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2190U -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2190U
CN208062190U CN201820543873.0U CN201820543873U CN208062190U CN 208062190 U CN208062190 U CN 208062190U CN 201820543873 U CN201820543873 U CN 201820543873U CN 208062190 U CN208062190 U CN 208062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apsulating film
battery body
battery
lithium 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38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志�
罗国纲
乐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438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2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2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2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池本体和封装膜,电池本体上连接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封装膜设有至少一个,封装膜用于封装电池本体,且封装膜环绕电池本体侧壁形成折边结构,正极耳、负极耳的自由端均贯穿封装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通过采用封装膜封装电池本体,且将封装膜环绕电池本体侧壁的部分折叠形成折边结构,能够使电池本体侧壁部分的封装膜进行应力释放,也使得侧壁部分的封装膜受力均匀,能够有效地的解决封装膜在封装后容易起皱、气涨或者漏液等现象,提高了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封装后外形结构更加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工作温度范围宽和没有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和移动设备上。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封装时均需要采用铝塑膜,现有的铝塑膜是采用电池铝塑膜成型装置,在铝塑膜本体上冲压出封装电池的凹槽,将电池的电池本体放置在凹槽内进行封装。
现有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主要为方形、圆柱形,仅有两条或三条折边,且折边互不相交,各自呈一条直线。如果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外形为圆盘形,因折边为圆弧,铝塑膜在封装后就容易起皱不平整,甚至出现气鼓或者漏液等现象,严重影响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能够解决铝塑膜在封装后容易起皱,甚至出现气涨或者漏液等现象的问题,提高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上连接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还包括:
封装膜,所述封装膜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封装膜用于封装所述电池本体,且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折边结构,所述正极耳、所述负极耳的自由端均贯穿所述封装膜。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膜设有一个,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封装膜沿所述第一凹槽边缘向上翻折并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一折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膜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另一个所述封装膜盖设在所述电池本体上,且两个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二折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电池本体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膜设有一个,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凹槽内,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盖设在所述电池本体上,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一折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膜设有两个,每一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盖设在所述电池本体上,且两个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二折边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之和与所述电池本体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本体为圆盘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膜为铝塑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通过采用封装膜封装电池本体,且将封装膜环绕电池本体侧壁的部分折叠形成折边结构,能够使电池本体侧壁部分的封装膜进行应力释放,也使得侧壁部分的封装膜受力均匀,能够有效地的解决封装膜在封装后容易起皱、气涨或者漏液等现象,提高了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封装后外形结构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第一封装膜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第四封装膜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第二封装膜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中第三封装膜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俯视图。
图中:
11、正极耳;12、负极耳;
21、第一封装膜;211、第一凹槽;22、第二封装膜;221、第二凹槽;23、第三封装膜;24、第四封装膜;
31、第一折边结构;32、第二折边结构;33、第三折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封装膜,电池本体上连接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在本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为圆盘形锂离子电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也可以为半圆盘形或者多边体形等结构。封装膜用于封装电池本体,且封装膜环绕电池本体侧壁形成折边结构,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自由端均贯穿封装膜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封装膜为铝塑膜,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封装膜,封装膜设有一个,为第一封装膜21,第一封装膜2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的深度L1与电池本体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电池本体的轴向高度相同,其中电池本体延伸方向与电池本体的轴向方向一致。电池本体设置于第一凹槽211内,随后第一封装膜21上第一凹槽211以外的部分的沿第一凹槽211的边缘向上翻折并覆盖电池本体的上表面,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自由端贯穿第一封装膜21,随后沿电第一凹槽211边缘对电池本体进行热封装,封装完成后将第一封装膜21环绕电池本体侧壁,也就是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一折边结构31。由于采用一片第一封装膜21,所以电池本体的部分边缘是第一封装膜21直接翻折上来的,因此这部分无对应的封边,当然,在这部分也没有相应的第一折边结构31,也就是第一折边结构31并未覆盖电池本体的整个侧壁。
通过将第一封装膜21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一折边结构31,能够使电池本体侧壁部分的第一封装膜21进行应力释放,也使得侧壁部分的第一封装膜21受力均匀,能够有效地的解决封装膜在封装后容易起皱、气涨或者漏液等现象,提高了锂离子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也使得锂离子电池在封装后外形结构更加美观。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封装膜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封装膜21和第四封装膜24,第一封装膜2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的深度L1与电池本体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电池本体的轴向高度相同,第四封装膜24保持原有的片状结构,电池本体设置于第一凹槽211内,随后将第四封装膜24盖设在电池本体上表面,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自由端贯穿第四封装膜24,随后第一封装膜21和第四封装膜24沿第一凹槽211的边缘进行热封装,封装完成后将第一封装膜21和第四封装膜24环绕电池本体侧壁,也就是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二折边结构32。由于采用了两片封装膜,所以电池本体的圆形边缘都有封边,因此,第二折边结构32沿电池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就是第二折边结构32覆盖电池本体的整个侧壁。
通过将第一封装膜21和第四封装膜24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二折边结构32,能够使电池本体侧壁部分的第一封装膜21和第四封装膜24进行应力释放,也使得侧壁部分的第一封装膜21第四封装膜24受力均匀,能够有效地的解决封装膜在封装后容易起皱,甚至出现气涨或者漏液等现象,提高了锂离子电池外观和尺寸的稳定性,也使得锂离子电池在封装后外形结构更加美观。
