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8144U - 伺服壳体 - Google Patents

伺服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8144U
CN207968144U CN201820465429.1U CN201820465429U CN207968144U CN 207968144 U CN207968144 U CN 207968144U CN 201820465429 U CN201820465429 U CN 201820465429U CN 207968144 U CN207968144 U CN 207968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worm screw
shell
hole
position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654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满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XU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XU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XU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XU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654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8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8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81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壳体,包括:蜗轮壳体,具有蜗轮空腔;蜗杆壳体,具有蜗杆空腔,其轴线垂直于蜗轮空腔的轴线;电机壳体,具有电机空腔,其轴线平行于蜗杆空腔的轴线;和三个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面,第一定位孔为锥孔,底孔为圆孔;第二定位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面,第二定位孔为锥孔,底孔为一字孔;和第三定位部,两端均设有第三定位面。在伺服壳体需要被夹持时,第一定位孔能够与夹具的锥形定位销方便地配合,实现无间隙定位;第二定位孔能够与夹具的另一锥形定位销配合,实现定角向,防止伺服壳体偏转;三个定位部的设置也使得伺服壳体被夹持地更稳。

Description

伺服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中常采用伺服电机与蜗轮蜗杆组合的传动系统,伺服电机与蜗杆相连接以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再与蜗轮配合从而带动蜗轮旋转。此时,会涉及到用于固定以及保护蜗轮蜗杆等结构的伺服壳体。现而有技术中,伺服壳体的夹持定位存在较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伺服壳体的夹持定位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伺服壳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伺服壳体,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蜗轮壳体,所述蜗轮壳体具有蜗轮空腔,所述蜗轮空腔用于容纳蜗轮;
蜗杆壳体,所述蜗杆壳体连接于所述蜗轮壳体且与所述蜗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蜗杆壳体具有蜗杆空腔,所述蜗杆空腔与所述蜗轮空腔相连通且用于容纳蜗杆,所述蜗杆空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蜗轮空腔的轴线;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连接于所述蜗杆壳体且与所述蜗杆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电机壳体具有电机空腔,所述电机空腔与所述蜗杆空腔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电机,所述电机空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蜗杆空腔的轴线;和
三个定位部,三个所述定位部分布于所述蜗轮壳体和所述蜗杆壳体,且三个所述定位部均沿平行于所述蜗轮空腔的轴线的方向延伸,三个所述定位部包括:
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尺寸沿着所述第一定位部从外向内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底孔为圆孔;
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锥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尺寸沿着所述第二定位部从外向内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底孔为一字孔;和
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定位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于所述蜗杆壳体且与所述蜗杆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于所述蜗轮壳体且与所述蜗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沿所述蜗轮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较佳地,所述伺服壳体还包括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连接于所述蜗杆壳体且与所述蜗杆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定位圆孔。
上述方案中,第四定位部可以在伺服壳体安装时用于与其他部件之间实现定位。
较佳地,所述伺服壳体还包括若干第一安装部,若干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蜗轮壳体且沿所述蜗轮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蜗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蜗轮空腔的轴线。
上述方案中,第一安装部可以用于将其他部件方便地安装到蜗轮壳体上。
较佳地,所述伺服壳体还包括若干第二安装部,若干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且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电机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机空腔的轴线。
