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5472U -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5472U
CN208015472U CN201820369053.4U CN201820369053U CN208015472U CN 208015472 U CN208015472 U CN 208015472U CN 201820369053 U CN201820369053 U CN 201820369053U CN 208015472 U CN208015472 U CN 208015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trough
layer permanent
outer layer
butt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690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童
黄辉
胡余生
卢素华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690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5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5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547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和第一扣点组件。转子本体上设置有永磁体槽组和转轴孔,永磁体槽组包括外层永磁体槽。扣点组件包括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中的一个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的靠近转子本体的直轴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中的另一个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第一扣点与第二扣点错位地设置,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通过将外层永磁体槽中的两个扣点错位设置在两个侧壁上,使得两个扣点的位置连线沿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内的永磁体对角线方向设置,使得该永磁体在受到振动时,达到增强永磁体稳定性的作用。

Description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内置永磁电机相比表贴式永磁电机具有工艺简单、结构可靠等优点,表贴式永磁电机的永磁体是通过高强度胶水粘贴在铁芯外表现,并在外部裹上钢套或碳纤维套。转子一旦装配完,不会有任何的移动。而内置永磁电机,其永磁体仅仅是塞在永磁体槽中,并没有任何外部施力固定的约束。在某些震动剧烈的环境中,永磁体在永磁体槽中存在的微小的间隙会给永磁体的微振动和微位移提供了空间,长时间的震动导致永磁体表面同永磁体槽摩擦,破坏永磁体表面,甚至粉末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永磁体在永磁体槽中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设置有永磁体槽组和转轴孔,永磁体槽组包括外层永磁体槽;第一扣点组件,第一扣点组件包括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中的一个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的靠近转子本体的直轴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中的另一个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第一扣点与第二扣点错位地设置,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扣点设置于第一侧壁上,第一扣点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具有第一边,第一边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相连接并形成第一限位角,第一边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还具有第二边,第二边的第一端与第一边的第二端相连接并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第二侧壁直至第二边的第二端与第一侧壁相交。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还具有第二边和第三边,第二边的第一端与第一边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具有夹角,第二边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第三边的第一端与第二边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具有夹角,第三边的第二端与第一侧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扣点设置于第二侧壁上并靠近转子本体的转轴孔设置,第二扣点为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具有与第一边相对设置的第四边,第四边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相连接并具有第二限位角,第二限位角与第一限位角相等或不等,第一边与第四边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扣点组件为两个,外层永磁体槽包括: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两个第一扣点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上;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和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沿转子本体的径向方向具有距离地设置并位于转子本体是直轴的两侧,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延长线具有夹角,两个第一扣点组件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上。
进一步地,第一扣点组件为两个,外层永磁体槽包括: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的第一端朝向转轴孔延伸,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两个第一扣点组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上;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的第一端朝向转轴孔延伸并与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直轴设置,两个第一扣点组件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上。
