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3573U - 新型壳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壳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3573U
CN207963573U CN201820282303.0U CN201820282303U CN207963573U CN 207963573 U CN207963573 U CN 207963573U CN 201820282303 U CN201820282303 U CN 201820282303U CN 207963573 U CN207963573 U CN 207963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 exchanger
tube
heat exchange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823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悦声
王永健
贾少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 Glaci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 Glaci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 Glaci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 Glacie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823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3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3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3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为卧式管体结构,所述壳体一端通过封头密封,另一端连接有闷盖法兰,所述壳体侧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闷盖法兰端设有总进口和总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有若干组管程通道组成,所述换热管组件一端与所述闷盖法兰连接,所述换热管组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于所述闷盖法兰端的总进口和总出口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通过在壳体内增设若干组管程通道,所述若干组管程通道均匀的分布在壳体内,保证了管程冷媒分配均匀,改善了管程通道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换热面积,使换热性能增强。

Description

新型壳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换热器采用管板和管箱配合连接的设计,换热面积较小,导致换热性能不佳,且不便于拆装,不便于内部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为卧式管体结构,所述壳体一端通过封头密封,另一端连接有闷盖法兰,所述壳体侧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闷盖法兰端设有总进口和总出口;
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设于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布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内贯穿设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分布的换热管,相邻所述换热管的一端通过U型弯管连接,并形成若干组可回流的管程通道,所述闷盖法兰和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设有固定板,各所述管程通道的进口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并与总进口连接设置,各所述管程通道的出口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并与总出口连接设置。
为了提高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若干个间隔排布的折流板等间距设置并配合所述壳体内壁连接,相邻折流板之间前后错位,形成折线通道。
为了便于若干个折流板之间相互固定,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若干个所述折流板之间通过定位管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管设有多个并设为空心管结构,所述定位管内配合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方便螺杆与固定板之间的拆装,所述折流板靠近固定板端与所述折流板远离固定板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使用的螺母,通过调节所述螺母可实现所述固定板以及与其相邻的折流板之间的距离调整和定位管的位置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总出口包括分液器组件,所述分液器组件包括独立的一根汇总管,所述汇总管一端连接有分液头,所述分液头设为中空莲蓬状结构,所述分液头较小直径端与所述汇总管一端连接,所述分液头较大直径端均匀设有若干组第一支管,所述每根第一支管与所述管程通道出口端一一对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总进口包括集气管组件,所述集气管组件包括一根主管,所述主管两端口密封,所述主管侧端设有若干组第二支管,所述每根第二支管与所述管程通道进口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主管侧端还设有接口管。
为了保证所述壳体内的密封性,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闷盖法兰通过四氟垫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下端设有支脚。
为了便于所述壳体内积水排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密封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球阀。
为了便于将所述壳体内的剩余气体排出,所述壳体上端设有放气口,所述放气口上连接有放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侧壁设置有保温棉层。
本实用新型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所述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通过在壳体内增设若干组可回流的管程通道,所述若干组管程通道均匀的分布在壳体内,保证了管程冷媒分配均匀,改善了管程通道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换热面积,使换热性能增强。
