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2563U -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2563U
CN207992563U CN201820424901.7U CN201820424901U CN207992563U CN 207992563 U CN207992563 U CN 207992563U CN 201820424901 U CN201820424901 U CN 201820424901U CN 207992563 U CN207992563 U CN 207992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s
main body
wear
accommodating chamber
composi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24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New Wor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24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2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2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2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所述头戴包括第一头戴主体、第二头戴主体、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第一头戴主体呈弧形结构,第二头戴主体呈弧形结构,第一钢带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另一端与第二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钢带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另一端与第二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二头戴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第一电池容纳腔靠近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第二电池容纳腔靠近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头戴。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增强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头戴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例如,虚拟现实眼镜、近视治疗仪、头戴式电筒等。以虚拟现实眼镜为例,虚拟现实眼镜是利用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能提供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虚拟现实眼镜包括设备主体和用于连接设备主体以便佩戴于人体头部的头戴。现有技术中,虚拟现实眼镜的电池普遍设置于头戴,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后方。为满足虚拟现实眼镜的供电需求,其电池体积往往较大,因此,为容纳电池,头戴设计体积便会随之增大,从而使得头戴整体外形臃肿,同时,也会增加头戴的重量,用户佩戴时间稍长即会出现压迫感和不舒适感,严重影响用户使用虚拟现实眼镜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应用于头戴式电子设备,所述头戴呈环状结构,包括第一头戴主体、第二头戴主体、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
所述第一头戴主体呈弧形结构,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前方,所述第二头戴主体呈弧形结构,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后方,所述第一钢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钢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头戴主体包括第一组成部、第二组成部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成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成部,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且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进行位置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组成部与所述第二组成部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页和第二转动页,所述第一组成部一端与所述第一钢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页连接,所述第二组成部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钢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成部包括第一组成部底壳和第一组成部盖体,所述第一组成部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所述第二组成部包括第二组成部底壳和第二组成部盖体,所述第二组成部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头戴主体包括第二头戴底壳和第二头戴盖体,所述第二头戴盖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条,所述隔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头戴盖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头戴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二头戴底壳,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内远离和/或靠近人体头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以使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内形成用于贴合电池的平面结构;
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内远离和/或靠近人体头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以使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内形成用于贴合电池的平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还包括软垫体,所述软垫体呈弧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内表面,佩戴时所述软垫体贴合于人体头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上述头戴;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佩戴时所述第一侧朝向人体头部的左侧,所述第二侧朝向人体头部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二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设备主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设备主板的主板容纳腔,所述设备主板设置于所述主板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且与所述设备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且与所述设备主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为虚拟现实眼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内部设置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使得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可以设计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池,以满足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池而言,相互独立的两个电池体积较小,可以分别容纳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头戴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加合理,可以避免头戴整体外形臃肿,以及重量增加的情况出现,用户佩戴时间较长也不会出现压迫感和不舒适感,从而增强了用户使用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头戴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头戴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头戴的剖面图。
图6为图4所示头戴的装配图。
图7为图4所示头戴的另一种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图8所示头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头戴的剖面图。
图11为图8所示头戴的装配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头戴式电子设备;100-头戴;110-第一头戴主体;111-带体容纳腔;112-第一钢带出入口;113-第二钢带出入口;120-第二头戴主体;121-第一电池容纳腔;1211-第一安装凸台;122-第二电池容纳腔;1221-第二安装凸台;123-第二头戴底壳;124-第二头戴盖体;1241-隔条;125-第一组成部;1251-第一组成部底壳;1252-第一组成部盖体;126-第二组成部;1261-第二组成部底壳;1262-第二组成部盖体;127-连接组件;1271-转轴;1272-第一转动页;1273-第二转动页;130-第一钢带;140-第二钢带;150-软垫体;160-第一弹性胶条;170-第二弹性胶条;200-设备主体;300-第一连接件;40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100,应用于头戴式电子设备,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可以是虚拟现实眼镜、近视治疗仪、头戴式电筒等。所述头戴100呈环状结构,包括第一头戴主体110、第二头戴主体120、第一钢带130和第二钢带140。
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呈弧形结构,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前方,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呈弧形结构,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后方,所述第一钢带1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钢带14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和第二电池容纳腔122,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佩戴时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位于人体头部后方靠左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位于人体头部后方靠右的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用“前”、“后”、“左”、“右”等术语所指代的方位为用户通过常规佩戴方式佩戴所述头戴100之后的方位。
