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6010U -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6010U
CN208086010U CN201820506681.2U CN201820506681U CN208086010U CN 208086010 U CN208086010 U CN 208086010U CN 201820506681 U CN201820506681 U CN 201820506681U CN 208086010 U CN208086010 U CN 208086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governing
shaft
paddle
paddle shaft
govern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06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春升
刘利江
刘岩飞
刘本胜
李磊
张立健
刘柯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Dazhuang Ua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Zhuanglong UA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Zhuanglong UA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Zhuanglong UA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066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6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6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6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gh-Pressure Fuel Injection Pump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涉及无人机制造技术领域,该螺旋桨传动组件包括:调速输入轴和调速输出轴,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与调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把发动机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上,再通过调速输出轴与桨轴传动连接,可实现对桨轴方向的控制,具有重量底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人机,一般是采用多个电动机或油动机直接驱动螺旋桨。
多个电动机造成无人机的重量较大,影响飞行。且多个电动机不便于安装,安装过程较复杂,占用较长的时间和人力,且维修不方便、成本教高。且对于桨轴的正反方向不便于控制。
现有的无人机采用多个电动机,造成重量大、安装不便和不便于控制桨轴方向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传动组件,以解决现有的无人机采用多个电动机,造成重量大、成本高和不便于控制桨轴方向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中,包括:机臂、桨轴、调速器和桨轴外壳;所述调速器包括调速输入轴和调速输出轴,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与调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把发动机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上,再通过调速输出轴与桨轴传动连接,可实现对桨轴方向的控制,具有重量底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桨轴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为伞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器还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调速器导磁定子、调速器定子线圈、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和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桨轴与所述桨轴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桨轴外壳底部设置有桨轴后盖,所述桨轴与所述桨轴后盖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卡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无人机,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发动机通过分动箱与调速器连接;所述分动箱包括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所述调速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调速器与所述正桨和反桨的桨轴传动连接。
通过所述发动机通过分动箱把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上,只需要一个发动机即可实现动力传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与调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把发动机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上,再通过调速输出轴与桨轴传动连接,可实现对桨轴方向的控制,具有重量底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调速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反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正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中分动箱和调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人机中分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传动组件中调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传动组件中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发动机;2:调速器;3:机臂;
4:正桨;5:反桨;6:分动箱;
7:调速输出轴;8:调速输入轴;9:第一驱动齿轮;
10:第一从动齿轮;11:第一轴承;12:油封;
13:第二驱动齿轮;14:第二从动齿轮;15:调速器导磁定子;
16:调速器定子线圈;17: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18: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19:铝质框架;20:导磁金属;
21:桨轴;22:第二轴承;23:桨轴后盖;
24:桨轴外壳;25: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包括:机臂3、桨轴21、调速器2和桨轴外壳24;所述调速器2包括调速输入轴8和调速输出轴7,所述调速输入轴8与发动机1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7穿设于所述机臂3与所述桨轴外壳24内的桨轴21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所述调速输入轴8与发动机1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7穿设于所述机臂3与所述桨轴外壳24内的桨轴21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1与调速输入轴8传动连接,把发动机1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2上,再通过调速输出轴7与桨轴21传动连接,可实现对桨轴21方向的控制,具有重量底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输出轴7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13,所述桨轴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3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套设在所述桨轴21上。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从动齿轮14设置在桨轴21的底部,桨轴21顶部设置有螺旋叶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正桨的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3啮合的齿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反桨的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3啮合的齿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3和第二从动齿轮14为伞形。
所述正桨4的桨轴21与所述调速输出轴7运转方向一致,所述反桨5的桨轴21与所述调速输出轴7运转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套设在所述桨轴21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3啮合的齿牙。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3啮合的齿牙。从动伞齿轮在正反桨5轴的固定位置是不一样的、安装方向也是不一样的。
