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9479U -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9479U
CN208009479U CN201820037980.6U CN201820037980U CN208009479U CN 208009479 U CN208009479 U CN 208009479U CN 201820037980 U CN201820037980 U CN 201820037980U CN 208009479 U CN208009479 U CN 208009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proof plate
component
proof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79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长卿
潘树杰
何军
佟安岐
王国良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ng Ko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79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9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9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9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的两管道之间的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防火组件与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防水带组件的内侧,防火组件包括:防护板组件,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于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夹持组件,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通过夹持组件固定连接第一管道;隔热件,隔热件位于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之间;以及柔性防火带,柔性防火带位于第一防火板与第二防火板之间,且柔性防火带的一端与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一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Description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背景技术
沉管法施工隧道中,两个相邻的管道之间的连接处需要采用防水带组件,例如橡胶止水胶条进行连接,防止外部的水分通过该连接处渗入到管道内,该防水带组件除了需要满足隧道管道间的纵向伸缩位移外,必须在设计年限(例如120年)内,满足防火要求,从而保证隧道结构整体防火性能。若管道内起火,该火情势必会影响到防水带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设置一个防火板来实现防水带组件的防火需求,然而,现有的防火板存在以下问题:只设置防火板,经试验检测,现有的防火设计达到两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两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造成影响,两小时的防火时效已无法实现有效的防火需求。同时,此两个相邻的管道需要纵向位移,现有接头结构只设置一个防火板,也无法满足位移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旨在使得防火组件能够同时满足防火时效和位移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防火组件连接于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火组件与所述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内侧,所述防火组件包括:
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以及
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隔热件和所述第二管道。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二夹持件背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的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包括第二防火板和第二固定防火板,所述第二固定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二防火板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活动连接第二管道;
所述防护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第二固定防火板、隔热件和第一防火板组件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一防火复合板对接一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火板的每一所述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为h2,9.5mm≤h2≤12mm,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与该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包括第一防火板和第一固定防火板,所述第一固定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第一管道之间,第一防火板和第一固定防火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所述第一固定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和三层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一防火复合板对接一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火板的每一所述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为h1,9.5mm≤h1≤12mm,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与该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的背离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设有辅助防火带,该辅助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邻的端面分别凸设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防水带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防水带组件、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一管道的端面和第二管道的端面,以及第一防火板组件围设形成防火空间,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隔热件位于该防火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防水带组件安装在在两个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以防止外部水分进入到两管道内,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以为任意相邻的两管道。防火组件设置在防水带组件的内侧,可防止管道内部火势影响到防水带组件,从而保护防水带组件。进一步将防火组件设置为第一防火板、隔热件、以及第二防火板,若管道内起火,火势能由第一防火板、隔热件和第二防火板三层结构逐步进行阻隔,使得管道内部的火势对防水带组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试验检测,如上所述的防火设计最少可以达到四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四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造成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水带组件的使用年限。
