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5891U -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5891U
CN208045891U CN201820545731.8U CN201820545731U CN208045891U CN 208045891 U CN208045891 U CN 208045891U CN 201820545731 U CN201820545731 U CN 201820545731U CN 208045891 U CN208045891 U CN 208045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terminal
crimp type
threeway
switching device
t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57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
王陈晨
侯林
水飞飞
过超
杨子峰
杨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5457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5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5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58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三通、第一压接端子、第二压接端子、转接块、转接插头、限位槽、压接线槽、转接座;三通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且第一压接端子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第一压接端子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且转接块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对较细的单芯电线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避免了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能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用电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力线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电力线的转接因松动,受水或防护不当,引发事故不断,传统的压线鼻子加上螺柱的接线方式,使用时间长了,导线连接部位的表面会因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或是长期与空气接触而慢慢地被氧化、被腐蚀,会使接头部位局部导电面积减少、电阻值增大、造成导电不良,从而导致用电设备工作不稳定,特别是三相电电机,会因导线接头导电不良而缺相,使三相电电动机在二相电的工作状态下工作而被烧毁。
而现有电力装备或机电产品在连接电力线时,通常采取接线孔配合压紧螺丝的方式建立导线和内部电路之间的电连接,由于需要连接的导线规格不同,线材的直径有大有小,很难适应市场上与应用中不同规格电缆的连线需求,且多段单芯电线直接连接存在不同线路的电线相互缠绕,结合处相互触碰导致短路的问题,同时,一般的接线端子只针对具有一定直径的电线进行连接,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连接效果较差,不仅连接时操作不便,连接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连接后只能进行单向传输,无法同时向多根电力线进行传输,功能单一,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连接时操作不便,很难适应市场上与应用中不同规格电力线路的连线需求,容易出现不同电线相互缠绕导致短路,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连接效果较差,无法同时向多根电力线进行传输的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连接件、三通、分接端、分接头、密封胶圈、夹紧爪、第一压接端子、第二压接端子、进线口、转接块、螺栓、转接插头、限位槽、压接线槽、转接座;所述三通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迫紧螺帽,且迫紧螺帽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迫紧螺帽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进线口;所述进线口的内部设置有H形的密封胶圈,且密封胶圈通过嵌入方式与迫紧螺帽相连接;所述密封胶圈的内侧设置有夹紧爪,且夹紧爪的一端通过卡合方式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三通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且第一压接端子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且转接块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转接块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座,且转接座与转接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转接座的右侧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二压接端子,且第二压接端子通过嵌入方式与转接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内部均开设有压接线槽;所述压接线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栓,且螺栓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及第二压接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接插头,且转接插头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及第二压接端子相连接;所述三通的底端设置有分接端,且分接端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分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分接头,且分接头通过线性与分接端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三通由上壳与下壳组成,且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通过卡合方式构成容置腔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转接座设置有两处,且所述两处转接座分别与第一压接端子一端的转接插头及第二压接端子一端的转接插头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第一压接端子内部至少开设有三处压接线槽,所述第二压接端子内部至少开设有四处压接线槽,且压接线槽呈环形状均匀排列在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转接插头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且所述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均匀铺设在压接线槽的内壁一侧与限位槽的凹面顶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第一压接端子及第二压接端子的外壁与螺栓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大小与螺栓的头部相吻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螺栓的底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压线板,且所述压线板的最大直径与限位槽的直径相吻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分接头至少设置有三处,且分接头设置为公母对接端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夹紧爪至少设置有六处卡爪,且所述卡爪呈环形状排列,并沿轴向延伸形成15-45度的锥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两处压接端子的设置,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防止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效果,还能延长导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长度,增加导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面积,防止电力线因外力被抽出压接线槽1或者产生松动,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进行转接,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提高了转接装置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转接块的设置,减少了电线转接过程中多股导线的直接连接以及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避免了螺栓直接压接多股导线,造成导线散开影响接线效果与导线性能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分接头的设置,不仅减少了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提高了电力线在转接过程中的接线效率与连接质量,还使电力线路转接装置能够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电力线线路转接的工作效率与转接装置的实用性能。