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9480U -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9480U
CN208009480U CN201820038007.6U CN201820038007U CN208009480U CN 208009480 U CN208009480 U CN 208009480U CN 201820038007 U CN201820038007 U CN 201820038007U CN 208009480 U CN208009480 U CN 208009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re prevention
proof plate
component
fil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80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长卿
潘树杰
何军
佟安岐
王国良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80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9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9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9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防水带组件、第一防火组件以及第二防火组件,第一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隔热件,隔热件位于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柔性防火带,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第二防火组件包括:第一防火填充件,固定连接于一管道的底壁,并朝向另一管道延伸;第二防火填充件,固定连接于另一管道的底壁;第三防火板,并封盖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和第二防火填充件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Description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沉管法施工隧道中,两个相邻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处需要采用防水带组件,例如橡胶止水胶条进行连接,防止外部的水分通过该连接处渗入到管道内,该防水带组件除了需要满足隧道管节间的纵向伸缩位移外,必须在设计年限(例如120年)内,满足防火要求,从而保证隧道结构整体防火性能。若管道内起火,该火情势必会影响到防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一个防火板来实现防水带组件的防火需求,然而,现有的防火板存在以下问题:只设置防火板,经试验检测,现有的防火设计达到两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两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造成影响,两小时的防火时效已无法实现有效的防火需求。同时,此两个相邻的管道需要纵向位移,现有接头结构只设置一个防火板,也无法满足位移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旨在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防水带组件、第一防火组件以及第二防火组件,一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第一防火组件间隔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管道的顶壁,一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第二防火组件间隔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管道的底壁,所述第一防火组件和所述第二防火组件位于两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防火组件包括:
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一端与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活动连接;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以及
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防火板之间,且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防火组件包括:
第一防火填充件,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固定连接于一所述管道的底壁,并朝向另一所述管道延伸;
第二防火填充件,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管道的底壁,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和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于相互抵接时罩盖所述防水带组件;
第三防火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或第二防火填充件的其中之一,并封盖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和第二防火填充件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遮挡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一所述管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朝向另一管道延伸,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上方,且用以与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与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阻隔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抵接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一所述管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遮挡部的表面,且用以与所述遮挡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阻隔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的上表面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邻近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设置,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的上表面对应所述让位槽设有安装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形成滑动空间,所述第三防火板固定设于所述让位槽或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滑动空间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防火板通过螺钉固定设于所述让位槽或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火组件还包括:粘结片,所述粘结片封盖所述让位槽和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的厚度H1的范围值为:28.5mm≤H1≤36mm;
且/或,所述第二防火板H2的厚度的范围值为:28.5mm≤H2≤36mm;
且/或,所述隔热件为石棉,所述隔热件的厚度H3的范围值为:120mm≤H3≤150mm;
