进口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进口管另一端与换向阀另一出口连通,所述的换向阀进口与增压泵出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开关板上方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的第四管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除尘布,所述的除尘布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接固定;所述的除尘布由上至下呈波浪形设置,且波谷和波峰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开关板,包括能与第一管道内径密封装配的圆板,所述的圆板与转动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后与固定块上的开关孔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在第一管道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除尘布均与振动轴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轴一端与振动板连接固定,另一端穿出第四管道与弹簧装配;
所述的弹簧一端与顶紧壳顶紧、另一端与压圈顶紧,压圈设置在振动杆上,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振动杆上,所述的顶紧壳与第四管道装配固定;所述的振动板与振动器装配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废气处理部分,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部中空且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外壳内部安装有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在气流方向上延长分布,所述的折流板上粘附有催化剂;折流板的槽体部分内安装有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所述的槽体部分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之间设有毛刷组件,所述的毛刷组件用于清理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表面的粉尘;
所述的毛刷组件,包括,安装杆,所述的安装杆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毛刷,所述的毛刷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表面接触或压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杆两端分别穿过外壳的两块侧壁,且穿出侧壁一端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侧壁装配固定;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侧壁上的固定筒,所述的安装杆一端装入固定筒的固定内筒内,且安装杆两端均设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与固定卡块一端装配卡紧,所述的固定卡块另一端与固定盖的内盖连接固定,所述的内盖与固定筒装配固定且固定销穿过固定盖、固定筒、固定槽、固定卡块以使它们装配固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取电柱和固定柱,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设置有取电柱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侧壁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取电柱与导电环配合取电,所述的导电环与导线一端连接,所述的导线另一端与电源出电端连接导电;
所述的导电环固定在端盖上,所述的端盖内部与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端部可转动装配、外壁与固定在侧壁上的装配环内壁通过螺纹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的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设置有固定柱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侧壁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固定柱穿过第二轴承与第一齿轮装配固定;
在竖直方向上同一列的各个第一齿轮依次啮合传动,位于最顶部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输出轴装配在第一电机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的电机组件,包括,保护壳,所述的第一电机固定在保护壳内,所述的保护壳端部设有导向块,所述的导向块与导向槽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槽设置在导向板上,所述的导向板顶部与滑板装配固定,所述的滑板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可滑动装配,所述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分别设置在侧壁和保护板上,所述的保护板顶部与连接板装配固定,所述的连接板与侧壁可滑动装配;所述的滑板底面上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的伸缩轴与保护壳连接固定,所述的电动推杆可以带动伸缩轴在其轴向上移动;
所述的滑板一端设有齿条部分,所述的齿条部分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二输出轴一端,所述的第二输出轴另一端装入第二电机内;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托板上,所述的托板固定在侧壁上;
位于第二齿轮附近的侧壁上还设有离合滑槽,所述的离合滑槽上设有离合卡槽。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其特征是:两片除尘布之间通过针刺工艺缝入吸水材料。
CN201820180954.9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0954.9U CN208032201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0954.9U CN208032201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2201U true CN208032201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5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8095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2201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22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7841A (zh) * 2019-10-22 2020-03-27 金驰 一种用于电镀工艺过程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67937A (zh) * 2020-04-30 2020-09-1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用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蒸汽重整固定床反应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7841A (zh) * 2019-10-22 2020-03-27 金驰 一种用于电镀工艺过程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67937A (zh) * 2020-04-30 2020-09-1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用于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蒸汽重整固定床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11949A2 (ko) 원심형식의 습식 청소기
CN208032201U (zh)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通风管道
CN211098372U (zh) 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硫塔
CN104275086B (zh) 一种湿法氧化脱硫方法及装置
CN105413441B (zh) 一种烟气处理喷淋塔
CN107684781A (zh) 一种用于喷漆废气的高效处理系统
CN105771516A (zh) 一种离心气道式气体净化机
CN214345308U (zh) 一种木门加工用空气净化系统
CN208512265U (zh) 一种高效环保除尘设备
CN215463010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废气塔进料装置
CN102772972A (zh) 漆雾净化处理装置
CN207591597U (zh) 一种循环盐雾腐蚀试验箱废气回收装置
CN205995700U (zh) 一种喷漆房及其漆雾净化装置
CN212974678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再生铅脱硫除尘尾气净化装置
CN204996324U (zh) 涂装车间喷漆室废气处理装置
CN210367307U (zh) 一种化工废液安全处理装置
CN202724956U (zh) 漆雾净化器
CN208097675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通风管道
CN208229661U (zh) 一种新型的生物滤床废气处理装置
CN108525501A (zh) 废气脱硫系统
RU2286831C1 (ru)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скруббер
CN205613631U (zh) 一种外水旋环保喷漆房
CN213467206U (zh) 一种湿式除尘脱硫复合净化装置
CN219023859U (zh) 一种硫化氢废气处理装置
CN214182455U (zh) 危废焚烧尾气治理洗涤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00 No. 28 Lijun Road, Shatou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00 2nd Floor of Super Energy Building, 28 Lijun Road,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ix 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