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1387U -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61387U CN207961387U CN201820071079.0U CN201820071079U CN207961387U CN 207961387 U CN207961387 U CN 207961387U CN 201820071079 U CN201820071079 U CN 201820071079U CN 207961387 U CN207961387 U CN 207961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external valve
- external
- compression
-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和复原外置阀、压缩外置阀,减振器本体主要由外缸筒、上段中间缸筒、下段中间缸筒、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工作缸筒、安装套筒、导向器组件、单向补偿阀组件、活塞杆、复原缓冲块、活塞总成、底阀组件、吊耳组件组成,在兼顾有效阻尼通道长度、磁场利用率、减振器体积、通用性的基础上,采用两段三缸式、双补偿阀、双外置阀为主的布局即可单独对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实施连续调控,更好地满足复原和压缩阶段的振动控制需求,可在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调节范围较大、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领域广泛采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流变减振技术配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独立控制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悬架系统、大型机械、桥梁及建筑物等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基本为单筒和双筒结构,部分技术方案增加旁通阀结构,但相应技术特征仍然于活塞或者旁通阀中对未与线圈正对的轴向通道进行控制,可调阻尼通道非常有限、磁场利用率低、可调阻尼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减振器通用性较差。为了克服传统技术方案的限制,诸如多级径向流动和多级周向流动的新技术方案在扩展有效阻尼通道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是两者使得减振器的体积明显增加,难以在汽车悬架系统内布置。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开展了积极工作,试图兼顾有效阻尼通道、磁场利用率、通用性、体积四个关键方面,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3257967 U记载了一种螺旋阀孔式磁流变减振器,包括油封、油封座、导向器、端盖、工作缸、内缸筒、导流罩、活塞杆、活塞总成、底阀组件、减振器内部的磁流变液及两端与悬架系统连接的连接件。该结构于导向器内设置螺旋阀孔,线圈布置于临近导向器的螺旋阀孔的位置,延长磁场的作用范围,增加了阻尼力的调节范围,便于多匝数线圈和大电流布置。但是,该结构的有效阻尼通道仍然有限,依靠多匝线圈、较大激励电流、较强磁场来提高阻尼范围,尚未摆脱传统技术限制,有效阻尼通道的长度受到限制,不能仅依靠较小激励电流和弱磁场即可产生较大阻尼调节范围,无法实现依靠激励电流的改变即可在不同领域匹配。
现有技术方案并没有突破相应技术限制和明显缺陷,在兼顾有效阻尼通道、磁场利用率、通用性、体积四个方面亟需新的技术方案,尤其没有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单独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技术方案。因此,兼顾有效阻尼通道长度、磁场利用率、通用性和体积、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单独调控等五方面问题,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对磁流变液减振器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相关结构和原理,在兼顾了有效阻尼通道长度、磁场利用率、减振器体积和通用性的基础上,采用两段三缸式、双补偿阀、双外置阀为主的布局即可单独对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实施连续调控,当外置阀装置出现故障时,减振器可按照被动减振器模式工作,以确保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本体和安装在减振器本体上的压缩外置阀、复原外置阀,压缩外置阀与复原外置阀在减振器本体上错开角度与距离设置,
减振器本体主要由外缸筒、上段中间缸筒、下段中间缸筒、工作缸筒、导向器组件、单向补偿阀组件、活塞杆、复原缓冲块、活塞总成、底阀组件组成,所述工作缸筒同轴安装于外缸筒内,活塞总成与工作缸筒的内壁滑动配合,活塞杆与同轴固定安装在工作缸筒上端的导向器组件滑动配合,工作缸筒的下端端口处固定安装有底阀组件,活塞总成和底阀组件中设有单向阀;
所述外缸筒的上端同轴插装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工作缸筒、单向补偿阀组件与同轴嵌套于安装套筒内壁的导向器组件通过减振器压盖实现与外缸筒轴向定位,工作缸筒的外壁同轴安装有上段中间缸筒、下段中间缸筒,上段中间缸筒与下段中间缸筒的两端均采用缩径结构,上段中间缸筒与工作缸筒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下段中间缸筒与工作缸筒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靠近上段中间缸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口,复原外置阀安装于第一连接接口,靠近下段中间缸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口,压缩外置阀安装于第二连接接口;外缸筒的内壁与上段中间缸筒、下段中间缸筒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储油腔,上段中间缸筒的内壁与工作缸筒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上段中间腔,下段中间缸筒的内壁与工作缸筒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下段中间腔,工作缸筒的内部空间为工作腔,活塞总成将工作腔分割为复原腔和压缩腔;靠近工作缸筒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常通孔,复原腔与上段中间腔之间设有第二常通孔,压缩腔与下段中间腔之间设有第三常通孔,储油腔、上段中间腔、下段中间腔、复原腔和压缩腔均加装有磁流变液;
所述压缩外置阀包括压缩外置阀下支撑盖、压缩外置阀阀盖、压缩外置阀线圈、压缩外置阀隔磁筒、压缩外置阀导磁筒、压缩外置阀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阀芯、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压缩外置阀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阀座、压缩外置阀第七密封圈和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压缩外置阀阀座底端伸入下段中间缸筒上的第二连接接口中,压缩外置阀阀座底端与下段中间缸筒的内壁平齐,与压缩外置阀阀座同轴安装的压缩外置阀阀芯通过第二连接接口与下段中间腔相通,下段中间腔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进行单向流动;
压缩外置阀阀座的下端外壁与外安装座形成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与储油腔相通,压缩外置阀中的磁流变液经过阀座上的压缩外置阀径向回油孔进入到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单向回流至储油腔;