进一步地,永磁体槽组还包括:内层永磁体槽,外层永磁体槽与内层永磁体槽相邻地设置,外层永磁体槽与内层永磁体槽之间形成导磁通道,内层永磁体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依次连通以形成开口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的U形结构,或者,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依次间隔地设置,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中相邻的两个之间形成有隔磁桥。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还包括第二扣点组件,第二扣点组件包括第三凸起,第三凸起设置于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的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的第三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二扣点组件还包括第四凸起,第四凸起设置于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的与第三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上,第三凸起与第四凸起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还包括第三扣点组件,第三扣点组件包括第五凸起,第五凸起设置于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的远离转轴孔一侧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三扣点组件还包括第六凸起,第六凸起设置于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上并与第五凸起位于同一个侧壁上,第五凸起与第六凸起之间形成第三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还包括第四扣点组件,第四扣点组件包括第六凸起,第六凸起设置于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的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一侧的第五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四扣点组件还包括第七凸起,第七凸起设置于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的与第五侧壁相对的第六侧壁上,或者,第七凸起设置于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的靠近转轴孔一侧的侧壁上,第六凸起与第七凸起之间形成第四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相连接,第一凸起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并逐渐靠近转轴孔处设置,和/或,第二凸起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相连接,第二凸起的第二端朝向第一侧壁相连接并逐渐远离转轴孔设置。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永磁体上开设有限位缺口,永磁体包括:外层永磁体,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内,限位缺口开设于外层永磁体的至少一端上;内层永磁体,设置于内层永磁体槽内,限位缺口开设于内层永磁体的至少一端上。
进一步地,永磁体包括:永磁体本体,永磁体本体的至少一端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形成限位缺口,第一表面与永磁体本体的靠近第一表面的侧壁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B,第三表面与永磁体本体的靠近第三表面的侧壁具有夹角A,其中,B≠A,或者,A+B=180°。
进一步地,第一扣点和第二扣点的连线经过外层永磁体槽内的外层永磁体的重心,和/或,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的连线经过内层永磁体槽内的内层永磁体的重心。
进一步地,内层永磁体槽至少为两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包括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为上述的转子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为上述的转子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外层永磁体槽中的两个扣点错位设置在两个侧壁上,使得两个扣点的位置连线沿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内的永磁体对角线方向设置,使得该永磁体在受到振动时,达到增强永磁体稳定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永磁体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永磁体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的扣点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结构的扣点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转子本体;13、镂空孔;14、转轴孔;
11、外层永磁体槽;111、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
12、内层永磁体槽;121、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2、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
20、外层永磁体;30、内层永磁体;
40、限位缺口;41、第一表面;42、第二表面;43、第三表面;
50、第一扣点组件;51、第一扣点;511、第一边;512、第二边;513、第三边;
52、第二扣点;521、第四边;
60、第二扣点组件;61、第三凸起;62、第四凸起;
70、第三扣点组件;71、第五凸起;72、第六凸起;
80、第四扣点组件;81、第七凸起;82、第八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
具体地,该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10和第一扣点组件50。转子本体10上设置有永磁体槽组和转轴孔14,永磁体槽组包括外层永磁体槽11。第一扣点组件50包括第一扣点51和第二扣点52,第一扣点51和第二扣点52中的一个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11的靠近转子本体10的直轴的第一侧壁上(如图1所示,直轴为图中的d轴,交轴为图中的q轴),第一扣点51和第二扣点5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11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第一扣点51与第二扣点52错位地设置,第一扣点51和第二扣点52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外层永磁体槽中的两个扣点错位设置在两个侧壁上,使得两个扣点的位置连线沿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内的永磁体对角线方向设置,使得该永磁体在受到振动时,达到增强永磁体稳定性的作用。
如图11所示,第一扣点51设置于第一侧壁上,第一扣点51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具有第一边511,第一边51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相连接并形成第一限位角,第一边511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边起到限位作用,并承受永磁体发生振动时的应力。
其中,第一凸起还具有第二边512,第二边512的第一端与第一边511的第二端相连接并朝向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第二侧壁直至第二边512的第二端与第一侧壁相交。这样设置便于增加凸起的强度,使得凸起能更好的起到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还具有第二边512和第三边513,第二边512的第一端与第一边511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具有夹角,第二边512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第三边513的第一端与第二边512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具有夹角,第三边513的第二端与第一侧壁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增加凸起的强度,使得凸起能更好的起到限位作用。
