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0528U -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0528U
CN208030528U CN201820483012.8U CN201820483012U CN208030528U CN 208030528 U CN208030528 U CN 208030528U CN 201820483012 U CN201820483012 U CN 201820483012U CN 208030528 U CN208030528 U CN 208030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back side
luggage case
babine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830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淼
杨海银
杨银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shan Aroy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lyu Lugg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lyu Lugg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lyu Lugg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830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0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0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宽拉手行李箱包括箱体、双管拉杆、万向轮,所述箱体由正面和与之平行的背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组成,所述双管拉杆安装在箱体的背面内侧,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把手,所述第一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左侧面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双管拉杆的宽度与背面的宽度相适,把手连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均为收缩杆,收缩状态时的双管拉杆的长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底面外侧设有向内凹进的转轮活动槽,所述万向轮安装在转轮活动槽内。如此适应箱体背面宽度的把手,可以满足两个及以上用户对行李箱的拉动,增大容积的利用率,箱体结构更加稳固。

Description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领域,特别是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背景技术
人们在出行时需要携带很多东西,如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等,都需要通过行李箱携带,然而当行李箱装载较多行李的时候,一个人拉动比较困难,而传统的行李箱把手位于箱体一侧的中部,只适合一个人拉动行李箱,无法供两人或多人拉动,且使得箱体可利用的容积减少,箱体结构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两人甚至多人拉动、增大容积的利用率及提高箱体结构可靠性的宽拉手行李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包括箱体、双管拉杆、万向轮,所述箱体由正面和与之平行的背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组成,所述双管拉杆安装在箱体的背面内侧,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把手,所述第一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左侧面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双管拉杆的宽度与背面的宽度相适,把手连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均为收缩杆,收缩状态时的双管拉杆的长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底面外侧设有向内凹进的转轮活动槽,所述万向轮安装在转轮活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拉杆均包括有固定杆及活动杆,固定杆固定在箱体背面,其底部还与底面固定连接,固定杆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活动杆与固定杆的凹槽滑动连接,活动杆的尺寸略小于固定杆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拉杆限位装置,且拉杆限位装置从把手的底面凸出,所述拉杆限位装置通过连杆结构与活动杆连接,所述连杆结构为常规连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顶面与背面的连接处设有向内凹进的顶面凹槽,顶面凹槽内设有L型的加固箱体组件,加固箱体组件及顶面凹槽的两端均朝向底面设有开孔,开孔的尺寸与伸缩杆的尺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背面边角为平滑倒角设置,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朝向背面的外侧边角对应为平滑倒角设置,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朝向背面的外侧紧贴箱体背面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由支架和轮体组成,支架与转轮活动槽为一体结构,轮体与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活动槽的宽度大于万向轮的直径,且深度小于万向轮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正面、背面及左右侧面设有若干个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正面设有标签插入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宽拉手行李箱,包括箱体、双管拉杆、万向轮,所述箱体由正面和与之平行的背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组成,所述双管拉杆安装在箱体的背面内侧,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把手,所述第一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左侧面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双管拉杆的宽度与背面的宽度相适,把手连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均为收缩杆,收缩状态时的双管拉杆的长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底面外侧设有向内凹进的转轮活动槽,所述万向轮安装在转轮活动槽内。如此适应箱体背面宽度的把手,可以满足两个及以上用户对行李箱的拉动,当用户需要悬挂西装等衣物时,如此设计的宽把手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大容积的利用率,箱体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拉手行李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拉手行李箱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拉手行李箱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拉手行李箱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宽拉手行李箱,包括箱体10、双管拉杆11、万向轮12。
请参考图1至图3,所述箱体包括正面101和与之平行的背面102、左侧面103、右侧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所述双管拉杆11安装在箱体的背面102内侧,包括第一拉杆111、第二拉杆112和把手113,所述第一拉杆111安装于背面102内侧靠近左侧面103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112安装于背面102内侧靠近右侧面104的位置,双管拉杆11的宽度与背面的宽度相适,把手113连接第一拉杆111和第二拉杆112,所述第一拉杆111、第二拉杆112均为收缩杆,收缩状态时的双管拉杆的长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底面外侧设有向内凹进的转轮活动槽107,所述万向轮12安装在转轮活动槽107内。如此适应箱体背面宽度的把手,可以满足两个及以上用户对行李箱的拉动,当用户需要悬挂西装等衣物时,如此设计的宽把手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拉杆的安装位置能最大程度增大容积的利用率。