压缩外置阀阀芯的中心加工有压缩外置阀轴向常通孔,压缩外置阀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压缩外置阀径向常通孔,压缩外置阀阀芯的外壁同轴套装有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
所述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外壁同轴安装有压缩外置阀隔磁筒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 压缩外置阀隔磁筒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的外壁套装压缩外置阀线圈,压缩外置阀线圈的外壁与压缩外置阀阀盖、压缩外置阀阀座的内壁接触并定位;
所述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分别设有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和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和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和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与盆形的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构成的空间为压缩外置阀第一空腔,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下端面与压缩外置阀阀座构成的空间为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与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相通;
所述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与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与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与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与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相通;
从而形成压缩外置阀的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整个周长、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的径向长度均为有效阻尼长度。
所述复原外置阀包括复原外置阀下支撑盖、复原外置阀阀盖、复原外置阀线圈、复原外置阀隔磁筒、复原外置阀导磁筒、复原外置阀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阀芯、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复原外置阀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阀座、复原外置阀第七密封圈和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复原外置阀的复原外置阀阀座底端伸入上段中间缸筒上的第一连接接口中,复原外置阀阀座底端与上段中间缸筒的内壁平齐,与复原外置阀阀座同轴安装的复原外置阀阀芯通过第一连接接口与上段中间腔相通,上段中间腔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进行单向流动;
复原外置阀阀座的下端外壁与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形成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与储油腔相通,复原外置阀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阀座上的复原外置阀径向回油孔进入到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单向回流至储油腔;
复原外置阀阀芯的中心加工有复原外置阀轴向常通孔,复原外置阀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复原外置阀径向常通孔,复原外置阀阀芯的外壁同轴套装有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
所述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外壁同轴安装有复原外置阀隔磁筒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 复原外置阀隔磁筒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的外壁套装复原外置阀线圈,复原外置阀线圈的外壁与复原外置阀阀盖、复原外置阀阀座的内壁接触并定位;
所述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分别设有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和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和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和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与盆形的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构成的空间为复原外置阀第一空腔,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下端面与复原外置阀阀座构成的空间为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与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相通;
所述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与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与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与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与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相通;
从而形成复原外置阀的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整个周长、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的径向长度均为有效阻尼长度。
在压缩外置阀中,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上、下壁采用导磁材料,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内、外壁采用隔磁材料;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导磁筒、压缩外置阀阀盖、压缩外置阀阀座采用导磁材料,压缩外置阀阀芯、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压缩外置阀隔磁筒均采用隔磁材料;
从而使得磁场路径依次由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压缩外置阀导磁筒、压缩外置阀阀盖、压缩外置阀阀座形成闭合回路,绝大部分磁力线垂直穿过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中的磁流变液,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内的磁流变液的周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内的磁流变液径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