上述方案中,第二安装部可以用于将其他部件方便地安装到电机壳体上。
较佳地,所述蜗杆壳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直径,所述蜗杆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电机壳体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上述方案中,加强筋可以加强伺服壳体的结构。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伺服壳体采用三个定位部,在伺服壳体需要被夹持时,第一定位部的底孔为圆孔的锥孔(即圆锥孔)能够与夹具的锥形定位销方便地配合,该圆锥孔的圆锥面与锥形定位销的圆锥面面接触实现无间隙定位;第二定位部的底孔为一字孔的锥孔(即一字锥孔)能够与夹具的另一锥形定位销配合,实现定角向,防止伺服壳体偏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用于被夹具支撑,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相应地用于被夹具往下压紧;第三定位部的两个第三定位面则分别用于被夹具支撑和夹紧;三个定位部的设置也使得伺服壳体被夹持地更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伺服壳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伺服壳体
110:蜗轮壳体
111:蜗轮空腔
120:蜗杆壳体
121:蜗杆空腔
130:电机壳体
131:电机空腔
210:第一定位部
211:第一定位孔
212:第一定位面
220:第二定位部
221:第二定位孔
222:第二定位面
230:第三定位部
231:第三定位面
300:第四定位部
310:定位圆孔
410:第一安装部
411:第一安装孔
420:第二安装部
421:第二安装孔
50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伺服壳体10包括:蜗轮壳体110、蜗杆壳体120、电机壳体130和三个定位部。蜗轮壳体110具有蜗轮空腔111,蜗轮空腔111用于容纳蜗轮(未示出)。蜗杆壳体120连接于蜗轮壳体110且与蜗轮壳体110一体成型,蜗杆壳体120具有蜗杆空腔121,蜗杆空腔121与蜗轮空腔111相连通且用于容纳蜗杆(未示出),蜗杆空腔121的轴线垂直于蜗轮空腔111的轴线。垂直指的是大体垂直,如可能存在±5°的误差。并且,蜗轮空腔111的轴线大体垂直于图1所在平面。电机壳体130连接于蜗杆壳体120且与蜗杆壳体120一体成型,电机壳体130具有电机空腔131,电机空腔131与蜗杆空腔121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电机(未示出),电机空腔131的轴线平行于蜗杆空腔121的轴线。三个定位部分布于蜗轮壳体110和蜗杆壳体120,且三个定位部均沿平行于蜗轮空腔11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如图1和图3具体示出,三个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210、第二定位部220和第三定位部230。第一定位部2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211和第一定位面212,第一定位孔211为锥孔,第一定位孔211的尺寸沿着第一定位部210从外向内逐渐变小,第一定位孔211的底孔为圆孔。第二定位部2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面222,第二定位孔221为锥孔,第二定位孔221的尺寸沿着第二定位部220从外向内逐渐变小,第二定位孔221的底孔为一字孔。第三定位部230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定位面231。
以上,采用三个定位部,在伺服壳体10需要被夹持时,第一定位部210的底孔为圆孔的锥孔(即圆锥孔)能够与夹具的锥形定位销方便地配合,该圆锥孔的圆锥面与锥形定位销的圆锥面面接触实现无间隙定位(而若第一定位孔为圆柱孔,为了实现通用配合,第一定位孔的尺寸必然会设定的相较于定位销偏大一点,夹持时与定位销之间会留有间隙,带来一定误差);第二定位部220的底孔为一字孔的锥孔(即一字锥孔)能够与夹具的另一锥形定位销配合,实现定角向,防止伺服壳体10偏转;第一定位孔211、第二定位孔221用于被夹具支撑,第一定位面212、第二定位面222相应地用于被夹具往下压紧;第三定位部230的两个第三定位面231则分别用于被夹具支撑和夹紧;三个定位部的设置也使得伺服壳体10被夹持地更稳。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10连接于蜗杆壳体120且与蜗杆壳体120一体成型。第二定位部220和第三定位部230连接于蜗轮壳体110且与蜗轮壳体110一体成型,第二定位部220和第三定位部230沿蜗轮壳体110的周向间隔分布。
此外,伺服壳体10还包括第四定位部300,第四定位部300连接于蜗杆壳体120且与蜗杆壳体120一体成型,第四定位部300的一端设有定位圆孔310。第四定位部300不属于前面所描述的三个定位部,第四定位部300与第一定位部210、第二定位部220、第三定位部230的作用不同。第四定位部300可以在伺服壳体10安装时用于与其他部件之间实现定位。
并且,如图1和图3所示,伺服壳体10还包括若干第一安装部410。若干第一安装部410连接于蜗轮壳体110且沿蜗轮壳体110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一安装部410与蜗轮壳体110一体成型,第一安装部410具有第一安装孔411,第一安装孔411的轴线平行于蜗轮空腔111的轴线。第一安装部410可以用于将其他部件方便地安装到蜗轮壳体110上。
同时,如图2所示,伺服壳体10还包括若干第二安装部420。若干第二安装部420连接于电机壳体130且沿电机壳体130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安装部420与电机壳体130一体成型,第二安装部420具有第二安装孔421,第二安装孔421的轴线平行于电机空腔131的轴线。第二安装部420可以用于将其他部件方便地安装到电机壳体130上。
进一步地,蜗杆壳体120的直径小于电机壳体130的直径,蜗杆壳体120的外表面和电机壳体130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筋500。加强筋500可以加强伺服壳体10的结构。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伺服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蜗轮壳体,所述蜗轮壳体具有蜗轮空腔,所述蜗轮空腔用于容纳蜗轮;
蜗杆壳体,所述蜗杆壳体连接于所述蜗轮壳体且与所述蜗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蜗杆壳体具有蜗杆空腔,所述蜗杆空腔与所述蜗轮空腔相连通且用于容纳蜗杆,所述蜗杆空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蜗轮空腔的轴线;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连接于所述蜗杆壳体且与所述蜗杆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电机壳体具有电机空腔,所述电机空腔与所述蜗杆空腔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电机,所述电机空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蜗杆空腔的轴线;和
