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5687U - 整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5687U
CN208025687U CN201820380301.5U CN201820380301U CN208025687U CN 208025687 U CN208025687 U CN 208025687U CN 201820380301 U CN201820380301 U CN 201820380301U CN 208025687 U CN208025687 U CN 20802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rough
package
heat exchanger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03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坚
陈学彬
程超
田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803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5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5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空调器壳体中形成间隔设置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接水盘,室内换热器下方设有接水盘,和/或室外换热器下方设有接水盘;落水孔,形成在接水盘底部;引流槽,形成在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引流槽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引流槽位于外侧区域的部分设有排水口;导流结构,导流结构的第一端连接至落水孔,导流结构的第二端连接至引流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在使用时不易产生滴水噪音,且空调器壳体中不易产生多余的积水,具有内部水路结构简单、排水可靠性高的优点,用户使用时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整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在制冷时容易产生凝露水,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直接滴落在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会产生滴水噪音,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不利于用户休息,舒适性较差;
(2)凝露水容易聚集在空调器壳体中,凝露水聚集多了,会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到房间内,从而导致用户需要经常对机体及房间内的凝露水进行清理,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空调器壳体中形成间隔设置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接水盘,室内换热器下方设有接水盘,和/或室外换热器下方设有接水盘;落水孔,形成在接水盘底部;引流槽,形成在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引流槽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引流槽位于外侧区域的部分设有排水口;导流结构,导流结构的第一端连接至落水孔,导流结构的第二端连接至引流槽;其中,接水盘用于承接凝露水,接水盘中的凝露水通过落水孔和导流结构流动至引流槽中,并通过引流槽由排水口排出至空调器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通过在室内换热器下方设置接水盘,实现了利用接水盘来承接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通过在接水盘底部设置落水孔,在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设置引流槽,并设置导流结构的第一端连接至落水孔,导流结构的第二端连接至引流槽,引流槽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在引流槽位于外侧区域的部分设置排水口,实现了使接水盘中的凝露水通过落水孔和导流结构流动至引流槽中,并能够通过引流槽使凝露水由排水口排出至空调器壳体外,该整体式空调器具有内部水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优点,在使用时不易产生滴水噪音,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舒适性好,同时空调器壳体中不易产生多余的积水,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到房间内,用户使用时更加方便。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在制冷时容易产生凝露水,凝露水直接滴落在底板上产生的滴水噪音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不利于用户休息,且凝露水聚集多了,会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来,流到房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优点,一方面达到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产生滴水噪音的效果,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提高了舒适性,另一方面使凝露水能够方便地从排水孔排出到房间外,因此,空调器壳体中不易产生积水,凝露水也不容易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到房间内,实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整体式空调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整体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引流槽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引流槽,每个第一引流槽均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引流槽之间有间隔。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槽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引流槽,每个第一引流槽均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引流槽之间有间隔,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时的可靠性,使空调器壳体中的多个区域均不容易产生多余的积水,从而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到房间内。
其中,可选地,每个第一引流槽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U形或W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引流槽还包括:第二引流槽,第二引流槽连通所有第一引流槽。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槽还包括第二引流槽,第二引流槽连通所有第一引流槽,实现了平衡各个第一引流槽内的凝露水,不易出现由于某个第一引流槽中的凝露水过多,而导致的凝露水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到房间内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引流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引流槽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引流槽与第一引流槽垂直。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引流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引流槽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引流槽与第一引流槽垂直,具有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且排水效率高的优点。
例如,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引流槽和一个第二引流槽构造出呈H形的引流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打水轮,设于第二引流槽上方,且与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其中,打水轮用于将第二引流槽内的凝露水甩溅至室外换热器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引流槽上方设置打水轮,并将打水轮与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能够通过转动打水轮将凝露水甩溅到室外换热器上,以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实现了对凝露水的再利用。
其中,可选地,第二引流槽设于底板对应于外侧区域的部分,从而便于通过打水轮将凝露水甩溅到室外换热器上,以实现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快速降温。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自第一端至第二端,导流结构与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减小。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自第一端至第二端,导流结构与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减小,形成倾斜的导流通道,从而便于使凝露水通过导流结构滑落至引流槽中,整个过程不会产生滴水噪音,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实用性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结构呈螺旋状、平直状、弯曲状或弯折状。