(2)所述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在结构上取消了传统换热器的管板和管箱设计,采用分液器组件、集气管组件、换热管焊接为一体,可使换热内芯和外部壳体单独加工成型后在装配到一起,并可使得多个系统完全独立,不存在密封泄漏风险,特别适合R410A、R32、CO2等新型环保制冷剂使用,且工艺上相比传统换热器的胀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壳式换热器为焊接,耐压强度高,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3)所述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当换热介质为液体时,所述换热介质可通过与总出口连接的分液器组件进入换热管并从总进口排出形成回路;当换热介质为气体时,其可通过与总进口连接的集气管组件进入管热管并从总出口排出形成回路。换热介质的流向随着制冷或制热工况的不同在换热管组件内发生变化,实现了在制冷或制热不同工况时,换热管组件内换热介质流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4)所述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维护,方便清洗内部管束,尾部悬伸短,抗振性好,克服了振动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管组件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管组件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液器组件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气管组件正视图。
图中:1.壳体;2.换热管组件;1-2.闷盖法兰;1-3.进水口;1-4.出水口;1-5.总出口;1-6.总进口;1-7.排水口;1-8.放气口;1-51.分液器组件;1-61.集气管组件;1-511.汇总管;1-512.第一支管;1-513.分液头;1-611.主管;1-612.第二支管;1-613.接口管;2-1.折流板;2-2.定位管;2-3.固定板;2-4.换热管;2-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设为卧式管体结构,所述壳体1一端通过封头密封,另一端连接有闷盖法兰1-2,所述壳体1侧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所述闷盖法兰1-2端设有总进口1-6和总出口1-5;
换热管组件2,所述换热管组件2设于壳体1内,所述换热管组件2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布的折流板2-1,所述折流板2-1内贯穿设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分布的换热管2-4,相邻所述换热管2-4的一端通过U型弯管连接,并形成若干组可回流的管程通道,所述闷盖法兰1-2和相邻所述折流板2-1之间设有固定板2-3,各所述管程通道的进口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3并与总进口1-6连接设置,各所述管程通道的出口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3并与总出口1-5连接设置。
上述新型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流体从位于壳体1侧端的进水口1-3流入壳体1,从出水口1-4流出壳体1,通过位于壳体1内的错位排布的折流板2-1使流体在壳体1内围绕换热管组件2呈S型过流,当换热介质为液体时,所述换热介质通过与总出口(1-5)连接的分液器组件1-51进入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若干组管程通道内,并从总进口1-6流出,形成回路;当换热介质为气体时,所述换热介质通过与总进口1-6连接的集气管组件1-61进入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若干组管程通道内,并从总出口(1-5)流出,形成回路;实现在制冷或制热不同工况时,换热介质在换热管组件内的流向也随之发生改变,所述换热管组件2由若干根换热管2-4组成,保证了管程冷媒分配均匀,改善了管程通道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换热面积,使换热性能增强。
为了提高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若干个间隔排布的折流板2-1等间距设置并配合所述壳体1内壁连接,相邻折流板2-1之间前后错位,形成折线通道,所述流体围绕换热管组件2呈S型过流。
为了便于若干个折流板2-1相互之间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若干个所述折流板2-1之间通过定位管2-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管2-2设有多个并设为空心管结构,所述定位管2-2内配合连接有螺杆2-5,所述螺杆2-5一端与固定板2-3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所述螺杆2-5与固定板2-3之间的拆装,所述折流板2-1靠近固定板2-3端与所述折流板2-1远离固定板2-3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杆2-5配合使用的螺母,通过所述螺母既可以将定位管2-2固定连接于螺杆2-5上,也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螺母在螺杆2-5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固定板2-3以及与其相邻的折流板2-1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总出口1-5包括分液器组件1-51,所述分液器组件1-51包括独立的一根汇总管1-511,所述汇总管1-511一端连接有分液头1-513,所述分液头1-513设为中空莲蓬状结构,所述分液头1-513较小直径端与所述汇总管1-511一端连接,所述分液头1-513较大直径端均匀设有若干组第一支管1-512,所述每根第一支管1-512与所述管程通道出口端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总进口1-6包括集气管组件1-61,所述集气管组件1-61包括一根主管1-611,所述主管1-611两端口密封,所述主管1-611侧端设有若干组第二支管1-612,所述每根第二支管1-612与所述管程通道进口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主管1-611侧端还设有接口管1-613。
为了保证所述壳体1内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闷盖法兰1-2通过四氟垫密封。
优选地,所述壳体1下端设有支脚。
为了便于所述壳体1内积水排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壳体1密封端设有排水口1-7,所述排水口1-7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球阀。
为了便于将所述壳体1内的剩余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放气口1-8,所述放气口1-8上连接有放气阀。
优选地,所述壳体1外侧壁设置有保温棉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设为卧式管体结构,所述壳体(1)一端通过封头密封,另一端连接有闷盖法兰(1-2),所述壳体(1)侧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所述闷盖法兰(1-2)端设有总进口(1-6)和总出口(1-5);
