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8664U -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 Google Patents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8664U
CN208028664U CN201820273456.9U CN201820273456U CN208028664U CN 208028664 U CN208028664 U CN 208028664U CN 201820273456 U CN201820273456 U CN 201820273456U CN 208028664 U CN208028664 U CN 208028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line
stator
stator punching
teeth portion
yok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34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涛
王飞
武谷雨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34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8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8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8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其中,预制定子冲片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第一直线定子冲片包括:第一直线轭部以及多个沿第一直线轭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直线齿部;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包括:与第一直线轭部并排设置的第二直线轭部以及多个沿第二直线轭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直线齿部,其中,第一直线齿部的根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直线轭部的内侧边,第一直线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靴部,第二直线齿部的根部固定连接至第二直线轭部的内侧边,第二直线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齿靴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能效,并能够降低电机的损耗与振动噪声。

Description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定子冲片、一种电机定子与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机的定子铁芯通过采用环形硅钢片整体冲裁而成,但是这种制备方式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使得铁芯材料利用率下降,造成成本升高。
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定子冲片采用双排直冲然后卷绕的方式制成,但这种制备方式造成了绕线槽深度、齿靴部的长度、直线齿部的宽度相互制约,导致存在以下缺陷:
(1)在绕线槽的深度较小时,需要较大的槽面积,在相同输出的情况下,导致铜耗较大而输出转矩较小;
(2)在齿靴部的长度与转子磁钢的长度相比较小时,永磁磁链得不到充分利用,电机能效较低;
(3)在直线齿部的宽度较小时,易导致磁饱和严重,定子铁损增大,造成电机能效降低;
(4)在相邻齿靴部之间的间距即绕线槽的开口较大时,电机的转矩脉动增大,一定程度上造成电机的噪声振动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定子冲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
本实用新型的在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预制定子冲片,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第一直线定子冲片包括:第一直线轭部以及多个沿第一直线轭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直线齿部;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包括:与第一直线轭部并排设置的第二直线轭部以及多个沿第二直线轭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直线齿部,第一直线齿部与第二直线齿部平行交替排布,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直线齿部与第二直线齿部之间具有指定距离,其中,第一直线齿部的根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直线轭部的内侧边,第一直线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靴部,第一齿靴部沿直线轭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二直线轭部,第二直线齿部的根部固定连接至第二直线轭部的内侧边,第二直线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齿靴部,第二齿靴部沿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一直线轭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预制定子冲片构造为条形冲片结构,并且条形冲片结构由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拼接形成,在拼接形成的条形冲片结构中,包括两侧的第一直线轭部与第二直线轭部,通过在第一直线轭部与第二直线轭部之间开设长方孔,使两个相邻的长方孔之间构造形成直线齿部,另外,在直线齿部的顶部还能够将原本拼接为一体的结构通过冲裁形成齿靴部,使条形冲片结构上除了长方孔之外的材料均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从而提升了制备材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降低制备成本。
具体地,多个硅钢片叠加后,通过冲裁操作后,形成预制定子冲片,预制定子冲片分离后,形成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其中,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相同时,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弯折后形成结构相同的定子铁芯分瓣,定子铁芯分瓣固定组装后形成定子铁芯。