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6639U - 一种汽车稳定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稳定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06639U CN208006639U CN201820215162.0U CN201820215162U CN208006639U CN 208006639 U CN208006639 U CN 208006639U CN 201820215162 U CN201820215162 U CN 201820215162U CN 208006639 U CN208006639 U CN 2080066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ggle
- torque arm
- automobile
- stabilizer bar
-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稳定杆,包括扭力杆,所述扭力杆沿汽车副车架横向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独立设置于扭力杆轴线方向两端的扭力臂,扭力臂整体呈“L”形且“L”形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两根扭力臂各自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的连接在扭力杆的两端并使得扭力臂和扭力杆连接后整体呈“U”结构,扭力臂上的与扭力杆相邻的一端部各自通过一个连接结构铰接连接于汽车副车架,扭力臂的远离扭力杆的一端各自与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加工制造,能够降低其折弯处的应力和受到的瞬时冲击力以提高使用寿命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稳定杆。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设计中,为了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通常把悬架的刚度设计得比较低,但是悬架的刚度低了以后会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为此,在汽车的悬架系统中通常会采用稳定杆,用以提高悬架侧倾角刚度,减少车身倾角。
稳定杆的功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尽量使车身保持平衡。目的是减少汽车横向侧倾程度和改善平顺性。稳定杆实际上是一个横置的扭杆弹簧,在功能上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弹性元件。当车身只作垂直运动时,两侧悬架变形相同,稳定杆不起作用。当汽车转弯时,车身侧倾,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外侧悬架会压向稳定杆,稳定杆就会发生扭曲,杆身的弹力会阻止车轮抬起,从而使车身尽量保持平衡,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
现有的稳定杆为整体呈“U”形的单段杆状结构,如图5所示,两个折弯部各自与汽车副车架铰接相连,两个端部各自与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连接。现有的汽车稳定杆通常采用整根杆热弯,然后在经热处理而成型,由于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折弯处容易发生变形,并容易产生应力使得该处容易发生断裂。并且汽车在行驶转弯时,稳定杆一端绕着轴线上下转动、以及折弯处会受到的垂直于水平面的瞬时冲击力较大,容易致使该处发生断裂现象。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方便加工制造,能够降低其折弯处的应力和受到的瞬时冲击力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汽车稳定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方便加工制造,能够降低其折弯处的应力和受到的瞬时冲击力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汽车稳定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稳定杆,包括扭力杆,所述扭力杆沿汽车副车架横向设置,其特点在于,还包括两根独立设置于扭力杆轴线方向两端的扭力臂,扭力臂整体呈“L”形且“L”形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两根扭力臂各自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可拆卸的连接在扭力杆的两端并使得扭力臂和扭力杆连接后整体呈“U”结构,扭力臂上的与扭力杆相邻的一端部各自通过一个连接结构铰接连接于汽车副车架,扭力臂的远离扭力杆的一端各自与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相连。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稳定杆设计为三段式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原有结构形式的稳定杆工艺复杂的问题,能够具有方便加工制造的优点;其次,三段式结构的稳定杆,在总长度一定时,每一段的长度更小,这样在加工制造时,折弯处变形减小,应力集中更小,能够提高稳定杆的使用寿命;三段式的稳定杆还具有方便根据每一段杆的受力不同以将其设计呈匹配其受力特点的材质和横截面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的稳定杆在使用时,扭力杆是悬空的,依靠扭力臂的两端将稳定杆固定,这样相比于原有结构形式的稳定杆,扭力杆受到的径向力减小,主要受到扭力和轴向力,能够起到保护扭力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方便使得扭力臂的横截面积大于扭力臂的横截面积设置,使得扭力臂能够更好地承受扭力和轴向力,并且扭力臂的弯折部不易断裂,以达到降低整个稳定杆质量,同时达到了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橡胶材质制得的衬套座,所述衬套座套接在扭力臂上设有的环形凹槽内,并且衬套座能够固定连接于汽车副车架上。