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通过夹持组件与第一管道固定连接,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活动连接第二管道,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在纵向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具体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第一管道,且抵接于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第一管道,且抵接于第二防火板组件远离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侧,该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分别对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的外侧进行止挡,将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内部的隔热件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且便于施工现场的安装。
为了防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在纵向移动的过程中,温度从第一防火板和第二防火板未设置隔热件的部位传递,在隔热件的一端设置柔性防火带,该柔性防火带可进行伸缩,进而防止过热的温度从此处传递,进一步提升防火组件的防火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防水带组件 33 夹持组件
30 防火组件 331 第一夹持件
31 防护板组件 333 第二夹持件
311 第一防火板组件 335 悬挂件
3111 第一防火板 3351 第一连接臂
3111a 防火复合板 3353 第二连接臂
3113 第一固定防火板 34 辅助防火带
3113a 固定防火复合板 35 柔性防火带
312 隔热件 36 连接件
313 第二防火板组件 40 第一管道
3131 第二防火板 41 第一连接段
3131a 防火复合板 50 第二管道
3133 第二固定防火板 51 第二连接段
3133a 固定防火复合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包括防水带组件10和防火组件30,防水带组件10和防火组件30连接于相邻的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之间,防火组件30与防水带组件10间隔设置,并位于防水带组件10的内侧,防火组件30包括:
防护板组件31,防护板组件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以及固定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之间的隔热件312;
夹持组件33,夹持组件33包括第一夹持件331和第二夹持件333,第一夹持件331固定连接第一管道40,且抵接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远离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一侧,第二夹持件333固定连接第一管道40,且抵接于第二防火板组件313远离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一侧,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活动连接第二管道50;以及
柔性防火带35,柔性防火带35位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与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之间,且连接隔热件312和第二管道5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防水带组件10安装在在两个相邻的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之间,以防止外部水分进入到两管道内,该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可以为任意相邻的两管道。防火组件30设置在防水带组件10的内侧,可防止管道内部火势影响到防水带组件10,从而保护防水带组件10。进一步将防火组件30设置为第一防火板组件311、隔热件312、以及第二防火板组件313,若管道50内起火,火势能由第一防火板组件311、隔热件312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三层结构逐步进行阻隔,使得管道内部的火势对防水带组件10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试验检测,如上所述的防火设计最少可以达到四小时的防火需求,也即,管道内起火四小时内不会对防水带组件10造成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水带组件10的使用年限。
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通过夹持组件33与第一管道40固定连接,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活动连接第二管道50,使得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之间能够在纵向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具体地:夹持组件33包括第一夹持件331和第二夹持件333,第一夹持件331固定连接第一管道40,且抵接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远离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一侧,第二夹持件333固定连接第一管道40,且抵接于第二防火板组件313远离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一侧,该第一夹持件331和第二夹持件333能分别对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外侧进行止挡,将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以及内部的隔热件312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40,且便于施工现场的安装。
为了防止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在纵向移动的过程中,温度从第一防火板在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未设置隔热件312的部位传递,在隔热件312的一端设置柔性防火带35,该柔性防火带35可进行伸缩,进而防止过热的温度从此处传递,进一步提升防火组件30的防火能力。
该柔性防火带35采用石棉,在安装时会采用预压缩的方式进行安装,也即在同样的高度下,使得石棉的密度更大,使得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在纵向位移过程中,该柔性防火带35能够纵向伸展,满足纵向位移的要求,且该柔性防火带35在纵向伸展过程中能够起到隔热防火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与管道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螺栓加固定板的方式连接,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与管道的活动连接可采用在第二管道50的端部设置滑动插槽,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端部插入至该滑动插槽内进行滑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与管道50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3,夹持组件33还包括位于二夹持件333背向第一夹持件331的一侧的悬挂件335,悬挂件335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臂3351和第二连接臂3353,第一连接臂3351固定连接第一管道40,第二连接臂3353固定连接第二夹持件333。
该第二夹持件333为覆盖于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上方的防火复合板,能提高防护板组件31邻接于第一管道40的部分防火能力。
第一夹持件331为覆盖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下方的防火复合板,进一步提高防护板组件31邻接于第一管道40的部分防火能力。该第一夹持件331还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第一防火板组件311,进一步提高第一防火板组件311连接的稳固性。