在复原外置阀中,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上、下壁采用导磁材料,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的内、外壁采用隔磁材料;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导磁筒、复原外置阀阀盖、复原外置阀阀座采用导磁材料,复原外置阀阀芯、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复原外置阀隔磁筒均采用隔磁材料;
从而使得磁场路径依次由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复原外置阀导磁筒、复原外置阀阀盖、复原外置阀阀座形成闭合回路,绝大部分磁力线全部垂直穿过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中的磁流变液,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内的磁流变液的周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内的磁流变液径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
所述单向补偿阀组件包括单向补偿阀座、第一补偿阀和弹性元件,单向补偿阀座同轴套装于工作缸筒的外壁,单向补偿阀座的顶端设有开口,单向补偿阀座的外壁同轴套装有第一补偿阀及弹性元件,第一补偿阀由少片圆环形薄片叠加而成,弹性元件刚度较小,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凸台上,其另一端与第一凸台共同对第一补偿阀实施轴向定位。
所述活塞总成上布置的单向阀为拉伸阀,所述底阀组件上布置的单向阀为第二补偿阀和压缩阀,所述第二补偿阀由少片圆环形薄片叠加而成,所述拉伸阀、压缩阀由多片圆环形阀片叠加而成。
复原阶段须对复原外置阀中的磁流变液实施粘度调控,保证复原外置阀独立连续调控复原阻尼力,压缩阶段须对压缩外置阀中的磁流变液实施粘度调控,保证压缩外置阀独立连续调控压缩阻尼力;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正常复原阶段,活塞总成上行,第一补偿阀及拉伸阀、压缩阀均处于常关闭状态,第二补偿阀开启容易,复原腔内的磁流变液经第二常通孔进入上段中间腔,经由复原外置阀流至储油腔,储油腔内的磁流变液经过第二补偿阀补偿到压缩腔;
正常压缩阶段,活塞总成下行,第二补偿阀及拉伸阀、压缩阀均处于常关闭状态,第一补偿阀开启容易,压缩腔内的磁流变液经第三常通孔进入下段中间腔,经由压缩外置阀流至储油腔,储油腔内的磁流变液依次经过第一补偿阀、开口、第一常通孔补偿到复原腔;
正常复原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单向流动并于复原外置阀中实现粘度调控,正常压缩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单向流动并于压缩外置阀中实现粘度调控;极限工作状态下,拉伸阀及压缩阀适当开启,以实施过载保护,减振器按照被动模式工作,确保安全性。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和原理,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段三缸式、双补偿阀、双外置阀为主的布局,复原阶段的阻尼力主要通过复原外置阀调控,压缩阶段的阻尼力主要通过压缩外置阀调控,实现了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的单独调控。
2、该减振器有效阻尼通道长,磁场利用率高,在复原阶段对复原外置阀中的磁流变液实施粘度调控和在压缩阶段对压缩外置阀中的磁流变液实施粘度调控即可连续调控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且阻尼可调范围大,在满足基本强度和刚度条件下,可应用于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须独立控制的场合。
3、该减振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复原外置阀、压缩外置阀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便于安装在狭窄的空间内。
4、当其中任一外置阀失效后,减振器仍可按照主动调控模式和减振器本体被动调控模式的方式工作,当两个外置阀同时失效后,减振器按照传统被动减振器方式工作,保障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图2剖面A-A示意图。
图4是压缩外置阀12的主剖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复原外置阀13的主剖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 是图3中导向总成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 是图3中活塞总成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 是图3中底阀组件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单向补偿阀组件7半剖示意图。
图10 是压缩外置阀12中磁力线路径示意图。
图11是复原外置阀13中磁力线路径示意图。
图12是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时磁流变液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M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时磁流变液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N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减振器本体(A)、外缸筒(1)、上段中间缸筒(2-1)、第一连接接口(2-1a)、下段中间缸筒(2-2)、第二连接接口(2-2a)、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第三密封圈(3-3)、第四密封圈(3-4)、工作缸筒(4)、第一常通孔(4a)、第二常通孔(4b)、第三常通孔(4c)、安装套筒(5)、第一凸台(5a)、导向器组件(6)、减振器压盖(6-1) 、第二凸台(6-1a)、防尘罩(6-2)、油封(6-3)、第五密封圈(6-4)、斯特封(6-5)、导向器(6-6)、导向衬套(6-7)、单向补偿阀组件(7)、单向补偿阀座(7-1)、第一补偿阀(7-2)、弹性元件(7-3)、开口(7a)、活塞杆(8)、复原缓冲块(9)、活塞总成(10)、限位座(10-1)、活塞阀座(10-2)、拉伸阀(10-3)、弹簧座(10-4)、密封导向环(10-5)、第六密封圈(10-6)、导套(10-7)、第一弹簧(10-8)、螺母(10-9)、底阀组件(11)、底阀组件(11)、铆钉(11-1)、第二弹簧(11-2)、第二补偿阀(11-3)、压缩阀座(11-4),压缩阀(11-5)、压缩外置阀(12)、压缩外置阀下支撑盖(12-1)、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线圈(12-3)、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环形通道(12-6)、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压缩外置阀阀芯(12-7)、压缩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2-7a)、压缩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2-7b)、压缩外置阀第三凸台(12-7c)、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环形导磁块(12-10)、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2-101a)、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