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2264U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62264U CN208062264U CN201820277650.4U CN201820277650U CN208062264U CN 208062264 U CN208062264 U CN 208062264U CN 201820277650 U CN201820277650 U CN 201820277650U CN 208062264 U CN208062264 U CN 2080622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 metalwork
- terminal
- electric connector
- pede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系于绝缘座体包含基座、外盖及浮动结构,并在绝缘座体内部容置空间安装有接触导通结构,而接触导通结构的复数导电端子上则分别一体成型有端子座,并由导电端子分别与传输线缆包含的导线电性连接,且各二相邻的导电端子下方处分别搭接有金属件,再在金属件下方处分别定位有一弹性元件,便可将复数导电端子与金属件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并由各二相邻的金属件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以及弹性元件可作为受压时的反向支撑,确保接触对配时导电端子与金属件能相互搭接导通,使整体各别独立作动的过程中仍可维持接地的功能,以达到高频特性应用规范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尤指绝缘座体内部为安装有接触导通结构,并在复数导电端子上分别电性连接有传输线缆的导线,便可将各二相邻的导电端子与金属件相互交错搭接达成共同接地的效果,且弹性元件作为受压时的反向支撑,确保整体各别独立作动的过程中仍可维持接地的功能。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使得电脑型态为由桌上型电脑发展成体积较小与携带方便的笔记型电脑、超薄型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并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且因时下电子装置设计都趋向于轻、薄、短、小,故为了使电子装置的体积缩小,电子装置内部元件的体积大小便需随之更为小型化且精密,整体的结构强度也需加强,才能因应目前电子装置的发展趋势。
再者,随着笔记型电脑、超薄型笔记型电脑等电子装置的发展趋势,其内部空间变得狭小而无法设置足够多的功能元件,常需配备扩充装置来增加功能元件,或是提供连接外部周边设备的功能,而兼顾传统PC桌面与平板电脑操作的作业系统的笔记型电脑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并与键盘机座可以分离的平板电脑,在连结时整体外观上与一般的笔记型电脑无异,需要时也可将萤幕与键盘机座分离后,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且平板电脑也可以搭配专属的扩充机座,便于将萤幕立起,或者是可搭配键盘使用,因此,上述电子装置所应用的扩充装置或机座、键盘机座等,通常设置有高密度连接器作为外接介面,用以与电子装置达成电性连接,但目前的连接器设计除了越来越小型化之外,对于传输速度及频宽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形的下高频信号传输所产生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并随着连接器的端子组数目增多且分布更为密集,极容易因相邻端子间过于接近而造成高频信号传输时的电磁波及串音干扰等,未来还会以更快速度成长,使连接器本身的信号干扰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传统探针或顶针(PogoPin)式连接器由包含针轴、弹簧及外管组成的多个单针结构,并搭配胶芯组构而成,其虽可利用单针结构来达到独立作动的机械特性,并由弹簧提供接触力使针轴与对接连接器紧密的接触,具有点与点之间接触的间距小、节省空间与电阻值小且稳定,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势,但为了因应高频传输需求,连接器信号部分匹配的极细同轴线、软式印刷电路板结构中都须具备有共同接地的连接设计,例如横置在同轴线上的平板状接地棒或软式印刷电路板内部搭接的接地片等,使其高频特性参数可达到应用规范的要求,惟该连接器的单针结构与同轴线连接后,通常会使用一接地棒,将其与各线材本身的接地部位串接成一体的共同接地结构,不过因各线材本身的接地部位系结合成为一体,便会受到串联焊接影响,造成整体结构被固定限制住或只能一起移动的情况,以致使连接器接触对配时单针结构无法连同匹配的同轴线连带各别的独立作动,便会影响整体的作动行程,以及对接连接器接触时的稳定性,也难以达到高频特性参数所需应用规范的要求,即为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有此种不会影响整体作动行程与接触对配时的稳定性,并达到高频特性应用规范要求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的新型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座体及接触导通结构,其中:
