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5451U -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5451U
CN207975451U CN201820210767.0U CN201820210767U CN207975451U CN 207975451 U CN207975451 U CN 207975451U CN 201820210767 U CN201820210767 U CN 201820210767U CN 207975451 U CN207975451 U CN 207975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axle
ring
adapter
fastener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107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世豪
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107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545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6177 priority patent/WO201914885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5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54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16B1/02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4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holding steady relative to, a person, e.g. by chains, e.g. rifle butt or pistol grip supports, supports attached to the chest or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接装置(100)及手持环设备,转接装置(100)用于连接手持环与助力设备,包括用于与手持环连接的抱紧组件(10)、用于与助力设备连接的转接组件(20)及用于连接抱紧组件(10)和转接组件(20)的快拆组件,转接组件(20)可相对抱紧组件(10)转动;快拆组件将转接组件(20)与抱紧组件(10)可拆卸连接,以使抱紧组件(10)与转接组件(20)锁定或解锁。当用户使用手持环时,助力设备可以把安装于手持环的云台的重量转移到用户的身体其他部位受力,使用户拍摄更加省力轻松。通过快拆组件可以快捷方便地把助力设备和手持环进行拆卸或组装。

Description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背景技术
手持环,一般用于搭载装设有拍摄器的云台。云台用以实现拍摄器的固定、调节拍摄器的姿态(例如:改变拍摄器的高度和方向)和使拍摄器稳定保持在确定姿态上,从而实现拍摄器的稳定、流畅且多角度拍摄。
然而,众所周知,云台以及拍摄器的体积和重量一般都较大,当云台搭载至手持杆上由用户控制时,所有的重量都由用户承担,由此增加了用户的负担。当用户单独握持手持环拍摄时,因为整机重量很重,用户很难持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转接装置可以配合助力设备连接手持环使用,减轻用户承受手持环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装置,用于连接手持环与助力设备,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用于与手持环连接的抱紧组件、用于与助力设备连接的转接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抱紧组件和所述转接组件的快拆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可相对所述抱紧组件转动;所述快拆组件将所述转接组件与所述抱紧组件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抱紧组件与所述转接组件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组件包括固定轴和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转接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抱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快拆组件将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紧固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紧固件沿所述固定轴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固定或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沿径向开设有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一收容孔开设于所述固定轴的侧壁,所述紧固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所述转接件的内壁沿圆周开设有与所述紧固件相适配的紧固槽;
当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固定时,所述紧固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内;
当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松脱时,所述紧固件从所述紧固槽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紧固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固定轴。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槽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沿所述转接件的轴向并排开设于所述转接件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当所述转接件自所述第一端口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中靠近所述第二端口的紧固槽配合,以使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固定或松脱;
当所述转接件自所述第二端口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中靠近所述第一端口的紧固槽配合,以使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接件相互固定或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抱紧组件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二收容孔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所述驱动件至少部分地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
当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收容孔朝靠近所述紧固件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紧固件以远离所述紧固槽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移动;
当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收容孔朝远离所述紧固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紧固件以靠近所述紧固槽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的推杆,所述推杆包括挤压部,所述紧固件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推杆的挤压部相配合的挤压孔;