由于第一管道40位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一端,通过该悬挂件335能方便的将端部的第一管道40和第二夹持件333进行固定,第一连接臂3351由第二连接臂3351靠近第一管道40的端部向背离第二夹持件333的方向延伸,并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一管道40,第二连接臂3351通过拉爆螺丝与第二夹持件333固定连接,该拉爆螺丝的直径为M16。
继续参见图2,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351和第二连接臂3353相互垂直。该悬挂件335可以为角钢,该第一连接臂3351和第二连接臂3353的长度均为100mm,第一连接臂3351和第二连接臂3353的宽度均为10mm。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防火板组件313包括第二防火板3131和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位于第二防火板3131和第一管道40之间,且固定连接第二夹持件333,第二防火板组件313活动连接第二管道;
防护板组件31还包括连接件36,第二防火板3131、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隔热件312和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均固定连接连接件36。
具体地,悬挂件335、第二夹持件333和该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依次通过拉爆螺丝固定连接,提高了该防护板组件31端部与第一管道40连接的牢固程度。
连接件36可以为多个槽钢,也可以为槽钢于角钢的组合结构,还可以为槽钢与其他多种形状的连接钢材组合而成的连接结构,连接件36主要用于将第一防火板组件311、隔热件312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进行固定连接。
该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的设置,便于施工现场对防火组件进行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厚度H2的范围值为:28.5mm≤H2≤36mm。
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位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上方,第二防火板组件313起到最终隔热的作用,因此,厚度同样不宜太薄,若太薄无法起到隔绝温度的目的,设置为大于等于28.5mm,即可实现上述的隔绝温度目的。当然,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厚度也不宜过过厚,过厚会影响管道的整体装配,因此,将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36mm。
第二防火板3131和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的厚度均为28.5mm~36mm。
为了方便运输和装配,第二防火板3131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3131a,三层防火复合板3131a均固定连接连接件36,第二固定防火板3133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3133a,三层防火复合板3131a固定连接第二夹持件333,一防火复合板3131a对接一固定防火复合板3133a。
进一步地,第二防火板3131的每一防火复合板3131a的厚度为h2,9.5mm≤h2≤12mm,固定防火复合板3133a与该防火复合板3131a的厚度一致。
该第二防火板3131若设置为整块的板,在运输和装配的过程中较为不便,因此,采用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3131a,可以方便运输和装配。每一层的防火复合板的厚度要满足9.5mm至12mm,以使得整体的厚度满足防火需求。
三层防火复合板可采用自攻螺丝的方式进行组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组装,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结合图4,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包括第一防火板3111和第一固定防火板3113,第一固定防火板3113位于第一防火板3111与第一管道40之间,第一防火板3111和第一固定防火板3113均固定连接连接件36。
该第一固定防火板3113的设置便于该防火组件30的安装,为现场施工提供了便利。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厚度H1的范围值为:28.5mm≤H1≤36mm。
第一防火板组件311起到初步防火的作用,因此,厚度不宜太薄,若太薄无法起到防火的目的,设置为大于等于28.5mm,即可实现上述的防火目的。当然,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厚度也不宜过过厚,过厚会影响管道的整体装配,因此,将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36mm。
继续参见图4,为了方便第一防火板3111的运输和装配,第一防火板3111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3111a,第一固定防火板3113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3113a,三层防火复合板3111a和三层固定防火复合板3113a均固定连接连接件36,一防火复合板3111a对接一固定防火复合板3113a。三层防火复合板可采用自攻螺丝的方式进行组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组装,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运输和装配,第一防火板3111的每一防火复合板3111a的厚度为h1,9.5mm≤h1≤12mm,固定防火复合板3133a与该防火复合板3131a的厚度一致。
为了实现更好的防火效果,可以采用如下设置:三层防火复合板中,由下至上的钢板的厚度逐渐减小,三者整体的厚度还是要满足28.5mm≤H1≤36mm。因为,位于下方的钢板的厚度足够厚,在产生较大的火势时,位于下方的钢板起到第一层的抵御,不会因火势过大而产生形变。
该防火复合板,是一种复合钢板,内层是掺加纤维的水泥核心层,外侧为0.5mm厚有孔镀锌钢板。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隔热件312为石棉。石棉亦称“石棉纤维”,为可分裂成富有弹性纤维丝的某些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化学式:3MgO·2SiO2·2H2O,呈纤维状,绿黄色或白色,分裂成絮时呈白色,丝绢光泽,纤维富有弹性,石棉具耐酸、耐碱和耐热性能,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因此,本申请的隔热件312采用石棉材质,可以较好的隔热防火。
进一步地,隔热件312的厚度H3的范围值为:120mm≤H3≤150mm。同样的,隔热件312厚度不宜太薄,若太薄无法起到隔绝温度的目的,设置为大于等于120mm,即可实现上述的隔绝温度目的。当然隔热件312的厚度也不宜过过厚,过厚会影响管道的整体装配,因此,将隔热件312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150mm。
结合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隔热件312的背离柔性防火带35的一端设有辅助防火带34,该辅助防火带34的一端与隔热件3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管道40连接。
也即,隔热件312在安装时,其两端未与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的端部直接连接,隔热件312一端通过柔性防火带35于第二管道50连接,另一段通过辅助防火带34连接,该辅助防火带34与柔性防火带35的作用类似,对热量的传递进行阻挡。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管道40和第二管道50相邻的端面分别凸设有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防水带组件10连接该第一连接段41和第二连接段51,防水带组件10、第一连接段41、第二连接段51、第一管道40的端面和第二管道50的端面,以及第一防火板组件311围设形成防火空间,第二防火板组件313以及隔热件312位于该防火空间内。