压缩外置阀径向回油孔(12-11a)、压缩外置阀凸台环槽(12-11b)、压缩外置阀第四凸台(12-11c)、压缩外置阀第七密封圈(12-12)、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压缩外置阀第一空腔(12-15)、压缩外置阀第八密封圈(12-16)、复原外置阀(13)、复原外置阀下支撑盖(13-1)、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线圈(13-3)、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环形通道(13-6)、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复原外置阀阀芯(13-7)、复原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3-7a)、复原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3-7b)、复原外置阀第三凸台(13-7c)、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环形导磁块(13-10)、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3-101a)、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复原外置阀径向回油孔(13-11a)、复原外置阀凸台环槽(13-11b)、复原外置阀第四凸台(13-11c)、复原外置阀第七密封圈(13-12)、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复原外置阀第一空腔(13-15)、复原外置阀第八密封圈(13-16)、吊耳组件(14)、储油腔(X)、上段中间腔(Y-1)、下段中间腔(Y-2)、工作腔(Z)、复原腔(Z-1)、压缩腔(Z-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A和复原外置阀13、压缩外置阀12,减振器本体A主要由外缸筒1、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第三密封圈3-3、第四密封圈3-4、工作缸筒4、安装套筒5、导向器组件6、单向补偿阀组件7、活塞杆8、复原缓冲块9、活塞总成10、底阀组件11、吊耳组件14组成。
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工作缸筒4同轴安装于外缸筒1内,外缸筒1的内壁和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储油腔X,上段中间缸筒2-1的内壁与工作缸筒4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上段中间腔Y-1,下段中间缸筒2-2的内壁与工作缸筒4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下段中间腔Y-2,工作缸筒4内部空间为工作腔Z,活塞总成10将工作腔Z分割为复原腔Z-1和压缩腔Z-2;靠近工作缸筒4顶端处设有第一常通孔4a,复原腔Z-1与上段中间腔Y-1之间设有第二常通孔4b,压缩腔Z-2与下段中间腔Y-2之间设有第三常通孔4c,储油腔X、上段中间腔Y-1、下段中间腔Y-2、复原腔Z-1、压缩腔Z-2均加装有磁流变液。
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的两端均采用缩径结构,分别采用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于上段中间缸筒2-1和工作缸筒4连接处实现密封连接,采用第三密封圈3-3和第四密封圈3-4于下段中间缸筒2-2与工作缸筒4连接处实现密封连接,避免上段中间缸筒2-1和下段中间缸筒2-2内的磁流变液泄露至储油腔X。
安装套筒5同轴插装于外缸筒1的顶端,安装套筒5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5a,工作缸筒4、单向补偿阀组件7与同轴嵌套于安装套筒5内壁的导向器组件6通过减振器压盖6-1实现与外缸筒1轴向定位。
活塞杆8的上端与导向器组件6滑动配合且密封良好,保证活塞杆8轴向运动,复原缓冲块9同轴套装于活塞杆8上,活塞杆8的下端与活塞总成10通过螺纹套接,活塞总成10上设有拉伸阀10-3,底阀组件11安装于工作缸筒4下端和外缸筒1底端空间,底阀组件11上集成有第二补偿阀11-3与压缩阀11-5,外缸筒1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与悬架系统连接的吊耳组件14。
复原外置阀13同轴嵌套于第一连接接口2-1a,实现上段中间腔Y-1与复原外置阀13相通,压缩外置阀12同轴嵌套于第二连接接口2-2a,实现下段中间腔Y-2与压缩外置阀12相通,复原外置阀13与压缩外置阀12错开一定角度与距离排布于外缸筒1上。
压缩外置阀12整体同轴安装于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内,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焊装于外缸筒1下端位置的外表面,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与压缩外置阀12中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结合位置过盈配合,实现压缩外置阀12的径向定位与紧固,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之间加装压缩外置阀第七密封圈12-12。
压缩外置阀12中的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底端穿过外缸筒1,通过下段中间缸筒2-2上的第二连接接口2-2a伸入到下段中间腔Y-2,实现压缩外置阀12与下段中间腔Y-2连通,便于下段中间腔Y-2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12进行单向流动;第二连接接口2-2a的顶端位置对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进行限位,保障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底端入口伸入到与下段中间腔Y-2内表面平齐的位置。
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底端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接口2-2a的内壁之间加装压缩外置阀第八密封圈12-16,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下端外表面与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的下端内表面之间形成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与储油腔X连通,便于压缩外置阀12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上的压缩外置阀径向回油孔12-11a进入到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单向回流至储油腔X。
如图3、4所示,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是压缩外置阀12的基体,压缩外置阀阀芯12-7同轴安装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内,压缩外置阀下支撑盖12-1、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对压缩外置阀阀芯12-7进行轴向定位,压缩外置阀阀芯12-7的下端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内壁的过盈配合避免磁流变液直接泄露至储油腔X。
压缩外置阀阀芯12-7的中心加工有压缩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2-7a,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压缩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2-7b,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均同轴套装于压缩外置阀阀芯12-7的外壁,通过压缩外置阀阀芯12-7进行径向定位。