当所述推杆沿所述第二收容孔移动时,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挤压孔抵接配合,以使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收容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限位部的中心孔即为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按压部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杆靠近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按压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驱动件一侧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靠近所述抱紧组件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第三收容孔,所述第三收容孔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设置;所述推杆包括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三收容孔内的连接部;
所述快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孔内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一轴套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件的第二轴套件,所述第二轴套件与所述第一轴套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套件通过所述快拆组件与所述抱紧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抱紧组件包括与所述手持环的外周面相适配的第一抱紧环和第二抱紧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抱紧环和所述第二抱紧环夹紧或松开所述手持环的紧固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一内嵌环,所述第二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二内嵌环;
所述第一抱紧环和所述第二抱紧环转动至相互拼接时,所述第一内嵌环和所述第二内嵌环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抱紧环和所述第二抱紧环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内嵌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内嵌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手持环设备,包括手持环、搭载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转接装置,所述搭载装置与所述转接装置的转接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可以用来连接手持环和助力设备(例如便力背),转接装置通过抱紧组件安装在手持环上,助力设备通过与转接装置的转接组件连接,从而与手持环连接。当用户使用手持环时,助力设备可以把安装于手持环的云台的重量转移到用户的身体其他部位受力,使用户拍摄起来更加省力轻松。通过快拆组件将转接组件与抱紧组件可拆卸连接,可以快捷方便地把助力设备和手持环进行拆卸。另外,设置两个紧固槽起到双锁的作用,即使转接组件未安装到位时,仍能保证转接装置的正常使用,使助力设备和手持环连接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环设备,手持环和搭载装置通过转接装置相互连接,转接装置通过抱紧组件安装在手持环上,搭载装置通过与转接装置的转接组件连接,从而与手持环连接。通过快拆组件将转接组件与抱紧组件可拆卸连接,可以快捷方便地把搭载装置和手持环进行拆卸。另外,设置两个紧固槽起到双锁的作用,即使转接组件未安装到位时,仍能保证转接装置的正常使用,使搭载装置和手持环连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手持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在抱紧组件抱紧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在抱紧组件松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抱紧组件示出内嵌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转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快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快拆组件和转接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驱动件和紧固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接装置的又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转接装置可以配合助力设备连接手持环使用,减轻用户承受手持环的重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装置100,用于连接手持环2与助力设备3,通常手持环2上搭载有云台90或是其他拍摄装置,所述助力设备3可以是例如便力背、摇臂结构、斯坦尼康等,可以用来辅助用户握持手持环2进行拍摄。所述转接装置100包括:用于与手持环2连接的抱紧组件10、用于与助力设备3连接的转接组件2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抱紧组件10和所述转接组件20的快拆组件30。所述转接组件20可相对所述抱紧组件10转动,从而使手持环2和能够相对助力设备3转动,用户转动手持环2即可调节云台90的拍摄角度。所述快拆组件30将所述转接组件20与所述抱紧组件10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抱紧组件10与所述转接组件20锁定或解锁,可以快捷方便地把助力设备3和手持环2进行安装或拆卸。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抱紧组件10包括底座101、与所述手持环2的外周面相适配的第一抱紧环11和第二抱紧环12、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夹紧或松开所述手持环2的紧固组件13,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与所述底座101固定,紧固组件13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夹紧或松开所述手持环2。如图2所示,所述紧固组件13调节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相互夹紧处于抱紧状态,从而能够夹紧所述手持环2。如图3所示,所述紧固组件13调节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相互分开处于松开状态,从而能够松开所述手持环2。
其中,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第一端均设有轴孔,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轴孔内共同穿设第一销轴141,进而将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第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第二端设有锁紧槽121,所述紧固组件13包括绕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轴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锁固件131,所述锁固件131能够在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转动至相互拼接时卡设于所述锁紧槽121内,以使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相互夹紧,从而夹紧所述手持环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第二端沿轴向设有轴孔,所述紧固组件13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轴孔内的第二销轴142,所述第二销轴142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固件131螺合于所述螺纹孔内,并通过所述第二销轴142绕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转动至相互拼接时,所述锁固件131通过所述第二销轴142先转动至卡设于所述锁紧槽121内,然后旋紧所述锁固件131,使锁固件131压紧所述第二抱紧环12,进而使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相互夹紧,以夹紧所述手持环2。
