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6273U -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6273U
CN208036273U CN201820334260.6U CN201820334260U CN208036273U CN 208036273 U CN208036273 U CN 208036273U CN 201820334260 U CN201820334260 U CN 201820334260U CN 208036273 U CN208036273 U CN 208036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step
single track
frame body
electrodynamic type
stradd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42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东
张明
肖潜飞
周小斌
肖俊
喻岚
姚应峰
范永光
胡立翔
邱海波
李亚强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342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6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6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6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包括登车梯,还包括固定轨道(10)、自动导行机构和遥控单元,固定轨道(10)与跨座式单轨平行设置,自动导行机构设于所述登车梯的内部,所述自动导行机构包括小车架体(4),所述小车架体(4)上设有液压缸(6)、导向轮(9)和走行轮(8),液压缸(6)一端固定在小车架体上,另一端固定在登车梯上,所述走行轮(8)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小车架体(4)上,所述导向轮(9)设在固定轨道(10)上,所述走行轮(8)上设有电机(81),所述遥控单元分别与电机(81)和液压缸(6)相连。本实用新型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调整登车梯的位置适应不同编组长度车辆的登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工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背景技术
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形式,其通过单根轨道梁进行支撑、导向和稳定,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车辆地板面距地面距离通常在2~3m左右。车辆早晚收发车时,司乘人员都需要使用登车梯来进行上下车作业。
登车梯作为重要的辅助登车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为满足司机或调试人员正常登车需求,多将登车梯设计为固定式,按照不同车型的限界要求安装在司机室车门处侧方地面上,车辆两端各一个。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某一固定编组和长度的车辆,而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受近远期客流和潮汐客流的影响,往往需要利用不同编组的车辆同时混跑,导致车辆长度具有较大差别,但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两登车梯适应不了不同长度的车辆。因而要求停车线两侧的登车梯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车辆,才能满足不同编组的车辆同时混跑,即登车梯的位置要能够根据车辆长度进行调整。
同时由于车辆停车可能存在误差,固定设置在地面的登车梯可能导致与车门衔接出现误差,给司机或调试人员上下车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在传统登车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自动导行机构和与跨座式单轨相平行的固定轨道,自动导行机构在遥控单元的控制下使得登车梯在固定轨道上移动,通过位置调整,可以适应不同编组长度车辆的登车要求,同时克服由于停车误差造成的登车梯与车门匹配衔接错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包括登车梯,还包括固定轨道、自动导行机构和遥控单元,其中,所述固定轨道与跨座式单轨平行设置,所述自动导行机构设于所述登车梯的内部;
所述自动导行机构包括小车架体,所述小车架体上端设有液压缸,下端固定有导向轮和走行轮,所述液压缸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车架体上,另一端固定在登车梯上,用于调整登车梯竖向上的位置,从而与车门地板面相匹配;
所述走行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小车架体上,用于带动所述登车梯移动,所述导向轮设在所述固定轨道上,用于带动所述登车梯沿着所述固定轨道移动,用于适应不同编组长度车辆的登车要求及克服停车误差;
所述走行轮上设有电机,所述遥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液压缸相连,分别用于实现对登车梯前后移动和竖向上的位置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走行轮包括走行轮轴,所述小车架体下端设有竖直固定杆,所述竖直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车架体上,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走行轮轴的中部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走行轮轴的两端设有轮毂,所述走行轮轴与所述电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固定杆和所述走行轮轴之间设有若干固定销。
进一步地,所述走行轮轴和所述轮毂之间设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轨道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导向轮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向轮的直径与所述凹槽的宽度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导向轮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的走形面与所述走行轮的走形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小车架体上设有蓄电池和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四个控制按钮,两个升降按钮和两个行走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登车梯的顶部和侧向均设有栏杆,所述登车梯底部设有底座。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在传统登车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自动导行机构和与跨座式单轨相平行的固定轨道,自动导行机构在遥控单元的控制下使得登车梯在固定轨道上移动,通过位置调整,可以适应不同编组长度车辆的登车要求,同时克服由于停车误差造成的登车梯与车门匹配衔接错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自动导行机构上设有液压缸,用于平稳托举起钢结构主体即登车梯,从而改变登车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使得登车梯的登车平台的高度与车门地板面的高度相匹配,便于司机或者调试人员登车。