该绝缘座体包含基座、侧盖及浮动结构,并在绝缘座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基座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导轨部,再在导轨部下方处分别设有间隔板及各两个相邻间隔板间所形成的容置槽,而浮动结构包含外露于容置空间上方开口处的第一滑动件,并在第一滑动件表面上设有复数穿孔;
该接触导通结构包含安装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复数导电端子、端子座、传输线缆、金属件及弹性元件,该导电端子包含分别与端子座一体成型的基部、向上穿出于第一滑动件对应的穿孔处的接触部、以及可供传输线缆包含的导线分别电性连接的焊接部,并在端子座上都设有组装于导轨部上作纵向滑动位移的滑移部,且各两个相邻的导电端子下方处分别搭接有金属件,而各两个相邻的金属件相互交错并搭接于复数导电端子形成一共同接地,且各弹性元件分别定位于基座的容置槽内并弹性撑抵于金属件下方处以形成浮动状态。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在基座的导轨部上具有纵向的滑移槽,而接触导通结构于端子座的滑移部则具有嵌入于滑移槽内作纵向滑动位移的抵持块。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内部具有可供侧盖定位的容室,并在基座上方处形成有可供浮动结构穿出外露于容置空间上方开口处的对接面,而侧盖二侧同向延伸有边板,并在二边板内壁面处相对向内形成有抵持凸块,且浮动结构的第一滑动件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挡止于抵持凸块上的挡块。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接触导通结构在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外露于端子座处形成有第一焊接面及第二焊接面,并在传输线缆的导线都具有与第一焊接面焊固形成电性连接的芯部,且芯部上由内向外依序包覆有绝缘层、金属层及外披覆层,而导线的金属层与第二焊接面焊固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接触导通结构的金属件具有基板,并在基板二侧处向外延伸有支臂,且两个支臂分别与各两个相邻导电端子的基部抵持接触形成搭接状态,而弹性元件下方处具有定位于绝缘座体基座的容置槽内的第一抵持部,并由第一抵持部向上连续弯折延伸有弹性部及抵持于金属件的基板上的第二抵持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金属件纵向设置的基板下方处剖设有第一卡槽,并在两个支臂上方处分别剖设有卡持于导电端子的基部上的第二卡槽,而弹性元件向上弯折的第二抵持部具有转折段,并由转折段向上延伸出的音叉状定位端形成有一夹槽,且夹槽与基板的第一卡槽相互嵌合形成卡固状态。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金属件横向设置的基板左右二侧处向外延伸有前后错位的支臂,并在基板前后二侧中央处相对向内剖设有嵌槽,而弹性元件向上弯折的第二抵持部具有转折段,并由转折段向上延伸出的音叉状定位端形成有一夹槽,且夹槽与基板的嵌槽相互嵌合形成卡固状态。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包含本体、限位体及外框体,并在限位体后侧壁面处设有复数导轨部,且各导轨部前方处分别设有前后相隔一距离的限位槽,再在各两个限位槽之间分别设有通孔,而接触导通结构在金属件的基板前后二侧处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伸入于限位槽内的抵止片,而弹性元件具有第一抵持部向上连续弯折延伸的弹性部,并由弹性部向上弯折形成有向上穿过通孔再抵持于金属件的基板上的第二抵持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接触导通结构在导电端子的基部二侧处组装结合有遮蔽盖向上弯折延伸的侧板,且各两个相邻导电端子下方处的遮蔽盖分别与金属件抵持接触形成搭接状态。
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的浮动结构还包含罩覆结合于第一滑动件外侧处的第二滑动件,并在第二滑动件表面上开设有可供穿孔外露的复数透孔。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绝缘座体包含基座、外盖及外露于绝缘座体内部容置空间上方开口处的浮动结构,并在容置空间内安装有接触导通结构,而接触导通结构包含的复数导电端子的基部上则分别一体成型有端子座,并由导电端子分别与传输线缆的导线电性连接,且各二相邻的导电端子下方处分别搭接有金属件,再在金属件下方处分别定位有一弹性元件,便可将复数导电端子与金属件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并由各二相邻的金属件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以及弹性元件可作为受压时的反向支撑,如此确保接触对配时导电端子与金属件能相互搭接导通,使整体各别独立作动的过程中仍可维持接地的功能,也可达到高频特性应用规范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