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2213U -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2213U
CN207992213U CN201820263572.2U CN201820263572U CN207992213U CN 207992213 U CN207992213 U CN 207992213U CN 201820263572 U CN201820263572 U CN 201820263572U CN 207992213 U CN207992213 U CN 207992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bearing
temp
test bearing
experimental r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35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张昕
赵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635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2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2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2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其中,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包括:模拟机匣、试验轴承以及试验轴承座,试验轴承座用于安装试验轴,试验轴承座通过试验轴承安装在模拟机匣内,在模拟机匣位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用于分别收集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通过在模拟机匣位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分别从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流出供分析用,从而准确检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

Description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涡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主要为发动机轴承、齿轮提供润滑及冷却作用。润滑系统的流动介质为航空润滑油,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润滑油温度会升高,在高温作用下将导致滑油沉积,形成沉积物,如油泥、积碳等,与轴承表面相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轴承正常工作。
因此,在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选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试验评估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对于发动机轴承的实际影响,只有在通过试验验证后,才能将润滑油应用在实际的发动机上。
目前轴承试验相关的试验器主要集中在轴承性能本身的试验上,对于滑油高温性能对轴承的影响试验及其验证方法在国内并无相关现有技术。因此,如何模拟真实的滑油在航空涡轮发动机轴承中的真实运行情况以及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能够准确检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其包括:模拟机匣、试验轴承以及试验轴承座,试验轴承座用于安装试验轴,试验轴承座通过试验轴承安装在模拟机匣内,在模拟机匣位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用于分别收集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加热器,用于将试验轴承的试验轴承外环加热至预设温度,试验轴承通过电加热器与模拟机匣连接安装。
进一步地,电加热器与试验轴承的轴承外环相连接,电加热器的加热部件在轴承外环的轴向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在电加热器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至少3个热电偶,用于检测轴承外环的温度。
进一步地,热电偶的头部与轴承外环接触。
进一步地,试验轴承座内设有与试验轴承的轴承内环的内圈流道相通的润滑油流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模拟机匣内的导油器件和供油管,供油管通过导油器件将润滑油导入至润滑油流道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润滑油流道流至轴承内环的内圈流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模拟机匣内的径向支承轴承、轴向支承轴承、径向加载机构以及轴向加载机构,轴向支承轴承和径向支承轴承用于分别承载试验轴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径向加载机构和轴向加载机构分别用于对试验轴进行径向加载和轴向加载。
进一步地,径向加载机构包括活塞和径向加载气缸,活塞通过作用在径向支承轴承的外环上来实现不同载荷大小的径向加载。
进一步地,轴向加载机构包括轴向加载盘和形成于轴向加载盘轴向两侧的第一加载腔和第二加载腔,第一加载腔和第二加载腔分别与不同压力的气源相通,轴向加载盘通过第一加载腔和第二加载腔之间的气压压差来实现不同载荷大小的轴向加载。
进一步地,在模拟机匣内形成有试验轴承腔体和支承轴承腔体,试验轴承腔体和支承轴承腔体之间设有第一封严篦齿和第二封严篦齿,第一封严篦齿和第二封严篦齿之间形成封严腔,封严腔用于连接增压空气气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试验系统,其包括试验油箱、收集箱以及上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试验油箱用于向试验轴承提供润滑油,收集箱用于收集从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流出的润滑油。
进一步地,试验油箱内设有润滑油加热机构,用于将润滑油加热至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收集箱的出油口与试验油箱相通。
进一步地,在收集箱与试验油箱的通路上设有第一油滤,和/或,在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与试验油箱的通路上设有第二油滤。
