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5045U -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5045U
CN207995045U CN201820145463.0U CN201820145463U CN207995045U CN 207995045 U CN207995045 U CN 207995045U CN 201820145463 U CN201820145463 U CN 201820145463U CN 207995045 U CN207995045 U CN 207995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integrated transporting
circuit
voltage conversion
convers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454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qian Huayi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eed Beau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eed Beau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eed Beau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454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5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5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50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设置有中央处理器、风压电路、风量电路及防喘电路;在风压电路内设置有风压传感器及I/U转换器;I/U转换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和后级流压转换电路;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W1及集成运放A1,电阻R1分别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集成运放A1的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一个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位器W1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电阻R4接地,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与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利用由两级流压转换电路所构成的I/U转换器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

Description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砼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商砼就是商品混凝土,1953年由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
砼(tóng),是混凝土的学名。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迄今60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 “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Analog(模拟)电子技术和 Digital(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得很快。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假定了电子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J.J.Thompson)用试验找出了电子。1904年,英国人J.A.Fleming发明了最简单的二极管(diode或 valve),用于检测微弱的无线电信号。1906年,L.D.Forest在二极管中安上了第三个电极(栅极,grid)发明了具有放大作用的三极管,这是电子学早期历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研究人员发明晶体管。1958年集成电路的第一个样品见诸于世。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子器件及其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应用。半导体器件是构成各种分立、集成电子电路最基本的元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层出不穷。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电话、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CD)、电脑、移动通信产品等。
电子技术是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由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发明电报开始,187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电子管。电子产品在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商砼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粉尘,而操作员过多的吸入粉尘的话,将严重的影响操作员健康,为此,我们在进行商砼生产时将在其生产区域内设置大型排风、收集等设备,将所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排除,避免影响操作员的健康,在架设大型排风、收集等设备时,将应用到离心机,而离心机在应用时,如何避免出现喘振现象,则为重中之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在进行商砼生产时,利用由两级流压转换电路所构成的I/U转换器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并在设置时基于集成运放而设计,使得电路在进行流压转换时效率更高,稳定性更佳,避免出现系统性故障发生,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设置有中央处理器、风压电路、风量电路及防喘电路,所述风压电路和风量电路皆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防喘电路;在所述风压电路内设置有风压传感器及I/U转换器,所述风压传感器连接I/U转换器,所述I/U转换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I/U转换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和后级流压转换电路,风压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W1及集成运放A1,电阻R1作为前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集成运放A1的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一个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位器W1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电阻R4接地,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与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后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7、电阻R8、电阻R6、电位器W2、二极管D1、电阻R9、电阻R10、电位器W2及集成运放A2,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与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10和电位器W3与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1和电位器W2并联且通过电阻R6与电源+UCC相连接,电位器W2的可调端通过电阻R8与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R9接地,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在设计使用时,优选的集成运放A1和集成运放A2皆采用单电源,低电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MAX4330。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电阻R2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连接集成运放A1的同相输入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6,电阻R8连接集成运放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9连接集成运放A2的同相输入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风量电路内设置有用于将非电量的风量信息转换为电量信息的风量传感器,将用于将转换后的风量电流信号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的I/U转换电路,所述风量传感器连接I/U转换电路,I/U转换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防喘电路内设置有D/A转换电路、U/I转换器及防喘振阀,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D/A转换电路,所述D/A转换电路连接U/I转换器,所述U/I转换器连接防喘振阀。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供电电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电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存储器电路包括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静态随机存储器或/和动态随机存储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复位电路。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TMS320LF240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商砼生产时,利用由两级流压转换电路所构成的I/U转换器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并在设置时基于集成运放而设计,使得电路在进行流压转换时效率更高,稳定性更佳,避免出现系统性故障发生,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化的管理技术进行商砼生产的粉尘收集及排风管理,结合传感器技术对风压和风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结合预制控制策略进行后续调节,使得排风、收集等设备不会出现喘振现象,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整个系统具有设计科学,使用合理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结合传感器技术,将非电量信息转换为电量信息,使得中央处理器能够根据预制的基础信息进行对比处理,从而达到避免排风、收集等设备出现喘振现象目的,进一步达到避免粉尘再次泄漏,影响操作员健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I/U转换器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应用到软件程序,但申请人在此声明,该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所应用的软件程序皆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涉及到软件程序的更改及保护,只是对为实现发明目的而设计的硬件架构的保护。