优点在于接触导通结构的导电端子具有焊接部的第一焊接面及第二焊接面,并在第一焊接面与第二焊接面分别焊接有传输线缆导线的芯部与金属层,可增加传输线缆搭配导电端子接地的电流传导路径,而导电端子与金属件组装限位进行接触的方式,系将第一片金属件与第一支和第二支导电端子进行接触,第二片金属件再与第二支和第三支导电端子进行接触…依序交错组配至所需最后一支导电端子上,且各二相邻的金属件也可相互堆迭或错位设置,便可将复数导电端子通过金属件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接触导通结构的金属件搭配弹性元件可利用相互嵌合卡固,或者是弹性元件以直接抵持的方式弹性撑抵于金属件下方处,并在导电端子上也可进一步组装结合有U形状的遮蔽盖,且各金属件的基板前后二侧处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抵止片,当导电端子受到推顶时,其遮蔽盖便会抵压于各二相邻金属件的支臂上,并连动于金属件的抵止片旋动偏摆位移,即可通过抵止片配合基座的限位槽结构设计,用以作为金属件受到抵压作动过程中限制位移的行程,也可确保整体的作动行程与接触对配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接触导通结构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局部后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后的局部后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接触导通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对接后的局部后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0-容置空间;11-基座;11a-本体;11b-限位体;11c-外框体;110-容室;1101-轨槽;111-导轨部;1111-滑移槽;1112-限位槽;1113-通孔;112-间隔板;113-容置槽;114-安装槽;115-对接面;1151-定位柱;116-固定部;12-侧盖;121-收容槽;122-纳线槽;123-边板;1231-抵持凸块;1232-凸轨;13-浮动结构;131-第一滑动件;1311-穿孔;1312-挡块;132-第二滑动件;1321-透孔;2-接触导通结构;21-导电端子;211-基部;2111-连接端;212-接触部;213-焊接部;2131-第一焊接面;2132-第二焊接面;214-遮蔽盖;2141-侧板;22-端子座;221-滑移部;2211-抵持块;222-缺口;23-传输线缆;231-导线;2311-芯部;2312-绝缘层;2313-金属层;2314-外披覆层;24-金属件;241-基板;2411-第一卡槽;2412-嵌槽;2413-抵止片;242-支臂;2421-第二卡槽;25-弹性元件;250-连接片;251-第一抵持部;252-弹性部;253-第二抵持部;2531-转折段;2532-定位端;2533-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及接触导通结构的局部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为包括有绝缘座体1及接触导通结构2,其中:
该绝缘座体1包含基座11、侧盖12及浮动结构13,并在基座11与侧盖12之间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容置空间10,且浮动结构13为穿出并外露于容置空间10上方开口处,而基座11上方处为横向间隔排列有具纵向滑移槽1111的复数导轨部111,并在滑移槽1111中央下方处都对应设有间隔板112,且各二相邻间隔板112之间分别形成有与滑移槽1111错位设置的容置槽113,再在容置槽113下方处形成有贯通至基座11底面处的安装槽114;另,侧盖12为组装结合于基座11后方处,并在侧盖12表面上对应于容置槽113处都凹设有位于安装槽114下方处的收容槽121,且各收容槽121前方处分别纵向形成有纳线槽122,又浮动结构13包含外露于绝缘座体1的容置空间10上方开口处的第一滑动件131,且第一滑动件131表面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穿孔1311。
该接触导通结构2包含复数导电端子21、端子座22、传输线缆23、金属件24及弹性元件25,并在导电端子21板状的基部211上系利用埋入射出的方式一体成型有端子座22,且基部211外露于端子座22下方处分别形成有连接端2111,再在基部211上方处设有穿出于端子座22顶部的接触部212,又基部211外露于端子座22后侧处分别形成有焊接部213平整状的第一焊接面2131,以及位于第一焊接面2131下方处并延伸出端子座22底部的平整状第二焊接面2132,而端子座22前侧处则纵向设有具倒T形状抵持块2211的滑移部221,并在抵持块2211后侧处形成有可供导电端子21的基部211外露于端子座22下方处的缺口222。