(3)本实用新型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固定轨道顶端设有凹槽,导向轮卡在凹槽内,使得导向轮能在凹槽内顺利灵活滑动,同时根据车辆限界尺寸设置固定轨道的位置,保证登车梯和跨座式单轨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保证列车的正常通行和作业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走行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遥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登车梯与单轨列车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与列车的装配示意图。
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钢结构主体、2-栏杆、3-底座、4-小车架体、5-蓄电池、6-液压缸、7-油缸、8-走行轮、9-导向轮、10-固定轨道;
81-电机、82-走行轮轴、83-轴承、84-固定销、85-法兰、86-轮毂;
111-遥控机盒、112-伸缩天线、113-电源开关、114-遥控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登车梯系统包括登车梯、自动导行机构、固定轨道10和遥控单元,登车梯包括钢结构主体1、栏杆2和底座3,自动导行机构包括小车架体4和走行轮8;固定轨道10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平行设置,固定轨道10预埋在地面以下的位置,且固定轨道10顶端设有凹槽,登车梯设置在固定轨道10之上。遥控单元用于控制移动小车的运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钢结构主体1为登车梯的主体框架结构,包括横向支撑结构和竖向支撑结构,钢结构主体1为中空的结构,自动导行机构设于该中空的结构内,竖向支撑结构顶端设有登车平台,竖向支撑结构和横向支撑结构之间设有登车阶梯,登车平台和登车阶梯上均设有栏杆2;钢结构主体底部四个角处设有底座3,用于钢结构主体1的支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导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小车架体4为自动导行机构的主体结构,小车架体4上端四个角处均设有液压缸6,液压缸6一端安装在小车架体4上,另一端固定在钢结构主体1上,液压缸6用于平稳托举起钢结构主体1,以托举起登车梯,从而改变登车梯的竖向上的位置,使得登车平台与车门底板面之间匹配良好。小车架体4上端放置有蓄电池5和油缸7,蓄电池5通过螺栓紧固在小车架体4上,用于为自动导行机构提供动力;油缸7用于为液压缸提供和储存液压油。小车架体4下端设有导向轮9和走行轮8,作为优选,导向轮9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且均沿固定轨道10设置,导向轮9的直径与固定轨道10的凹槽宽度大小相同,使得导向轮9卡在固定轨道10的凹槽内,导向轮9的走形面与走行轮8的走形面垂直,用于使导向轮9在凹槽内顺利灵活移动。当导向轮9沿着固定轨道10移动时,会带动自动导行机构沿着固定轨道10移动,从而带动钢结构主体1沿着固定轨道10移动,用于使登车梯在距离单轨车辆安全合适的位置上移动,一方面防止与车辆之间的碰撞摩擦,另一方面避免了需要后期调整登车梯与车辆之间间隔。走行轮8对称设于小车架体4下端,走形轮8为自动导行机构的主要走行机构,用于带动自动导行机构发生运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车辆的登车,满足不同编组的车辆同时混跑,同时克服停车误差造成的登车梯与车门衔接的问题。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走行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走行轮8包括电机81、走行轮轴82、轴承83、固定销84、法兰85和轮毂86,小车架体4上前后对称设置两组走行轮,小车架体4前后均向下设有用于固定走行轮的竖直固定杆,竖直固定杆一端固定在自动导行机构上,另一端设有通孔,走行轮轴82中部设于通孔内,走行轮轴82两端分别固定有轮毂86,轮毂86中间开孔,用于走行轮轴82的安装,走行轮轴82与轮毂86之间设有轴承83,轮毂86与走行轮轴82之间通过法兰85固定连接;走行轮轴82与竖直固定杆之间设有固定销84,用于走行轮轴82和小车架体4之间的固定;走行轮轴82与电机81连接,电机81转动带动走行轮轴82转动,从而带动轮毂856转动,最终使得自动导行机构移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遥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遥控单元包括遥控机盒111、电源开关113和遥控按钮114,遥控机盒111为遥控单元主体结构,其顶部安装有伸缩天线112,电源开关113和遥控按钮114设于遥控机盒111上,遥控按钮114为多个,包含升降按钮,控制登车梯升降,行走按钮,控制登车梯前后移动。
当需要调节登车梯位置时,通过控制按钮114控制液压缸6使登车梯抬起,然后控制电机81使登车梯在导向轮9和走行轮8的作用下移动到指定位置,再使用控制按钮114使登车梯降下至地面,完成登车梯的位置调节。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登车梯与单轨列车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与列车的装配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车辆限界尺寸调整固定轨道10与跨座单轨之间的距离,以调整登车梯与车体之间的距离,保证列车的正常通行和作业人员安全。
作为优选,凹槽的深度大于导向轮9的宽度。
作为优选,电机81采用自带变速箱电机,可以实现低速运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包括登车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轨道(10)、自动导行机构和遥控单元,其中,所述固定轨道(10)与跨座式单轨平行设置,所述自动导行机构设于所述登车梯的内部;
所述自动导行机构包括小车架体(4),所述小车架体(4)上端设有液压缸(6),下端固定有导向轮(9)和走行轮(8),所述液压缸(6)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车架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登车梯上,用于调整所述登车梯的高度,使之与车门地板面相匹配;
所述走行轮(8)上设有电机(81),所述遥控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机(81)和液压缸(6)相连,分别用于实现对登车梯前后移动和竖向上的位置的控制;