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预制定子冲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分离后,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线齿部之间构造出第一绕线槽,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线齿部之间构造出第二绕线槽;其中,在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分离前,相互连接的第二直线齿部与第二齿靴部逐一对应设置于第一绕线槽内,第二齿靴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绕线槽的两侧侧壁,相互连接的第一直线齿部与第一齿靴部逐一对应设置于第二绕线槽内,第一齿靴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绕线槽的两侧侧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拼接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在经过冲裁等操作,以及分离操作以后,第一齿靴部与第二直线轭部相互分离,以构设出第二绕线槽,第二齿靴部与第一直线轭部相互分离,以构设出第一绕线槽,设置于同一个直线定子冲片上的相邻的两个齿靴部构成绕线槽的开口,在拼接结构分离之前,第一绕线槽内设置有第二直线齿部与第二齿靴部,第二绕线槽内设置有第一直线齿部与第一齿靴部,其中,齿靴部的长度与绕线槽的宽度相同,齿靴部的顶部与绕线槽的底部拼接为一体,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绕线槽的深度,从而有效提高输出转矩,另一方面,能够使齿靴部的长度最大化设置,提升永磁磁链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机能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直线轭部与第二直线轭部的构造形状相同并相对设置,第一直线齿部与第二直线齿部的形状相同,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齿靴部之间的间隙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靴部之间的间隙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两个直线定子冲片的结构,以及限定相邻的两个齿靴部之间的间隙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即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的结构完全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直线齿部的宽度,从而降低磁饱和程度,减小定子铁损,提升电机能效,另一方面,相邻齿靴部之间的间距,即绕线槽的开口宽度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有利于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以限制振动噪声。
具体地,齿靴部的顶部可以被构造为弧形结构,通过限定齿靴部的外径、齿靴部对应的夹角、齿靴部以及直线齿部上的磁通密度、齿槽转矩、槽满率、额定输出等参数,以得到结构与性能完全相同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从而使相邻的两个齿靴部之间的间距与直线齿部的宽度一致,齿靴部的长度与绕线槽的宽度一致,并且绕线槽的底部轮廓与齿靴部的顶部的弧形结构重合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一直线轭部的外侧边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缓冲槽,在第二直线轭部的外侧边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缓冲槽,其中,第一缓冲槽与第二直线齿部对应设置,第二缓冲槽与第一直线齿部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直线轭部的外侧边上开设缓冲槽,在直线定子冲片折弯过程中,通过缓冲槽的间隙逐渐减小,通过压缩缓冲槽,能够缓冲直线轭部在弯折成弧形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张力,从而降低制备形成的定子铁芯分瓣的变形概率,并且在直线定子冲片(具体为直线轭部)折弯后缓冲槽闭合,从而实现缓冲拼接,并且不会在拼接处产生拼接缝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缓冲槽由具有指定夹角的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以及设置于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之间的圆形轮廓相互连接构造形成,其中,在直线定子冲片折弯后,相对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定子轭部的侧边上开设缓冲槽,缓冲槽的轮廓由设置于定子轭部的扇形开口以及设置于扇形开口的收缩区域的圆形轮廓连接形成,通过设置缓冲槽,一方面,能够实现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在折弯后,扇形轮廓的两条侧边直接重合设置,只保留圆形轮廓形成的圆孔,从而有利于简化折弯操作的操作过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直线轭部的一端开设有卡槽,直线轭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卡槽相适配的卡扣。
在该技术方案中,直线轭部的一端开设卡槽,并在另一端设置卡扣,在多个直线定子冲片堆叠后,通过冲裁操作在一端形成卡槽,在另一端形成卡扣,通过弯折工艺形成弧形的定子铁芯分瓣后,两个相邻的弧形定子铁芯分瓣的相邻端部对应设置卡扣与卡槽,通过卡槽和卡扣配合将定子铁芯分瓣拼接成圆环形的定子铁芯,实现了拼接定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直线轭部和/或直线齿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叠片凸起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叠片凸起结构,实现了堆叠过程中的直线定子冲片的预定位,进而能够简化堆叠操作过程,提升堆叠制备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与指定的直线齿部对应的直线轭部的外侧边区域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凸起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直线齿部相对的直线轭部的侧边上间隔设置有定位凸起结构,便于堆叠弯折拼接后的定子铁芯与绝缘框架或其他与定子铁芯适配的结构定位安装。
具体地,直线定子冲片上分布有6个直线齿部,弯折后,两个相邻的直线齿部之间的夹角为20°,并在两个定位凸起结构之间分布3个直线齿部,以实现适配结构定位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设置预制定子冲片,预制定子冲片由两排相对的直线定子冲片拼接形成,有利于提升制备材料的利用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2)通过将齿靴部设置为延伸至绕线槽的侧壁处,能够使相对设置的两个直线定子冲片的在片材的布置上更为紧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制备材料的利用率,并且通过增大齿靴部的长度,减小了相邻齿靴部之间的间距,以提高永磁磁链的利用率,降低转矩脉动,这样在相同输出的情况下需要的输入电流更小,从而减小铜耗、提高电机的能效、降低电机的振动噪声。
(3)通过将直线齿部延伸至绕线槽的底部,同时保证了直线齿部的长度与绕线槽的深度,进而能够降低铜损和绕组损耗,以提高电机效率;