在本方案中,导流结构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螺旋状、平直状、弯曲状或弯折状,其实现了引导凝露水流动,不易产生的水噪音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结构为导流槽;或导流结构为导流管;或导流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导流槽和导流管。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结构设置呈导流槽,便于在导流槽发生堵塞时,对导流槽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方便且实用。通过将导流结构设置为导流管,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在发生碰撞或晃动时,凝露水不会从导流管中溅出,可靠性较高。
当然,也可以设置导流结构为导流槽和导流管组合的形式,例如在上方设置导流管,以提高可靠性,同时在下方设置导流槽,达到便于清理的效果。
可选地,导流槽和导流管依次交替设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引流槽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W形。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槽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W形,具有结构简单,排数效果好,且便于对引流槽内部进行清理的优点,引流槽内不易发生堵塞。
可选地,引流槽的横截面呈弧形,弧形为优弧或劣弧,当为优弧时,能够减少凝露水向四周溅射的情况,同时能够降低滴水噪音。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接水盘与空调器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和/或接水盘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接水盘与空调器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和/或接水盘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固定连接,具有安装方便、且牢固可靠性高的优点。
可选地,接水盘与轴承盖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压缩机舱,设置在空调器壳体中,压缩机舱的两侧分别形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压缩机,安装在压缩机舱中。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空调器壳体中设置压缩机舱,便于对压缩机进行安装固定,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同时能够将空调器壳体分隔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现了小型化和轻薄化要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室内风道,包括内蜗壳和内蜗舌,内蜗壳和内蜗舌构造出第一容置区,第一容置区内安装有第一贯流风轮;室外风道,包括外蜗壳和外蜗舌,外蜗壳和外蜗舌构造出第二容置区,第二容置区内安装有第二贯流风轮;其中,室内换热器外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以将第一贯流风轮围设于第一弯折结构内;和/或室外换热器外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以将第二贯流风轮围设于第二弯折结构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包括内蜗壳和内蜗舌的室内风道,且由内蜗壳和内蜗舌构造出第一容置区,第一贯流风轮设于第一容置区内,使室内风道内部气流流畅,不易产生噪声。通过设置室内换热器外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将第一贯流风轮围设于第一弯折结构内,增大了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从而大幅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用性高。
通过设置包括外蜗壳和外蜗舌的室外风道,且有外蜗壳和外蜗舌构造出第二容置区,第二贯流风轮设于第二容置区内,使室外风道内部气流流畅,不易产生噪声。通过设置室外换热器外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将第二贯流风轮围设于第二弯折结构内,增大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从而大幅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用性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和内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和/或室外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和外蜗舌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和内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和/或室外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和外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有利于缩小整体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实现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的整体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的整体式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整体式空调器的A-A向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整体式空调器B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空调器壳体,104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8接水盘,110导流结构,112压缩机舱114轴承盖,116打水轮,118引流槽,1022底板,1024侧板,1026顶板,1042第一贯流风轮,1062第二贯流风轮,1082落水孔,1182第一引流槽,1184第二引流槽,118A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102、室内换热器104、室外换热器106、接水盘108、导流结构110和引流槽118。
具体地,空调器壳体102中形成间隔设置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104,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106,室内换热器104下方设有接水盘108,和/或室外换热器106下方设有接水盘108。引流槽118形成在空调器壳体102的底板1022上,导流结构110的第一端连接至落水孔,导流结构110的第二端连接至引流槽118,引流槽118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引流槽118位于外侧区域的部分设有排水口118A。接水盘108的底部设有落水孔1082,且落水孔1082处于引流槽118上方。其中,接水盘108用于承接凝露水,接水盘108中的凝露水通过落水孔1082落至引流槽118中,并通过引流槽118由排水口118A排出至空调器壳体102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通过在室内换热器104下方设置接水盘108,实现了利用接水盘108来承接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通过在接水盘108底部设置落水孔1082,在空调器壳体102的底板1022上设置引流槽118,并设置导流结构110的第一端连接至落水孔1082,导流结构110的第二端连接至引流槽118,引流槽118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在引流槽118位于外侧区域的部分设置排水口118A,实现了使接水盘108中的凝露水通过落水孔1082滴落至引流槽118中,并能够通过引流槽118使凝露水由排水口118A排出至空调器壳体102外,该整体式空调器具有内部水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优点,在使用时不易产生滴水噪音,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舒适性好,同时空调器壳体102中不易产生多余的积水,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从空调器壳体102中流出到房间内,用户使用时更加方便。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在制冷时容易产生凝露水,凝露水直接滴落在底板上产生的滴水噪音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不利于用户休息,且凝露水聚集多了,会从空调器壳体102中流出来,流到房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优点,一方面达到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产生滴水噪音的效果,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提高了舒适性,另一方面使凝露水能够方便地从排水孔排出到房间外,因此,空调器壳体102中不易产生积水,凝露水也不容易从空调器壳体102中流出到房间内,实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整体式空调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在整体式空调器中的轴承盖114上设有排水结构(即接水盘108),轴承盖114上设有连通接水盘108的落水孔1082,底板1022上设有引流槽118,通过在落水孔1082处设置引流筋(即导流结构110),使引流筋一端连接至落水孔1082,且略高于落水孔1082下边缘,另一端连接至底板1022上的引流槽118,使凝露水不容易以滴落形式进入引流槽,避免滴水噪音。