压缩外置阀阀芯12-7上的压缩外置阀第三凸台12-7c和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中的压缩外置阀第四凸台12-11c为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轴向支撑部位,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上依次加装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的底端平面与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的上端面接触,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第三凸台12-7c、压缩外置阀第四凸台12-11c共同对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进行轴向定位并紧固。
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外壁同轴安装有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的外壁同轴套装压缩外置阀线圈12-3,压缩外置阀线圈12-3与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内壁接触并定位。
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分别设有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2-101a和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和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和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与盆形的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构成的空间为压缩外置阀第一空腔12-15,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下端面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构成的空间为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与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相通。
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2-101a与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 与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与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与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相通。
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上、下表面采用低温焊接的方式分别与压缩外置阀凸台环槽12-11b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实现连接,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的上端外表面与压缩外置阀阀盖12-2的内壁接触,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的上端内表面通过螺纹与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连接,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的内腔与压缩外置阀阀芯12-7顶端和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接触并实施轴向定位与紧固,压缩外置阀阀盖12-2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在接触位置实现过盈配合。
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和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用于整个压缩外置阀12的轴向定位与紧固,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可弥补压缩外置阀12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也便于调节零部件数目,实现差异化配置和不同领域应用。
复原外置阀13整体同轴安装于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内,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焊装于外缸筒1的外表面,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与复原外置阀13中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结合位置过盈配合,实现复原外置阀13的径向定位与紧固,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之间加装复原外置阀第七密封圈13-12。
复原外置阀13中的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底端穿过外缸筒1,通过上段中间缸筒2-1上的第一连接接口2-1a伸入到上段中间腔Y-1,实现复原外置阀13与上段中间腔Y-1连通,便于上段中间腔Y-1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13进行单向流动;第一连接接口2-1a的顶端位置对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进行限位,保障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底端入口伸入到与上段中间腔Y-1内表面平齐的位置。
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底端外表面与复原外置阀第一连接接口2-1a的内壁之间加装复原外置阀第八密封圈13-16,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下端外表面与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的下端内表面之间形成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与储油腔X连通,便于复原外置阀13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上的复原外置阀径向回油孔13-11a进入到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单向回流至储油腔X。
如图3、5所示,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是复原外置阀13的基体,复原外置阀阀芯13-7同轴安装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内,复原外置阀下支撑盖13-1、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对复原外置阀阀芯13-7进行轴向定位,复原外置阀阀芯13-7的下端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内壁过盈配合避免磁流变液直接泄露至储油腔X。