(4)通过限定直线齿部的宽度,防止出现定子铁芯磁饱和严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由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沿周向首尾拼接形成,弧形定子铁芯分瓣由多个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直线定子冲片堆叠后弯折构造形成;绕组线圈,绕设于直线齿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子铁芯在成型前为分瓣结构,即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弧形定子铁芯分瓣由多个直线定子冲片叠压弯折而成,直线定子冲片的结构短小,有利于冲裁和节省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中的一个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扣,另一个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槽,通过卡扣与卡槽配合,使相邻的两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连接;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以下任意一种固定方式固定:相邻的两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焊接固定;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注塑固定;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分别固定于绝缘框架中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相邻的弧形铁芯分瓣的连接处通过焊接、注塑或绝缘框架等方式固定,能够进一步提升定子铁芯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多个弧形铁芯分瓣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套设于电机定子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定子设在电机转子内且电机转子能够相对电机定子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定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线定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弧形定子铁芯分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2第一直线轭部,1024第一直线齿部,1026第一齿靴部,1028第一绕线槽,1030第一缓冲槽,102'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2'第二直线轭部,1024'第二直线齿部,1026'第二齿靴部,1028'第二绕线槽,1030'第二缓冲槽,104卡槽,106卡扣,108叠片凸起结构,110定位凸起结构,10定子铁芯分瓣,1定子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与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预制定子冲片。
如图1所示,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永磁电机的绕线槽深度较小,齿靴部的长度较小,直线齿部的宽度较小以及永磁材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制定子冲片,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包括:第一直线轭部1022以及多个沿第一直线轭部10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直线齿部1024;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包括:与第一直线轭部1022并排设置的第二直线轭部1022'以及多个沿第二直线轭部10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直线齿部1024',第一直线齿部1024与第二直线齿部1024'平行交替排布,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直线齿部1024与第二直线齿部1024'之间具有指定距离,其中,第一直线齿部1024的根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直线轭部1022的内侧边,第一直线齿部102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靴部1026,第一齿靴部1026沿直线轭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二直线轭部1022',第二直线齿部1024'的根部固定连接至第二直线轭部1022'的内侧边,第二直线齿部102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齿靴部1026',第二齿靴部1026'沿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一直线轭部102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预制定子冲片构造为条形冲片结构,并且条形冲片结构由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拼接形成,在拼接形成的条形冲片结构中,包括两侧的第一直线轭部1022与第二直线轭部1022',通过在第一直线轭部1022与第二直线轭部1022'之间开设长方孔,使两个相邻的长方孔结构之间形成直线齿部,另外,在直线齿部的顶部还能够将原本拼接为一体的结构通过冲裁形成齿靴部,使条形冲片结构上除了长方孔102之外的材料均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从而提升了制备材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降低制备成本。
具体地,多个硅钢片叠加后,通过冲裁操作后,形成预制定子冲片,预制定子冲片分离后,形成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其中,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相同时,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弯折后形成结构相同的定子铁芯分瓣,定子铁芯分瓣固定组装后形成定子铁芯。
如图1所示,两条直线轭部相对偏移设置,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相对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向右偏移1/2齿靴部的长度与1/2直线齿部的长度之和。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在每个直线定子冲片结构上,直线轭部的具体形状、直线齿部的数量以及直线齿部在直线轭部上的排列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适应性改变。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分离后,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线齿部1024之间构造出第一绕线槽1028,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线齿部1024'之间构造出第二绕线槽1028';其中,在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分离前,相互连接的第二直线齿部1024'与第二齿靴部1026'逐一对应设置于第一绕线槽1028内,第二齿靴部102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绕线槽1028的两侧侧壁,相互连接的第一直线齿部1024与第一齿靴部1026逐一对应设置于第二绕线槽1028'内,第一齿靴部102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绕线槽1028的两侧侧壁。