三个定位部,三个所述定位部分布于所述蜗轮壳体和所述蜗杆壳体,且三个所述定位部均沿平行于所述蜗轮空腔的轴线的方向延伸,三个所述定位部包括:
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锥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尺寸沿着所述第一定位部从外向内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底孔为圆孔;
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锥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尺寸沿着所述第二定位部从外向内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底孔为一字孔;和
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定位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于所述蜗杆壳体且与所述蜗杆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连接于所述蜗轮壳体且与所述蜗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沿所述蜗轮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壳体还包括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连接于所述蜗杆壳体且与所述蜗杆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定位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壳体还包括若干第一安装部,若干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蜗轮壳体且沿所述蜗轮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蜗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蜗轮空腔的轴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壳体还包括若干第二安装部,若干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且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电机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机空腔的轴线。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伺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壳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直径,所述蜗杆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电机壳体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CN201820465429.1U 2018-03-30 2018-03-30 伺服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68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5429.1U CN207968144U (zh) 2018-03-30 2018-03-30 伺服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5429.1U CN207968144U (zh) 2018-03-30 2018-03-30 伺服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8144U true CN207968144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6542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68144U (zh) 2018-03-30 2018-03-30 伺服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81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7661A (zh) * 2021-06-08 2022-12-09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柔性电机安装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7661A (zh) * 2021-06-08 2022-12-09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柔性电机安装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8144U (zh) 伺服壳体
CN201866059U (zh) 一种自带垫片的螺母
JP5910832B2 (ja) ケーブル保持装置
CN102270010B (zh) 悬挂臂旋转控制装置
CN209401911U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17618216U (zh) 一种用于内螺纹磨削加工的磨杆机构
CN105545128A (zh) 一种可控旋转角度铰链
US9228616B2 (en) Universal joint
CN208723214U (zh) 一种光伏电缆的快接插头
CN208495832U (zh) 夹具
CN208323267U (zh) 螺丝枪用分爪式进钉嘴
CN205806187U (zh) 螺母式防脱安装架
CN206319456U (zh) 新型不锈钢拉索组件
CN207717808U (zh) 一种电容充电检测夹具
CN206704507U (zh) 多旋翼无人机机身和机臂的快速稳固连接结构
CN220438670U (zh) 头戴设备
CN208764128U (zh) 一种电机轴承固定机构
CN203445003U (zh) 接头组件及具有其的闸杆组件
CN209893220U (zh) 灯组件及角度调节结构
CN215971742U (zh) 转向限位结构、动力模组和移动底盘
CN214648991U (zh) 无人机
CN213946249U (zh) 一种控制箱安装座
CN110181556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外围管线安装旋转底座
CN210290460U (zh) 一种防滚螺钉
CN211278190U (zh) 一种可多角度连接的套筒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