复原外置阀阀芯13-7的中心加工有复原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3-7a,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复原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3-7b,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均同轴套装于复原外置阀阀芯13-7的外壁,通过复原外置阀阀芯13-7进行径向定位。
复原外置阀阀芯13-7上的复原外置阀第三凸台13-7c和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中的复原外置阀第四凸台13-11c为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轴向支撑部位,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上依次加装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的底端平面与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的上端面接触,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第三凸台13-7c、复原外置阀第四凸台13-11c共同对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进行轴向定位并紧固。
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外壁同轴安装有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的外壁同轴套装复原外置阀线圈13-3,复原外置阀线圈13-3与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内壁接触并定位。
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分别设有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3-101a和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和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和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与盆形的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构成的空间为复原外置阀第一空腔13-15,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下端面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构成的空间为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与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相通。
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3-101a与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 与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与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与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相通。
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上、下表面采用低温焊接的方式分别与复原外置阀凸台环槽13-11b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实现连接,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的上端外表面与复原外置阀阀盖13-2的内壁接触,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的上端内表面通过螺纹与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连接,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的内腔与复原外置阀阀芯13-7顶端和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接触并实施轴向定位与紧固,复原外置阀阀盖13-2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在接触位置实现过盈配合。
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和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用于整个复原外置阀13的轴向定位与紧固,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可弥补复原外置阀13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也便于调节零部件数目,实现差异化配置和不同领域应用。
如图3、6所示,导向器组件6中设有防尘罩6-2、油封6-3、第五密封圈6-4、斯特封6-5、导向器6-6、导向衬套6-7,导向器6-6自工作缸筒4的顶端部分伸入工作缸筒4内,工作缸筒4最高平面对导向器6-6进行限位,导向器6-6的下端内壁同轴安装有导向衬套6-7,导向器6-6的外壁与安装套筒5之间加装第五密封圈6-4,活塞杆8与导向器组件6中的油封6-3、斯特封6-5、导向器6-6、导向衬套6-7等多部分滑动配合而保证活塞杆8的轴向运动,尽可能防止磁流变液泄露。
如图3、9所示,单向补偿阀座7-1同轴套装于工作缸筒4的外壁,单向补偿阀座7-1的顶端设有开口7a,开口7a与第一常通孔4a共同实现储油腔X与复原腔Z-1相通,单向补偿阀座7-1的外壁同轴套装有第一补偿阀7-2及弹性元件7-3,第一补偿阀7-2由少片圆环形薄片叠加而成,弹性元件7-3刚度较小,弹性元件7-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凸台6-1a上,其另一端与第一凸台5a共同对第一补偿阀7-2实施轴向定位。
如图3、图7、图8所示,活塞总成10上布置的单向阀为拉伸阀10-3,所述底阀组件11上布置的单向阀为第二补偿阀11-3和压缩阀11-5,所述第二补偿阀11-3由少片圆环形薄片叠加而成,所述拉伸阀10-3、压缩阀11-5由多片圆环形阀片叠加而成。
如图3、4、10所示,压缩外置阀12中磁场的路径如箭头所示依次由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形成闭合回路,绝大部分磁力线全部垂直穿过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中的磁流变液,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内的磁流变液的周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内的磁流变液径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
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上、下壁采用导磁材料,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内、外壁采用隔磁材料,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采用导磁材料,压缩外置阀阀芯12-7、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均采用隔磁材料。
如图3、图4、图8及图14、图15中箭头所示,正常压缩阶段,活塞总成10下行,拉伸阀10-3、第二补偿阀11-3、压缩阀11-5处于常关闭状态,第一补偿阀7-2容易开启,压缩腔Z-2内的磁流变液依次流经第三常通孔4c、下段中间腔Y-2、第二连接口2-2a、压缩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2-7a、压缩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2-7b、压缩外置阀第一空腔12-15、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2-101a、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回流至储油腔X;