再者,传输线缆23包含复数导线231,并在导线231的芯部2311上由内向外依序包覆有绝缘层2312、金属层(如金属编织层或接地线等)2313及外披覆层2314,且各导线231的芯部2311分别与导电端子21焊接部213的第一焊接面2131焊固形成电性连接,用以提供传输线缆23搭配导电端子21可分别传输信号、电源或接地等功能,也可将导线231的金属层2313分别与焊接部213的第二焊接面2132焊固形成电性连接,以增加整体接地的电流传导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导通结构2各二相邻导电端子21的基部211上分别搭接有金属件24,并在金属件24纵向设置的基板241下方中央处向上剖设有凹弧状的第一卡槽2411,且基板241二侧处向外延伸有支臂242,再在支臂242上方处分别向下剖设有凹弧状的第二卡槽2421,且金属件24的二支臂242由第二卡槽2421分别卡持于导电端子21的基部211上,便可将各二相邻的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其组装的方式为第一片金属件24与第一支和第二支导电端子21进行接触,第二片金属件24再与第二支和第三支导电端子21进行接触,…依序交错组配至所需最后一支导电端子21上,并使各二相邻的金属件24前后相互堆迭形成搭接状态,如此可将接地用的复数导电端子21通过金属件24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
此外,接触导通结构2相互搭接的金属件24下方处分别定位有一弹性元件25,并在弹性元件25下方处都具有水平延伸出的平面状第一抵持部251,且第一抵持部251向上连续弯折延伸有连续S型的弹性部252,再由弹性部252向上弯折形成有第二抵持部253及其九十度角转向的转折段2531,且转折段2531向上延伸出的音叉状定位端2532形成有夹槽2533,便可将第二抵持部253的夹槽2533分别与金属件24于基板241的第一卡槽2411相互嵌合形成十字状的卡固状态,同时使弹性元件25分别弹性撑抵于金属件24下方处,且金属件24上方处的导电端子21可搭配端子座22与传输线缆23形成一浮动状态。
当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导通结构2安装于绝缘座体1的容置空间10内时,系先将端子座22的滑移部221分别与基座11的导轨部111组装结合,其抵持块2211便会嵌入于导轨部111上对应的滑移槽1111内作纵向滑动位移,并使弹性元件25的第一抵持部251分别定位于基座11上对应的容置槽113内,再将侧盖12组装结合于基座11后方处,同时使侧盖12前侧处嵌入于安装槽114内,而传输线缆23的导线231则分别对应于侧盖12的收容槽121处,并使导线231先向前弯折通过收容槽121处,再向下卡入于纳线槽122内而延伸出至绝缘座体1外部,且因浮动结构13的第一滑动件131为罩覆结合于端子座22上方处,便可凭借弹性元件25弹性撑抵于金属件24上连带将端子座22分别挡止于第一滑动件131内侧处,同时使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2分别向上穿出于第一滑动件131上对应的穿孔1311处,即可通过弹性元件25连同使导电端子21搭配端子座22与浮动结构13形成一浮动状态,便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请参阅图6、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局部后视剖面图及对接后的局部后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座体1与接触导通结构2为设置于扩充装置或机座(如充电座或传输座)、键盘机座等内部,并由传输线缆23电性连接于控制系统,便可应用于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装置上搭配对接的连接器,用以提供电源和信号等传输功能。
当外部连接器对接于绝缘座体1与接触导通结构2上时,其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2受到连接器上对应的对接端子推顶作用,便会带动端子座22的滑移部221以抵持块2211沿着基座11导轨部111上对应的滑移槽1111纵向滑动位移,并连动金属件24分别向下挤压于弹性元件25呈一弹性变形,而导电端子21下压的过程中,浮动结构13的第一滑动件131也会随之朝绝缘座体1的容置空间10向下位移,且待连接器抵靠于基座11或浮动结构13表面上呈一定位,便可将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2抵持接触于对接端子上对应的导电部形成电性连接,并由弹性元件25弹性撑抵于金属件24上连同使端子座22与浮动结构13形成浮动状态,不但可增加对接时的弹性位移行程,并提供足够的正向接触力而不易产生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定且可靠,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导电端子21受到外部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推顶时,其基部211便会抵压于金属件24的支臂242以弹性元件25的第二抵持部253作为支点产生些许旋动偏摆位移,并使各别独立的金属件24连带受到抵压而向下移动,再分别向下挤压于弹性元件25呈一弹性变形,且弹性元件25受到压缩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会顶住金属件24不会脱离,可使导电端子21受到推顶时连同传输线缆23上对应的导线231都可连带各别独立作动,便不会影响整体的作动行程与接触对配时的稳定性,同时凭借接触导通结构2接地用的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以及金属件24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且弹性元件25可作为受压时的反向支撑,确保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能相互搭接导通,使整体各别独立作动的过程中仍可维持接地的功能,以达到高频特性应用规范的要求。
