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5375U - 薄膜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5375U
CN208045375U CN201820562520.5U CN201820562520U CN208045375U CN 208045375 U CN208045375 U CN 208045375U CN 201820562520 U CN201820562520 U CN 201820562520U CN 208045375 U CN208045375 U CN 20804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switch device
membrane switch
conducting wir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25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光申
简骏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25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5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薄膜开关装置,包括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及间隔层。第一薄膜层包括第一表面与多条导电线路,这些导电线路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且第一薄膜层还由一侧延伸出一出线区段,这些导电线路还延伸至该出线区段。第二薄膜层对应覆盖在第一薄膜层的第一表面上。间隔层夹设于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之间,间隔层还延伸出一延伸区段,延伸区段对应覆盖于出线区段上的多条导电线路。

Description

薄膜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薄膜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开关由于体积小、厚度薄及重量轻,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子类相关产品(例如键盘),以顺应现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薄膜开关包括薄膜电路板,薄膜电路板的表面印刷有金属线路(例如银浆线路)。然而,金属线路接触到空气时,容易发生氧化或硫化等情形,因此,目前薄膜开关都会额外设置保护层以覆盖在金属线路上,以避免金属线路与空气直接接触。
图1所示为公知薄膜开关的剖面示意图,公知薄膜开关1包括有上薄膜10、下薄膜11及中隔层12,下薄膜11上印刷有金属线路111并延伸至出线端112,额外设置的保护层13覆盖在出线端112的金属线路111上,中隔层12设置在下薄膜11上且中隔层12邻近出线端112的一侧贴附于保护层13上,而上薄膜10则设置在中隔层12上(如图1区域L1处所示)。然而,这种公知薄膜开关结构除了必须额外设置保护层13而增加成本与制造工序外,中隔层12贴附于保护层13的部位也会形成断差而影响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对此,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薄膜开关装置,包括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及间隔层。第一薄膜层包括第一表面与多条导电线路,这些导电线路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且第一薄膜层还由一侧延伸出一出线区段,这些导电线路还延伸至该出线区段。第二薄膜层对应覆盖在第一薄膜层的第一表面上。间隔层夹设在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之间,间隔层还延伸出一延伸区段,延伸区段对应覆盖于出线区段上的多条导电线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出线区段包括一出线边缘,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设有一接点,所述接点延伸所述出线边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各接点包括相对的一衔接端与一延伸端,所述衔接端延伸自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所述延伸端位于所述出线边缘,所述延伸区段还覆盖于所述接点的所述衔接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各接点包括一电连接线,所述各电连接线延伸自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各接点包括一电连接线与一导电保护层,所述电连接线延伸自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所述导电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电连接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保护层的硬度高于所述电连接线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保护层的抗氧化性高于所述电连接线的抗氧化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一触发点,所述第二薄膜层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薄膜层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触发点的多个第二触发点,所述间隔层包括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触发点与所述第二触发点的多个贯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间隔层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厚度。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通过间隔层还延伸出一延伸区段,并直接用延伸区段对应覆盖于出线区段上的多条导电线路,可避免出线区段上的导电线路暴露于空气中而发生氧化或硫化的情形。除此之外,也不需额外设置其他的保护层结构,从而能降低成本和减少制造工序、不会形成断差而影响防水效果,以及减少出线区段弯折后所产生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薄膜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薄膜开关