可选地,所述紧固组件13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锁固件131转动的拨动件132,所述拨动件132与所述锁固件131连接,拨动件132便于用户旋紧所述锁固件131或旋松所述锁固件131。当需要将抱紧组件10抱紧手持环2时,将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转动至相互拼接的状态(如图2所示),再通过所述拨动件132带动锁固件131转动至卡设于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锁紧槽121内,然后旋紧所述锁固件131,使锁固件131压紧所述第二抱紧环12,进而使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相互夹紧,以夹紧所述手持环2。当需要将抱紧组件10松开手持环2时,先旋松所述锁固件131,使锁固件131松开所述第二抱紧环12,然后通过所述拨动件132带动锁固件131转动至脱离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锁紧槽121,再将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转动至相互分开的状态(如图3所示),即可使抱紧组件10松开手持环2。
参见图4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内壁设有第一内嵌环112,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内壁设有第二内嵌环122。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转动至相互拼接时,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和所述第二内嵌环122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紧环11的内壁设有第一滑轨113,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113。所述第二抱紧环12的内壁设有第二滑轨123,所述第二内嵌环12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123。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和所述第二内嵌环122,使抱紧组件10能够抱紧直径更小的手持环,并且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和所述第二内嵌环122都是可拆卸的,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的手持环使用。例如,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和所述第二内嵌环122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是25mm,所述第一抱紧环11和所述第二抱紧环12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是30mm。当需要抱紧直径为30mm的手持环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和所述第二内嵌环122拆卸下来。当需要抱紧直径为25mm的手持环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内嵌环112和所述第二内嵌环122组装到第一抱紧环11和第二抱紧环12上。
参见图5至图8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组件20包括固定轴21和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1的转接件22,所述固定轴21与所述抱紧组件10的底座101固定连接,所述快拆组件30将所述转接件22与所述固定轴21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转接组件20与所述抱紧组件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轴21沿径向开设有第一收容孔211,所述第一收容孔211开设在所述固定轴21的侧壁。所述固定轴21远离所述抱紧组件10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收容孔212,所述第二收容孔212与所述第一收容孔211连通设置。所述固定轴21靠近所述抱紧组件10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第三收容孔213,所述第三收容孔213与所述第一收容孔211连通设置。
所述固定轴21内可以沿径向设置限位部210,所述限位部210为中空圆柱结构,限位部210的一端穿出固定轴21的侧壁表面或是与固定轴21的侧壁表面齐平,限位部210的中心孔即为所述第一收容孔211。进一步地,限位部210的侧壁可以沿固定轴21的轴向开设通孔,进而使第一收容孔211通过对应的通孔与第二收容孔212以及第三收容孔213连通。
其中,所述转接件22可以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1的第一轴套件222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件222的第二轴套件223,所述第二轴套件223与所述第一轴套件2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套件222通过所述快拆组件30与所述固定轴21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转接组件20与所述抱紧组件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另外,通过第二轴套件223与第一轴套件222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转接组件20可相对抱紧组件10转动。这样,助力设备3的连接件(例如皮带或是套接件)与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连接后,能够与手持环2保持相对转动。
为了实现第二轴套件223与第一轴套件222转动连接,所述转接件2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件222和所述第二轴套件223之间的轴承224和用于将所述轴承224预紧的预紧环225。具体地,参见图8所示,所述第一轴套件222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有装配部226,所述第二轴套件223的中部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部227,以使所述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第二轴套件223之间夹设形成两个用于安装轴承224的收容空间,所述预紧环225从所述第一轴套件222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套件223,对轴承224提供预紧力,配合装配部226进而将轴承224的位置固定。助力设备3的连接件安装到该凹陷部227,该凹陷部227的两个侧壁可以对助力设备3的连接件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防止助力设备3的连接件从第一轴套件222上脱落。
参见图9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快拆组件30包括驱动件31和紧固件32,所述驱动件31通过沿所述固定轴21的轴向移动,能够带动所述紧固件32沿所述固定轴21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转接组件20的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固定或松脱,进而将所述抱紧组件10与所述转接组件20锁定或解锁。
其中,所述紧固件32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21的第一收容孔211内。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的内壁沿圆周开设有与所述紧固件32相适配的紧固槽221。当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固定时,所述紧固件32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221内。当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松脱时,所述紧固件32从所述紧固槽221脱离。
在其他例子中,紧固槽221也可以不沿第一轴套件222的内壁一周开设,紧固槽221可以由多个短紧固槽组合替代,多个短紧固槽在第一轴套件222的内壁上沿圆周间隔地开设。当紧固件32部分收容于任意一个短紧固槽内,即可使第一轴套件222与固定轴21相互固定。当紧固件32从对应的短紧固槽脱离,即可使第一轴套件222与固定轴21相互松脱。
所述驱动件31至少部分地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21的第二收容孔212内。当所述驱动件31沿所述第二收容孔212朝远离所述紧固件32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紧固件32以靠近所述紧固槽221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211移动。当所述紧固件32移动至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221内时,将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固定。当所述驱动件31沿所述第二收容孔212朝靠近所述紧固件32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紧固件32以远离所述紧固槽221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211移动,当所述紧固件32移动至从所述紧固槽221脱离时,将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松脱。
