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7425U -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7425U
CN207967425U CN201820535235.4U CN201820535235U CN207967425U CN 207967425 U CN207967425 U CN 207967425U CN 201820535235 U CN201820535235 U CN 201820535235U CN 207967425 U CN207967425 U CN 207967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cable
connector component
plu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52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科耀
单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 K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 K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 K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 K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352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7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7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7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电路板、外壳体、线缆和金属内壳,插头连接器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对接部位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前端;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和插头壳体,金属内壳的前端与插头壳体的后端焊接固定;金属内壳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通过将金属内壳从插头连接器的对接部推入的方式改为拼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易于组装。

Description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高速传输电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电路板、线缆、金属屏蔽壳体和外壳体,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导电子端、绝缘本体、和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包裹绝缘本体,金属屏蔽壳体套设于插头壳体的后端。
通常是将金属屏蔽壳体从其后端向插头连接器的对接部推入,然后将金属屏蔽壳体与插头壳体用激光焊接等其他方式焊接固定。然而,为了保证金属屏蔽壳体与插头壳体之间的固持力,金属屏蔽壳体的体积只是稍大于插头壳体的体积,在组装过程中,不易将金属屏蔽壳体与插头连接器的对接部对准推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电路板、外壳体、线缆和金属内壳,所述插头连接器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前端;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和插头壳体,所述金属内壳的前端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焊接固定;
所述金属内壳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包括第一上壁和第一下壁,所述第二内壳包括第二上壁和第二下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壁的结构和所述第二下壁的结构相互对称,所述第一下壁的结构和所述第二上壁的结构相互对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内壳的方向斜向下延伸有第一固持部,所述第二上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方向水平延伸有第二固持部,所述第二固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固持部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臂、连接部、延伸部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的宽度和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卡点,
上排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的多个卡点朝向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下排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的多个卡点朝向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
可选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自其连接部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自其连接部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部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的前端呈封闭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所述线缆在剥离出所述若干芯线的前端套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包括围合部和自所述围合部的向前延伸的焊接部,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线缆压紧固定;
所述围合部具有上、下、左、右四个边壁,且所述上、下、左、右四个边壁形成有四个边角。
可选地,所述焊接部自所述围合部的上边壁和/或下边壁向前延伸,并与所述金属内壳的内侧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线缆还包括由镍钛合金制成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自所述线缆的前端插入到所述线缆中。
可选地,所述插头连接器为type-C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电路板、外壳体、线缆和金属内壳,插头连接器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对接部位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前端,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和插头壳体,金属内壳的前端与插头壳体的后端焊接固定,其中,金属内壳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通过将金属内壳从插头连接器的对接部推入的方式改为拼接的方式,降低了组装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中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的金属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的金属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与金属内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插头连接器组件10包括插头连接器100、电路板200、外壳体300、线缆400和金属内壳500,插头连接器100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111,对接部111位于插头连接器组件10的前端,外壳体300套设于插头连接器100的后端和线缆400的前端。
插头连接器100包括若干导电端子120和插头壳体130,线缆400包括若干芯线410,若干导电端子120和若干芯线410分别焊接在电路板200的前后两端。
金属内壳500设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电路板200和插头壳体130的后端。其中,金属内壳500的前端与插头壳体130的后端焊接固定,为方便组装,金属内壳500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510和第二内壳520,第一内壳510包括第一上壁511和第一下壁512,第二内壳520包括第二上壁521和第二下壁522。
可选地,第一上壁511的结构和第二下壁522的结构相互对称,第一下壁512的结构和第二上壁521的结构相互对称。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内壳510或第二内壳520可作为同一零部件生产,其上壁的结构和下壁的结构可以相互拼接,在组装时,将第一内壳510或第二内壳520倒置后,拼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组件10还包括第一绝缘内膜610和第二绝缘内膜620,将若干导电端子120和若干芯线410分别焊接在电路板200上后,第一绝缘内膜610和第二绝缘内膜620可分别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覆于电路板200的外围,且固定于金属内壳500的容纳腔内,以提高外壳体300或插头连接器组件10的抗变形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内膜610和第二绝缘内膜620也可一体成型,构成绝缘内膜。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若干导电端子120、插头壳体130和锁扣件140,锁扣件140固定于绝缘本体110内,插头壳体130套设于绝缘本体110,绝缘本体110形成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111,对接部111呈空心矩形状。
若干导电端子120分为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如图4所示,每一导电端子120包括接触臂121、连接部122、延伸部123和焊接部124,且接触臂121的宽度和延伸部123的宽度均小于连接部122的宽度,在连接部122上设置有多个卡点1221。
如图5所示,上排导电端子120A的连接部122A的多个卡点1221A朝向绝缘本体110的上侧,下排导电端子120B的连接部122B的多个卡点1221B朝向绝缘本体100的下侧。
