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3598U -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73598U CN208073598U CN201820308290.XU CN201820308290U CN208073598U CN 208073598 U CN208073598 U CN 208073598U CN 201820308290 U CN201820308290 U CN 201820308290U CN 208073598 U CN208073598 U CN 2080735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cooler
- engine
- oil
- speed changer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设有热水箱和冷水箱,所述热水箱通过多排散热管与所述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冷水箱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冷水箱上设有用于与油冷器连接的油冷器接口,该油冷器接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该油冷器接口还与油冷器连接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发动机接口,该发动机接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同时所述油冷器还分别与变速器、发动机连接,通过发动机供水实现对变速器内部的降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冷的油冷系统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油冷系统大多为风冷的油冷系统,风冷油冷系统依靠汽车行驶时的迎面风流经风冷油冷器,由于风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和高温变速器油冷器进行热交换,带走油冷器散发的热量。
风冷油冷器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会导致油冷器过冷,从而导致变速器油温过低,粘度增大,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和变速器内部磨损加剧。
空气的比热小,因此环境温度变化较快,会导致变速器的油温在不同工况下急剧变化,导致变速器内的部件在温度交变的条件下产生早起的损坏。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通过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实现水冷方式对油冷器进行降温,同时所述油冷器还分别与变速器、发动机连接,通过发动机供水实现对变速器内部的降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冷的油冷系统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设有热水箱和冷水箱,所述热水箱通过多排散热管与所述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冷水箱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冷水箱上设有用于与油冷器连接的油冷器接口,该油冷器接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该油冷器接口还与油冷器连接,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发动机接口,该发动机接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热水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油冷器上设有油冷器进水口和油冷器出水口,所述油冷器进水口与所述油冷器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材质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包括变速器和发动机,以及分别与该变速器和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如上述所述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回水口和发动机出水口;所述发动机回水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热水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上设有变速器进油口和变速器出油口,所述油冷器上设有油冷器进油口和油冷器出油口,所述变速器出油口与所述油冷器进油口连通,所述变速器进油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接口与所述发动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回水口还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接口和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车体内的控制器;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管路上设有电子节温器,所述变速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子节温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冷水箱上设有用于与油冷器连接的所述油冷器接口,该油冷器接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水进入到所述油冷器中,实现对油冷器的降温;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所述发动机接口,该发动机接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器冷却水循环回发动机,实现对发动机的降温。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变速器与所述油冷器连接,实现了所述油冷器对所述变速器内变速器油的冷却,所述油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通过发动机与散热器水循环,为所述油冷器提供冷却水,实现对所述变速器油的冷却,水冷方式稳定,避免了风冷导致的变速器油温急剧变化而导致变速器内部的部件损坏,保证所述变速器正常运转。
3、通过所述温度温度传感器探测所述变速器内变速器油温度,当变速器油温度低于110℃,所述电子节温器关闭状态,变速器油通过所述变速器工作进行加热升温,当当变速器油温度高于110℃,所述电子节温器打开状态,通过变速器冷却系统实现对所述变速器的降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器;2-热水箱;201-热水接口;3-冷水箱;4-散热管;5-油冷器;301-隔板;302-上腔室;303-下腔室;304-油冷器接口;305-发动机接口;6变速器;7-发动机;601-变速器进油口;602-变速器出油口;501- 油冷器进油口;502-油冷器出油口;503-油冷器进水口;504-油冷器出水口;8-电子节温器;9-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包括散热器 1,所述散热器内设有热水箱2和冷水箱3,所述热水箱通过多排散热管4 与所述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内设有隔板301,该隔板将所述冷水箱分为上腔室302和下腔室303,所述冷水箱上设有用于与油冷器连接的油冷器接口304,该油冷器接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该油冷器接口还与油冷器 5连接,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发动机接口305,该发动机接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油冷器上设有油冷器进水口503和油冷器出水口504,所述油冷器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油冷器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冷水箱上设有用于与油冷器连接的所述油冷器接口,该油冷器接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水进入到所述油冷器中,实现对油冷器的降温;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所述发动机接口,该发动机接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器冷却水循环回发动机,实现对发动机的降温。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热水接口201。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热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热水接口,使得发动机热水进入到所述散热器中,实现对发动机热水的降温。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材质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板材质为塑料,重量轻,易注塑成型。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包括变速器5和发动机6,以及分别与该变速器和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如上述所述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变速器与所述油冷器连接,实现了所述油冷器对所述变速器内变速器油的冷却,所述油冷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通过发动机与散热器水循环,为所述油冷器提供冷却水,实现对所述变速器油的冷却,水冷方式稳定,避免了风冷导致的变速器油温急剧变化而导致变速器内部的部件损坏,保证所述变速器正常运转。