所述桨轴21与所述桨轴外壳24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22,第二轴承22位于桨轴外壳24的顶部。为了便于密封,第二轴承22上方设置有油封12。所述桨轴外壳24底部设置有桨轴后盖23,所述桨轴21与所述桨轴后盖23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为了便于将油封12固定,可以在桨轴外壳24上设置有卡簧25,卡簧25位于油封12的上方,用于固定油封1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器2还包括调速器2导磁定子、调速器2定子线圈、调速器2主动导磁转子和调速器2从动导磁转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桨轴21与所述桨轴外壳24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2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桨轴外壳24底部设置有桨轴后盖23,所述桨轴21与所述桨轴后盖23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如图5和图6所示,发动机1通过分动箱6与调速器2连接;所述分动箱6包括第一驱动齿轮9,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套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所述调速输入轴8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传动连接,所述调速器2与所述正桨4和反桨5的桨轴21传动连接。
通过所述发动机1通过分动箱6把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2上,只需要一个发动机1即可实现动力传输。
正桨4和反桨5沿周向设置在分动箱6上,正桨4和反桨5通过调速器间隔设置在分动箱6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输入轴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0。第一从动齿轮10位于调速输入轴8的端部。
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和第一从动齿轮10为伞形,多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沿所述第一驱动齿轮9的周向均布。
调速输入轴8与分动箱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11套设于调速输入轴8外。
第一从动齿轮10的个数与正桨4和反桨5的个数一致,调速器2的个数与正桨4和反桨5的个数一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无人机,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器2还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调速器导磁定子15、调速器定子线圈16、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17和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18。调速器导磁定子15设置在调速输入轴上,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18设置在调速输出轴上,通过调速器实现调速。
为了减轻重量,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17和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18均包括铝质框架19,所述铝质框架19上镶嵌有导磁金属20。因为带动螺旋叶片不需要传统的磁力调速器的那么大的扭矩,所以才把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17和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18做成铝框架并镶嵌导磁金属20的。
铝质框架19为圆柱状,圆柱状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槽,多个通槽沿铝质框架19的周向均布,导磁金属20位于通槽内。其余同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中单发动机1作为动力的无人机,在发动机1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个调速器2调速来实现多轴转速的不同,进一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
发动机1运转产生动力,再将动力由伞形的第一驱动齿轮9输出,再把动力传给固定在调速输入轴8上的第一从动齿轮10。通过调速输入轴8将动力传给调速器2,再由调速器2将调好的速度传给调速输出轴7,经第二驱动齿轮13和第二从动齿轮14将动力传到桨轴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传动组件中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与调速输入轴传动连接,把发动机动力传输至所述调速器上,再通过调速输出轴与桨轴传动连接,可实现对桨轴方向的控制,具有重量底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臂、桨轴、调速器和桨轴外壳;所述调速器包括调速输入轴和调速输出轴,所述调速输入轴与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调速输出轴穿设于所述机臂与所述桨轴外壳内的桨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桨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的齿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为伞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器还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调速器导磁定子、调速器定子线圈、调速器主动导磁转子和调速器从动导磁转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轴与所述桨轴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轴外壳底部设置有桨轴后盖,所述桨轴与所述桨轴后盖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螺旋桨传动组件。
CN201820506681.2U 2018-04-10 2018-04-10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Active CN208086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6681.2U CN208086010U (zh) 2018-04-10 2018-04-10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6681.2U CN208086010U (zh) 2018-04-10 2018-04-10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6010U true CN208086010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5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06681.2U Active CN208086010U (zh) 2018-04-10 2018-04-10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6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19435A1 (en) Compact motoreducer
CN203428022U (zh) 无人飞行器用电磁变距螺旋桨
CN206211760U (zh) 一种大减速比谐波减速一体机
EP3447886A1 (en) Inverted harmonic gear actuator
CN203996906U (zh) 航模无人机的发电与启动合一机载启动装置
CN208086010U (zh) 螺旋桨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CN208102359U (zh) 无人机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CN109693782A (zh) 直升机旋转式舵机及直升机
CN208508662U (zh) 一种电机、动力装置和无人飞行器
CN108275279A (zh) 无人机传动组件及无人机
CN104769821A (zh) 车辆驱动装置
CN206755060U (zh) 灯具图案盘传动结构
CN110461707B (zh) 用于能够悬停的飞行器的旋翼
CN202856593U (zh) 螺旋副式永磁调速器
CN206598969U (zh) 一种新型共轴异向双螺旋桨装置
CN108847765A (zh) 磁耦合推进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2580141U (zh) 涵道推进器及无人机
CN109823523A (zh) 一种共轴双桨飞行器
CN109104059A (zh) 一种双定子爪极式轴向磁通永磁游标电机
CN207994897U (zh) 调速器、飞行器调速系统及飞行器
CN210007594U (zh) 一种电动装置
CN108696036A (zh) 一种电机、动力装置和无人飞行器
CN208401726U (zh) 一种伺服电机
WO2016047271A1 (ja) 車両制御装置
CN208158382U (zh) 双定子电机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76-45, Shenbei Road, Shenbei New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Dazhuang UAV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6-43, Shenbei Road,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0000 (Gate A)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ZHUANGLO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