这样,扭力臂能够在衬套座内沿自身轴线转动,将扭力传递给扭力杆。并且在扭力臂受轴向力或发生偏斜时,橡胶材质制得的衬套座能够对扭力臂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扭力臂受到的瞬时冲击力,达到保护扭力臂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稳定杆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呈“几”字行结构且对所述衬套座形成半包围结构,并且连接支架开口端的折弯部能够与汽车副车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这样,连接支架对衬套座形成半包围结构,能很好地限制衬套座因受力产生的变形量,并且能够很好地将扭力臂的倾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证稳定杆的工作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部为扭力臂上的在横向上与扭力杆的一重叠段,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其自身径向的两个扭力臂连接孔,在所述扭力杆上的对应两个扭力臂连接孔的位置设有两个扭力杆连接孔,并且所述扭力臂连接孔和扭力杆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相连。
这样,将扭力臂和扭力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可靠,并且,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扭力杆位于背离“U”形开口的一侧。
这样,“U”形开口侧的空间更大,能够方便布置汽车底盘上的其他零部件;同时,在扭力臂长度一定时,这样的位置关系使得扭力臂的力臂长度更长,能够提供更大得扭力。
作为优化,所述扭力臂连接孔为沿竖向上的长条形孔结构,在扭力臂连接孔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连接有弹力结构,且两个弹力结构相对的两个工作端支撑于连接螺栓的同一径向的两个侧面。
这样,当汽车行驶转向时,汽车发生侧倾,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外侧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会压向扭力臂,扭力臂将力传递到扭力杆,扭力杆将力传递到另一侧扭力臂,扭力杆的弹力会阻止车轮抬起,从而使车身尽量保持平衡,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扭力杆与扭力臂的连接位置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力,这其中包括了垂直于水平面的瞬时冲击力,以及沿水平方向上的瞬时冲击力,将扭力臂连接孔为长条形孔结构,并且在扭力臂连接孔内设置有弹力结构,能够使得扭力臂与扭力杆之间能够依靠弹力结构抵消侧倾的瞬时冲击力,避免瞬时冲击过大而导致扭力杆断裂,并且在发生位移之后还能够恢复;这样能够降低受到的瞬时冲击力达到保护整个稳定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所述弹力结构为螺旋弹簧;在扭力臂连接孔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向相背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螺旋弹簧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这样,方便弹力结构的安装,并且安装槽能够对弹力结构形成导向和收纳作用,使得螺旋弹簧能够很好地抵消侧倾的瞬时冲击力。
作为优化,在两个螺旋弹簧的工作端各自连接垫块,两个垫块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面为与连接螺栓的螺杆外圆周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这样,设置的两个垫块能够对连接螺栓的螺杆形成很好的包容结构,有利于对螺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能够保持竖直状态;并且设置的垫块能够抵消来自螺杆的各个方向的瞬时冲击力,起到保护扭力臂和扭力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在所述连接部与扭力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这样,扭力臂的连接部与扭力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能够对沿水平方向上的瞬时冲击力进行缓冲,起到保护整个稳定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化,所述扭力杆1为截面呈“U”形结构的直杆。
这样,采用“U”形结构的扭力杆传递扭力的效果更好,扭力杆为一根直杆,由于不需要进行热弯工艺,截面不易变形,也不会产生热应力或应力集中等缺陷,横截面为规则的形状,热处理后的应力处于均匀,不易发生断裂等问题;并且还具降低整个稳定杆质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显示汽车副车架部分以及滑柱)。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扭力臂的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5为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结构的汽车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汽车稳定杆,包括扭力杆1,所述扭力杆沿汽车副车架横向设置,还包括两根独立设置于扭力杆轴线方向两端的扭力臂2,扭力臂2整体呈“L”形且“L”形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两根扭力臂各自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可拆卸的连接在扭力杆1的两端并使得扭力臂和扭力杆连接后整体呈“U”结构,扭力臂上的与扭力杆相邻的一端部各自通过一个连接结构铰接连接于汽车副车架,扭力臂2的远离扭力杆的一端各自与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相连。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稳定杆设计为三段式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原有结构形式的稳定杆工艺复杂的问题,能够具有方便加工制造的优点;其次,三段式结构的稳定杆,在总长度一定时,每一段的长度更小,这样在加工制造时,折弯处变形减小,应力集中更小,能够提高稳定杆的使用寿命;三段式的稳定杆还具有方便根据每一段杆的受力不同以将其设计呈匹配其受力特点的材质和横截面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的稳定杆在使用时,扭力杆是悬空的,依靠扭力臂的两端将稳定杆固定,这样相比于原有结构形式的稳定杆,扭力杆受到的径向力减小,主要受到扭力和轴向力,能够起到保护扭力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方便使得扭力臂的横截面积大于扭力臂的横截面积设置,使得扭力臂能够更好地承受扭力和轴向力,并且扭力臂的弯折部不易断裂,以达到降低整个稳定杆质量,同时达到了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橡胶材质制得的衬套座3,所述衬套座套接在扭力臂2上设有的环形凹槽内,并且衬套座3能够固定连接于汽车副车架上。