参见图6以及图9至图12所示,其中,图6所示为紧固件32和紧固槽221相互脱离的状态,图10所示为紧固件32和紧固槽221相互固定的状态。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31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孔212内的推杆311,所述推杆311包括挤压部3111,所述紧固件32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推杆311的挤压部3111相配合的挤压孔321。当所述推杆311沿所述第二收容孔212移动时,所述挤压部3111与所述挤压孔321抵接配合,以使所述紧固件32沿所述第一收容孔21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311为锥形推杆,所述挤压部3111为锥形部,所述挤压孔321为锥形孔。当然,在其他例子中,所述挤压部3111和挤压孔321也可以是斜面配合。其中,图6所示为紧固件32和紧固槽221相互脱离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部210的侧壁所开设的通孔的孔径至少应当与推杆311的挤压部3111的最大外径相等,以保证推杆311最大外径的部分可以通过该通孔,所述限位部210远离推杆311一侧的侧壁所开设的通孔的孔径至少应当与推杆311的挤压部3111的最小外径相等,以保证推杆311最小外径的部分可以通过该通孔。紧固件32的侧壁所开设的挤压孔321的轮廓结构应当与的推杆311的挤压部3111的轮廓结构相对应,以保证挤压部3111与挤压孔321抵接配合可以使紧固件32沿第一收容孔211移动。
为了实现紧固件32和推杆311的复位,所述快拆组件3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3、按压部312以及第二弹性件313。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13可以采用复位弹簧,按压部312可以采用按键。所述第一弹性件33设置于所述固定轴21的第一收容孔21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33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紧固件32,所述第一弹性件33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固定轴21的限位部210。当所述紧固件32移动至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221内时,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固定。当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松脱时,所述紧固件32与所述紧固槽221相互脱离。
所述按压部312设置于所述推杆311远离所述紧固件32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313套设于所述推杆311靠近所述紧固件32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313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按压部312,所述第二弹性件313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210靠近所述驱动件31一侧的侧壁2111。可选地,所述推杆311可以形成用于和第二弹性件313抵接配合的抵接部3112,所述按压部312可以嵌设在所述抵接部3112上背对所述第二弹性件131的一侧,便于用户进行按压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部312和所述推杆31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
如图10所示,通常状态下,所述紧固件32在第一弹性件33的弹性作用力下是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221内的,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是相互固定的状态,即保证了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之间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11所示,当需要把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相互拆分时,用户可以沿图11中箭头所示方向按压所述按压部312,按压部312将带动推杆311沿所述第二收容孔212朝靠近所述紧固件32的方向移动(图11中所示为向右移动),通过所述挤压部3111与所述挤压孔321的抵接配合,能够带动所述紧固件32以远离所述紧固槽221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211移动(图11中所示为向下移动),当所述紧固件32移动至从所述紧固槽221脱离时(如图6所示),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松脱,进而使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之间处于解锁状态,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转接组件20与抱紧组件10相互拆分,进而将助力设备3与手持环2相互分离。
如图12所示,当需要把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相互组装时,用户可以先按住所述按压部312,使所述紧固件32缩回到所述第一收容孔211内,然后将转接组件20的第一轴套件222套在固定轴21上。待转接组件20安装到位后,再松开所述按压部312,按压部312在第二弹性件313的弹性作用力下,将带动推杆311沿所述第二收容孔212朝远离所述紧固件32的方向移动(图12中所示为向左移动),通过所述挤压部3111与所述挤压孔321抵接配合,所述紧固件32在第一弹性件33的弹性作用力下将以靠近所述紧固槽221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211移动(图12中所示为向上移动),直到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221内(如图10所示),以使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重新相互固定,进而完成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的相互组装。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311还包括部分穿设于所述固定轴21的第三收容孔213内的连接部3113,所述连接部3113沿固定轴21的轴向设置。所述快拆组件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孔213内的导向件34,所述导向件34与所述连接部3113通过连接件341固定连接。推杆311沿第二收容孔212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连接件341与连接部3113固定连接,导向件34通过可以随推杆311一同滑动,从而保证推杆311始终沿固定轴21的轴向滑动而不会发生偏移,提高用户操作时的手感。此外,当按压部312和推杆311在第二弹性件313的作用力下沿第二收容孔212朝远离紧固件32的方向移动至导向件34抵接于所述限位部210远离驱动件31一侧的侧壁2112时,按压部312和推杆311停止移动,可以对按压部312和推杆311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按压部312和推杆311从第二收容孔212内脱落。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槽221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221沿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的轴向并排开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件222的内壁。设置两个紧固槽221起到双锁的作用,当转接组件20未安装到位时,仍能保证转接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结合图6、图7以及图13所示,以两个紧固槽221为例,通常情况下,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组装到位时,紧固件32是与两个紧固槽221中远离抱紧组件10的那个紧固槽221相互固定。