由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通过在模拟机匣位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从试验轴承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分别从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流出供分析用,从而准确检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试验系统也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试验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电机;2、轴向支承轴承;3、径向支承轴承;4、活塞;5、第一封严篦齿;6、进气管;7、第二封严篦齿;8、热电偶;9、电加热器;10、供油管;11、第一气压管路;12、第二气压管路;13、第一轴承座分体;14、轴承内环;15、第二轴承座分体;16、润滑油流道;17、联轴器;18、径向加载气缸;19、第一回油口;20、试验轴承;21、第二回油口;22、导油器件;23、第一加载腔;24、第二加载腔;25、喷嘴;26、轴向加载盘;27、加热器座;28、轴承外环;29、端盖;30、封严腔;31、支承轴承腔体;32、试验轴承腔体;33、试验轴;34、模拟机匣;40、试验油箱;41、增压泵;42、回油泵;43、第一油滤;44、第二油滤;45、润滑油加热机构;46、收集箱;100、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包括:模拟机匣34、试验轴承20以及试验轴承座,试验轴承座用于安装试验轴33,试验轴承座通过试验轴承20安装在模拟机匣34内,在模拟机匣34位于试验轴承20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用于分别收集从试验轴承20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
在该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模拟机匣34位于试验轴承20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从试验轴承20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分别从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流出供分析用,从而准确检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可以在地面台架就对润滑油的高温特性进行验证,以确认所用润滑油能够满足实际发动机的要求,避免发动机实际工作时因润滑油高温特性不满足要求而导致发动机轴承发生故障进而影响飞行安全。
其中具体地,如图1所示,试验轴33由电机1通过联轴器17驱动,试验轴承座包括第一轴承座分体13和第二轴承座分体15,这样可以便于拆卸更换试验轴承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还包括电加热器9,用于将试验轴承20的试验轴承外环28加热至预设温度,试验轴承20通过电加热器9与模拟机匣34连接安装,电加热器9可将试验轴承外环28的温度加热至指定的预设温度,通常在200℃~260℃,电加热器9具体包括加热器座27、加热部件以及位于加热器座27一侧的端盖29,以便于试验轴承20在试验后可随时单独拆卸下进行检查。
具体地或进一步地,电加热器9与试验轴承20的轴承外环28相连接,电加热器9的加热部件在轴承外环28的轴向上均匀分布,保证轴承外环28的均匀受热。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电加热器9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至少3个热电偶8,用于检测轴承外环28的温度,热电偶8的头部与轴承外环28接触。
试验轴承20的供油方式采用环下供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试验轴承座内设有与试验轴承20的轴承内环14的内圈流道相通的润滑油流道16,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模拟机匣34内的导油器件22和供油管10,供油管10上设有喷嘴25,一旦试验装置开始运转,试验轴33转动,供油管10通过喷嘴25将润滑油喷射至导油器件22,导油器件22将润滑油导入至润滑油流道16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润滑油流道16流至轴承内环14的内圈流道继而通过轴承内环14的开孔流至试验轴承20的滚动体,滚动体高速转动时润滑油飞溅,并在重力作用下润滑油流至试验轴承20的最底端的轴向两侧并分别通过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流出。
为了能够准确模拟真实轴承的载荷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模拟机匣34内的径向支承轴承3、轴向支承轴承2、径向加载机构以及轴向加载机构,轴向支承轴承2和径向支承轴承3用于分别承载试验轴33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径向加载机构和轴向加载机构分别用于对试验轴33进行径向加载和轴向加载。
径向支承轴承3和轴向支承轴承2有单独的滑油系统进行润滑,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作为径向加载机构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径向加载机构包括活塞4和径向加载气缸18,活塞4通过作用在径向支承轴承3的外环上来实现不同载荷大小的径向加载。通过活塞4给径向支承轴承3的外环施加一个垂直向下的力,引起试验轴33轻微地向下位移,从而实现对试验轴33的径向加载。