通过上述设置,即可使得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的电池由现有技术中的一个设计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池,以满足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的供电需求,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池而言,相互独立的两个电池体积较小,可以分别容纳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和第二电池容纳腔122,因此,所述头戴100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加合理,可以避免头戴100整体外形臃肿,以及重量增加的情况出现。
请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可以包括第二头戴底壳123和第二头戴盖体124,且佩戴时所述第二头戴底壳123贴合于人体头部,此外,所述第二头戴盖体124的中部设置有隔条1241,所述隔条12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头戴盖体124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头戴盖体124盖合于所述第二头戴底壳123,以形成图2所示的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和第二电池容纳腔122。所述第二头戴底壳123和第二头戴盖体124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相互独立。为了便于电池的安装和更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头戴底壳123和第二头戴盖体124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二头戴盖体124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第二头戴底壳123。所述第二头戴盖体124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第二头戴底壳123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可拆卸连接件实现,也可以通过卡接等连接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人体头型往往存在个体差异,例如,人体头部的后部可能是扁平形、扁圆形、圆形,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呈弧形结构,但若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弧度无法调节,依旧无法提高个体差异的适用性和舒适性。有鉴于此,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也可以包括第一组成部125、第二组成部126和连接组件127,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成部125,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成部126,所述连接组件12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组成部125和第二组成部126,且所述第一组成部125和第二组成部126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27进行位置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组成部125与所述第二组成部126之间的夹角,也即,调节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弧度。如此,用户在佩戴所述头戴100之后,便可以根据自身头型,改变所述第一组成部125与所述第二组成部126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形状更加接近于自身头型,从而提高舒适性。
请结合图6和图7,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127包括转轴1271,以及与所述转轴1271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1271转动的第一转动页1272和第二转动页1273,所述第一组成部125一端与所述第一钢带1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页1272连接,所述第二组成部126一端与所述第二钢带1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页1273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页1272与所述转轴127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页1273与所述转轴1271之间存在阻尼作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页1272与所述第二转动页1273之间的夹角在调节好之后,能够保证稳定而不易形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成部125包括第一组成部底壳1251和第一组成部盖体1252,所述第一组成部盖体1252盖设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1251,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所述第二组成部126包括第二组成部底壳1261和第二组成部盖体1262,所述第二组成部盖体1262盖设于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1261,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1251和第一组成部盖体125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相互独立,同样,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1261和第二组成部盖体126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相互独立。为了便于电池的安装和更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1251和第一组成部盖体1252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组成部盖体125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1251,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1261和第二组成部盖体1262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二组成部盖体126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1261。所述第一组成部盖体125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1251的方式,以及所述第二组成部盖体126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1261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可拆卸连接件实现,也可以通过卡接等连接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再次参阅图2、图3、图5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和第二电池容纳腔122为弧形腔体,因此,为增强电池安装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内远离和/或靠近人体头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1211,以使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内形成用于贴合电池的平面结构,同样,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内远离和/或靠近人体头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1221,以使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内形成用于贴合电池的平面结构。如此,在安装电池时,电池便可以贴合于形成的所述平面结构,使得为电池提供的支撑力由弧形腔体的侧壁提供的点支撑或线支撑变为所述平面结构提供的面支撑,进而起到进一步稳定电池的作用。
请参阅图8,为进一步地提高舒适性,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100还包括软垫体150,所述软垫体150呈弧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内表面,佩戴时所述软垫体150贴合于人体头部。
请结合图9、图10和图11,为便于用户佩戴,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内部设置有带体容纳腔111,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带体容纳腔111与外环境的第一钢带出入口112,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带体容纳腔111与外环境的第二钢带出入口113。所述第一钢带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带体容纳腔111的内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钢带出入口112延伸至外环境,且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带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的一端能够在所述带体容纳腔111内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钢带130延伸至外环境的长度,同样,所述第二钢带140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带体容纳腔111的内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钢带出入口113延伸至外环境,且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带140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的一端能够在所述带体容纳腔111内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钢带140延伸至外环境的长度。
通过上述设置,用户在佩戴前,可以延长所述第一钢带130和第二钢带140延伸至外环境的长度,从而增大所述头戴100的围度,以便于佩戴,之后再缩短所述第一钢带130和第二钢带140延伸至外环境的长度,从而减小头戴100的围度,以使所述头戴100贴合于人体头部。
为实现所述头戴100的便捷佩戴,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100还包括第一弹性胶条160和第二弹性胶条170,所述第一弹性胶条160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胶条170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第二端部连接。如此,在用户延长所述第一钢带130和第二钢带140延伸至外环境的长度,以增大所述头戴100的围度时,所述第一弹性胶条160和第二弹性胶条170便会同步伸长,当用户将所述头戴100佩戴于头部后,所述第一弹性胶条160和第二弹性胶条170的恢复力便可以为所述第一钢带130和第二钢带140的收缩提供动力,以缩短所述第一钢带130和第二钢带140延伸至外环境的长度,使得所述头戴100的围度减小,而贴合于人体头部,从而简化了头戴100围度的调节过程,实现了所述头戴100的便捷佩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10,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可以是虚拟现实眼镜、近视治疗仪、头戴式电筒等。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包括设备主体200、第一连接件300、第二连接件400和上述头戴100。