换热管组件(2),所述换热管组件(2)设于壳体(1)内,所述换热管组件(2)包括若干个间隔排布的折流板(2-1),所述折流板(2-1)内贯穿设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分布的换热管(2-4),相邻所述换热管(2-4)的一端通过U型弯管连接,并形成若干组可回流的管程通道,所述闷盖法兰(1-2)和相邻所述折流板(2-1)之间设有固定板(2-3),各所述管程通道的进口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3)并与总进口(1-6)连接设置,各所述管程通道的出口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3)并与总出口(1-5)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间隔排布的折流板(2-1)等间距设置并配合所述壳体(1)内壁连接,相邻折流板(2-1)之间前后错位,形成折线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折流板(2-1)之间通过定位管(2-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管(2-2)设有多个并设为空心管结构,所述定位管(2-2)内配合连接有螺杆(2-5),所述螺杆(2-5)一端与固定板(2-3)连接,所述折流板(2-1)靠近固定板(2-3)端与所述折流板(2-1)远离固定板(2-3)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杆(2-5)配合使用的螺母,通过所述螺母将定位管(2-2)固定连接于螺杆(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出口(1-5) 包括分液器组件(1-51),所述分液器组件(1-51)包括独立的一根汇总管(1-511),所述汇总管(1-511)一端连接有分液头(1-513),所述分液头(1-513)设为中空莲蓬状结构,所述分液头(1-513)较小直径端与所述汇总管(1-511)一端连接,所述分液头(1-513)较大直径端均匀设有若干组第一支管(1-512),所述每根第一支管(1-512)与所述管程通道出口端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口(1-6)包括集气管组件(1-61),所述集气管组件(1-61)包括一根主管(1-611),所述主管(1-611)两端口密封,所述主管(1-611)侧端设有若干组第二支管(1-612),所述每根第二支管(1-612)与所述管程通道进口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主管(1-611)侧端还设有接口管(1-6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闷盖法兰(1-2)通过四氟垫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端设有支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密封端设有排水口(1-7),所述排水口(1-7)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球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放气口(1-8),所述放气口(1-8)上连接有放气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侧壁设置有保温棉层。
CN201820282303.0U 2018-02-28 2018-02-28 新型壳式换热器 Active CN207963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2303.0U CN207963573U (zh) 2018-02-28 2018-02-28 新型壳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2303.0U CN207963573U (zh) 2018-02-28 2018-02-28 新型壳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3573U true CN207963573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0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82303.0U Active CN207963573U (zh) 2018-02-28 2018-02-28 新型壳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35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341A (zh) * 2020-06-24 2020-08-25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341A (zh) * 2020-06-24 2020-08-25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7857B (zh) 一种适用于三流体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4461154U (zh) 折流式浮头换热器
CN207963573U (zh) 新型壳式换热器
CN215413280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
CN207716928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换热管的管式冷却器
CN209355735U (zh) 一种智能管壳式节能换热机组
CN209069064U (zh) 一种气气换热器
CN205718584U (zh) 一种双通道壁挂换热器
CN106382831A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5571368B (zh) 管道连接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10241151U (zh) 一种空压机润滑油冷却器
CN211261871U (zh) 一种便携式弹性涡管换热器
CN207095340U (zh)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CN208651094U (zh) 一种压缩机换热器
CN207991330U (zh) 一种船用多防护高安全新型换热单元
CN208059639U (zh) 一种热回收管壳式冷凝器
CN208505070U (zh) 一种新型换热容器
CN208108885U (zh) 双管板式搪玻璃列管换热器
CN207716925U (zh) 一种带有排空装置的双联管式冷却器
CN208398681U (zh) 一种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208075379U (zh) 空调热交换系统高效罐式蒸发器
CN207006947U (zh) 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
CN211903891U (zh) 一种新型壳管式换热器
CN205373457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减震套管气冷器
CN218937094U (zh) 一种复合型电加热器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