其中,第二扣点52设置于第二侧壁上并靠近转子本体10的转轴孔14设置,第二扣点52为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具有与第一边511相对设置的第四边521,第四边521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相连接并具有第二限位角,第二限位角与第一限位角相等或不等,第一边511与第四边521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这样设置便于在第一限位空间放置永磁体,并对其起到固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点组件50为两个,外层永磁体槽11包括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和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两个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上。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和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沿转子本体10的径向方向具有距离地设置并位于转子本体10是直轴的两侧,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延长线具有夹角,两个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上。这样设置便于外层永磁体槽通过扣点组件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其中,第一扣点组件50为两个,外层永磁体槽11包括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和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第一端朝向转轴孔14延伸,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转子本体10的直轴设置,两个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上。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的第一端朝向转轴孔14延伸并与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直轴设置,两个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上。这样设置便于外层永磁体槽通过扣点组件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槽组还包括内层永磁体槽12,外层永磁体槽11与内层永磁体槽12相邻地设置,外层永磁体槽11与内层永磁体槽12之间形成导磁通道,内层永磁体槽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依次连通以形成开口朝向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的U形结构,或者,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依次间隔地设置,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中相邻的两个之间形成有隔磁桥。这样设置有利于将隔磁桥设计的更薄,进而提高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以下简称电机)性能。
如图3和图10所示,转子结构还包括第二扣点组件60,第二扣点组件60包括第三凸起61,第三凸起设置于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的远离转子本体10的直轴的第三侧壁上。这样设置便于内层永磁体槽通过扣点组件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点组件60还包括第四凸起62,第四凸起62设置于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的与第三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上,第三凸起61与第四凸起62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这样设置便于内层永磁体槽通过扣点组件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如图9和图10所示,转子结构还包括第三扣点组件70,第三扣点组件70包括第五凸起71,第五凸起71设置于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的远离转轴孔14一侧的侧壁上。这样设置便于内层永磁体槽通过扣点组件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扣点组件70还包括第六凸起72,第六凸起72设置于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上并与第五凸起71位于同一个侧壁上,第五凸起71与第六凸起72之间形成第三限位空间。这样设置便于在限位空间内通过扣点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如图3和图5所示,转子结构还包括第四扣点组件80,第四扣点组件80包括第七凸起81,第七凸起81设置于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的远离转子本体10的直轴一侧的第五侧壁上。这样设置便于在限位空间内通过扣点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其中,第四扣点组件80还包括第八凸起82,第八凸起82设置于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的与第五侧壁相对的第六侧壁上,或者,第八凸起82设置于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的靠近转轴孔14一侧的侧壁上,第七凸起81与第八凸起82之间形成第四限位空间。这样设置便于在限位空间内通过扣点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相连接,第一凸起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并逐渐靠近转轴孔14处设置,或第二凸起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相连接,第二凸起的第二端朝向第一侧壁相连接并逐渐远离转轴孔14设置,或两者同时存在。这样设置便于在限位空间内通过扣点对永磁体进行更好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转子结构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上开设有限位缺口40,永磁体包括外层永磁体20和内层永磁体30。外层永磁体20设置于外层永磁体槽11内,限位缺口40开设于外层永磁体20的至少一端上。内层永磁体30设置于内层永磁体槽12内,限位缺口40开设于内层永磁体30的至少一端上。这样设置便于永磁体与扣点更加紧密牢固的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包括永磁体本体,永磁体本体的至少一端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和第三表面43,第一表面41与第二表面42的连接处形成限位缺口40,第一表面41与永磁体本体的靠近第一表面41的侧壁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B,第三表面43与永磁体本体的靠近第三表面43的侧壁具有夹角A,其中,B≠A,或者,A+B=180°。这样设置便于永磁体本体牢固的被扣点限位,不因振动发生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点51和第二扣点52的连线经过外层永磁体槽11内的外层永磁体20的重心,或者,第三凸起61和第四凸起62的连线经过内层永磁体槽12内的内层永磁体30的重心,当然这两者也可以同时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永磁体槽更好的固定永磁体,增强了永磁体的稳定性,改善了电机的性能。