这样,扭力臂能够在衬套座内沿自身轴线转动,将扭力传递给扭力杆。并且在扭力臂受轴向力或发生偏斜时,橡胶材质制得的衬套座能够对扭力臂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扭力臂受到的瞬时冲击力,达到保护扭力臂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稳定杆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4,所述连接支架呈“几”字行结构且对所述衬套座3形成半包围结构,并且连接支架4开口端的折弯部能够与汽车副车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这样,连接支架对衬套座形成半包围结构,能很好地限制衬套座因受力产生的变形量,并且能够很好地将扭力臂的倾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证稳定杆的工作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扭力臂2上的在横向上与扭力杆1的一重叠段,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其自身径向的两个扭力臂连接孔5,在所述扭力杆1上的对应两个扭力臂连接孔5的位置设有两个扭力杆连接孔6,并且所述扭力臂连接孔5和扭力杆连接孔6通过连接螺栓相连。
这样,将扭力臂和扭力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可靠,并且,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扭力杆1位于背离“U”形开口的一侧。
这样,“U”形开口侧的空间更大,能够方便布置汽车底盘上的其他零部件;同时,在扭力臂长度一定时,这样的位置关系使得扭力臂的力臂长度更长,能够提供更大得扭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扭力臂连接孔5为沿竖向上的长条形孔结构,在扭力臂连接孔5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连接有弹力结构,且两个弹力结构相对的两个工作端支撑于连接螺栓的同一径向的两个侧面。
这样,当汽车行驶转向时,汽车发生侧倾,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外侧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会压向扭力臂,扭力臂将力传递到扭力杆,扭力杆将力传递到另一侧扭力臂,扭力杆的弹力会阻止车轮抬起,从而使车身尽量保持平衡,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扭力杆与扭力臂的连接位置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力,这其中包括了垂直于水平面的瞬时冲击力,以及沿水平方向上的瞬时冲击力,将扭力臂连接孔为长条形孔结构,并且在扭力臂连接孔内设置有弹力结构,能够使得扭力臂与扭力杆之间能够依靠弹力结构抵消侧倾的瞬时冲击力,避免瞬时冲击过大而导致扭力杆断裂,并且在发生位移之后还能够恢复;这样能够降低受到的瞬时冲击力达到保护整个稳定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力结构为螺旋弹簧;在扭力臂连接孔5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向相背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螺旋弹簧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这样,方便弹力结构的安装,并且安装槽能够对弹力结构形成导向和收纳作用,使得螺旋弹簧能够很好地抵消侧倾的瞬时冲击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两个螺旋弹簧的工作端各自连接垫块8,两个垫块8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面为与连接螺栓的螺杆外圆周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这样,设置的两个垫块能够对连接螺栓的螺杆形成很好的包容结构,有利于对螺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能够保持竖直状态;并且设置的垫块能够抵消来自螺杆的各个方向的瞬时冲击力,起到保护扭力臂和扭力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部与扭力杆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这样,扭力臂的连接部与扭力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能够对沿水平方向上的瞬时冲击力进行缓冲,起到保护整个稳定杆的作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扭力杆1为截面呈“U”形结构的直杆。
这样,采用“U”形结构的扭力杆传递扭力的效果更好,扭力杆为一根直杆,由于不需要进行热弯工艺,截面不易变形,也不会产生热应力或应力集中等缺陷,横截面为规则的形状,热处理后的应力处于均匀,不易发生断裂等问题;并且还具降低整个稳定杆质量的优点。具体实施时,扭力杆的“U”开口朝向扭力臂的方向设置,在扭力杆在受到扭力时,扭力杆上先从“U”开口侧开始变形,随着扭力的增加,“U”的底部再开始变形,这样使得U”开口侧在每一次承受扭力时都能够参与变形传递扭力,并且U”开口侧是变形后最容易恢复的部位,让其参与传递每一次扭力,能够有效降低扭力杆断裂的风险并提高扭力杆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稳定杆,包括扭力杆(1),所述扭力杆沿汽车副车架横向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独立设置于扭力杆轴线方向两端的扭力臂(2),扭力臂(2)整体呈“L”形且“L”形的拐角处为圆弧结构,两根扭力臂各自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可拆卸的连接在扭力杆(1)的两端并使得扭力臂和扭力杆连接后整体呈“U”结构,扭力臂上的与扭力杆相邻的一端部各自通过一个连接结构铰接连接于汽车副车架,扭力臂(2)的远离扭力杆的一端各自与汽车减震器总成的滑柱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橡胶材质制得的衬套座(3),所述衬套座套接在扭力臂(2)上设有的环形凹槽内,并且衬套座(3)能够固定