其中,可选地,如图3所示,接水盘108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轴承盖114固定连接,以设置在轴承盖114的一侧。
可选地,接水盘108与轴承盖114一体成形。
可选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壳体102包括底板1022、侧板1024和顶板1026,可以将接水盘与底板1022和/或侧板1024固定连接,以提高接水盘安装后的稳定牢固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7所示,在引流槽118上设有打水轮116,通过转动打水轮116,能够将凝露水甩溅到冷凝器上,以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实现了对凝露水的再利用。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引流槽118位于外侧区域的部分设有排水口118A,引流槽118接收来自于排水结构的凝露水,并由排水口118A将多余的凝露水引导至是外侧区域部分进行排出。可以理解,为了使打水轮116可以将凝露水甩溅到冷凝器上,排水口118A的位置略高于引流槽118的底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引流槽118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引流槽1182,每个第一引流槽1182均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引流槽1182之间有间隔。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槽118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引流槽1182,每个第一引流槽1182均连通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引流槽1182之间有间隔,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时的可靠性,使空调器壳体102中的多个区域均不容易产生多余的积水,从而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从空调器壳体102中流出到房间内。
其中,可选地,每个第一引流槽1182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U形或W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引流槽118还包括:第二引流槽1184,第二引流槽1184连通所有第一引流槽1182。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槽118还包括第二引流槽1184,第二引流槽1184连通所有第一引流槽1182,实现了平衡各个第一引流槽1182内的凝露水,不易出现由于某个第一引流槽1182中的凝露水过多,而导致的凝露水从空调器壳体102中流出到房间内的问题,提高了排水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引流槽11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引流槽1182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引流槽1184与第一引流槽1182垂直。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引流槽11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引流槽1182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引流槽1184与第一引流槽1182垂直,具有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且排水效率高的优点。
例如,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引流槽1182和一个第二引流槽1184构造出呈H形的引流槽1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打水轮116,设于第二引流槽1184上方,且与室外换热器106对应设置,其中,打水轮116用于将第二引流槽1184内的凝露水甩溅至室外换热器106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引流槽1184上方设置打水轮116,并将打水轮116与室外换热器106对应设置,能够通过转动打水轮116将凝露水甩溅到室外换热器106上,以对室外换热器106进行降温,实现了对凝露水的再利用。
其中,可选地,第二引流槽1184设于底板1022对应于外侧区域的部分,从而便于通过打水轮116将凝露水甩溅到室外换热器106上,以实现对室外换热器106进行快速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自第一端至第二端,导流结构110与底板1022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减小。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自第一端至第二端,导流结构110与底板1022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减小,形成倾斜的导流通道,从而便于使凝露水通过导流结构110滑落至引流槽中,整个过程不会产生滴水噪音,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实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10呈螺旋状、平直状、弯曲状或弯折状。
在本方案中,导流结构1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螺旋状、平直状、弯曲状或弯折状,其实现了引导凝露水流动,不易产生的水噪音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10为导流槽;或导流结构110为导流管;或导流结构110包括相连接的导流槽和导流管。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结构110设置呈导流槽,便于在导流槽发生堵塞时,对导流槽中的杂质进行清理,方便且实用。通过将导流结构110设置为导流管,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在发生碰撞或晃动时,凝露水不会从导流管中溅出,可靠性较高。
当然,也可以设置导流结构110为导流槽和导流管组合的形式,例如在上方设置导流管,以提高可靠性,同时在下方设置导流槽,达到便于清理的效果。
可选地,导流槽和导流管依次交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引流槽118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W形。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槽118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W形,具有结构简单,排数效果好,且便于对引流槽118内部进行清理的优点,引流槽118内不易发生堵塞。
可选地,引流槽118的横截面呈弧形,弧形为优弧或劣弧,当为优弧时,能够减少凝露水向四周溅射的情况,同时能够降低滴水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08与空调器壳体102的底板1022固定连接;和/或接水盘108与空调器壳体102的侧板1024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接水盘108与空调器壳体102的底板1022固定连接,和/或接水盘108与空调器壳体102的侧板1024固定连接,具有安装方便、且牢固可靠性高的优点。
可选地,接水盘108与轴承盖11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舱112,设置在空调器壳体102中,压缩机舱112的两侧分别形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压缩机,安装在压缩机舱112中。
可选地,在压缩机舱112中填充有用于降低噪音的粉末,从而使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不易传播至空调器壳体102外部,不容易影响到用户休息,舒适性较高。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空调器壳体102中设置压缩机舱112,便于对压缩机进行安装固定,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同时能够将空调器壳体102分隔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实现了小型化和轻薄化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风道,包括内蜗壳和内蜗舌,内蜗壳和内蜗舌构造出第一容置区,第一容置区内安装有第一贯流风轮1042;室外风道,包括外蜗壳和外蜗舌,外蜗壳和外蜗舌构造出第二容置区,第二容置区内安装有第二贯流风轮1062;其中,室内换热器104外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以将第一贯流风轮1042围设于第一弯折结构内;和/或室外换热器106外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以将第二贯流风轮1062围设于第二弯折结构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包括内蜗壳和内蜗舌的室内风道,且由内蜗壳和内蜗舌构造出第一容置区,第一贯流风轮1042设于第一容置区内,使室内风道内部气流流畅,不易产生噪声。通过设置室内换热器104外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将第一贯流风轮1042围设于第一弯折结构内,增大了室内换热器104的换热面积,从而大幅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用性高。