参见图13所示,如果用户安装转接组件20时,未将转接组件20安装到位,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组装到位时,紧固件32是与两个紧固槽221中靠近抱紧组件10的那个紧固槽221相互固定的,这种情况下会露出固定轴21的一部分,但是仍能保证转接组件20和抱紧组件10之间是相互固定的,进而保证转接装置100能够正常使用。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2221和第二端口2222,其中,所述预紧环225与所述第二端口2222位于第一轴套件222的同一侧。设置两个紧固槽221起到双锁的作用,当转接组件20反向安装时,仍能保证转接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结合图6、图7以及图14所示,以两个紧固槽221为例,通常情况下,当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自所述第一端口2221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1,并且转接组件20组装到位时,所述预紧环225位于远离抱紧组件10的一侧。所述紧固件32与所述两个紧固槽221中靠近所述第二端口2222的紧固槽221配合,以使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与所述固定轴21相互固定或松脱。当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自所述第二端口2222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1时,是用户将转接组件20的第一轴套件222反插到固定轴21上,所述预紧环225位于靠近抱紧组件10的一侧,但此时所述紧固件32能够与所述两个紧固槽221中靠近所述第一端口2221的紧固槽221配合,同样可以使所述固定轴21与所述转接件22的第一轴套件222相互固定或松脱,仍能保证转接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配合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持环设备200,包括手持环2、搭载装置、搭载于手持环2的云台90或是其他拍摄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转接装置100。其中,所述搭载装置可以包括便力背结构、摇臂结构、斯坦尼康等辅助设备。手持环2和搭载装置通过转接装置100相互连接,转接装置100通过抱紧组件10安装在手持环2上,搭载装置通过与转接装置100的转接组件20连接,从而与手持环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中关于所述转接装置100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环设备200。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100,可以用来连接手持环2和助力设备3(例如便力背),转接装置100通过抱紧组件10安装在手持环2上,助力设备3通过与转接装置100的转接组件20连接,从而与手持环2连接。当用户使用手持环2时,助力设备3可以把安装于手持环2的云台的重量转移到用户的身体其他部位受力,使用户拍摄起来更加省力轻松。通过快拆组件30将转接组件20与抱紧组件10可拆卸连接,可以快捷方便地把助力设备3和手持环2进行组装或拆卸。另外,设置两个紧固槽221起到双锁的作用,即使转接组件20未安装到位时,仍能保证转接装置100的正常使用,使助力设备3和手持环2连接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环设备200,手持环2和搭载装置通过转接装置100相互连接,转接装置100通过抱紧组件10安装在手持环2上,搭载装置通过与转接装置100的转接组件20连接,从而与手持环2连接。其中,所述搭载装置可以包括便力背结构、摇臂结构、斯坦尼康等辅助设备。通过快拆组件30将转接组件20与抱紧组件10可拆卸连接,可以快捷方便地把搭载装置和手持环2进行组装或拆卸。另外,设置两个紧固槽221起到双锁的作用,即使转接组件20未安装到位时,仍能保证转接装置100的正常使用,使搭载装置和手持环2连接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者该专利披露。

Claims (16)

1.一种转接装置,用于连接手持环与助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用于与手持环连接的抱紧组件、用于与助力设备连接的转接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抱紧组件和所述转接组件的快拆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可相对所述抱紧组件转动;所述快拆组件将所述转接组件与所述抱紧组件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抱紧组件与所述转接组件锁定或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包括固定轴和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转接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抱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快拆组件将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紧固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紧固件沿所述固定轴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固定或松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沿径向开设有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一收容孔开设于所述固定轴的侧壁,所述紧固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所述转接件的内壁沿圆周开设有与所述紧固件相适配的紧固槽;
当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固定时,所述紧固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紧固槽内;
当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松脱时,所述紧固件从所述紧固槽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紧固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固定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槽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沿所述转接件的轴向并排开设于所述转接件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当所述转接件自所述第一端口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中靠近所述第二端口的紧固槽配合,以使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轴相互固定或松脱;
当所述转接件自所述第二端口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至少两个紧固槽中靠近所述第一端口的紧固槽配合,以使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接件相互固定或松脱。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抱紧组件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二收容孔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所述驱动件至少部分地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
当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收容孔朝靠近所述紧固件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紧固件以远离所述紧固槽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移动;
当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收容孔朝远离所述紧固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紧固件以靠近所述紧固槽的趋势沿所述第一收容孔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的推杆,所述推杆包括挤压部,所述紧固件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推杆的挤压部相配合的挤压孔;