如图2所示,所述变速器上设有变速器进油口601和变速器出油口 602,所述油冷器上设有油冷器进油口501和油冷器出油口502,所述变速器出油口与所述油冷器进油口连通,所述变速器进油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油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变速器出油口与所述油冷器进油口连通,所述变速器进油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油口连通设计,方便所述变速器内的变速器油进入到所述油冷器中,在所述变速器与所述油冷器间实现变速器油路循环,保证所述油冷器对所述变速器油的充分冷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方便所述散热器冷却水回到所述发动机内。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回水口701和发动机出水口702;所述发动机回水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热水接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回水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热水接口连通,使得油冷器内的水回流到所述发动机中,在通过所述发动机进入到所述散热器中散热,降温,在对所述油冷器进行降温。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回水口还通过管路与水泵9连接,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接口和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车体内的控制器;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管路上设有电子节温器8,所述变速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子节温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设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和所述水泵间。
通过所述温度温度传感器探测所述变速器内变速器油温度,当变速器油温度低于110℃,所述电子节温器关闭状态,变速器油通过所述变速器工作进行加热升温,当变速器油温度高于110℃,所述电子节温器打开状态,通过变速器冷却系统实现对所述变速器的降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均为现有设备,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深圳市瑞比德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温度传感器,也可以选用其它生产厂商生产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选用河北优控生产的AT 变速箱控制器,也可选用其它生产厂商生产的控制器,附图中未标出,此处不再赘述。
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工作过程:
1)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对变速器进行暖机时,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变速机油为110℃以下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器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关闭,油冷器内没有循环水流动,通过变速器制动,变速器油的油温靠变速器制动升温,变速器油在所述变速器和所述油冷器间循环,该循环范围在所述变速器和所述油冷器间,为小范围环循,油冷器内水不流道,不会对变速器又进行降温,可以保证变速器更快的暖机;
2)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探测到所述变速器内的变速器油温超过11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打开,所述散热器中冷却水进入到所述油冷器中,对油冷器内部降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设有热水箱和冷水箱,所述热水箱通过多排散热管与所述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冷水箱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冷水箱上设有用于与油冷器连接的油冷器接口,该油冷器接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该油冷器接口还与油冷器连接,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发动机接口,该发动机接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箱上还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热水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上设有油冷器进水口和油冷器出水口,所述油冷器进水口与所述油冷器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材质为塑料。
5.一种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和发动机,以及分别与该变速器和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如权利要求3所述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上设有发动机回水口和发动机出水口;所述发动机回水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热水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上设有变速器进油口和变速器出油口,所述油冷器上设有油冷器进油口和油冷器出油口,所述变速器出油口与所述油冷器进油口连通,所述变速器进油口与所述油冷器出油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接口与所述发动机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回水口还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接口和所述油冷器出水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车体内的控制器;所述油冷器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管路上设有电子节温器,所述变速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子节温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08290.XU CN208073598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08290.XU CN208073598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73598U true CN208073598U (zh) | 2018-11-09 |
Family
ID=64038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08290.XU Active CN208073598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7359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52517A (zh) * | 2023-10-11 | 2023-11-14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冷却系统、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芯片 |
-
2018
- 2018-03-06 CN CN201820308290.XU patent/CN2080735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52517A (zh) * | 2023-10-11 | 2023-11-14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冷却系统、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芯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90284U (zh) | 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 | |
CN107387221A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6429294U (zh) | 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
CN108625970B (zh) | 用于工程车辆的水冷散热系统及工程车辆 | |
CN206221051U (zh) | 一种发动机分体独立冷却系统 | |
CN105673179A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 |
CN105422247A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0259562B (zh) | 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 |
CN105697120A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新型智能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8073598U (zh) |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 |
CN207441916U (zh) | 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及动力电池组 | |
CN108730496A (zh) | 变速箱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及汽车 | |
CN201896657U (zh) | 一种发动机水冷却系统 | |
CN107956571A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6914133U (zh) | 车辆的散热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 | |
CN207836044U (zh) | 一种双通道气冷、液冷串联的服务器机柜 | |
CN204131372U (zh) | 一种矿用变频器冷却装置 | |
CN109611255A (zh) | 一种整车快速暖机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90028B (zh) | 一种汇流排制作冷却装置 | |
CN107762610A (zh) | 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 | |
CN205477878U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新型智能冷却系统 | |
CN205297711U (zh) |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 | |
CN211038803U (zh) | 动力总成系统及车辆 | |
CN106151470B (zh) | 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 | |
CN207795376U (zh) | 一种发电机组远置散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