通过设置包括外蜗壳和外蜗舌的室外风道,且有外蜗壳和外蜗舌构造出第二容置区,第二贯流风轮1062设于第二容置区内,使室外风道内部气流流畅,不易产生噪声。通过设置室外换热器106外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将第二贯流风轮1062围设于第二弯折结构内,增大了室外换热器106的换热面积,从而大幅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用性高。
其中,可选地,第一贯流风轮1042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二贯流风轮1062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于空调器壳体102的同一侧,或分别设置于空调器壳体102的不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04下方的接水盘108和内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和/或室外换热器106下方的接水盘108和外蜗舌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室内换热器104下方的接水盘108和内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和/或室外换热器106下方的接水盘108和外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有利于缩小整体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实现小型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空调器,具有内部水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优点,在使用时不易产生滴水噪音,从而不易影响到用户休息,舒适性好,同时空调器壳体中不易产生多余的积水,使得整体式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凝露水不易从空调器壳体中流出到房间内,用户使用时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壳体,所述空调器壳体中形成间隔设置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所述内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内换热器,所述外侧区域中安装有室外换热器;
接水盘,所述室内换热器下方设有所述接水盘,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下方设有所述接水盘;
落水孔,形成在所述接水盘底部;
引流槽,形成在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底板上,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且所述引流槽位于所述外侧区域的部分设有排水口;
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落水孔,所述导流结构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引流槽;
其中,所述接水盘用于承接凝露水,所述接水盘中的凝露水通过所述落水孔和所述导流结构流动至所述引流槽中,并通过所述引流槽由所述排水口排出至所述空调器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引流槽,每个所述第一引流槽均连通所述内侧区域与所述外侧区域,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引流槽之间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还包括:
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所有所述第一引流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引流槽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引流槽与所述第一引流槽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打水轮,设于所述第二引流槽上方,且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打水轮用于将所述第二引流槽内的凝露水甩溅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结构呈螺旋状、平直状、弯曲状或弯折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结构为导流槽;或
所述导流结构为导流管;或
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导流槽和导流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槽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W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侧板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舱,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内,所述压缩机舱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
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压缩机舱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风道,包括内蜗壳和内蜗舌,所述内蜗壳和所述内蜗舌构造出第一容置区,所述第一容置区内安装有第一贯流风轮;
室外风道,包括外蜗壳和外蜗舌,所述外蜗壳和所述外蜗舌构造出第二容置区,所述第二容置区内安装有第二贯流风轮;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外构造为第一弯折结构,以将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围设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内;和/或
所述室外换热器外构造为第二弯折结构,以将所述第二贯流风轮围设于所述第二弯折结构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所述接水盘和所述内蜗舌为一体式结构;和/或
所述室外换热器下方的所述接水盘和所述外蜗舌为一体式结构。
CN201820380301.5U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Active CN20802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0301.5U CN208025687U (zh)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80301.5U CN208025687U (zh)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5687U true CN208025687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0301.5U Active CN208025687U (zh) 2018-03-20 2018-03-20 整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56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211A1 (zh) * 2022-04-20 2023-10-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窗式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2211A1 (zh) * 2022-04-20 2023-10-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窗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8389A (zh) 空调器
CN105444283B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04040263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108413461A (zh) 空调烟机
CN1056507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025687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7555797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861328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25686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312596U (zh) 空调烟机
CN110068067A (zh) 移动空调
CN208349446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25688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6855277A (zh) 空气调节器
CN208312597U (zh) 空调烟机
CN217817105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05174604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05878436U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设备
CN210128440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08312779U (zh) 用于制冷烟机的冷凝器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烟机
CN208025662U (zh) 空调
CN210373810U (zh) 移动空调
CN210050900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110068068A (zh) 移动空调
CN208421502U (zh) 一种风冷降温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