且/或,所述隔热件的背离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设有辅助防火带,该辅助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一防水带组件安装在在两个相邻的管道的顶壁之间,以防止外部水分由两管道的上侧进入到管道内。第一防火组件设置在防水带组件的下方,可防止管道内部火势由下至上影响到防水带组件,从而保护防水带组件。进一步将第一防火组件设置为第一防火板、隔热件、以及第二防火板,使得管道内部火势先经由第一防火板进行阻隔,隔热件的设置进一步防止第一防火板的温度过高而使得邻近防水带组件部分的空气温度过高,最后设置第二防火板,使得管道内部的火势对防水带组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试验检测,如上所述的防火设计最少可以达到四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四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造成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水带组件的使用年限。同时,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一端与一管道连接,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活动连接,当两管道之间进行纵向位移时,如此设置的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也可满足位移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温度从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未设置隔热件的部位传递,在隔热件的一端设置柔性防火带,该柔性防火带可实现伸缩和折叠,进而防止过热的温度从此处传递,进一步提升第一防火组件的防火能力。
并且,对于两管道下侧壁连接处的防火,可以采用类似于上侧壁的防火结构,当然,为了简化结构,通过将第二防火组件设置为连接一管道底壁的第一防火填充件和连接另一管道底壁的第二防火填充件,二者在相互抵接时罩盖防水带组件,使得管道内部的火势被第一防火填充件和第二防火填充件所阻挡,使得整体的结构简化,方便安装,节约成本。同时,两管道相互运动导致第一防火填充件和第二防火填充件脱离时,通过第三防火板封盖第一防火填充件和第二防火填充件的连接处,防止管道内部的火势经由该连接处影响到防水带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防水带组件 51a 让位槽
30 第一防火组件 511 第一安装部
31 防护板组件 513 遮挡部
311 第一防火板 52 第一阻隔件
313 第二防火板 53 第二防火填充件
33 隔热件 531 第二安装部
35 柔性防火带 533 抵接部
37 辅助防火带 54 第二阻隔件
50 第二防火组件 55 第三防火板
51 第一防火填充件 60 管道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防水带组件10、第一防火组件30以及第二防火组件50,一防水带组件10和第一防火组件30间隔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60之间,且位于两管道60的顶壁,一防水带组件10和第二防火组件50间隔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60之间,且位于两管道60的底壁,第一防火组件30和第二防火组件50位于两防水带组件10之间,第一防火组件30包括:
防护板组件31,防护板组件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的一端与一管道60连接,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60活动连接;
隔热件33,隔热件33位于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之间;以及
柔性防火带35,柔性防火带35位于第一防火板311与第二防火板313之间,且柔性防火带35的一端与隔热件33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60连接;
第二防火组件50包括:
第一防火填充件51,第一防火填充件51固定连接于一管道60的底壁,并朝向另一管道60延伸;
第二防火填充件53,第二防火填充件53固定连接于另一管道60的底壁,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第二防火填充件53于相互抵接时罩盖防水带组件10;
第三防火板55,固定连接于第一防火填充件51或第二防火填充件53的其中之一,并封盖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第二防火填充件53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一防水带组件10安装在在两个相邻的管道60的顶壁之间,以防止外部水分由两管道60的上侧进入到管道60内。第一防火组件30设置在防水带组件10的下方,可防止管道60内部火势由下至上影响到防水带组件10,从而保护防水带组件10。进一步将第一防火组件30设置为第一防火板311、隔热件33、以及第二防火板313,使得管道60内部火势先经由第一防火板311进行阻隔,隔热件33的设置进一步防止第一防火板311的温度过高而使得邻近防水带组件10部分的空气温度过高,最后设置第二防火板313,使得管道60内部的火势对防水带组件10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试验检测,如上所述的防火设计最少可以达到四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60内起火四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10造成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水带组件10的使用年限。同时,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的一端与一管道60连接,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60活动连接,当两管道60之间进行纵向位移时,如此设置的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也可满足位移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温度从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未设置隔热件33的部位传递,在隔热件33的一端设置柔性防火带35,该柔性防火带35可实现伸缩和折叠,进而防止过热的温度从此处传递,进一步提升防火组件的防火能力。
并且,对于两管道60下侧壁连接处的防火,可以采用类似于顶壁的防火结构,当然,为了简化结构,通过将第二防火组件50设置为连接一管道60底壁的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连接另一管道60底壁的第二防火填充件53,二者在相互抵接时罩盖防水带组件10,使得管道60内部的火势被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第二防火填充件53所阻挡,使得整体的结构简化,方便安装,节约成本。同时,两管道60相互运动导致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第二防火填充件53脱离时,通过第三防火板55封盖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第二防火填充件53的连接处,防止管道60内部的火势经由该连接处影响到防水带组件10。
第一防火填充件51和第二防火填充件53可为混凝土填充件,也可为其他防火材料制成的填充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与管道60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螺栓加固定板的方式连接,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与管道60的活动连接可采用在管道60的端部设置承载板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在该承载板处滑动,或者,管道60的端部设置滑动插槽,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的端部插入至该滑动插槽内进行滑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火板311和第二防火板313与管道60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然,管道的上端和下端采用如上方式进行防火,管道的左右两侧可采用相互搭接的防火方式,例如,一管道的左右两侧形成插槽,另一管道的左右两侧形成凸起,插入到该插槽内;或者,一管道的左右两侧形成沉台,另一管道的左右两侧形成凸起,该凸起与该沉台配合,使得管道在移动过程中,左右两侧也能够相互拼接而无缝隙,从而实现防火。当然,左右两侧也可采用类似于上端的防火方式。
该柔性防火带35采用石棉,在安装时会采用预压缩的方式进行安装,也即在同样的高度下,使得石棉的密度更大,使得两相邻管道50在纵向位移过程中,该柔性防火带35能够纵向伸展,满足纵向位移的要求,且该柔性防火带35在纵向伸展过程中能够起到隔热防火的作用。