10 上薄膜
11 下薄膜
111 金属线路
112 出线端
12 中隔层
13 保护层
2 薄膜开关装置
20 第一薄膜层
21 第一表面
211 第一触发点
22 导电线路
23 接点
231 衔接端
232 延伸端
24 电连接线
25 导电保护层
26 出线区段
261 出线边缘
262 顶面
30 第二薄膜层
31 第二表面
311 第二触发点
40 间隔层
401 贯通孔
41 延伸区段
L1、L2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提出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实用新型想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附图省略部分组件,以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请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2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2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2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薄膜开关装置2包括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以及间隔层40。薄膜开关装置2的形状可根据所应用的产品而有不同,举例来说,当薄膜开关装置2应用于计算机键盘时,薄膜开关装置2可适应计算机键盘的形状而制成长方形。但并不局限于此,薄膜开关装置2也可为正方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应根据实际应用的产品形状而定。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薄膜开关装置2为多层薄膜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层20位于最底层,第二薄膜层30位于最顶层,间隔层40夹设于第一薄膜层20与第二薄膜层30之间。其中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及间隔层40之间可通过水胶彼此黏固,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层20也可位于最顶层,而第二薄膜层30位于最底层。也就是说,薄膜开关装置2的第一薄膜层20与第二薄膜层30的上、下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需求而作改变,例如薄膜开关装置2可根据所应用产品的内部空间或连接器位置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配置,本实施例并不做限制。
第一薄膜层20包括第一表面21与多条导电线路22,多条导电线路22设置在第一表面21上,且第一薄膜层20还由一侧延伸出一出线区段26。其中第一薄膜层20本体可为薄膜形态,例如第一薄膜层20本体可为聚酰亚胺(Polyimi d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材料所形成的薄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1为第一薄膜层20的上表面(若第一薄膜层20为最顶层,则第一表面21则为第一薄膜层20的下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薄膜层20的第一表面21面向于间隔层40。多条导电线路22可为金属线路,例如导电线路22可为铜线路、银浆线路或其他金属线路。但导电线路22不限于金属材料,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物质皆可用以作为导电线路22的材料。多条导电线路22可通过印刷或蚀刻的方式形成于第一薄膜层20的第一表面21上,且多条导电线路22还延伸至出线区段26。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区段26是由第一薄膜层20的一侧一体延伸而出。例如第一薄膜层20本体与出线区段26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例如冲压或裁切等方式)一体制造成型,使得出线区段26具有与第一表面21衔接的顶面262,多条导电线路22是自第一表面21延伸到出线区段26的顶面262上。此外,出线区段26包括一出线边缘261,每条导电线路22的末端可设有一接点23,这些接点23延伸至出线边缘261,用以与其他装置电性连接。以薄膜开关装置2应用于计算机键盘为例,出线区段26的出线边缘261的多个接点23可电性连接于计算机主机的连接器,使薄膜开关装置2受到触发时能经由导电线路22传递信号至计算机主机。
接着,如图3所示,第一薄膜层20的第一表面21上可设有多个第一触发点211,其中各第一触发点211可为导电箔片(例如铜箔、银箔或其他金属箔片)或导电橡胶等导电体,且各第一触发点211电性连接于导电线路22。第二薄膜层30面向第一薄膜层20的第二表面31上,设有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触发点211的多个第二触发点311,其中各第二触发点311也可为导电箔片(例如铜箔、银箔或其他金属箔片)或导电橡胶等导电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薄膜层30的第二表面31上可设置对应于多个第一触发点211的多个第二触发点311以及多条导电线路。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层20与第二薄膜层30皆设置有导电线路。