如图12所示,内层永磁体槽12至少为两层,永磁体限位缺口相对于矩形永磁体对角排布,且其连线通过永磁体的重心,每层永磁体槽的限位缺口均靠近q轴或d轴。这样设置避免了永磁体表面同永磁体槽的摩擦,增强了永磁体的稳定性,改善了电机的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子结构还可以用于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包括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为上述的转子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子结构还可以用于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为上述的转子结构。
如图1所示,转子冲片上镂空孔13有具有多个永磁体槽组,圆周均布的形成多个极,永磁体槽组至少有两层,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依次连通以形成开口朝向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的U形结构。每个永磁体槽中有至少两个固定永磁体的扣点。用以阻止永磁体在永磁体槽中滑动。
其中,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置于永磁体槽靠近q轴一侧上,当永磁体受到离心力作用时,可以通过该扣点结构将内层永磁体产生的离心力由q轴上承担。q轴处的铁芯宽度要远宽于切向隔磁桥和径向隔磁桥的厚度,故结构强度也较高。将离心力分担至q轴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切向隔磁桥和径向隔磁桥最大局部应力减小50%以上。内层径向永磁体槽内扣点置于矩形永磁体槽截面的对角处。当永磁体受到振动、电枢磁场作用力时,由于该槽的两个扣点连线通过或接近永磁体重心位置,两个扣点受到的应力更加均衡,永磁体更加稳固。永磁体插入该槽之前,可在永磁体同扣点接触的面上事先涂上少量环氧胶,以完全消除配合间隙。
如图4所示,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中的内层切向永磁体槽扣点位置布置在永磁体槽上部,方便同内层永磁体槽的内扣点共用扣点位置,该结构可以延伸至铁芯处,形成径向隔磁桥结构,跨接在永磁体槽上。如图2和图3所示,也可以直接将径向隔磁桥的一部分作为扣点,永磁体定位点同径向隔磁桥接触。通常转子强度不足时,会增加该结构。考虑到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在受到离心力作用下,其受力面同离心力方向垂直,永磁体上没有转动力偶,故扣点位置布置在同一侧。当然也可以设计在对角侧,内层切向永磁体对于扣点如何布置均没有太大影响。内层径向永磁体和内层切向永磁体分别布置在对应永磁体槽中。
在本实施例中,外层径向永磁体槽中的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外扣点的和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内扣点的位于永磁体槽的对角侧。当不存在径向隔磁桥时,由于外层径向永磁体相对于d轴是倾斜的。其矩形永磁体的底部同d轴以及水平方向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间区域。为最大限度利用永磁体槽面积,增加永磁体长度(用量)。将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内扣点设计在该槽靠近d轴的一侧。可以充分利用该空间。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外扣点位于该位置的对角处。常规设计下,至少可增加永磁体长度2~4mm,可提升电机的性能及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外层径向永磁体槽上d轴上存在径向隔磁桥横跨时,受隔磁桥空间限制,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内扣点设计靠近d轴一侧,会导致隔磁桥等效宽度增加,长度缩短,使得漏磁增加,电机性能下降,因此,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内扣点需要设计在该槽远离d轴的一侧,则此时外层径向永磁体槽外扣点由于需要对角布置,就在该槽靠近d轴的一侧。
如图6和图7所示,同永磁体槽内壁是垂直的。还可以是倾斜的。其倾斜的方向应该是朝向同槽内另一个对应的扣点位置。在永磁体上同扣点配合的位置,有一缺口,缺口使得原来的矩形永磁体的该顶点由直角变为了锐角。与之配合的扣点也由直角变为锐角。对角线另一端的同样变化。当永磁体插入永磁体槽后,便被扣点限死。考虑到永磁体性能及退磁影响,通常倾斜角度小于10度。扣点的接触部分的长度小于5mm。
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加工。直接将永磁体的两个扣点接触的边加工为一个斜面,使整个永磁体呈一个平行四边形状。为避免永磁体过尖,引起尖部退磁,角C通常小于100度。采用该设计不仅方便了成型后的二次加工。同时可以起到防呆防错的作用。例如,在某些大型电机生产过程中,通常永磁体先充好磁,然后带磁装配。当永磁体为矩形时,将任何一个面对着d轴均可以插入。会存在同一极下,永磁体极性相反。而通过该设计,其插入的面是唯一的。在同一个极下,不会插入两片极性不同的永磁体,起到规避生产质量,防错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永磁体扣点相对于矩形永磁体的对角排布,在受到振动时,两个扣点位置连线通过永磁体的重心,可以缩减扣点的应力,可以达到增强永磁体稳定性的作用。比如用两根手指捏一个矩形的物体,当着力点在对角时,其稳定性显然比捏在矩形的一侧要好。
将内层永磁体的扣点设计在q轴上,内层切向永磁体的离心力会通过扣点作用在结构强度较高的q轴上,相比依靠切向隔磁桥和径向隔磁桥来克服永磁体的离心力而言,转子组件有更高的结构强度。或者在结构强度相当的设计下,将隔磁桥设计的更薄,有利于提高电机性能。以上结构强度指在相同的转速和负载下,铁芯材料的许用应力和最大局部应力的比值。最大局部应力越小,其转子强度也就越高。
由于外层永磁体是同d轴呈一定角度斜置,没有径向隔磁桥的结构时,将外层永磁体底部扣点设计在靠近d轴一侧,可以充分利用矩形永磁体与永磁体槽形成的三角区域部分来设计卡扣。可以增加永磁体长度,改善电机功率因素及性能。
当存在径向隔磁桥时,如外层永磁体底部扣点设计在d轴会使得隔磁桥的厚度被加厚很多,其漏磁增加,影响电机性能。因此,将外层永磁体底部扣点的位置排布置于该永磁体槽远离d轴一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本体(10),所述转子本体(10)上设置有永磁体槽组和转轴孔(14),所述永磁体槽组包括外层永磁体槽(11);
