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56622U - 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56622U CN208056622U CN201820125463.4U CN201820125463U CN208056622U CN 208056622 U CN208056622 U CN 208056622U CN 201820125463 U CN201820125463 U CN 201820125463U CN 208056622 U CN208056622 U CN 2080566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upefied
- support construction
- wall column
- pull rod
- concreting m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该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包括依次设于混凝土成型面的木模板、内支撑组件、外支撑组件以及连接位于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连接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宽度为100‑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内楞;所述外支撑组件包括宽度为100‑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外楞;所述内楞和外楞呈网格形分布;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相对混凝土成型面和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拉杆以及位于所述拉杆两端并与所述拉杆紧固连接的钢筋。本实用新型的支模体系安全可靠,混凝土成型效果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已大面积应用木模板施工,随着木模板代替钢模板的同时,建筑施工现场的木模板废料随处可见,造成了极大的材料浪费,此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为此,对如何二次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木模板旧料,如何降低木模板的施工成本,如何在施工中做到环保、低碳、绿色是建筑业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木模板施工存在的材料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该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包括依次设于混凝土成型面的木模板、内支撑组件、外支撑组件以及连接位于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连接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宽度为 100-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内楞;所述外支撑组件包括宽度为 100-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外楞;所述内楞和外楞呈网格形分布;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相对混凝土成型面和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拉杆以及位于所述拉杆两端并与所述拉杆紧固连接的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组件和外支撑组件可以采用木模板施工形成的旧模板,所述钢筋可以采用短钢筋,用上述材料来形成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支模体系安全可靠,混凝土成型效果好,不仅显著节约成本,而且在施工中做到了绿色、低碳、环保,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述墙柱包括但不限于框架矩形柱和剪力墙。所述内楞和外楞也可以由多个短模板拼接而成,进一步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相互对称。由此,所得支撑结构的安全性更高,混凝土成型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内楞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外楞相互平行分布。由此,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内楞和外楞的使用量,而且可以确保良好的支撑效果,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内楞之间的中心间距为350-450mm;所述相邻两个外楞之间的中心间距为350-450mm。由此,进一步确保支撑效果,使混凝土的成型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内楞与外楞中,其中之一垂直于水平面,另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由此,有效减少内楞和外楞的使用量且支撑效果好。
进一步地,最外侧的内楞和外楞与混凝土成型面边缘的中心距为50-150mm。由此,确保全面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贯穿所述内楞与外楞的连接处。由此,支撑结构更为稳固,支撑效果优异。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两端的钢筋均为两个,所述两个钢筋与所述拉杆之间采用蝴蝶扣件连接。由此,不仅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使得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连接的更为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木模板的厚度为15-20mm,所述内楞和外楞的厚度为15-20mm。由此,支撑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直径为12mm;所述钢筋的直径为28mm,长度为50-150mm。由此,支撑效果好。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内支撑组件和外支撑组件可以采用木模板施工形成的旧模板,所述钢筋可以采用短钢筋,所得支撑结构的安全系数高,混凝土成型效果好,不仅显著节约成本,而且在施工中做到了绿色、低碳、环保,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框架矩形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框架矩形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1:木模板;
2:内支撑组件;
21:内楞;
3:外支撑组件;
31:外楞;
4:拉杆;
5:钢筋;
6:蝴蝶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1
如图1-2所述的框架矩形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包括依次设于混凝土成型面的木模板1、内支撑组件2、外支撑组件3以及连接位于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连接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2包括宽度c1为1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内楞21;所述外支撑组件3包括宽度c2为1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外楞31;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相对混凝土成型面和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拉杆4以及位于所述拉杆4两端并与所述拉杆4紧固连接的钢筋5。
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相互对称。
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呈网格形分布;所述内楞21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外楞31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内楞21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外楞31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相邻两个内楞21之间的中心间距d1为350mm;所述相邻两个外楞31之间的中心间距d2为350mm。
最底部的内楞21与混凝土成型面底部之间的中心距d3为50mm,最外侧的外楞31与混凝土成型面竖向边缘之间的中心距d4为50mm。
所述拉杆4贯穿所述内楞21与外楞31的连接处。
所述拉杆4两端的钢筋5均为两个,所述两个钢筋5与所述拉杆4之间采用蝴蝶扣件6 连接。
所述木模板1的厚度为18mm,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的厚度为18mm。
所述拉杆4的直径为12mm;所述钢筋5的直径为28mm,长度c3为100mm。
实施例2
如图3所述的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包括依次设于混凝土成型面的木模板 1、内支撑组件2、外支撑组件3以及连接位于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连接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2包括宽度为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内楞21;所述外支撑组件3包括宽度为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外楞31;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相对混凝土成型面和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拉杆4以及位于所述拉杆4两端并与所述拉杆4紧固连接的钢筋5。