请参考图3、4,所述第一、第二拉杆均包括有固定杆120及活动杆121,固定杆120固定在箱体背面102,其底部还与底面106固定连接,固定杆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活动杆121与固定杆120的凹槽滑动连接,活动杆121尺寸略小于固定杆120尺寸。
所述把手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拉杆限位装置114,且拉杆限位装置114从把手113的底面凸出,所述拉杆限位装置114通过连杆结构(图未示)与活动杆121连接,所述连杆结构为常规连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拉杆限位装置按下时,拉杆可以上下收缩,调节到所需要的长度。拉杆限位装置114设置于把手的底面能防止用户在不使用的时候对拉杆限位装置114的误操作。
所述把手为圆柱体形状,所述把手的设计方便用户更好握紧把手拉动行李箱。圆柱体与第一拉杆111和第二拉杆112连接的两端均采用倒角设置连接。
所述箱体的顶面105与背面102的连接处设有向内凹进的顶面凹槽,顶面凹槽内设有L型的加固箱体组件125,加固箱体组件125及顶面凹槽的两端均朝向底面设有开孔,开孔的尺寸与伸缩杆的尺寸匹配,所述加固箱体组件125由两个垂直的版面连接而成,并在两个垂直版面上均设有螺丝孔位,通过螺丝与箱体顶面凹槽两个垂直面固定,如此加固设计可以使连接更加稳固不易松动。
所述箱体的背面102边角为平滑倒角设置,第一拉杆111和第二拉杆112朝向背面102的外侧边角对应为平滑倒角设置,第一拉杆111和第二拉杆112朝向背面102的外侧紧贴箱体背面102固定安装。
所述万向轮12由支架116和轮体117组成,支架116与转轮活动槽107为一体结构,轮体117与支架116转动连接。
所述转轮活动槽107的宽度大于万向轮12的直径,且深度小于万向轮12的直径。可以使万向轮在转轮活动槽中自由转动,并且不会使箱体10接触地面对箱体10造成磨损。
所述箱体的正面101的内侧设有若干与固定杆120垂直设置的连接件126,且连接件126与固定杆120垂直连接,使箱体10结构更加稳固,且使得存放物品时箱体10不易变形。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6还垂直延伸至左侧面103及右侧面104。
请参考图2,所述箱体正面101设有标签插入袋130,可以方便用户将自己的标签插入标签插入袋130,起到对行李箱的识别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宽拉手行李箱通过将所述第一拉杆111安装于背面102内侧靠近左侧面103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112安装于背面102内侧靠近右侧面104的位置,双管拉杆11的宽度与背面的宽度相适,如此宽拉手的设计,当行李比较重的时候,可以由两个人甚至多个人进行拉动,减轻了单人拉动较重行李的负担,还可以悬挂西装等衣物,拉杆的安装位置能增大容积的利用率,箱体结构更加稳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宽拉手行李箱包括箱体、双管拉杆、万向轮,所述箱体由正面和与之平行的背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组成,所述双管拉杆安装在箱体的背面内侧,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把手,所述第一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左侧面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安装于背面内侧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双管拉杆的宽度与背面的宽度相适,把手连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均为收缩杆,收缩状态时的双管拉杆的长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底面外侧设有向内凹进的转轮活动槽,所述万向轮安装在转轮活动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拉杆均包括有固定杆及活动杆,固定杆固定在箱体背面,其底部还与底面固定连接,固定杆中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活动杆与固定杆的凹槽滑动连接,活动杆的尺寸略小于固定杆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拉杆限位装置,且拉杆限位装置从把手的底面凸出,所述拉杆限位装置通过连杆结构与活动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面与背面的连接处设有向内凹进的顶面凹槽,顶面凹槽内设有L型的加固箱体组件,加固箱体组件及顶面凹槽的两端均朝向底面设有开孔,开孔的尺寸与伸缩杆的尺寸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背面边角为平滑倒角设置,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朝向背面的外侧边角对应为平滑倒角设置,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朝向背面的外侧紧贴箱体背面安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由支架和轮体组成,支架与转轮活动槽为一体结构,轮体与支架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活动槽的宽度大于万向轮的直径,且深度小于万向轮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是正面、背面及左右侧面设有若干个连接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拉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正面设有标签插入袋。
CN201820483012.8U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Active CN20803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3012.8U CN208030528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3012.8U CN208030528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0528U true CN208030528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3012.8U Active CN208030528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0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8816A (zh) * 2018-03-30 2018-07-24 上海爱旅箱包有限公司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8816A (zh) * 2018-03-30 2018-07-24 上海爱旅箱包有限公司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30528U (zh)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CN208174773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08308816A (zh) 一种宽拉手行李箱
CN210747719U (zh) 一种可调节空间的旅行箱包
CN206441957U (zh) 一种万向插座
CN109393693A (zh) 箱包
CN208523980U (zh) 一种利于推行的拉杆箱
CN215958698U (zh) 一种可调节的箱包拉杆
CN218875345U (zh) 一种可伸缩调节的地质锤
CN208388022U (zh) 拉杆防断型旅行箱
CN212382221U (zh) 一种加固型拉杆箱
CN20885579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联仪表车手头装置
CN206499072U (zh) 箱包手把
CN208028472U (zh) 一种开关柜抽屉拉手
CN109198825A (zh) 一种新型拐杖
CN208339101U (zh) 一种多功能拉杆箱
CN209321662U (zh) 一种便携式皮革护理装置
CN208658089U (zh) 一种拉杆箱
CN206182544U (zh) 一种雨伞骨架
CN209825588U (zh) 多功能连接装置
CN208808397U (zh) 一种簸箕
CN108577358B (zh) 学步车底盘及含有该底盘的学步车
CN211420641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可伸缩衣架
CN212437911U (zh) 衣通座及其构成的衣通杆连接结构
CN220088802U (zh) 高效抗老化的箱包拉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3

Address after: No. 998 Tingyi Road, Tinglin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aoshan Aroy Polymer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998 Tingyi Road, Tinglin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ilyu Luggag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