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对较细的单芯电线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避免了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能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端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端子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线口10、转接块11、螺栓12、转接插头13、限位槽14、压接线槽15、转接座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线口10、转接块11、螺栓12、转接插头13、限位槽14、压接线槽15、转接座16;三通3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2,且连接件2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迫紧螺帽1,且迫紧螺帽1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迫紧螺帽1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进线口10;进线口1的内部设置有H形的密封胶圈6,且密封胶圈6通过嵌入方式与迫紧螺帽1相连接;密封胶圈6的内侧设置有夹紧爪7,且夹紧爪7的一端通过卡合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三通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8,且第一压接端子8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第一压接端子8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11,且转接块11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转接块11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座16,且转接座16与转接块11为一体式结构;转接座16的右侧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二压接端子9,且第二压接端子9通过嵌入方式与转接座16相连接;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内部均开设有压接线槽15;压接线槽15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4;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栓12,且螺栓1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接插头13,且转接插头13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三通3的底端设置有分接端4,且分接端4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分接端4的另一端设置有分接头5,且分接头5通过线性与分接端4相连接。
具体的,三通3由上壳与下壳组成,且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通过卡合方式构成容置腔体,不仅便于内部元件与线路的检修与维护,配合迫紧螺帽1与连接件2还能防止电力线连接部位的表面因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或长期与空气接触而慢慢地被氧化,被腐蚀,减少了电力线转接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
具体的,转接座16设置有两处,且所述两处转接座16分别与第一压接端子8一端的转接插头13及第二压接端子9一端的转接插头13相配合,减少了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提高了电力线在转接过程中的接线效率与连接质量。
具体的,第一压接端子8内部至少开设有三处压接线槽15,所述第二压接端子9内部至少开设有四处压接线槽15,且压接线槽15呈环形状均匀排列在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内部,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还能防止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效果。
具体的,转接插头13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且所述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均匀铺设在压接线槽15的内壁一侧与限位槽14的凹面顶端,通过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的设置,不仅延长了金属导片的接触长度,还增加了金属导片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力线转接的连接质量。
具体的,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的外壁与螺栓12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大小与螺栓12的头部相吻合,能收纳螺栓12的头部,不仅节省了螺栓12的占用空间,还能防止螺栓12的头部在使用过程中与三通3的内壁产生摩擦,从而使螺栓12产生松动,影响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接线效果。
具体的,螺栓12的底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压线板,且所述压线板的最大直径与限位槽14的直径相吻合,将螺栓12旋入压接线槽15,并将螺栓12底部的压线板旋入限位槽14内,同时将导线挤压进限位槽14内,压接完成后的导线,在压接线槽15与限位槽14内发生扭曲而呈现出S形状,不仅延长了导线与转接插头13一端的金属导片的接触长度,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压接的效果,还能防止电力线因外力被抽出压接线槽15或者产生松动,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进行转接,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提高了转接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的,分接头5至少设置有三处,且分接头5设置为公母对接端子,能够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电力线线路转接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夹紧爪7至少设置有六处卡爪,且所述卡爪呈环形状排列,并沿轴向延伸形成15-45度的锥面,通过夹紧爪7挤压的方式压接导线,不存在接口不匹配的问题,不会因压紧螺丝的直接压线而损伤导线或者引起多股导线散开,保证了电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松动,影响电线转接的使用效果。
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
使用该装置时,先将三通3左端的迫紧螺帽1与连接件2分别通过旋转取下来,再将需要转接的电力线依次穿过迫紧螺帽1内部开设的进线孔10,与迫紧螺帽1相配合的密封垫圈6,卡合在连接件2一端的夹紧爪7以及夹紧爪7,再将第一压接端子8从三通3的内部取出,第一压接端子8一端的内部开设有压接线槽15,将需要转接的电力线内的芯线剥去一定长度的外皮露出导线,将导线分别放入相应的压接线槽15内,并旋紧第一压接端子8的外壁设置的螺栓12,螺栓12将导线挤压进入,压接线槽15内壁一侧开设的限位槽14内,压接线槽15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14凹面的顶端面均匀铺设有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金属导片与第一压接端子8另一端设置的转接插头13连接为一体,通过限位槽14与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的设置,不仅延长了导线与金属导片的接触长度,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压接的效果,还能防止电力线因外力被抽出压接线槽15或者产生松动,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进行转接,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将导线压接完毕,再将第一压接端子8放进三通3的内部,并将转接插头13插入与之相对应的转接座16内,转接座16设置有两处,并与转接块11为一体式结构呈T形状,通过转接头13与转接座16的设置,减少了电线转接过程中多股导线的直接连接以及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避免了螺栓直接压接多股导线,造成导线散开影响接线效果与导线性能的问题,再依次将连接件2与迫紧螺帽1与三通3旋紧连接,通过夹紧爪7与密封垫圈6的设置,不仅保证了电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松动,还避免了雨水与空气进入,减少了电力线的连接部位被氧化,被腐蚀的问题,保证了电力线转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如果转接的电力线的内部芯线较多,可以与三通3右端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9进行连接转换,通过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设置,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还能防止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效果,转接块11的底端设置有分接端4,分接端4的底部连接有分接头5,分接头5设置为公母对接端子,将分接的电线接入所述公母对接端子,就能将转接的电力线输出,通过分接头5的设置,能够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大大提高了电力线线路转接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该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两处压接端子的设置,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防止