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1473U -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1473U
CN208021473U CN201721812733.0U CN201721812733U CN208021473U CN 208021473 U CN208021473 U CN 208021473U CN 201721812733 U CN201721812733 U CN 201721812733U CN 208021473 U CN208021473 U CN 20802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rod shaft
draft gear
cylinder cap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127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勇
李军林
吴圣
王卫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127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1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1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车钩缓冲器包括:第一缸盖、第二缸盖、外缸套、缓冲单元和拉杆轴,缓冲单元位于外缸套内,外缸套的一端与第一缸盖连接,第一缸盖的内侧固定有弹性块,外缸套的另一端与第二缸盖连接,拉杆轴的一端沿轴向方向穿过第二缸盖和缓冲单元,拉杆轴可沿第二缸盖滑动且可抵接弹性块,缓冲单元包括刚性件和弹性件,刚性件与弹性件交替排布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弹性件的外侧设有第一凹槽,弹性件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根据本实用新型车钩缓冲器可提高缓冲器疲劳耐久性能,降低缓冲器限位结构碰撞产生的应力和噪声,提升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中间车钩缓冲器是轨道车辆中重要的零部件。在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冲击能量转换为缓冲器的弹性势能,其余一部分在车钩缓冲器阻尼的作用下耗散,从而减少车身受到的冲击能量。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轨道车辆缓冲器受压缩或者拉伸时,弹性体膨胀,刚性体剪切弹性体使之耐疲劳性能变差,进而影响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钩缓冲器,可提高缓冲器疲劳耐久性能,提升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钩缓冲器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钩缓冲器,包括:第一缸盖、第二缸盖、外缸套、缓冲单元和拉杆轴,所述第一缸盖、第二缸盖和外缸套共同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腔,所述拉杆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缓冲腔外,所述拉杆轴穿过所述第二缸盖和所述缓冲单元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缸盖上,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刚性件和弹性件,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弹性件交替排布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刚性件的外沿和内沿上均设有倒角,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弹性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钩缓冲器,由于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弹性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可以增加弹性件的变形量,同时所述刚性件的外沿和内沿上均设有倒角,可降低刚性件对弹性件剪切应力,提高缓冲单元的耐久性能,从而提升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套接在所述拉杆轴上,所述缓冲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均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拉杆轴和所述缓冲单元之间,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拉杆轴之间形成有空腔。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所述第一阻尼片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阻尼片套接在所述拉杆轴上,所述第二阻尼片位于所述缓冲单元和所述外缸套之间,所述第二阻尼片固定在所述外缸套的内侧,所述第一阻尼片和所述第二阻尼片的厚度均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缸盖的内侧固定有弹性块,当所述拉杆轴滑动时,所述拉杆轴的一端可抵接所述弹性块。
优选地,所述拉杆轴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拉杆轴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平口槽,所述平口槽与所述连接孔相互交叉且垂直。
优选地,所述拉杆轴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位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第二阶梯位于所述缓冲腔外。