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相互对称。
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呈网格形分布;所述内楞21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外楞31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内楞21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外楞31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相邻两个内楞2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450mm;所述相邻两个外楞3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450mm。
最底部的内楞21与混凝土成型面底部之间的中心距为150mm,最外侧的外楞31与混凝土成型面竖向边缘之间的中心距为150mm。
所述拉杆4贯穿所述内楞21与外楞31的连接处。
所述拉杆4两端的钢筋5均为两个,所述两个钢筋5与所述拉杆4之间采用蝴蝶扣件6 连接。
所述木模板1的厚度为18mm,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的厚度为18mm。
所述拉杆4的直径为12mm;所述钢筋5的直径为28mm,长度为10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框架矩形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内楞21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外楞31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的宽度为150mm。所述相邻两个内楞2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400mm;所述相邻两个外楞3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 400mm。最底部的外楞31与混凝土成型面底部之间的中心距为100mm,最外侧的内楞21与混凝土成型面竖向边缘之间的中心距为100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内楞21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外楞31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的宽度为150mm。所述相邻两个内楞2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400mm;所述相邻两个外楞3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 400mm。最底部的外楞31与混凝土成型面底部之间的中心距为100mm,最外侧的内楞21与混凝土成型面竖向边缘之间的中心距为100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于混凝土成型面的木模板(1)、内支撑组件(2)、外支撑组件(3)以及连接位于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连接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2)包括宽度为100-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内楞(21);所述外支撑组件(3)包括宽度为100-200mm、长度与所述混凝土成型面匹配的至少两个外楞(31);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呈网格形分布;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相对混凝土成型面和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的拉杆(4)以及位于所述拉杆(4)两端并与所述拉杆(4)紧固连接的钢筋(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相对混凝土成型面上的支撑结构相互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楞(21)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外楞(31)相互平行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内楞(2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350-450mm;所述相邻两个外楞(3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350-45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楞(21)与外楞(31)中,其中之一垂直于水平面,另一个平行于水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内楞(21)和外楞(31)与混凝土成型面边缘的中心距为50-15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贯穿所述内楞(21)与外楞(31)的连接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两端的钢筋(5)均为两个,所述两个钢筋(5)与所述拉杆(4)之间采用蝴蝶扣件(6)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模板(1)的厚度为15-20mm,所述内楞(21)和外楞(31)的厚度为15-2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的直径为12mm;所述钢筋(5)的直径为28mm,长度为50-1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25463.4U CN208056622U (zh) | 2018-01-25 | 2018-01-25 | 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25463.4U CN208056622U (zh) | 2018-01-25 | 2018-01-25 | 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56622U true CN208056622U (zh) | 2018-11-06 |
Family
ID=63994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25463.4U Active CN208056622U (zh) | 2018-01-25 | 2018-01-25 | 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56622U (zh) |
-
2018
- 2018-01-25 CN CN201820125463.4U patent/CN2080566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16558A (zh) | 一种带十字加劲肋的捷约柱 | |
CN107740522A (zh) | 预制再生块体混凝土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533725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板侧边与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 | |
CN113898102A (zh) | 一种带肋混凝土叠合板 | |
CN205115941U (zh) | 一种拼接式混凝土道路砌块 | |
CN208815772U (zh) | 一种带十字加劲肋的捷约柱 | |
CN114482400A (zh) | 一种与预制竖向构件相连的叠合梁 | |
CN208056622U (zh) | 墙柱混凝土浇筑成型用支撑结构 | |
CN207934248U (zh) | 一种并联多肢预制剪力墙结构 | |
CN206189248U (zh) | 高强度开孔腹板式组合梁 | |
CN2934421Y (zh) | 由混凝土空心墙板构成的墙体 | |
CN212715519U (zh) | 陶瓷棉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免拆模板 | |
CN108222349A (zh) | 一种半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876276U (zh) | 建筑保温预制块 | |
CN207110174U (zh) | 一种基于钢筋桁架主肋预制件的免支撑uhpc轻质密肋楼板 | |
CN210797579U (zh) | 可拆卸土钉墙结构 | |
CN204456637U (zh) | 带筋轻质复合内墙板及内墙 | |
CN209011374U (zh) | 一种快拆式轻型空心砌砖以及快拆式墙体结构 | |
CN206815591U (zh) | 一种带拼接头的磷石膏复合墙体 | |
CN206368460U (zh) | 一种刚性聚苯板抗震轻质复合墙体 | |
CN220979276U (zh) | 一种密肋人防门 | |
CN205314552U (zh) | 建筑立模用阳角 | |
CN216276374U (zh) | 一种带肋混凝土叠合板 | |
CN108086533A (zh) | 一种并联多肢预制剪力墙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施工方法 | |
CN212670933U (zh) | 一种钢卡点连式复合保温模板墙体保温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30, Section 1, Fuqing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8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F CDCEG Address before: No.30, Section 1, Fuqing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81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