所述走行轮(8)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小车架体(4)上,用于带动所述登车梯移动,所述导向轮(9)设在所述固定轨道(10)上,以实现对所述登车梯的导向作用,从而适应不同编组长度车辆的登车要求及克服停车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8)包括走行轮轴(82),所述小车架体(4)下端设有竖直固定杆,所述竖直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车架体(4)上,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走行轮轴(82)的中部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走行轮轴(82)的两端设有轮毂(86),所述走行轮轴(82)与所述电机(8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固定杆和所述走行轮轴(82)之间设有若干固定销(8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轴(82)和所述轮毂(86)之间设有轴承(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10)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导向轮(9)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向轮(9)的直径与所述凹槽的宽度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导向轮(9)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9)的走形面与所述走行轮(8)的走形面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架体(4)上设有蓄电池(5)和油缸(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单元包括四个控制按钮,其中两个为升降按钮,另外两个为行走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梯的顶部和侧向均设有栏杆(2),所述登车梯底部设有底座(3)。
CN201820334260.6U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Active CN208036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260.6U CN208036273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4260.6U CN208036273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6273U true CN208036273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5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4260.6U Active CN208036273U (zh) 2018-03-12 2018-03-12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6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0836B2 (ja) 車輌用ライン
US20040250724A1 (en) Multipurpose vehicle for various types of travel ways
CN202611297U (zh) 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
CN206086721U (zh) 悬挂式空中列车车站对接装置
CN102605985A (zh) 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
CN204919237U (zh) 替换梁道岔结构
US20060162609A1 (en) Interstate highway train system
CN108146449B (zh) 自适应转向变轨高架城市轨道交通车
CN105155366A (zh) 替换梁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的方法
EP1781521A2 (en) A monorail vehicle
US4702173A (en) Vehicle supported in cantilever fashion and switching of at rail divergent junctions
CN208036273U (zh)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EP1670671B1 (de) Vollautomatisches verkehrssystem
CN108327737A (zh) 一种电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CN102101480A (zh) 轨道交通换线设备
CN203419138U (zh) 新型高架桥事故清障轨道车
CN203126626U (zh) 汽车野外救援及维护平台
DE3926725A1 (de) Kabinenbahnsystem in leichtbauweise, insbesondere fuer innerstaedtischen und vorortverkeh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CN112081438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用横移台车
CN115305748A (zh) 一种跨座式旅游观光单轨双曲线替换梁道岔
CN102190005B (zh) 中间轨道及辅助装置运输系统
CN208010266U (zh) 一种移动式跨座单轨登车梯系统
US20210237526A1 (en) Autonomous Vehicles that Operate on Roads or Monorails
CN208037503U (zh) 三轨制小车转弯轨道的轮距补偿装置
CN209159721U (zh) 用于列车车头端面检修的移动式三层平台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u Shaofeng

Inventor after: Qiu Haibo

Inventor after: Li Yaqiang

Inventor after: Li 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Ming

Inventor after: Xiao Qianfei

Inventor after: Jiu Dong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bin

Inventor after: Xiao Jun

Inventor after: Yao Yingfeng

Inventor after: Fan Yongguang

Inventor after: Hu Lixiang

Inventor before: Jiu Dong

Inventor before: Qiu Haibo

Inventor before: Li Yaqiang

Inventor before: Li 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Ming

Inventor before: Xiao Qianfei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bin

Inventor before: Xiao Jun

Inventor before: Yu Lan

Inventor before: Yao Yingfeng

Inventor before: Fan Yongguang

Inventor before: Hu Lixi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