如此设置的防火空间,既可方便装配防火组件30和防水带组件10,又使得整体的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隔热件312安装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朝向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表面。在装配防火组件30时,先将第一防火板组件311装配好,然后将隔热件312装配在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表面,然后在装配柔性防火带35,最后再将第二防火板组件313装配好即可完整从整体的装配。隔热件312的上下表面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上表面和第二防火板组件313的下表面,当然,也可以采用类似与本申请图示中所显示的,只安装在第一防火板组件311的上表面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带组件和防火组件,所述防水带组件和所述防火组件连接于相邻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所述防火组件与所述防水带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防水带组件的内侧,所述防火组件包括:
防护板组件,所述防护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的隔热件;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抵接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和第二防火板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以及
柔性防火带,所述柔性防火带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隔热件和所述第二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二夹持件背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的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包括第二防火板和第二固定防火板,所述第二固定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二防火板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活动连接第二管道;
所述防护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防火板、第二固定防火板、隔热件和第一防火板组件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一防火复合板对接一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火板的每一所述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为h2,9.5mm≤h2≤12mm,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与该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一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组件包括第一防火板和第一固定防火板,所述第一固定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一防火板与第一管道之间,第一防火板和第一固定防火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防火复合板,所述第一固定防火板包括三层层叠设置的固定防火复合板,三层所述防火复合板和三层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一防火复合板对接一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火板的每一所述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为h1,9.5mm≤h1≤12mm,所述固定防火复合板与该防火复合板的厚度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背离所述柔性防火带的一端设有辅助防火带,该辅助防火带的一端与所述隔热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邻的端面分别凸设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防水带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防水带组件、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一管道的端面和第二管道的端面,以及第一防火板组件围设形成防火空间,所述第二防火板组件以及隔热件位于该防火空间内。
CN201820037980.6U 2018-01-10 2018-01-10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Active CN208009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7980.6U CN208009479U (zh) 2018-01-10 2018-01-10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7980.6U CN208009479U (zh) 2018-01-10 2018-01-10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9479U true CN208009479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7980.6U Active CN208009479U (zh) 2018-01-10 2018-01-10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9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8720A (zh) * 2018-01-10 2018-06-05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8720A (zh) * 2018-01-10 2018-06-05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09479U (zh)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107989071B (zh) 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72U (zh) 具有线性移动机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81U (zh) 具有固定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108118720B (zh) 具有连接结构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82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08009478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107956222B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112696066A (zh) 一种户外变电柜防护装置
CN110886399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复合不锈钢拉结件
CN208009480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N208009477U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108240000A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CN107956224A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DE102007050639B4 (de) Brandschutzverkleidung
CN210529982U (zh) 装配式防火保温板
CN101736820B (zh) 一种带柔性定位件的保温构件
CN208415570U (zh)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外包复合材料防火构造
CN107956223A (zh)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防火结构
CN220725446U (zh) 一种防水防火保温墙体
CN212679892U (zh) 一种电杆防火套
CN216552670U (zh) 一种保温复合混凝土预制构件
CN208396068U (zh) 一种保温、隔声一体化构造剪力墙
CN101054805B (zh) 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
CN209805344U (zh) 用于冷库的防火、防冷桥电缆穿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