上排导电端子120A的延伸部123A自其连接部122A倾斜向上延伸,下排导电端子120B的延伸部123B自其连接部122B倾斜向下延伸,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如此,可以增加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间距,以及电路板200的厚度。
如图6所示,绝缘本体1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端子槽112,用于固持导电端子120,一端子槽112固持以导电端子120,端子槽112的前端呈封闭状结构,防止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接触臂121的前端短接。
请参阅图7和图8,锁扣件140呈H型结构,其两侧边设置有突出绝缘本体110的突部141,插头壳体130对应设置有供突部141穿出的扣孔131,以及上下夹持突部141的夹持部132,夹持部132上下夹持突部141,可防止突部141与插头壳体130接触不良。在实际应用中,锁扣件140起接地作用,锁扣件140与插头壳体130接触,进一步增强了插头连接器100的接地性能。
可选地,插头连接器100为type-C插头连接器。
请参阅图9,线缆400在剥离出若干芯线410的前端套设有金属环420。金属环420包括围合部421和自围合部421向前延伸的焊接部422,焊接部422与金属内壳500的内侧焊接固定。
围合部421与线缆400压紧固定,如图10所示,压紧固定后,围合部421具有四个边壁:上边壁4211、下边壁4212、左边壁4213和右边壁4214,且上、下、左、右四个边壁形成有四个边角,可将线缆400紧密固定在围合部421中。通过在线缆400的前端套设一个与线缆400压紧固定的金属环420,可加强线缆400连接处的耐弯折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线缆400还包括由镍钛合金制成的金属丝430,在将围合部421与线缆400压紧固定前,金属丝430自线缆400的前端插入到线缆400中。可选地,金属丝430插入线缆400的深度范围为10mm-2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组件10,包括插头连接器100、电路板200、外壳体300、线缆400和金属内壳500,插头连接器100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111,对接部111位于插头连接器组件10的前端,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若干导电端子120和插头壳体130,金属内壳500的前端与插头壳体130的后端焊接固定,其中,金属内壳500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510和第二内壳520,通过将金属内壳500从插头连接器100的对接部111推入的方式改为拼接的方式,降低了组装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请参阅图12,同样地,金属内壳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第一内壳包括第一上壁和第一下壁,第二内壳包括第二上壁和第二下壁。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上壁511B的一侧朝向第二内壳的方向斜向下延伸有第一固持部5110B,第二上壁521B的一侧朝向第一内壳的方向水平延伸有第二固持部5210B,第二固持部5210B设置于第一固持部5110B的上方,且与第一固持部焊接5110B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连接器、电路板、外壳体、线缆和金属内壳,所述插头连接器上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前端;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和插头壳体,所述金属内壳的前端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焊接固定;
所述金属内壳包括拼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包括第一上壁和第一下壁,所述第二内壳包括第二上壁和第二下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壁的结构和所述第二下壁的结构相互对称,所述第一下壁的结构和所述第二上壁的结构相互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内壳的方向斜向下延伸有第一固持部,所述第二上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方向水平延伸有第二固持部,所述第二固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固持部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臂、连接部、延伸部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的宽度和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卡点,
上排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的多个卡点朝向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下排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的多个卡点朝向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自其连接部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自其连接部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延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部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的前端呈封闭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所述线缆在剥离出所述若干芯线的前端套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包括围合部和自所述围合部的向前延伸的焊接部,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线缆压紧固定;
所述围合部具有上、下、左、右四个边壁,且所述上、下、左、右四个边壁形成有四个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部自所述围合部的上边壁和/或下边壁向前延伸,并与所述金属内壳的内侧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还包括由镍钛合金制成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自所述线缆的前端插入到所述线缆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连接器为type-C插头连接器。
CN201820535235.4U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7967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5235.4U CN207967425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5235.4U CN207967425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7425U true CN207967425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5235.4U Active CN207967425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7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580A (zh) * 2019-10-22 2020-01-31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580A (zh) * 2019-10-22 2020-01-31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482807B2 (en) 2019-10-22 2022-10-25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094B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105680246B (zh) 电连接器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TWM582251U (zh) Connector set with built-in locking mechanism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US88014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TWM446986U (zh) 電連接器
JP2017208321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07895A (zh) 插頭連接器
KR20110138558A (ko) 전선 이음 커넥터용 터미널
TWI618321B (zh) 插頭連接器
CN207967425U (zh) 一种易组装的插头连接器组件
TW201841438A (zh) 電連接器
US1017750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nsulator molded over front and rear shielding shells
CN205543343U (zh) 免pcb板电子连接器
TW201611414A (zh) 連接器的連接構造
US110568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three metal plates joined together
CN207967454U (zh) 一种耐弯折线缆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6785594B (zh) Usb与sd卡混合型电连接器
CN107086381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CN218070263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
CN201570637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107681315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3151074U (zh) 具有焊接部的接线端子及其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