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拼接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在经过冲裁等操作,以及分离操作以后,第一齿靴部1026与第二直线轭部1022'相互分离,以构设出第二绕线槽1028',第二齿靴部1026'与第一直线轭部1022相互分离,以构设出第一绕线槽1028,设置于同一个直线定子冲片上的相邻的两个齿靴部构成绕线槽的开口,在拼接结构分离之前,第一绕线槽1028内设置有第二直线齿部1024'与第二齿靴部1026',第二绕线槽1028'内设置有第一直线齿部1024与第一齿靴部1026,其中,齿靴部的长度与绕线槽的宽度相同,齿靴部的顶部与绕线槽的底部拼接为一体,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绕线槽的深度,从而有效提高输出转矩,另一方面,能够使齿靴部的长度最大化设置,提升永磁磁链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机能效。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直线轭部1022与第二直线轭部1022'的构造形状相同并相对设置,第一直线齿部与第二直线齿部的形状相同,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齿靴部1026之间的间隙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靴部1026'之间的间隙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两个直线定子冲片的结构,以及限定相邻的两个齿靴部之间的间隙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直线齿部的宽度,从而降低磁饱和程度,减小定子铁损,提升电机能效,另一方面,相邻齿靴部之间的间距,即绕线槽的开口宽度与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有利于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以限制振动噪声。
具体地,齿靴部的顶部可以被构造为弧形结构,通过限定齿靴部的外径、齿靴部对应的夹角、齿靴部以及直线齿部上的磁通密度、齿槽转矩、槽满率、额定输出等参数,以得到结构与性能完全相同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102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102',从而使相邻的两个齿靴部之间的间距与直线齿部的宽度一致,齿靴部的长度与绕线槽的宽度一致,并且绕线槽的底部轮廓与齿靴部的顶部的弧形结构重合设置。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任意一个直线定制冲片上,绕线槽1028的宽度为a,齿靴部1026的长度为b,则有a=b,直线齿部1024的长度为c,绕线槽1028的深度为d,则有c=d,绕线槽1028底部侧壁形状与齿靴部1026顶端弧形形状一致,相邻的两个齿靴部1026之间的间距为e,直线齿部1024的宽度为f,则有e=f,从而将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构造为相同结构。
如图4所示,采用相同结构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拼接形成的定子铁芯,分别具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绕线槽1028与第二绕线槽1028'。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定子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一直线轭部1022的外侧边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缓冲槽1030,在第二直线轭部1022'的外侧边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缓冲槽1030',其中,第一缓冲槽1030与第二直线齿部1024'对应设置,第二缓冲槽1030'与第一直线齿部1024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直线轭部的外侧边上开设缓冲槽,在直线定子冲片折弯过程中,通过缓冲槽的间隙逐渐减小,通过压缩缓冲槽,能够缓冲直线轭部在弯折成弧形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张力,从而降低制备形成的定子铁芯分瓣10的变形概率,并且在直线定子冲片(具体为直线轭部)折弯后缓冲槽闭合,从而实现缓冲拼接,并且不会在拼接处产生拼接缝隙。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缓冲槽由具有指定夹角的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以及设置于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之间的圆形轮廓相互连接构造形成,其中,在直线定子冲片折弯后,相对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二侧边部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在定子轭部的侧边上开设缓冲槽,缓冲槽的轮廓由设置于定子轭部的扇形开口以及设置于扇形开口的收缩区域的圆形轮廓连接形成,通过设置缓冲槽,一方面,能够实现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在折弯后,扇形轮廓的两条侧边直接重合设置,只保留圆形轮廓形成的圆孔,从而有利于简化折弯操作的操作过程。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直线轭部的一端开设有卡槽104,直线轭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卡槽相适配的卡扣106。
在该实施例中,直线轭部的一端开设卡槽104,并在另一端设置卡扣106,在多个直线定子冲片堆叠后,通过冲裁操作在一端形成卡槽104,在另一端形成卡扣106,通过弯折工艺形成弧形的定子铁芯分瓣10后,两个相邻的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的相邻端部对应设置卡扣与卡槽,通过卡槽和卡扣配合将定子铁芯分瓣10拼接成圆环形的定子铁芯1,实现了拼接定位。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直线轭部的端面上设置叠片凸起结构108,以及在直线齿部的端面上设置叠片凸起结构10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叠片凸起结构108,实现了堆叠过程中的直线定子冲片的预定位,进而能够简化堆叠操作过程,提升堆叠制备精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与指定的直线齿部对应的直线轭部的外侧边区域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凸起结构1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直线齿部相对的直线轭部的侧边上间隔设置有定位凸起结构110,便于堆叠弯折拼接后的定子铁芯1与绝缘框架或其他与定子铁芯1适配的结构定位安装。
具体地,直线定子冲片上分布有6个直线齿部,弯折后,两个相邻的直线齿部之间的夹角为20°,在两个定位凸起结构110之间分布3个直线齿部,以实现适配结构定位安装。
如图3与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由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沿周向首尾拼接形成,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由多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直线定子冲片堆叠后弯折构造形成;绕组线圈,绕设于直线齿部上。