所述设备主体2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佩戴时所述第一侧朝向人体头部的左侧,所述第二侧朝向人体头部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接件300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200的第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00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200的第二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还包括设备主板(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池(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电池(图中未示出)。所述设备主体200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设备主板的主板容纳腔,所述设备主板设置于所述主板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且通过线缆与所述设备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且通过线缆与所述设备主板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100及头戴式电子设备10,通过在所述第二头戴主体120的内部设置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和第二电池容纳腔122,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122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110的第二端部,使得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可以设计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池,以满足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的供电需求,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池而言,相互独立的两个电池体积较小,可以分别容纳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121和第二电池容纳腔122,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头戴100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加合理,可以避免头戴100整体外形臃肿,以及重量增加的情况出现,用户佩戴时间较长也不会出现压迫感和不舒适感,从而增强了用户使用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10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和“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应用于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呈环状结构,包括第一头戴主体、第二头戴主体、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
所述第一头戴主体呈弧形结构,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前方,所述第二头戴主体呈弧形结构,且佩戴时位于人体头部后方,所述第一钢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钢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包括第一组成部、第二组成部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成部,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成部,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且所述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进行位置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组成部与所述和第二组成部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配合,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转动页和第二转动页,所述第一组成部一端与所述第一钢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页连接,所述第二组成部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钢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包括第一组成部底壳和第一组成部盖体,所述第一组成部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组成部底壳,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所述第二组成部包括第二组成部底壳和第二组成部盖体,所述第二组成部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组成部底壳,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包括第二头戴底壳和第二头戴盖体,所述第二头戴盖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条,所述隔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头戴盖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头戴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二头戴底壳,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和第二电池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内远离和/或靠近人体头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安装凸台,以使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内形成用于贴合电池的平面结构;
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内远离和/或靠近人体头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台,以使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内形成用于贴合电池的平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还包括软垫体,所述软垫体呈弧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头戴主体的内表面,佩戴时所述软垫体贴合于人体头部。
8.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佩戴时所述第一侧朝向人体头部的左侧,所述第二侧朝向人体头部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二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头戴主体的第二端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设备主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设备主板的主板容纳腔,所述设备主板设置于所述主板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容纳腔,且与所述设备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池容纳腔,且与所述设备主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为虚拟现实眼镜。
CN201820424901.7U 2018-03-28 2018-03-28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992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24901.7U CN207992563U (zh) 2018-03-28 2018-03-28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24901.7U CN207992563U (zh) 2018-03-28 2018-03-28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2563U true CN207992563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9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24901.7U Active CN207992563U (zh) 2018-03-28 2018-03-28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25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464A (zh) * 2019-04-26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17434732A (zh) * 2023-12-19 2024-01-23 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464A (zh) * 2019-04-26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10244464B (zh) * 2019-04-26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17434732A (zh) * 2023-12-19 2024-01-23 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92563U (zh)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KR20170005135A (ko) 데이터 및 전력 커넥터
CN205594232U (zh) 虚拟现实眼镜
WO2008066721A3 (en) Communicative battery charger
CN209471305U (zh) 头戴显示设备
CN206638890U (zh) 头戴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CN108363290A (zh) 一种智能穿戴手表
CN111596471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6325053A (zh) 一种智能表及其供电方法
CN109188696A (zh) 一种航空模拟训练用交互式智能可调节mr头盔
CN207992566U (zh)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16022686U (zh) 一种腕戴神经刺激仪
CN206879055U (zh) 蓝牙耳机线及蓝牙耳机
CN211207365U (zh) 一种具有电泳式显示屏的u盘
CN207611197U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
CN208156614U (zh) 头戴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07518805U (zh) 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振动马达
CN207837003U (zh) 一种多功能保护套组件
CN215494807U (zh) 一种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vr设备的穿戴
CN212229335U (zh) 一种vr设备套装
CN209104838U (zh) 一种手持机充电宝
CN215297834U (zh) 一种集成式ar设备
CN219225484U (zh) 头戴式虚拟现实信息交互设备
CN109697896A (zh) 一种ar教学一体机
CN216959393U (zh) 一种磁吸式移动电源及虚拟现实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