另请参阅图8、图9、图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及接触导通结构的局部立体外观,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座体1与上述的实施例差异的处在于基座11内部具有可供侧盖12定位的容室110,并在容室110二侧壁面处分别形成有轨槽1101,且基座11上方所形成可供浮动结构13穿出的对接面115二侧处分别设有定位柱1151,再在基座11二侧下方处向外延伸有相对的固定部116,用以将绝缘座体1结合于扩充装置或机座、键盘机座内部,而侧盖12二侧同向延伸有平行的边板123,并在边板123内壁面处相对向内形成有抵持凸块1231,且二边板123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嵌入于容室110的轨槽1101内的凸轨1232,又浮动结构13的第一滑动件131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挡止于抵持凸块1231上的挡块1312。
此外,接触导通结构2的金属件24具有横向设置的基板241,并在基板241左右二侧处都向外延伸有前后错位的斜伸状支臂242,且金属件24的二支臂242分别抵持于各二相邻导电端子21的基部211上,便可将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使各二相邻的金属件24可利用上述的组装方式左右相互交错搭接于导电端子21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而金属件24的基板241前后二侧中央处则相对向内剖设有嵌槽2412,并由弹性元件25的第二抵持部253以夹槽2533分别与基板241的嵌槽2412相互嵌合形成十字状的卡固状态,且弹性元件25分别弹性撑抵于金属件24下方处,用以作为导电端子21可搭配端子座22与传输线缆23纵向往复位移与金属件24夹持定位的作用,又弹性元件25的第一抵持部251为进一步共同连接有连接片250,并使连接片250夹持定位于基座11与侧盖12之间后,再抵持于导线231下方处使其稳固的卡入于纳线槽122内呈一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座体1、接触导通结构2与上述的实施例组装及结构都为大致相同,其二者实施例主要仅有基座11与侧盖12的组装结构,以及金属件24设置的方向与形状搭配弹性元件25相互嵌合卡固的组装结构不同而已,并由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使整体接触对配时导电端子21能连同传输线缆23的导线231与金属件24都可连带各别独立作动,且可通过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故在本案以下的说明书内容中都一起进行说明,合予陈明。
请搭配参阅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俯视剖面图、对接前的局部立体剖面图及对接后的局部后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座体1与上述的实施例差异的处在于基座11还包含本体11a、限位体11b及外框体11c,并在限位体11b后侧壁面处的导轨部111上分别组装结合有接触导通结构2端子座22的滑移部221,且限位体11b位于滑移部221的滑移槽1111前方处分别设有前后相隔一距离而开口向下渐扩状的限位槽1112,再在各二限位槽1112之间分别设有通孔1113,而浮动结构13还包含罩覆结合于第一滑动件131外侧处的第二滑动件132,并在第二滑动件132表面上开设有可供穿孔1311外露的复数透孔1321;另,导电端子21的基部211外露于端子座22下方处形成有焊接部213前后相隔一距离的平整状第一焊接面2131与第二焊接面2132,并在第一焊接面2131与第二焊接面2132上分别焊接有传输线缆23导线231的芯部2311与金属层2313,且基部211左右二侧处组装结合有U形状遮蔽盖214二侧处向上弯折延伸的侧板2141。
此外,金属件24二侧处的支臂242分别抵持于各二相邻导电端子21下方处的遮蔽盖214上,并在基板241前后二侧处都向下弯折延伸有伸入且位于限位体11b的限位槽1112内的抵止片2413,而弹性元件25的第一抵持部251则定位于本体11a上对应的容置槽113内,并由弹性元件25的弹性部252弹性撑抵于限位体11b底部,且第二抵持部253向上穿过通孔1113中,再抵持于金属件24上,便可凭借弹性元件25弹性撑抵于金属件24上连同使限位体11b与本体11a之间相隔有一间距,以及端子座22与浮动结构13形成浮动状态,并使侧盖12组装于本体11a上后收容于外框体11c的容室110内结合成为一体,且可通过侧盖12作为限位体11b向下位移行程的止挡结构,惟该绝缘座体1与接触导通结构2的结构设计方式很多,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依实际的应用或需求变更实施,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触导通结构2整体接触对配时,除了可将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使各二相邻的金属件24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且弹性元件25作为受压时的反向支撑,确保各别独立作动的过程中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仍可维持接地的功能,也可凭借导电端子21受到推顶时,使其遮蔽盖214抵压于各二相邻金属件24的支臂242上,并连动于金属件24向下弯折的抵止片2413产生旋动偏摆位移,即可通过抵止片2413配合基座11的限位槽1112结构设计,用以作为金属件24受到抵压各别独立作动过程中限制其旋动偏摆或上下位移的行程,也可确保整体的作动行程与接触对配时的稳定性。