在该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在成型前为分瓣结构,即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由多个直线定子冲片叠压弯折而成,直线定子冲片的结构短小,有利于冲裁和节省材料。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中的一个设置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扣,另一个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通过卡扣108与卡槽106配合,使相邻的两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连接;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通过以下任意一种固定方式固定:相邻的两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通过焊接固定;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通过注塑固定;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10通过分别固定于绝缘框架中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相邻的弧形铁芯分瓣的连接处通过焊接、注塑或绝缘框架等方式固定,能够进一步提升定子铁芯1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多个弧形铁芯分瓣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套设于电机定子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机定子,电机定子设在电机转子内且电机转子能够相对电机定子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设置预制定子冲片,预制定子冲片由两排相对的直线定子冲片拼接形成,有利于提升制备材料的利用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2)通过将齿靴部设置为延伸至绕线槽的侧壁处,能够使相对设置的两个直线定子冲片的在片材的布置上更为紧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制备材料的利用率,并且通过增大齿靴部的长度,减小了相邻齿靴部之间的间距,以提高永磁磁链的利用率,降低转矩脉动,这样在相同输出的情况下需要的输入电流更小,从而减小铜耗、提高电机的能效、降低电机的振动噪声。
(3)通过将直线齿部延伸至绕线槽的底部,同时保证了直线齿部的长度与绕线槽的深度,进而能够降低铜损和绕组损耗,以提高电机效率;
(4)通过限定直线齿部的宽度,防止出现定子铁芯磁饱和严重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相互分离的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第二直线定子冲片;
所述第一直线定子冲片包括:第一直线轭部以及多个沿所述第一直线轭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直线齿部;
所述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轭部并排设置的第二直线轭部以及多个沿所述第二直线轭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直线齿部,所述第二直线齿部与所述第一直线齿部平行交替排布,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线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齿部之间具有指定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直线齿部的根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直线轭部的内侧边,所述第一直线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齿靴部,所述第一齿靴部沿所述直线轭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轭部,所述第二直线齿部的根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直线轭部的内侧边,所述第二直线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齿靴部,所述第二齿靴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所述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分离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线齿部之间构造出第一绕线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直线齿部之间构造出第二绕线槽;
其中,在所述第一直线定子冲片与所述第二直线定子冲片分离前,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直线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靴部逐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槽内,所述第二齿靴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绕线槽的两侧侧壁,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直线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靴部逐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绕线槽内,所述第一齿靴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绕线槽的两侧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线轭部与所述第二直线轭部的构造形状相同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线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齿部的形状相同,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齿靴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齿靴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直线齿部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直线轭部的外侧边上沿所述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缓冲槽,在所述第二直线轭部的外侧边上沿所述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缓冲槽,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槽与所述第二直线齿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槽与所述第一直线齿部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槽由具有指定夹角的第一侧边部、第二侧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之间的圆形轮廓相互连接构造形成,