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效果,还能延长导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长度,增加导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面积,防止电力线因外力被抽出压接线槽1或者产生松动,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进行转接,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提高了转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转接块的设置,减少了电线转接过程中多股导线的直接连接以及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避免了螺栓直接压接多股导线,造成导线散开影响接线效果与导线性能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分接头的设置,不仅减少了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提高了电力线在转接过程中的接线效率与连接质量,还使电力线路转接装置能够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电力线线路转接的工作效率与转接装置的实用性能,解决了连接时操作不便,很难适应市场上与应用中不同规格电力线路的连线需求,容易出现不同电线相互缠绕导致短路,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连接效果较差,无法同时向多根电力线进行传输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线口(10)、转接块(11)、螺栓(12)、转接插头(13)、限位槽(14)、压接线槽(15)、转接座(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3)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2),且连接件(2)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迫紧螺帽(1),且迫紧螺帽(1)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迫紧螺帽(1)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进线口(10);所述进线口(10)的内部设置有H形的密封胶圈(6),且密封胶圈(6)通过嵌入方式与迫紧螺帽(1)相连接;所述密封胶圈(6)的内侧设置有夹紧爪(7),且夹紧爪(7)的一端通过卡合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三通(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8),且第一压接端子(8)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11),且转接块(11)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转接块(11)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座(16),且转接座(16)与转接块(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转接座(16)的右侧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二压接端子(9),且第二压接端子(9)通过嵌入方式与转接座(16)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内部均开设有压接线槽(15);所述压接线槽(15)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栓(12),且螺栓(1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接插头(13),且转接插头(13)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所述三通(3)的底端设置有分接端(4),且分接端(4)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分接端(4)的另一端设置有分接头(5),且分接头(5)通过线性与分接端(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3)由上壳与下壳组成,且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通过卡合方式构成容置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16)设置有两处,且所述两处转接座(16)分别与第一压接端子(8)一端的转接插头(13)及第二压接端子(9)一端的转接插头(13)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内部至少开设有三处压接线槽(15),所述第二压接端子(9)内部至少开设有四处压接线槽(15),且压接线槽(15)呈环形状均匀排列在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插头(13)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且所述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均匀铺设在压接线槽(15)的内壁一侧与限位槽(14)的凹面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的外壁与螺栓(12)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大小与螺栓(12)的头部相吻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2)的底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压线板,且所述压线板的最大直径与限位槽(14)的直径相吻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头(5)至少设置有三处,且分接头(5)设置为公母对接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爪(7)至少设置有六处卡爪,且所述卡爪呈环形状排列,并沿轴向延伸形成15-45度的锥面。
CN201820545731.8U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45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5731.8U CN208045891U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5731.8U CN208045891U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5891U true CN208045891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2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4573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45891U (zh) 2018-04-17 2018-04-17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5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7739A (zh) * 2020-09-03 2021-01-08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轻小型光电转台的密封走线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7739A (zh) * 2020-09-03 2021-01-08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轻小型光电转台的密封走线结构
CN112197739B (zh) * 2020-09-03 2022-06-14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轻小型光电转台的密封走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4891U (zh) 一种高可靠同轴电缆接头
CN111725636A (zh) 一种用于电信号传递用的线路无缝接线头
CN208045891U (zh)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CN202585777U (zh) 同轴电缆中间接头
CN205429234U (zh) 一种高性能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
CN109301534B (zh) 一种快速接线装置
CN105305127A (zh) 一种电线转接装置单体及由其构成的集成式电线转接装置
CN208142808U (zh) 全绝缘电缆防水接头
CN10880685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600a充电枪专用液冷电缆
CN219086783U (zh)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CN202363601U (zh) 双向旋压式电气接头
CN2821895Y (zh) 自锁接线帽
CN217086961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卡接结构
CN201690046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8209180U (zh) 一种温控器
CN214754387U (zh) 一种防水防尘底盘线束
CN108565641B (zh) 一种温控器的接线方法
CN208738456U (zh) 一种电线连接接线头
CN201690081U (zh) 可拆卸过电缆耐压连接器
CN204333505U (zh) 安全节能电传输终端
CN110534938A (zh) 防水型接线端子
CN205070360U (zh) 架空线路绝缘导线引流装置
CN216750329U (zh) 一种表前开关铜铝过渡接线盒
CN210576537U (zh) 一种用于有线电视电缆接头的螺纹冷压头
CN214673295U (zh) 一种铝合金光伏电线mc4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