间隔层40具有分别对应多个第一触发点211与多个第二触发点311的多个贯通孔401,其中各贯通孔401的孔径可大于各第一触发点211与各第二触发点311的涵盖面积,使各第一触发点211与各第二触发点311之间不受阻隔。由此,当第一触发点211或第二触发点311受到按压而彼此靠近并接触时,可使薄膜开关装置2导通而产生相应信号。然而,各第一触发点211与其对应的各第二触发点311之间可通过间隔层40的厚度保持一定的间距,使第一触发点211或第二触发点311未被按压时,第一触发点211不会接触其对应的第二触发点311。举例来说,薄膜开关装置2可应用于计算机键盘,由上至下排列,薄膜开关装置2具有第二薄膜层30、间隔层40及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的多个第二触发点311可分别对应地位于计算机键盘的各个按键下方,当一个按键受压时,可抵压其对应的第二触发点311,第二触发点311接近并接触第一触发点211,以产生对应该按键功能的信号。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间隔层40邻近出线区段26的一侧还延伸出一延伸区段41,延伸区段41对应覆盖出线区段26上的多条导电线路22。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层40与第二薄膜层30皆为薄膜形态,例如间隔层40与第二薄膜层30可为聚酰亚胺(Polyimi d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材料形成的薄膜。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区段41是由间隔层40一侧一体延伸而出,例如间隔层40与延伸区段41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例如冲压或裁切等方式)一体制造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
由此,如图2、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间隔层40直接延伸出一延伸区段41,并用延伸区段41对应覆盖于出线区段26上的多条导电线路22,可避免出线区段26上的导电线路22暴露于空气中而发生氧化或硫化的情形。除此之外,也不需额外设置其他的保护层结构(如图1的保护层13),而能降低成本和减少制造工序,并使薄膜开关装置2的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及间隔层40能平整地层叠,以避免形成断差而影响防水效果。
另外,请对照图1与图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较于公知薄膜开关1不需额外设置保护层13,因此能进一步降低薄膜开关装置2中邻接出线区段26的区域L2的厚度。例如薄膜开关1中邻接出线端112的区域L1为四层结构(如图1所示,区域L1包括上薄膜10、下薄膜11、中隔层12及保护层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2的区域L2则减少为三层结构(如图4所示,区域L2包括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及间隔层40)。当弯折出线区段26以连接至连接器时,区域L2可能也受到弯折,此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2的区域L2的厚度较薄膜开关1的区域L1的厚度减少,可减少区域L2受到弯折后所产生的应力。
请对照图4与图5,其中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各接点23包括相对的一衔接端231与一延伸端232,衔接端231延伸自各导电线路22的末端,延伸端232位于出线边缘26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接点23可包括一电连接线24与一导电保护层25,电连接线24延伸自各导电线路22的末端,导电保护层25则覆盖在电连接线24上。其中各电连接线24可与各导电线路22材质相同且为同一条线路,或者各电连接线24也可与各导电线路22的材质不同,此处并不做限定。导电保护层25具有导电性。导电保护层25可为一高硬度导电层(例如碳纤维层或高硬度金属层)、一抗氧化层或其组合,以进一步加强接点23的强度,而避免接点23在拆装时受到外力破坏,且防止电连接线24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或硫化的情形。上述的导电保护层25可为一高硬度导电层,是指其所用的材质的物理硬度高于电连接线24的材质的物理硬度。上述导电保护层25可为一抗氧化层是指导电保护层25的抗氧化性(抗氧化能力)高于电连接线24的材质的抗氧化性,导电保护层25相较于电连接线24不易氧化。
如图5所示,间隔层40的延伸区段41可还覆盖于各个接点23的衔接端23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区段41的末端覆盖在导电保护层25上,以避免水气从接点23与延伸区段41之间的缝隙渗入,达到加强保护线路的效果。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延伸区段41也可仅覆盖在导电线路22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导电线路22的末端的接点23也可仅具有电连接线24,各电连接线24与各导电线路22可为同一条线路。在一实施例中,各电连接线24与各导电线路22的材质可为硬度高于银与铜的金属,例如电连接线24为金线、铁线、不锈钢线或其他合金线等硬度大于银与铜的线路,以避免接点23在拆装时受到外力破坏,且能省略图5中接点23的导电保护层25的设置,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与减少工序的效果。但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各电连接线24与各导电线路22也可为铜线或银线。各电连接线24与各导电线路22可以由具有导电性质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开关装置2的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以及间隔层40的厚度可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薄膜层20的厚度可介于0.06毫米(mi l l imeter,mm)~0.1毫米之间,第二薄膜层30的厚度可介于0.06mm~0.1mm之间,间隔层40的厚度可介于0.03mm~0.075mm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此。再请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开关装置2的间隔层40的厚度可等于第一薄膜层20的厚度。举例来说,第一薄膜层20、第二薄膜层30以及间隔层40的厚度可皆为0.06mm。或者,如图6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间隔层40的厚度可小于第一薄膜层20的厚度。举例来说,第一薄膜层20与第二薄膜层30的厚度可皆为0.06mm,而间隔层40的厚度为0.038mm,由此可降低薄膜开关装置2层叠的厚度,进而减少出线区段26弯折后所产生的应力。在其他实施例中,薄膜开关装置2的间隔层40的厚度可大于第一薄膜层20的厚度,此处并不做限定。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开关装置,通过间隔层还延伸出一延伸区段,并直接用延伸区段对应覆盖于出线区段上的多条导电线路,可避免出线区段上的导电线路暴露于空气中而发生氧化或硫化的情形。除此之外,也不需额外设置其他的保护层结构,而能降低成本和减少制造工序、不会形成断差而影响防水效果,以及减少出线区段弯折后所产生的应力。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些许更改及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薄膜层,包括一第一表面与多条导电线路,所述多条导电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薄膜层还由一侧延伸出一出线区段,所述多条导电线路还延伸至所述出线区段;
