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7629U - 一种人工椎间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椎间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7629U
CN208017629U CN201721513064.7U CN201721513064U CN208017629U CN 208017629 U CN208017629 U CN 208017629U CN 201721513064 U CN201721513064 U CN 201721513064U CN 208017629 U CN208017629 U CN 208017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lower wall
spring
hollow circle
limi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30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昊文
王建儒
王小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5130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7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7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76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人工椎间盘。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椎间盘结构复杂不符合人体力学性能,且存在磨损掉粉的问题。其包括上盘、下盘、弹簧、限位装置与中空圈;所述弹簧一端粘接上盘,另一端粘接下盘;所述中空圈上下两端具有一定角度,并与上盘和下盘的内表面嵌合,并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其包裹着弹簧与限位装置,中空圈配合弹簧使上盘与下盘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3~6°;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弹簧的一侧;所述限位装置由设置在上盘内表面的椭圆形限位凹槽与设置在下盘内表面的限位凸块组成;所述上盘与下盘外表面上设有摩擦部件。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具有旋转、屈伸、侧弯三维六个自由度的空间活动,符合人体基本的正常椎间盘运动的性能,且解决了因摩擦掉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椎间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椎间盘。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者增多,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进入高峰,颈椎间盘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国内学者于1990年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学师生员工的颈椎病患病率为16.0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2%,女性患病率为24.39%,30-50岁为高发年龄;煤矿职工颈椎病患病率为8.10%-13.44%,男女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青少年的颈椎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9.22%,29.1%的中小学生存在颈椎异常,15.1-58.7%中小学生存在颈椎相关症状。由此可见,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将很可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 TDR)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方法,20世纪8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它不仅切除了病变椎间盘,而且同时恢复了该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可避免腰椎融合带来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经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植入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经被广泛应用。它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技术.是在前路椎问髓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其在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方面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TDR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技术。常见的人工椎间盘结构主要包括分别与相邻节段(相邻的椎体终板下骨)固定连接的上、下关节,上、下关节之间设置有球窝结构。这些人工椎间盘植入椎间隙后立即具有活动性,从而保证前述的诸多优点的实现。但是,由于人工椎间盘的上、下关节和相邻节段之间最初的固定依靠的是机械固定,最终的固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上、下关节与相邻椎体终板下骨的稳定结合 ( 以下称为生物固定 )。即通过在人工椎间盘的突起嵌入椎体实现机械固定和在人工椎体进行表面处理技术来实现的,让骨质长入人工椎间盘的接触表面从而形成上述生物固定。但上述人工椎间盘结构复杂且不符合人体力学性能;另外还存在着长期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磨损掉粉隐患,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人工椎间盘磨损及假体破裂等产生的磨损颗粒可引起异物反应和假体松动,直接影响人工椎间盘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椎间盘,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椎间盘结构复杂不符合人体力学性能,且存在磨损掉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盘、下盘、弹簧、限位装置与中空圈;所述弹簧一端粘接上盘,另一端粘接下盘;所述中空圈上下两端具有一定角度,并与上盘和下盘的内表面嵌合,并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其包裹着弹簧与限位装置,中空圈配合弹簧使上盘与下盘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3~6°;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弹簧的一侧;所述限位装置由设置在上盘内表面的椭圆形限位凹槽与设置在下盘内表面的限位凸块组成;所述上盘与下盘外表面上设有摩擦部件。
所述上盘和下盘的内表面设有圆形凹槽,弹簧上下两端嵌入凹槽内。
所述中空圈与上盘和下盘嵌合位置的形状为T形。
所述摩擦部件为圆周均布的外翻的三角形倒刺。
所述上盘、下盘和弹簧的材料为钴铬钼合金材料;所述中空圈材料为医用硅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具有旋转、屈伸、侧弯三维六个自由度的空间活动,符合人体基本的正常椎间盘运动的性能,且采用医用硅橡胶作为外保护层,其主要成分为二甲基硅氧烷,本身具有耐高低温、耐老化、透明度高、生理惰性、与人体组织和血液不粘连、生物适应性好、无毒、无味、不致癌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理化性质稳定,易于模压成形,是一种良好的植入体材料,易于塑形,可解决了因摩擦掉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人工椎间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人工椎间盘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人工椎间盘的剖面图。