结合参照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防火填充件51包括第一安装部511和遮挡部513,第一安装部511与一管道60的端部固定连接,遮挡部513连接于第一安装部511,并朝向另一管道60延伸,遮挡部513位于防水带组件10的上方,且用以与第二防火填充件53抵接。
通过第一安装部511与管道60的端部固定连接,通过遮挡部513遮挡防水带组件10,并且与第二防火填充件53抵接,从而实现防火。该第一安装部511和遮挡部513可为一体浇筑成型。
进一步地,遮挡部513与防水带组件10之间间隔设置。也即,遮挡部513与防水带组件10之间形成一定的拔模间隙,方便第一防火填充件51的浇筑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511与防水带组件10之间还设有第一阻隔件52。该第一阻隔件52起到分隔第一安装部511和防水带组件10的作用,可为混凝土砖或其他材质的耐火材料制成。
结合参照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防火填充件53包括第二安装部531和抵接部533,第二安装部531与一管道60的端部固定连接,抵接部533设于第二安装部531朝向遮挡部513的表面,且用以与遮挡部513抵接。
第二安装部531可为混凝土浇筑成型,抵接部533为可采用压缩填料制成。通过将第二安装部531和抵接部533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可使得抵接部533损坏后方便更换。
进一步地,与第一防火填充件51的结构类似,抵接部533与防水带组件10之间还设有第二阻隔件54。
该第二阻隔件54起到分隔抵接部533和防水带组件10的作用,可为混凝土砖或其他材质的耐火材料制成。
结合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防火填充件51的上表面设有让位槽51a,让位槽51a邻近第二防火填充件53设置,第二防火填充件53的上表面对应让位槽51a设有安装槽,让位槽51a与安装槽连通形成滑动空间,第三防火板55固定设于让位槽51a或安装槽内,并与滑动空间相对滑动。
第三防火板55设置在让位槽51a或安装槽内,可方便第三防火板55的安装。同时,通过让位槽51a与安装槽连通形成滑动空间,可方便第三防火板55的位移。该第三防火板55可为钢板或其他材质的防火板。
进一步地,第三防火板55通过螺钉固定设于让位槽51a或安装槽内。
通过螺钉将第三防火板55安装可以快速安装和拆卸第三防火板55。该螺钉可为自攻螺钉。
进一步地,第二防火组件50还包括粘结片,粘结片封盖让位槽51a和安装槽的槽口设置。该粘结片可采用油基粘结片,可防止外部杂物落入到让位槽51a或安装槽中。
结合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防火板311的厚度H1的范围值为:28.5mm≤H1≤36mm。
第一防火板311起到初步防火的作用,因此,厚度不宜太薄,若太薄无法起到防火的目的,设置为大于等于28.5mm,即可实现上述的防火目的。当然,第一防火板311的厚度也不宜过过厚,过厚会影响管道60的整体装配,因此,将第一防火板31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36mm。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防火板311的运输和装配,第一防火板311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每一防火复合板的厚度范围为:9.5mm至12mm。
第一防火板311的整体厚度需要满足上述的需求,因此,该第一防火板311若设置为整块的板,在运输和装配的过程中较为不便,因此,采用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可以方便运输和装配。当然,每一层的防火复合板的厚度要满足9.5mm至12mm,以使得整体的厚度满足上述的需求。
三层防火复合板可采用自攻螺丝的方式进行组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组装,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实现更好的防火效果,可以采用如下设置:三层防火复合板中,由下至上的钢板的厚度逐渐减小,三者整体的厚度还是要满足28.5mm≤H1≤36mm。因为,位于下方的钢板的厚度足够厚,在产生较大的火势时,位于下方的钢板起到第一层的抵御,不会因火势过大而产生形变。
结合上述的方案,对于第二防火板313的设置如下:第二防火板313H2的厚度的范围值为:28.5mm≤H2≤36mm。
第二防火板313起到最终隔热的作用,因此,厚度同样不宜太薄,若太薄无法起到隔绝温度的目的,设置为大于等于28.5mm,即可实现上述的隔绝温度目的。当然,第二防火板313的厚度也不宜过过厚,过厚会影响管道60的整体装配,因此,将第二防火板31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36mm。
进一步地,同样为了方便第二防火板313的运输和装配,第二防火板313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每一防火复合板的厚度范围为:9.5mm至12mm。
同样的,为了实现更好的隔热效果,可以采用如下设置:三层防火复合板中,由下至上的钢板的厚度逐渐减小,三者整体的厚度还是要满足28.5mm≤H1≤36mm。因为,位于下方的钢板的厚度足够厚,在产生较高的温度时,位于下方的钢板起到第一层的抵御,不会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形变。
该防火复合板,可以是一种复合钢板,内层是掺加纤维的水泥核心层,外侧为0.5mm厚有孔镀锌钢板。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隔热件33为石棉。石棉亦称“石棉纤维”,为可分裂成富有弹性纤维丝的某些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化学式:3MgO·2SiO2·2H2O,呈纤维状,绿黄色或白色,分裂成絮时呈白色,丝绢光泽,纤维富有弹性,石棉具耐酸、耐碱和耐热性能,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因此,本申请的隔热件33采用石棉材质,可以较好的隔热防火。
进一步地,隔热件33的厚度H3的范围值为:120mm≤H3≤150mm。同样的,隔热件33厚度不宜太薄,若太薄无法起到隔绝温度的目的,设置为大于等于120mm,即可实现上述的隔绝温度目的。当然隔热件33的厚度也不宜过过厚,过厚会影响管道60的整体装配,因此,将隔热件3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150mm。
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隔热件33的背离柔性防火带35的一端设有辅助防火带37,该辅助防火带37的一端与隔热件33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60连接。
也即,隔热件33在安装时,其两端未与管道60的端部直接连接,一端通过柔性防火带35连接,另一段通过辅助防火带37连接,该辅助防火带37与柔性防火带35的作用类似,防止热量从该处通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管道60的上端,每一管道60的端面均凸设有连接段,防水带组件10连接两相邻的连接段,防水带组件10、两连接段、两相邻管道60的端部以及第一防火板311围设形成防火空间,第二防火板313和隔热件33位于该防火空间内。
如此设置的防火空间,既可方便装配防火组件和防水带组件10,又使得整体的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隔热件33安装于第一防火板311朝向第二防火板313的表面。在装配防火组件时,先将第一防火板311装配好,然后将隔热件33装配在第一防火板311的表面,然后在装配柔性防火带35,最后再将第二防火板313装配好即可完整从整体的装配。隔热件33的上下表面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防火板311的上表面和第二防火板313的下表面,当然,也可以采用类似与本申请图示中所显示的,只安装在第一防火板311的上表面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防水带组件、第一防火组件以及第二防火组件,一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第一防火组件间隔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管道的顶壁,一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第二防火组件间隔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管道的底壁,所述第一防火组件和所述第二防火组件位于两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防火组件包括:
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一端与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的另一端与另一管道活动连接;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以及
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防火板之间,且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防火组件包括:
第一防火填充件,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固定连接于一所述管道的底壁,并朝向另一所述管道延伸;
第二防火填充件,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管道的底壁,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和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于相互抵接时罩盖所述防水带组件;
第三防火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或第二防火填充件的其中之一,并封盖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和第二防火填充件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遮挡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一所述管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朝向另一管道延伸,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上方,且用以与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与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阻隔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包括第二安装部和抵接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一所述管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遮挡部的表面,且用以与所述遮挡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防水带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阻隔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填充件的上表面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邻近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设置,所述第二防火填充件的上表面对应所述让位槽设有安装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形成滑动空间,所述第三防火板固定设于所述让位槽或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滑动空间相对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火板通过螺钉固定设于所述让位槽或所述安装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火组件还包括:粘结片,所述粘结片封盖所述让位槽和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的厚度H1的范围值为:28.5mm≤H1≤36mm;
且/或,所述第二防火板H2的厚度的范围值为:28.5mm≤H2≤36mm;
且/或,所述隔热件为石棉,所述隔热件的厚度H3的范围值为:120mm≤H3≤150mm;
且/或,所述隔热件的背离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设有辅助防火带,该辅助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
CN201820038007.6U 2018-01-10 2018-01-10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Active CN208009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8007.6U CN208009480U (zh) 2018-01-10 2018-01-10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8007.6U CN208009480U (zh) 2018-01-10 2018-01-10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9480U true CN208009480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8007.6U Active CN208009480U (zh) 2018-01-10 2018-01-10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94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0000A (zh) * 2018-01-10 2018-07-03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0000A (zh) * 2018-01-10 2018-07-03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N108240000B (zh) * 2018-01-10 2019-12-20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7053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
CN208009480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N106522391A (zh) 外伸式预制夹芯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
CN211080686U (zh) 一种夹心保温外墙板安装缝填充结构
CN108240000A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N107989071B (zh) 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107956222B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81U (zh) 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858002U (zh) 一种防火型有机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
CN107956224A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77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960329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连接构造
CN208009472U (zh) 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KR101618593B1 (ko) 패널연결재를 이용한 연소 확대 방지용 복합패널
CN216810447U (zh) 一种保温与pc结构一体化叠合外墙板
CN208009482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79U (zh)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JP2003129797A (ja) トンネル用耐火パネル、トンネル内の耐火被覆構造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CN207646911U (zh) 一种保温防火系统
CN108118720B (zh)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981591U (zh) 高保温性复合材料保温楼板
CN208221784U (zh) 一种预制防火通风套管
CN207553387U (zh) 一种双曲面幕墙的防水结构
CN207376948U (zh) 刚性或半刚性连接的高防火保温墙板
CN216276452U (zh) 弹性膜裹覆增强玻璃纤维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