是以,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绝缘座体1包含基座11、外盖12及外露于容置空间10上方开口处的浮动结构12,并在容置空间10内部安装的接触导通结构2的导电端子21分别一体成型有端子座22,且各导电端子21分别电性连接有传输线缆23的导线231,再在二相邻的导电端子21下方处分别搭接有金属件24,再在金属件24下方处分别定位有弹性元件25,便可将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利用组装限位的方式进行接触,并由各二相邻的金属件24相互交错搭接达到共同接地的效果,以及弹性元件25作为受压时的反向支撑,确保导电端子21与金属件24能相互搭接导通,使整体各别独立作动的过程中仍可维持接地的功能,达到高频特性应用规范要求。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座体及接触导通结构,其中:
该绝缘座体包含基座、侧盖及浮动结构,并在绝缘座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基座上设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导轨部,再在导轨部下方处分别设有间隔板及各两个相邻间隔板间所形成的容置槽,而浮动结构包含外露于容置空间上方开口处的第一滑动件,并在第一滑动件表面上设有复数穿孔;
该接触导通结构包含安装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复数导电端子、端子座、传输线缆、金属件及弹性元件,该导电端子包含分别与端子座一体成型的基部、向上穿出于第一滑动件对应的穿孔处的接触部、以及可供传输线缆包含的导线分别电性连接的焊接部,并在端子座上都设有组装于导轨部上作纵向滑动位移的滑移部,且各两个相邻的导电端子下方处分别搭接有金属件,而各两个相邻的金属件相互交错并搭接于复数导电端子形成一共同接地,且各弹性元件分别定位于基座的容置槽内并弹性撑抵于金属件下方处以形成浮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在基座的导轨部上具有纵向的滑移槽,而接触导通结构于端子座的滑移部则具有嵌入于滑移槽内作纵向滑动位移的抵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内部具有可供侧盖定位的容室,并在基座上方处形成有可供浮动结构穿出外露于容置空间上方开口处的对接面,而侧盖二侧同向延伸有边板,并在二边板内壁面处相对向内形成有抵持凸块,且浮动结构的第一滑动件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挡止于抵持凸块上的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导通结构在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外露于端子座处形成有第一焊接面及第二焊接面,并在传输线缆的导线都具有与第一焊接面焊固形成电性连接的芯部,且芯部上由内向外依序包覆有绝缘层、金属层及外披覆层,而导线的金属层与第二焊接面焊固形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导通结构的金属件具有基板,并在基板二侧处向外延伸有支臂,且两个支臂分别与各两个相邻导电端子的基部抵持接触形成搭接状态,而弹性元件下方处具有定位于绝缘座体基座的容置槽内的第一抵持部,并由第一抵持部向上连续弯折延伸有弹性部及抵持于金属件的基板上的第二抵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件纵向设置的基板下方处剖设有第一卡槽,并在两个支臂上方处分别剖设有卡持于导电端子的基部上的第二卡槽,而弹性元件向上弯折的第二抵持部具有转折段,并由转折段向上延伸出的音叉状定位端形成有一夹槽,且夹槽与基板的第一卡槽相互嵌合形成卡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件横向设置的基板左右二侧处向外延伸有前后错位的支臂,并在基板前后二侧中央处相对向内剖设有嵌槽,而弹性元件向上弯折的第二抵持部具有转折段,并由转折段向上延伸出的音叉状定位端形成有一夹槽,且夹槽与基板的嵌槽相互嵌合形成卡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包含本体、限位体及外框体,并在限位体后侧壁面处设有复数导轨部,且各导轨部前方处分别设有前后相隔一距离的限位槽,再在各两个限位槽之间分别设有通孔,而接触导通结构在金属件的基板前后二侧处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伸入于限位槽内的抵止片,而弹性元件具有第一抵持部向上连续弯折延伸的弹性部,并由弹性部向上弯折形成有向上穿过通孔再抵持于金属件的基板上的第二抵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导通结构在导电端子的基部二侧处组装结合有遮蔽盖向上弯折延伸的侧板,且各两个相邻导电端子下方处的遮蔽盖分别与金属件抵持接触形成搭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浮动结构还包含罩覆结合于第一滑动件外侧处的第二滑动件,并在第二滑动件表面上开设有可供穿孔外露的复数透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77650.4U