作为轴向加载机构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轴向加载机构包括轴向加载盘26和形成于轴向加载盘26轴向两侧的第一加载腔23和第二加载腔24,第一加载腔23和第二加载腔24分别与不同压力的气源相通,轴向加载盘26通过第一加载腔23和第二加载腔24之间的气压压差来实现不同载荷大小的轴向加载。第一加载腔23和第二加载腔24通过轴向加载盘26上的三处蓖齿进行密封,轴向加载盘26随着试验轴33一起旋转,第一加载腔23和第二加载腔24分别连接第一气压管路11和第二气压管路12,第一气压管路11和第二气压管路12连接不同压力的空气源,通过空气源的压差来控制轴向载荷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模拟机匣34内形成有试验轴承腔体32和支承轴承腔体31,试验轴承腔体32和支承轴承腔体31之间设有第一封严篦齿5和第二封严篦齿7,防止试验轴承腔体32和支承轴承腔体31之间的润滑油相互掺混。第一封严篦齿5和第二封严篦齿7之间形成封严腔30,封严腔30用于连接增压空气气源,封严腔30通过进气管6连接增压空气,增压空气压力比大气环境压力高5kPa~50kPa。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试验系统,如图2所示,其包括试验油箱40、增压泵41、回油泵42、收集箱46以及上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试验用的润滑油储存在试验油箱40内,试验油箱40通过增压泵41将润滑油抽吸至供油管10以向试验轴承20提供润滑油,收集箱46用于收集从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流出的润滑油。由于本实用新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能够准确检测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检测试验系统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试验油箱40内设有润滑油加热机构45,用于将润滑油加热至预设温度,以准确模拟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地,收集箱46的出油口与试验油箱40相通,润滑油从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依靠重力向下流动至收集箱46,并通过回油泵42抽吸回到试验油箱40。在一些改进的实施例中,在收集箱46与试验油箱40的通路上设有第一油滤43,和/或,在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与试验油箱40的通路上设有第二油滤44。第一油滤43的过滤精度为100目,第二油滤44的过滤精度为40目。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在某一苛刻试验条件下试验若干小时,试验期间每隔一定时间以及试验结束时,油样要测定与新油相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试验结束时,目测检查聚集在轴承和轴承套上的沉积物。通过称重第一油滤43和第二油滤44,得到试验润滑油的相对油泥形成趋势的附加数据。
下面以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检测试验系统的检测过程如下:
首先在试验轴承20安装前,必须检查轴承有无机械损伤。确认无问题后,将轴承外环28轻轻地压入加热器座27,同时将轴承内环14卡在第一轴承座分体内后,将第二轴承座分体15推入并将轴承内环14固定住。
试验轴承组装完成后,往径向加载气缸18内通入一定的空气压力,通常在300kPa~500kPa,并手动转动试验轴33,检查摩擦情况,无问题后,将试验油箱40加满待试验润滑油,在试验油箱40内利用润滑油加热机构45将油加热到120℃左右,然后循环工作20min,继而从试验油箱40、第一油滤43和第二油滤44放出所有润滑油,随后将新试验润滑油重新填满试验油箱40,并将试验轴33连接电机1准备试验。
启动电机1,带动试验轴33旋转至固定转速,通常在12000转/分钟~20000转/分钟。此时试验油滑油系统也同时工作。通过润滑油加热机构45使喷嘴25的入口油温达到204℃,同时调节电加热器9使热电偶8显示温度为240~260℃。试验时间持续100小时,在每24小时运转后,至少有7小时停车时间。完成后关闭电机1,停车。当系统冷却至室温后,将试验油箱40和系统中的试验润滑油放到一个清洁容器中,供分析用。实验后主要检查试验轴承20表面以及第一油滤43和第二油滤44收集到的油泥情况并进行分析。
以上结合的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等效替换和变型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机匣(34)、试验轴承(20)以及试验轴承座,所述试验轴承座用于安装试验轴(33),所述试验轴承座通过所述试验轴承(20)安装在所述模拟机匣(34)内,在所述模拟机匣(34)位于所述试验轴承(20)的轴向两侧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回油口(19)和第二回油口(21),用于分别收集从所述试验轴承(20)的轴向两侧流出的润滑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9),用于将所述试验轴承(20)的试验轴承外环(28)加热至预设温度,所述试验轴承(20)通过所述电加热器(9)与所述模拟机匣(34)连接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9)与所述试验轴承(20)的轴承外环(28)相连接,所述电加热器(9)的加热部件在所述轴承外环(28)的轴向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器(9)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至少3个热电偶(8),用于检测制所述轴承外环(28)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8)的头部与所述轴承外环(28)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轴承座内设有与所述试验轴承(20)的轴承内环(14)的内圈流道相通的润滑油流道(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拟机匣(34)内的导油器件(22)和供油管(10),所述供油管(10)通过所述导油器件(22) 将润滑油导入至所述润滑油流道(16)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所述润滑油流道(16)流至所述轴承内环(14)的内圈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拟机匣(34)内的径向支承轴承(3)、轴向支承轴承(2)、径向加载机构以及轴向加载机构,所述轴向支承轴承(2)和所述径向支承轴承(3)用于分别承载所述试验轴(33)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所述径向加载机构和所述轴向加载机构分别用于对所述试验轴(33)进行径向加载和轴向加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加载机构包括活塞(4)和径向加载气缸(18),所述活塞(4)通过作用在所述径向支承轴承(3)的外环上来实现不同载荷大小的径向加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加载机构包括轴向加载盘(26)和形成于所述轴向加载盘(26)轴向两侧的第一加载腔(23)和第二加载腔(24),所述第一加载腔(23)和所述第二加载腔(24)分别与不同压力的气源相通,所述轴向加载盘(26)通过所述第一加载腔(23)和所述第二加载腔(24)之间的气压压差来实现不同载荷大小的轴向加载。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拟机匣(34)内形成有试验轴承腔体(32)和支承轴承腔体(31),所述试验轴承腔体(32)和所述支承轴承腔体(31)之间设有第一封严篦齿(5)和第二封严篦齿(7),所述第一封严篦齿(5)和所述第二封严篦齿(7)之间形成封严腔(30),所述封严腔(30)用于连接增压空气气源。