一第二薄膜层,对应覆盖在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
一间隔层,夹设在所述第一薄膜层与所述第二薄膜层之间,所述间隔层还延伸出一延伸区段,所述延伸区段对应覆盖于所述出线区段上的所述多条导电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区段包括一出线边缘,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设有一接点,所述接点延伸至所述出线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点包括相对的一衔接端与一延伸端,所述衔接端延伸自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所述延伸端位于所述出线边缘,所述延伸区段还覆盖于所述接点的所述衔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点包括一电连接线,所述各电连接线延伸自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点包括一电连接线与一导电保护层,所述电连接线延伸自所述各导电线路的末端,所述导电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电连接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保护层的硬度高于所述电连接线的硬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保护层的抗氧化性高于所述电连接线的抗氧化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多个第一触发点,所述第二薄膜层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薄膜层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触发点的多个第二触发点,所述间隔层包括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触发点与所述第二触发点的多个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厚度。
CN201820562520.5U 2018-04-19 2018-04-19 薄膜开关装置 Active CN20804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2520.5U CN208045375U (zh) 2018-04-19 2018-04-19 薄膜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2520.5U CN208045375U (zh) 2018-04-19 2018-04-19 薄膜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5375U true CN208045375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2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2520.5U Active CN208045375U (zh) 2018-04-19 2018-04-19 薄膜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53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110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线路板以及具有薄膜线路板的键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110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线路板以及具有薄膜线路板的键盘装置
CN111511101B (zh) * 2019-01-31 2021-07-0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线路板以及具有薄膜线路板的键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0017B2 (en) Capacitive input switch
JP2020009473A (ja) センサ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KR100469037B1 (ko) El 시트 및 이를 사용한 스위치
JP2012124077A (ja)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US20080230362A1 (en) Membrane switch
CN208045375U (zh) 薄膜开关装置
TWM564248U (zh) 薄膜開關裝置
JPS61105897A (ja) 電子機器
CN203038828U (zh) 电脑键盘薄膜开关结构
CN216213037U (zh) 带发光功能的薄膜开关、发光按键及发光键盘
CN100524175C (zh) 一种柔性按键结构
CN113903612A (zh) 带发光功能的薄膜开关、发光按键及发光键盘
CN206961730U (zh) 具防水功能的可调校式键盘及其发光模块
CN110875156A (zh) 薄膜开关装置及键盘装置
CN205609404U (zh) 薄膜开关结构
CN112201508A (zh) 一种轻薄型柔性线路板
TWI479366B (zh) 薄型壓力式按鍵結構
CN208478194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5751898U (zh) 一种触动开关
CN110660604B (zh) 防鬼键的薄膜开关装置
US20230142935A1 (en) Membrane switch, key and keyboard
CN216213036U (zh) 薄膜开关及具有该薄膜开关的按键、键盘
CN216818165U (zh) 一种按键触压连通组件及键盘
CN105529203B (zh)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TWM521797U (zh) 具防水及抗氧化之開關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