CN208062264U (zh) | 2018-02-27 | 2018-02-27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77650.4U CN208062264U (zh) | 2018-02-27 | 2018-02-27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62264U true CN208062264U (zh) | 2018-11-06 |
Family
ID=6399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77650.4U Active CN208062264U (zh) | 2018-02-27 | 2018-02-27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622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17644A (zh) * | 2023-09-28 | 2023-12-2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8
- 2018-02-27 CN CN201820277650.4U patent/CN2080622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17644A (zh) * | 2023-09-28 | 2023-12-2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14341B2 (ja) | 端曲げした接点を有する通信コネクタ | |
CN102394402A (zh) | 绝缘置换连接器 | |
CN2454935Y (zh) | 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 | |
CN109256632A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7534226A (zh) | 绝缘位移连接器 | |
CN202601898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8062296U (zh)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 |
CN208062264U (zh)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的接地结构 | |
CN2850015Y (zh) | 多片式架构的插座连接器 | |
CN203039128U (zh) | 电连接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 |
US9325127B2 (en) | Patch panel structure | |
CN101350462B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8352592U (zh) | 电连接器的接触导通部位各自独立作动结构 | |
CN208723163U (zh) | 焊线式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8368768U (zh) | 电连接器接触导通部位独立动作的行程限位结构 | |
CN201149913Y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104659621B (zh) |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 |
CN201319424Y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2602015U (zh) | 同轴电连接器 | |
CN102035088A (zh) | 连接器、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结构 | |
CN203481588U (zh) | 安装座与照明装置 | |
CN1169262C (zh) | 线缆与电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 |
CN2554822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459781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15266744U (zh) | Fpc软板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