12.一种检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油箱(40)、收集箱(46)以及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所述试验油箱(40)用于向所述试验轴承(20)提供润滑油,所述收集箱(46)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回油口(19)和所述第二回油口(21)流出的润滑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油箱(40)内设有润滑油加热机构(45),用于将润滑油加热至预设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46)的出油口与所述试验油箱(40)相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集箱(46)与所述试验油箱(40)的通路上设有第一油滤(43),和/或,在所述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100)与所述试验油箱(40)的通路上设有第二油滤(44)。
CN201820263572.2U 2018-02-23 2018-02-23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Active CN207992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3572.2U CN207992213U (zh) 2018-02-23 2018-02-23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3572.2U CN207992213U (zh) 2018-02-23 2018-02-23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2213U true CN207992213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4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3572.2U Active CN207992213U (zh) 2018-02-23 2018-02-23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22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4086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 航空润滑油高温沉积降解特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6908418A (zh) * 2023-07-20 2023-10-20 孚迪斯石油化工科技(葫芦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润滑油沉积性能试验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4086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 航空润滑油高温沉积降解特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4324086B (zh) * 2021-12-29 2024-02-23 孚迪斯石油化工科技(葫芦岛)股份有限公司 航空润滑油高温沉积降解特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6908418A (zh) * 2023-07-20 2023-10-20 孚迪斯石油化工科技(葫芦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润滑油沉积性能试验设备
CN116908418B (zh) * 2023-07-20 2024-02-02 孚迪斯石油化工科技(葫芦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润滑油沉积性能试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0301B (zh) 一种液体润滑机械密封密封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CN100374846C (zh) 工况模拟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
CN106092576A (zh) 多功能轴承试验系统
CN207992213U (zh) 润滑油高温沉积特性检测试验装置和检测试验系统
KR101475395B1 (ko) 저널베어링 결함 신호 검출용 시험 장치
CN106908243B (zh) 轴承外圈旋转试验机
CN105372068B (zh) 一种模拟测试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及其强度的试验装置
US9632009B2 (en) Method for functionally testing turbomachines, and test device therefor
CN109870377B (zh) 一种流体润滑摩擦磨损试验机及方法
CN207763955U (zh) 航空高速滚动轴承工况模拟装置
CN106644795A (zh) 轴瓦磨粒磨损测试试验机
CN103018038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情况测试装置
CN103528822A (zh) 机车牵引电机轴承试验装置
CN205940983U (zh) 多功能轴承试验系统
CN112683523A (zh) 一种动态密封环试验机
CN108731729B (zh) 一种发电机密封瓦模拟实验台架
CN105628600A (zh) 用于评价深井钻井液的润滑性能的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CN106525432B (zh) 一种双转子轴承试验机回收油结构
CN206095632U (zh) 传动支撑双列深沟球轴承润滑与加载试验台
CN107655386B (zh) 机车牵引电机轴承内圈不拆解时游隙的检测方法
CN207036402U (zh) 一种密封圈性能测试装置
CN108051215A (zh) 高速滚动轴承机械和热载荷同步加载装置及方法
CN206311335U (zh) 一种双转子轴承试验机试验舱及回收油结构
CN108344572A (zh) 一种湿式离合器滑磨过程油液污染耐受度试验方法及装置
CN202793794U (zh) 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