实施例三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封装膜设有两个,包括两个第二封装膜22,第二封装膜2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的深度L2等于电池本体在延伸方向上长度的一半,也就是电池本体的轴向高度的一半,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封装膜22的第二凹槽221内,随后将另一个第二封装膜22的第二凹槽221盖设在电池本体的上表面,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自由端贯穿其中一个第二封装膜22,将两个第二凹槽221边缘对齐后,沿第二凹槽221的边缘进行热封装,封装完成后将两个第二封装膜22环绕电池本体侧壁,也就是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二折边结构32。由于采用了两片封装膜,所以电池本体的圆形边缘都有封边,因此,第二折边结构32沿电池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就是第二折边结构32覆盖电池本体的整个侧壁。
实施例四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封装膜设有一个,包括一个第三封装膜23,第三封装膜23在相邻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的深度L2等于电池本体在延伸方向上长度的一半,也就是电池本体的轴向高度的一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凹槽221的深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是两个第二凹槽221的深度之和等于电池本体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电池本体的轴向高度。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凹槽221内,随后将另一个第二凹槽221盖设在电池本体的上表面,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自由端贯穿第三封装膜23,将两个第二凹槽221的边缘对齐后,沿第二凹槽221的边缘对电池本体进行热封装,封装完成后将第三封装膜23环绕电池本体侧壁,也就是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一折边结构31。由于采用一片第三封装膜23,所以电池本体的部分边缘是第三封装膜23的其中一个第二凹槽221直接翻折上来的,因此这部分无对应的封边,当然,在这部分也没有相应的第一折边结构31,也就是第一折边结构31并未覆盖电池本体的整个侧壁。
实施例五
如图9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封装膜设有两个,包括两个第二封装膜22,第二封装膜2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的深度L2等于电池本体在延伸方向上长度的一半,也就是电池本体的轴向高度的一半,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封装膜22的第二凹槽221内,随后将另一个第二封装膜22的第二凹槽221盖设在电池本体的上表面,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的自由端贯穿其中一个第二封装膜22,将两个第二凹槽221边缘对齐后,沿第二凹槽221的边缘进行热封装,封装完成后对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进行裁边,随后将两个第二封装膜22环绕电池本体侧壁,也就是沿电池本体的周向折叠形成第三折边结构33。由于采用了两片封装膜,所以电池本体的圆形边缘都有封边,因此,第三折边结构33沿电池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就是第二折边结构33覆盖电池本体的整个侧壁。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上连接设置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装膜,所述封装膜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封装膜用于封装所述电池本体,且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折边结构,所述正极耳(11)、所述负极耳(12)的自由端均贯穿所述封装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设有一个,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1)内,且所述封装膜沿所述第一凹槽(211)边缘向上翻折并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一折边结构(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1)内,另一个所述封装膜盖设在所述电池本体上,且两个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二折边结构(3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与所述电池本体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设有一个,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221),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凹槽(221)内,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221)盖设在所述电池本体上,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一折边结构(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设有两个,每一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21),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槽(221)内,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221)盖设在所述电池本体上,且两个所述封装膜环绕所述电池本体侧壁形成第二折边结构(3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221)的深度之和与所述电池本体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221)的深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为圆盘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为铝塑膜。
CN201820543873.0U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208062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3873.0U CN208062190U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3873.0U CN208062190U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2190U true CN208062190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85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43873.0U Active CN208062190U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219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0445A (zh) * 2019-01-10 2019-06-07 金能电池(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铝塑膜纽扣电池
CN112701387A (zh) * 2019-10-07 2021-04-2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化学原电池
CN114204093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软包纽扣电池折弯封边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0445A (zh) * 2019-01-10 2019-06-07 金能电池(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铝塑膜纽扣电池
CN112701387A (zh) * 2019-10-07 2021-04-2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化学原电池
CN114204093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软包纽扣电池折弯封边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62190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07852828U (zh) 一种软包电芯
CN20321838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单体电池
CN205646005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08433424U (zh) 一种软包叠片电池封装结构
CN207676947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US20190198824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7195830A (zh) 软包电池模组
CN108428814A (zh) 包装膜及软包电池
CN201058688Y (zh) 铝塑复合真空充气包装袋
CN207624741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功能的软包电芯
CN207009485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用包装膜结构
CN201369344Y (zh) 一种软包装锂电芯的折边结构
CN208781893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02495484U (zh)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10576160U (zh) 一种新型软包锂离子电池
CN203111827U (zh) 一种带定位孔的锂离子电池包装袋
CN206849921U (zh) 软包电池模组
CN206789567U (zh) 一种方型聚合物电芯
CN207009574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气袋
CN20550889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5723651U (zh) 一种锂电池上盖组件
CN219513288U (zh) 软包电池
CN205069787U (zh) 一种封头
CN203119004U (zh) 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