第一扣点组件(50),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包括第一扣点(51)和第二扣点(52),所述第一扣点(51)和所述第二扣点(5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的靠近所述转子本体(10)的直轴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扣点(51)和所述第二扣点(5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的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扣点(51)与所述第二扣点(52)错位地设置,所述第一扣点(51)和所述第二扣点(52)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点(5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扣点(51)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边(511),所述第一边(5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接并形成第一限位角,所述第一边(51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还具有第二边(512),所述第二边(5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边(511)的第二端相连接并朝向所述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直至所述第二边(5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还具有第二边(512)和第三边(513),所述第二边(5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边(511)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具有夹角,所述第二边(51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所述第三边(5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边(512)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具有夹角,所述第三边(5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点(5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并靠近所述转轴孔(14)设置,所述第二扣点(52)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边(511)相对设置的第四边(521),所述第四边(5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并具有第二限位角,所述第二限位角与所述第一限位角相等或不等,所述第一边(511)与所述第四边(5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为两个,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包括:
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两个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上;
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和所述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沿所述转子本体(10)的径向方向具有距离地设置并位于所述转子本体(10)的直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延长线具有夹角,两个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为两个,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包括:
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转轴孔(14)延伸,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所述转子本体(10)的直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上;
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所述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转轴孔(14)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外层永磁体槽段(111)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所述直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扣点组件(50)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层永磁体槽段(1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槽组还包括:
内层永磁体槽(12),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与所述内层永磁体槽(12)相邻地设置,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与所述内层永磁体槽(12)之间形成导磁通道,所述内层永磁体槽(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
所述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所述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所述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依次连通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转子本体(10)的外边沿的U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所述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所述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依次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所述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和所述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中相邻的两个之间形成有隔磁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还包括第二扣点组件(60),所述第二扣点组件(60)包括第三凸起(61),所述第三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的远离所述转子本体(10)的直轴的第三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点组件(60)还包括第四凸起(62),所述第四凸起(62)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永磁体槽段(121)的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三凸起(61)与所述第四凸起(62)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还包括第三扣点组件(70),所述第三扣点组件(70)包括第五凸起(71),所述第五凸起(71)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的远离所述转轴孔(14)一侧的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扣点组件(70)还包括第六凸起(72),所述第六凸起(72)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层永磁体槽段(122)上并与所述第五凸起(71)位于同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五凸起(71)与所述第六凸起(72)之间形成第三限位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还包括第四扣点组件(80),所述第四扣点组件(80)包括第七凸起(81),所述第七凸起(81)设置于所述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的远离所述转子本体(10)的直轴一侧的第五侧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扣点组件(80)还包括第八凸起(82),所述第八凸起(82)设置于所述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的与所述第五侧壁相对的第六侧壁上,或者,所述第八凸起(82)设置于所述第三内层永磁体槽段(123)的靠近所述转轴孔(14)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七凸起(81)与所述第八凸起(82)之间形成第四限位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延伸并逐渐靠近所述转轴孔(14)处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接并逐渐远离所述转轴孔(14)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上开设有限位缺口(40),所述永磁体包括:
外层永磁体(20),设置于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内,所述限位缺口(40)开设于所述外层永磁体(20)的至少一端上;
内层永磁体(30),设置于所述内层永磁体槽(12)内,所述限位缺口(40)开设于所述内层永磁体(30)的至少一端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包括:
永磁体本体,所述永磁体本体的至少一端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和第三表面(43),所述第一表面(41)与所述第二表面(42)的连接处形成所述限位缺口(40),所述第一表面(41)与所述永磁体本体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41)的侧壁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B,所述第三表面(43)与所述永磁体本体的靠近所述第三表面(43)的侧壁具有夹角A,其中,B≠A,或者,A+B=180°。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点(51)和所述第二扣点(52)的连线经过所述外层永磁体槽(11)内的外层永磁体(20)的重心,和/或,所述第三凸起(61)和所述第四凸起(62)的连线经过所述内层永磁体槽(12)内的内层永磁体(30)的重心。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永磁体槽(12)至少为两层。
20.一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包括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
21.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
CN201820369053.4U 2018-03-16 2018-03-16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15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9053.4U CN208015472U (zh) 2018-03-16 2018-03-16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69053.4U CN208015472U (zh) 2018-03-16 2018-03-16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5472U true CN208015472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6905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15472U (zh) 2018-03-16 2018-03-16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54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483A (zh) * 2018-03-16 2018-08-1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483A (zh) * 2018-03-16 2018-08-1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WO2019174311A1 (zh) * 2018-03-16 2019-09-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CN108390483B (zh) * 2018-03-16 2020-12-1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175B2 (en) Ro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2710040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永磁体嵌入式转子及旋转电机
CN108390483A (zh)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AU2010231801B2 (en) Electric motor rotor and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1387696B2 (en) Tangential motor, tangential motor rotor and rotor core of tangential motor rotor
KR100624381B1 (ko) 영구자석 매립형 전동기의 회전자와 그 제조방법
CN107196434B (zh) 转子组件和永磁电机
WO2020125066A1 (zh) 切向电机、电机转子及转子铁芯
CN102906967A (zh) 转子叠片组件
US20130313934A1 (en) Rotor of motor and fan driving motor including rotor
KR20130103643A (ko) 매립형 영구자석 전동기
CN208015472U (zh)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WO2017061305A1 (ja) 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RU2267201C2 (ru) Ротор синхронного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 с постоянными магнитами и пуском от сет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CN101517861A (zh) 电机转子
WO2012008012A1 (ja) 永久磁石型回転電機
CN106451852A (zh) 一种转子及永磁电机
CN103095015A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RU255735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севого подшипника с повышенным коэффициентом заполнения активной сталью
CN108418393A (zh) 一种改进调磁环结构的磁齿轮
JP2011172359A (ja) 分割型回転子及び電動機
CN206149052U (zh) 一种转子及永磁电机
CN209001699U (zh) 磁钢与转盘的连接结构
KR102045024B1 (ko) 회전자 스큐 구조의 릴럭턴스 모터
CN207573110U (zh) 动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2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2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