其中,在所述直线定子冲片折弯后,相对的所述第一侧边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部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轭部的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直线轭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直线轭部和/或所述直线齿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叠片凸起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定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在与指定的所述直线齿部对应的所述直线轭部的外侧边区域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定位凸起结构。
9.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铁芯,由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沿周向首尾拼接形成,所述弧形定子铁芯分瓣由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定子冲片堆叠后弯折构造形成;
绕组线圈,绕设于所述直线齿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定子铁芯分瓣中的一个设置有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另一个设置有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槽,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定子铁芯分瓣连接;
所述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以下任意一种固定方式固定:
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注塑固定;
所述多个弧形定子铁芯分瓣通过分别固定于绝缘框架中固定。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机定子;
电机转子,套设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侧。
CN201820273456.9U 2018-02-27 2018-02-27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Active CN208028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3456.9U CN208028664U (zh) 2018-02-27 2018-02-27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3456.9U CN208028664U (zh) 2018-02-27 2018-02-27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8664U true CN208028664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5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3456.9U Active CN208028664U (zh) 2018-02-27 2018-02-27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86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7221A (zh) * 2018-12-13 2019-02-15 浙江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叠连接式定子铁芯及制备方法
CN111371271A (zh) * 2020-04-13 2020-07-03 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dm定子和转子的塑封方法
CN113675984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电机及风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7221A (zh) * 2018-12-13 2019-02-15 浙江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叠连接式定子铁芯及制备方法
CN111371271A (zh) * 2020-04-13 2020-07-03 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dm定子和转子的塑封方法
CN111371271B (zh) * 2020-04-13 2022-03-22 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dm定子和转子的塑封方法
CN113675984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电机及风机
CN113675984B (zh) * 2020-05-15 2022-08-26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电机及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28664U (zh)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EP3675329B1 (en) Motor rotor an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EP1713158A1 (en) Stator of motor
EP1638185A2 (en) Stator of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6238667A (ja) 電動機
US20040212267A1 (en) Core back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3038986A (zh) 电动机
CN102570654A (zh) 转子及电动机
CN104426315A (zh) 三相电磁电机
CN203554102U (zh) 一种减小面贴式永磁转子转矩脉动的永磁电机结构
JP2011211821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03153478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15851A (zh) Ipm型旋转电动机
KR20120009747A (ko) 전기기기의 고정자 코어
WO2014000070A9 (en) Laminar segment for electric motor segmented stator
CN205986394U (zh) 一种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CN208571728U (zh) 定子铁芯和旋转电机
CN108565997A (zh)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JP5258944B2 (ja) 電動機及び分割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CN103715798A (zh)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208190360U (zh) 预制定子冲片、电机定子与电机
CN103715797A (zh) Ipm型旋转电动机
CN207926303U (zh) 外转子永磁电机
CN211930351U (zh) 定子以及无刷马达
CN209282943U (zh) 一种闭口槽定子铁芯、电机定子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