图中:1-上盘、2-下盘、3-弹簧、4-中空圈,5-限位凹槽、6-限位凸块、7-摩擦部件、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盘1、下盘2、弹簧3、限位装置与中空圈4;所述弹簧一端粘接上盘,另一端粘接下盘;所述中空圈上下两端具有一定角度,并与上盘和下盘的内表面嵌合,并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其包裹着弹簧与限位装置,中空圈配合弹簧使上盘与下盘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3~6°;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弹簧的一侧;所述限位装置由设置在上盘内表面的椭圆形限位凹槽5与设置在下盘内表面的限位凸块6组成;所述上盘与下盘外表面上设有摩擦部件7。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盘1和下盘2的内表面设有圆形凹槽8,弹簧3上下两端嵌入凹槽8内,可增大弹簧与上下盘的固定面积且保证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弹簧不会产生位移,提高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中空圈4与上盘1和下盘2嵌合位置的形状为T形,增大中空圈与上下盘的摩擦面积,降低了中空圈与上下盘脱离的几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摩擦部件7为圆周均布的外翻的三角形倒刺,因倒刺是圆周均布且外翻的,当与之连接的骨头产生移动时,会被同向的倒刺卡住,降低了人工椎间盘与颈椎骨脱离的几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盘1、下盘2和弹簧3的材料为钴铬钼合金材料;所述中空圈4材料为医用硅橡胶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当人体颈椎旋转、屈伸或侧弯时,上盘1的某一位置受力,上盘1与下盘2往受力方向倾斜,限位装置中的限位凹槽6和限位凸块7限制倾斜的角度和距离,防止长期倾斜角度过大或移动距离过大导致人工椎间盘易损,倾斜后弹簧与中空圈产生弹性变形,并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使其往回活动时使人工椎间盘可恢复原状。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具有旋转、屈伸、侧弯三维六个自由度的空间活动,符合人体基本的正常椎间盘运动的性能,且采用医用硅橡胶作为外保护层,其主要成分为二甲基硅氧烷,本身具有耐高低温、耐老化、透明度高、生理惰性、与人体组织和血液不粘连、生物适应性好、无毒、无味、不致癌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理化性质稳定,易于模压成形,是一种良好的植入体材料,易于塑形,可解决了因摩擦掉粉的问题。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1)、下盘(2)、弹簧(3)、限位装置与中空圈(4);所述弹簧一端粘接上盘,另一端粘接下盘;所述中空圈上下两端具有一定角度,并与上盘和下盘的内表面嵌合,并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其包裹着弹簧与限位装置,中空圈配合弹簧使上盘与下盘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3~6°;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弹簧的一侧;所述限位装置由设置在上盘内表面的椭圆形限位凹槽(5)与设置在下盘内表面的限位凸块(6)组成;所述上盘与下盘外表面上设有摩擦部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和下盘(2)的内表面设有圆形凹槽(8),弹簧(3)上下两端嵌入凹槽(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圈(4)与上盘(1)和下盘(2)嵌合位置的形状为T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7)为圆周均布的外翻的三角形倒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下盘(2)和弹簧(3)的材料为钴铬钼合金材料;所述中空圈(4)材料为医用硅橡胶材料。
CN201721513064.7U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人工椎间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7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3064.7U CN208017629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人工椎间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3064.7U CN208017629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人工椎间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7629U true CN208017629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89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306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7629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人工椎间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76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8149A (zh) * 2019-08-05 2019-10-25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椎间盘假体
CN112294503A (zh) * 2020-11-30 2021-02-02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一种组合式弹性人工椎间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8149A (zh) * 2019-08-05 2019-10-25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椎间盘假体
CN110368149B (zh) * 2019-08-05 2024-03-15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椎间盘假体
CN112294503A (zh) * 2020-11-30 2021-02-02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一种组合式弹性人工椎间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176U (zh) 一种用于椎体融合时植入的骨小梁椎间融合器
CN204839838U (zh)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JP2008516647A (ja) 生理学的運動が可能な腰椎および頸椎用椎間板プロテーゼ
CN208017629U (zh) 一种人工椎间盘
CN103417313B (zh) 一种人工颈腰椎间盘
CN105105889B (zh) 一种人工腰椎间盘假体
CN107049563A (zh) 椎间盘假体
CN204839839U (zh) 一种椎间盘假体
CN205094720U (zh) 一种基于椎体生理曲度的人工颈椎间盘
CN101999951B (zh) 记忆合金颈椎人工椎间盘
CN20290888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腰椎间融合器
CN105105890A (zh) 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
CN105055055A (zh) 一种具有活动能力和方便置入的仿生人工椎体
CN110368148A (zh) 柔性人工椎间盘
CN204274724U (zh) 颈椎椎间盘假体
CN103300948B (zh) 一种带菱形双向止退倒齿的ω型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假体
CN201379624Y (zh) 椎体间齿状植骨块取骨器
CN205434005U (zh) 一种颈椎间盘假体
CN207520241U (zh) 椎间盘假体
CN203354707U (zh) 自调型骨小梁人工椎间盘
CN208677652U (zh) 新型上颈椎重建假体
CN103315830B (zh) 一种带人字形双向止退倒齿的ω型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假体
CN106618811B (zh) 一种功能仿生型人工颈椎间盘
CN209091753U (zh) 一种棘板间动、静稳定器
CN101889915B (zh) 人工椎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