连接于汽车副车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4),所述连接支架呈“几”字行结构且对所述衬套座(3)形成半包围结构,并且连接支架(4)开口端的折弯部能够与汽车副车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扭力臂(2)上的在横向上与扭力杆(1)的一重叠段,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其自身径向的两个扭力臂连接孔(5),在所述扭力杆(1)上的对应两个扭力臂连接孔(5)的位置设有两个扭力杆连接孔(6),并且所述扭力臂连接孔(5)和扭力杆连接孔(6)通过连接螺栓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1)位于背离“U”形开口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臂连接孔(5)为沿竖向上的长条形孔结构,在扭力臂连接孔(5)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连接有弹力结构,且两个弹力结构相对的两个工作端支撑于连接螺栓的同一径向的两个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结构为螺旋弹簧(7);在扭力臂连接孔(5)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向相背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螺旋弹簧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螺旋弹簧的工作端各自连接垫块(8),两个垫块(8)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面为与连接螺栓的螺杆外圆周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与扭力杆(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1)为截面呈“U”形结构的直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15162.0U CN208006639U (zh) | 2018-02-07 | 2018-02-07 | 一种汽车稳定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15162.0U CN208006639U (zh) | 2018-02-07 | 2018-02-07 | 一种汽车稳定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06639U true CN208006639U (zh) | 2018-10-26 |
Family
ID=6388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1516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6639U (zh) | 2018-02-07 | 2018-02-07 | 一种汽车稳定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066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4642A (zh) * | 2019-01-29 | 2019-04-16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稳定杆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
-
2018
- 2018-02-07 CN CN201820215162.0U patent/CN2080066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4642A (zh) * | 2019-01-29 | 2019-04-16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稳定杆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16200B2 (en) | Vehicle suspension assembly | |
CN102363408B (zh) | 自补偿浮动摆臂独立悬挂系统 | |
CA1177098A (en) |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 |
CN203198673U (zh) | 麦弗逊空气悬架 | |
CN103121387A (zh) |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3660829A (zh) |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 |
CN106515334B (zh) | 一种前独立悬架机构 | |
CN208006639U (zh) | 一种汽车稳定杆 | |
EP4368422A1 (en) | Suspens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 |
US20100052282A1 (en) | Stabilizer device with wheeled guide arm | |
CN210337478U (zh) | 一种紧凑型转向轮悬架 | |
US6079722A (en) | Front suspension for vehicle | |
CN217495766U (zh) | 一种后主动悬架系统及车辆 | |
CN211543681U (zh) | 联动调节车轮外倾角参数悬架 | |
US5992866A (en) | Motor-vehicle rear suspension | |
CN201914037U (zh) |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 |
CN210309798U (zh) | 一种紧凑型驱动轮悬架 | |
CN210526681U (zh) |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四点悬浮式前悬置系统 | |
CN2388061Y (zh) | 前驱动独立悬架前轴 | |
CN206884629U (zh) |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 |
CN201566437U (zh) | 一种长度可调双横臂式悬架 | |
CN105196827B (zh) | 一种稳定连接杆连接机构 | |
CN210011567U (zh) | 蝶片式汽车稳定杆 | |
WO2018023203A1 (zh) | 轻量化空心汽车横向稳定杆 | |
CN211106767U (zh) | 一种断开式前桥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