实施例1: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在进行商砼生产时,利用由两级流压转换电路所构成的I/U转换器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并在设置时基于集成运放而设计,使得电路在进行流压转换时效率更高,稳定性更佳,避免出现系统性故障发生,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设置有中央处理器、风压电路、风量电路及防喘电路,所述风压电路和风量电路皆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防喘电路;在所述风压电路内设置有风压传感器及I/U转换器,所述风压传感器连接I/U转换器,所述I/U转换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I/U转换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和后级流压转换电路,风压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W1及集成运放A1,电阻R1作为前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集成运放A1的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一个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位器W1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电阻R4接地,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与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进行核心控制管理;所述风压电路,用于进行风压数据处理;所述风量电路,用于进行风量数据处理;所述防喘电路用于收集、排风等设备的防喘处理控制;所述风压传感器,用于将非电量的风压信息转换为电量信息,所述I/U转换器,用于将转换后的风压电流信号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的I/U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化的管理技术进行商砼生产的粉尘收集及排风管理,结合传感器技术对风压和风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结合预制控制策略进行后续调节,使得排风、收集等设备不会出现喘振现象,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整个系统具有设计科学,使用合理等特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后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7、电阻R8、电阻R6、电位器W2、二极管D1、电阻R9、电阻R10、电位器W2及集成运放A2,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与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10和电位器W3与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1和电位器W2并联且通过电阻R6与电源+UCC相连接,电位器W2的可调端通过电阻R8与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R9接地,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在设计使用时,优选的集成运放A1和集成运放A2皆采用单电源,低电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MAX433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电阻R2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连接集成运放A1的同相输入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6,电阻R8连接集成运放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9连接集成运放A2的同相输入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风量电路内设置有用于将非电量的风量信息转换为电量信息的风量传感器,将用于将转换后的风量电流信号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的I/U转换电路,所述风量传感器连接I/U转换电路,I/U转换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防喘电路内设置有D/A转换电路、U/I转换器及防喘振阀,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D/A转换电路,所述D/A转换电路连接U/I转换器,所述U/I转换器连接防喘振阀。
防喘振阀是是防止离心气体压缩机(离心机)在工作中出现喘振现象发生的装置。
离心压缩机在输出压力一定而流量减小到某一数值时,就将发生喘振。为了防止喘振发生,要保持流量不进入喘振区。压缩机在运行中,当管路系统阻力升高时,流量将随之减小,有可能降低到允许值以下。防喘振系统的任务就是在流量降到某一安全下限时,自动地将通大气的放空阀或回流到进口的旁通阀打开,增大经过空压机的流量,防止进入喘振区。取流量安全下限作为调节器的规定值。当流量测量值高于规定值时,放空阀全关:当测量值低于规定值时,调节器输出信号,将放空阀开启,使流量增加。完善的防喘振装置应根据压缩机出口压力(通过风压传感器收集数据)和流量(通过风量传感器收集数据)两个信号来进行控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供电电路。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电路。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存储器电路包括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静态随机存储器或/和动态随机存储器。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复位电路。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TMS320LF240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中央处理器、风压电路、风量电路及防喘电路,所述风压电路和风量电路皆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防喘电路;在所述风压电路内设置有风压传感器及I/U转换器,所述风压传感器连接I/U转换器,所述I/U转换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I/U转换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和后级流压转换电路,风压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前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位器W1及集成运放A1,电阻R1作为前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集成运放A1的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一个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5和电位器W1与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电阻R4接地,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与后级流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级流压转换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7、电阻R8、电阻R6、电位器W2、二极管D1、电阻R9、电阻R10、电位器W2及集成运放A2,集成运放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与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10和电位器W3与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1和电位器W2并联且通过电阻R6与电源+UCC相连接,电位器W2的可调端通过电阻R8与集成运放A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集成运放A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R9接地,集成运放A2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连接集成运放A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连接集成运放A1的同相输入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6,电阻R8连接集成运放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9连接集成运放A2的同相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量电路内设置有用于将非电量的风量信息转换为电量信息的风量传感器,将用于将转换后的风量电流信号进行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的I/U转换电路,所述风量传感器连接I/U转换电路,I/U转换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喘电路内设置有D/A转换电路、U/I转换器及防喘振阀,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D/A转换电路,所述D/A转换电路连接U/I转换器,所述U/I转换器连接防喘振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供电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电路包括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静态随机存储器或/和动态随机存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复位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TMS320LF2407。
CN201820145463.0U 2018-01-29 2018-01-29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5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5463.0U CN207995045U (zh) 2018-01-29 2018-01-29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5463.0U CN207995045U (zh) 2018-01-29 2018-01-29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5045U true CN207995045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4546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95045U (zh) 2018-01-29 2018-01-29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50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282A (zh) * 2018-11-27 2021-07-23 特博赢株式会社 可在喘振区域运转的涡轮鼓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7282A (zh) * 2018-11-27 2021-07-23 特博赢株式会社 可在喘振区域运转的涡轮鼓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95045U (zh)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CN101800551B (zh) 一种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
CN207442695U (zh) 一种电荷泵时序控制电路及电荷泵电路
CN106898353A (zh) 一种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系统及其语音识别方法
CN101626576B (zh) 一种参数配置模板的生成方法及利用模板配置参数的方法
CN110704995A (zh) 多变电站多类型风机的电缆布局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491320B (zh) 一种图像传感电路及方法
CN208000467U (zh) 一种智能化的商砼生产管理系统
CN1976234B (zh) 信号处理电路
CN208351280U (zh) 一种基于集成运放处理技术设计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CN108111137A (zh) 应用于商砼生产管理系统的流压转换电路
CN108089504A (zh) 基于智能管理技术设计的混凝土生产系统
CN108089505A (zh) 一种基于集成运放处理技术设计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CN101789789B (zh) 一种参考电压产生电路
CN108021077A (zh) 一种智能化的商砼生产管理系统
CN102568592A (zh) 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数据读取方法
Xu et al.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of AC/DC hybrid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a solid‐state transformer
Kabuo et al. An 80-MOPS-peak high-speed and low-power-consumption 16-b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N103825568B (zh)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03734823U (zh) 音频装置
CN107220811A (zh) 流程中节点激活的方法及装置
CN207053779U (zh) 广播设备扩音调节装置
CN202940777U (zh) 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测试系统的功率放大系统
CN206711075U (zh) 一种四象限模拟除法器
CN106325813A (zh) 一种随机数生成器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3

Address after: 223800 No. 555 Pudong Road, Su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QIAN HUAYI CONCRETE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34, 11th Floor, 8 Building, 88 Shengbang Street,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YOUNUOME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