优选地,所述刚性件和所述弹性件均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同轴设置,所述刚性件的内径与所述弹性件的内径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刚性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轴向截面均呈圆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可以包括上述的车钩缓冲器,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车钩缓冲器,所述轨道车辆与上述的车钩缓冲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右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的缓冲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缸盖1,第二缸盖2,外缸套3,缓冲单元4,拉杆轴5,弹性块6,刚性件7,弹性件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环形凸起13,锁紧螺母14,第一阶梯15,第二阶梯16,平口槽17,连接孔18,第一中心孔19,第二中心孔20,第一阻尼片21,第二阻尼片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厚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第一缸盖1、第二缸盖2、外缸套3、缓冲单元4和拉杆轴5,第一缸盖1、第二缸盖2和外缸套3共同形成有用于容纳缓冲单元的缓冲腔,拉杆轴5的一端位于缓冲腔内,另一端位于缓冲腔外,拉杆轴5穿过第二缸盖2和缓冲单元4并滑动连接在第二缸盖2上,缓冲单元4包括刚性件7和弹性件8,刚性件7与弹性件8交替排布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刚性件7的外沿和内沿上均设有倒角,弹性件8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9,弹性件8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钩缓冲器,由于弹性件8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9,弹性件8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10,可以增加弹性件8的变形量,同时刚性件7的外沿和内沿上均设有倒角,可降低刚性件7对弹性件8剪切应力,提高缓冲单元4的耐久性能,从而提升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均套接在拉杆轴5上,缓冲单元4位于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之间,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上均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13,环形凸起13位于拉杆轴5和缓冲单元4之间,缓冲单元4与拉杆轴5之间形成有空腔。缓冲单元4的内侧抵接环形凸起13,缓冲单元4与拉杆轴5之间形成空腔,避免缓冲单元4与拉杆轴5直接接触,减少缓冲单元4与拉杆轴5的摩擦,进而减缓缓冲单元4的老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阻尼片21和第二阻尼片22,第一阻尼片21位于空腔内,第一阻尼片21套接在拉杆轴5上,第二阻尼片22位于缓冲单元4和外缸套3之间,第二阻尼片22固定在外缸套3的内侧,第一阻尼片21和第二阻尼片22的厚度均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第一阻尼片21和第二阻尼片22起到了隔离保护的作用,避免了缓冲单元4受到压力作用时刚性件7与外缸套3或拉杆轴5的直接刮擦,第一阻尼片21和第二阻尼片22的厚度均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增大,可挤压最先鼓起的中间的弹性件8,增大缓冲单元4两端的压力,使缓冲单元4受力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缸盖1的内侧固定有弹性块6,当拉杆轴5滑动时,拉杆轴5的一端可抵接弹性块6。极限工况大冲击力作用下,拉杆轴5沿外缸套3的轴向并向靠近第一缸盖1的方向滑动,缓冲器到达最大压缩量的过程中,拉杆轴5可抵接弹性块6,降低拉杆轴5和第一缸盖1或第二缸盖2碰撞产生的应力和噪声,进而提升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拉杆轴5的另一端位于缓冲腔外且设有连接孔18,拉杆轴5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平口槽17,平口槽17与连接孔18相互交叉且垂直。平口槽17与连接孔18结构可避免缓冲单元4受到扭转剪切,同时装配更可靠,又便于装拆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拉杆轴5设有第一阶梯15和第二阶梯16,第一阶梯15位于缓冲腔内,第二阶梯16位于缓冲腔外。锁紧螺母14套接拉杆轴5且位于拉杆轴5的一端,锁紧螺母14、第一阶梯15、第一缸盖1和第二缸盖2用以对缓冲单元4限位。受到拉伸力时,拉杆轴5带动锁紧螺母14,锁紧螺母14挤压缓冲单元4,缓冲单元4挤压第二缸盖2,锁紧螺母14和第二缸盖2共同作用压缩缓冲单元4,实现缓冲器的缓冲功能;受到压缩力时,拉杆轴5的第一阶梯15挤压缓冲单元4,缓冲单元4挤压第一缸盖1,第一阶梯15和第一缸盖1共同作用压缩缓冲单元4,实现缓冲器的缓冲功能,即缓冲器受到压缩和拉伸时,均通过压缩缓冲单元4实现缓冲功能,可避免缓冲单元4受拉伸而撕裂。第二阶梯16与第二缸盖2之间的距离为缓冲器的最大压缩量,极限工况大冲击力作用下,拉杆轴5可抵接弹性块6,降低拉杆轴5和第二缸盖2碰撞产生的应力和噪声,进而提升缓冲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刚性件7和弹性件8均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同轴设置,刚性件7的内径与弹性件8的内径大小相同。刚性件7的轴心处设有第一中心孔19,弹性件8的轴心处设有第二中心孔20。如图4所示,R3为刚性件7的内径,即第一中心孔19的半径,R4为弹性件8的内径,即第二中心孔20的半径,刚性件7的内径与弹性件8的内径大小相同,可避免缓冲单元4压缩时出现扭曲膨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刚性件7的外径大于弹性件8的外径。如图4所示,R1为刚性件7的外径,R2为弹性件8的外径,刚性件7的外径大于弹性件8的外径便于刚性件7定位,缓冲单元4在整体外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弹性件8与刚性件7之间的外径差值来调节缓冲单元4的整体刚度,进而改变缓冲器储存弹性势能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的轴向截面均呈圆弧形。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的轴向截面即沿缓冲单元中心处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可通过调节第一凹槽9或第二凹槽10的曲率半径来调节缓冲器缓冲单元4刚度曲线,实现小负载小刚度,大负载大刚度的需求,同时可调节压缩时弹性件8的膨胀溢出,减少刚性件7对弹性件8的剪切,进而提高缓冲器的耐久性能。