当所述推杆沿所述第二收容孔移动时,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挤压孔抵接配合,以使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收容孔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限位部的中心孔即为所述第一收容孔;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按压部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杆靠近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按压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驱动件一侧的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靠近所述抱紧组件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第三收容孔,所述第三收容孔与所述第一收容孔连通设置;所述推杆包括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三收容孔内的连接部;
所述快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收容孔内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一轴套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件的第二轴套件,所述第二轴套件与所述第一轴套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套件通过所述快拆组件与所述抱紧组件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组件包括与所述手持环的外周面相适配的第一抱紧环和第二抱紧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抱紧环和所述第二抱紧环夹紧或松开所述手持环的紧固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一内嵌环,所述第二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二内嵌环;
所述第一抱紧环和所述第二抱紧环转动至相互拼接时,所述第一内嵌环和所述第二内嵌环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抱紧环和所述第二抱紧环之间形成的贯穿孔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内嵌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抱紧环的内壁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内嵌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
16.一种手持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环、搭载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所述搭载装置与所述转接装置的转接组件连接。
CN201820210767.0U 2018-02-05 2018-02-05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75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10767.0U CN207975451U (zh) 2018-02-05 2018-02-05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PCT/CN2018/106177 WO2019148856A1 (zh) 2018-02-05 2018-09-18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10767.0U CN207975451U (zh) 2018-02-05 2018-02-05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5451U true CN207975451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6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1076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75451U (zh) 2018-02-05 2018-02-05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5451U (zh)
WO (1) WO20191488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0656A1 (en) * 2010-07-23 2012-01-26 Richard Farmer Portable camera support apparatus
CN107466490B (zh) * 2016-09-23 2019-05-3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CN206608720U (zh) * 2016-12-29 2017-11-03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
CN206817089U (zh) * 2017-02-24 2017-12-29 中山索美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多功能自拍杆夹持装置
CN206861221U (zh) * 2017-05-19 2018-01-09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CN107355648B (zh) * 2017-08-24 2024-05-28 桂林飞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48856A1 (zh)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9273B2 (en) Push-off driver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bone screws
US20220022853A1 (en) Adapter assembly with gimbal for interconnecting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devices and surgical loading units, and surgical systems thereof
US9642654B2 (en) Single action locking pedicle screwdriver
US9568281B1 (en) Quick locking system
US6299616B1 (en) Endoscopic insertion apparatus
US9261756B2 (en) Lock releasing device for camera
US10604253B2 (en) Rotor arm assembly and fitting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EP1898142A2 (en) Accessory attachment
US9523823B2 (en) Lockable coupling for detachable connection of fiber-optical light guides
WO2018113483A1 (zh) 摇杆结构及遥控器
CN207975451U (zh)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US20160213492A1 (en) Impactor adaptor and screw assembly
CN206861221U (zh) 转接装置及手持环设备
JPH05212687A (ja) アングルヘッド用係止装置
US11897533B2 (en) Telescoping handle
US10697581B2 (en) Orientable module for video/photographic equipment
US10173871B2 (en) Winch hoist pull pin handle
CN206973236U (zh) 云台结构及具有该云台结构的云台、拍摄组件
KR20180065740A (ko) 전동공구용 앤빌
JP2010042486A (ja) 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ー
US20070225743A1 (en) Mountable Top-Loading Surgical Retractor
CN112145942A (zh) 拍摄辅助装置
CN113796906A (zh) 紧急脱开装置及电动吻合器、医疗设备
JPH11114849A (ja) ねじ用チャック
KR20140043619A (ko) 볼 헤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