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钩缓冲器,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车钩缓冲器,因此该轨道车辆的缓冲器的缓冲单元4具有疲劳耐久性能,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钩缓冲器,包括:第一缸盖、第二缸盖、外缸套、缓冲单元和拉杆轴,所述第一缸盖、第二缸盖和外缸套共同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缓冲单元的缓冲腔,所述拉杆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缓冲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缓冲腔外,所述拉杆轴穿过所述第二缸盖和所述缓冲单元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缸盖上,所述缓冲单元包括刚性件和弹性件,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弹性件交替排布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刚性件的外沿和内沿上均设有倒角,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弹性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套接在所述拉杆轴上,所述缓冲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均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拉杆轴和所述缓冲单元之间,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拉杆轴之间形成有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阻尼片和第二阻尼片,所述第一阻尼片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阻尼片套接在所述拉杆轴上,所述第二阻尼片位于所述缓冲单元和所述外缸套之间,所述第二阻尼片固定在所述外缸套的内侧,所述第一阻尼片和所述第二阻尼片的厚度均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盖的内侧固定有弹性块,当所述拉杆轴滑动时,所述拉杆轴的一端可抵接所述弹性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轴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拉杆轴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平口槽,所述平口槽与所述连接孔相互交叉且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轴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位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第二阶梯位于所述缓冲腔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和所述弹性件均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同轴设置,所述刚性件的内径与所述弹性件的内径大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轴向截面均呈圆弧形。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缓冲器。
CN201721812733.0U 2017-12-22 2017-12-22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Active CN208021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2733.0U CN208021473U (zh) 2017-12-22 2017-12-22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2733.0U CN208021473U (zh) 2017-12-22 2017-12-22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1473U true CN208021473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89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12733.0U Active CN208021473U (zh) 2017-12-22 2017-12-22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1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9755B (zh) 一种双球面牵引橡胶关节及其制作方法
CN209943403U (zh) 刚度可调的动力吸振器
JP2015010627A (ja) 防振ブッシュおよび防振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CN101942868A (zh) 一种带限位装置的粘滞阻尼限位方法及粘滞阻尼器
CN107161169A (zh) 轨道车辆用牵引球铰及其刚度设计方法
CN110685212B (zh) 一种斜拉索外置式颗粒阻尼装置
CN208021473U (zh) 车钩缓冲器和轨道车辆
CN110131321B (zh) 柔性联轴器
CN104520607A (zh) 具有不一致弹性体轮廓的扭转振动阻尼器
CN107364463B (zh) 牵引拉杆节点的橡胶型面设计方法及牵引拉杆节点
CN102644675B (zh) 挤压和扭转复合式弹性联轴器
JPH1151102A (ja) 係留索の緩衝装置
RU2410582C2 (ru) Резино-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шарнир
CN111098882B (zh)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
CN110957689B (zh) 一种电力电缆防舞动装置
CN207814290U (zh) 一种鹅卵形尾端连接的弧形组合弹簧
CN102720740B (zh) 联轴器及联轴器中复合柱销的加工方法
CN203500359U (zh) 缓冲型避震器组件
CN208951221U (zh) 一种双质量飞轮
CN204528495U (zh) 一种弹性摆动支座
CN107304794B (zh) 车辆及其扭转减振器
CN208793483U (zh) 一种联轴节
CN202612319U (zh) 复合柱销及使用该复合柱销的联轴器
CN104773057B (zh) 一种辅助发动机侧向减震及稳定装置
CN219866003U (zh) 减震器和移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