在复原腔Z-1与储油腔X的压差下,储油腔X内的磁流变液依次经过第一补偿阀7-2、开口7a、第一常通孔4a补偿至复原腔Z-1;
正常压缩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12单向流动并于压缩外置阀12中实现粘度调控,复原外置阀13内的磁流变液粘度不发生改变,压缩外置阀12为压缩阶段单独对阻尼力实施连续调控的部件;
压缩外置阀12内的磁流变液流动较为困难时,压缩外置阀12、下段中间腔Y-2、压缩腔Z-2内的磁流变液压力较大,压缩阀11-5开启微量开度,压缩腔Z-2内的磁流变液泄流至储油腔X,保证活塞总成10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如图14、图15所示,在压缩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12单向流动,来自于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的磁流变液进入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后,分流为两部分,各部分作周向流动后,汇流至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进入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再次分流为两部分,各部分作周向流动后,汇流至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经过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的径向流动进入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回流至储油腔X。
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整个周长均为有效阻尼长度,可控阻尼通道极大地增加;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的径向长度为有效可控阻尼长度,进一步增加阻尼效应。
如图3、5、11所示,复原外置阀13中磁场的路径如箭头所示依次由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形成闭合回路,绝大部分磁力线全部垂直穿过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中的磁流变液,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内的磁流变液的周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内的磁流变液径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
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上、下壁采用导磁材料,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内、外壁采用隔磁材料,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采用导磁材料,复原外置阀阀芯13-7、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均采用隔磁材料。
如图3、图5、图8及图12、图13中箭头所示,正常复原阶段,活塞总成10上行,第一补偿阀7-2、拉伸阀10-3、压缩阀11-5处于常关闭状态,第二补偿阀11-3开启容易,复原腔Z-1内的磁流变液依次经过第二常通孔4b、上段中间腔Y-1、第二连接接口2-1a、复原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3-7a、复原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3-7b、复原外置阀第一空腔13-15、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3-101a、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回流至储油腔X;
在压缩腔Z-2与储油腔X的压差下,储油腔X内的磁流变液经过第二补偿阀11-3补偿到压缩腔Z-2,弥补压缩腔Z-2内磁流变液体积不足;
正常复原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13单向流动并于复原外置阀13中实现粘度调控,压缩外置阀12内的磁流变液粘度不发生改变,复原外置阀13为复原阶段单独对阻尼力实施连续调控的部件;
复原外置阀13内的磁流变液流动较为困难时,复原外置阀13、上段中间腔Y-1、复原腔Z-1内的磁流变液压力较大,拉伸阀10-3开启微量开度,复原腔Z-1内的磁流变液泄流至压缩腔Z-2,实现对减振器内相应元件的保护。
如图12、图13所示,在复原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13单向流动,来自于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的磁流变液进入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后,分流为两部分,各部分作周向流动后,汇流至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进入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再次分流为两部分,各部分作周向流动后,汇流至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经过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的径向流动进入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回流至储油腔X。
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整个周长均为有效阻尼长度,可控阻尼通道极大地增加;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的径向长度为有效可控阻尼长度,进一步增加阻尼效应。
极限工况下,拉伸阀10-3、压缩阀11-5被迫开启,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处于复原外置阀13、压缩外置阀12的主动调控模式与减振器本体A的被动模式同时工作的状态,避免过大的阻尼力,过小的活塞总成行程,实施过载保护。
Claims (7)
1.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本体(A)和安装在减振器本体(A)上的压缩外置阀(12)、复原外置阀(13),压缩外置阀(12)与复原外置阀(13)在减振器本体(A)上错开角度与距离设置,
减振器本体(A)主要由外缸筒(1)、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工作缸筒(4)、导向器组件(6)、单向补偿阀组件(7)、活塞杆(8)、复原缓冲块(9)、活塞总成(10)、底阀组件(11)组成,所述工作缸筒(4)同轴安装于外缸筒(1)内,活塞总成(10)与工作缸筒(4)的内壁滑动配合,活塞杆(8)与同轴固定安装在工作缸筒(4)上端的导向器组件(6)滑动配合,工作缸筒(4)的下端端口处固定安装有底阀组件(11),活塞总成(10)和底阀组件(11)中设有单向阀;
所述外缸筒(1)的上端同轴插装有安装套筒(5)并连为一体,安装套筒(5)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5a),工作缸筒(4)、单向补偿阀组件(7)与同轴嵌套于安装套筒(5)内壁的导向器组件(6)通过减振器压盖(6-1)实现与外缸筒(1)轴向定位,工作缸筒(4)的外壁同轴安装有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上段中间缸筒(2-1)与下段中间缸筒(2-2)的两端均采用缩径结构,上段中间缸筒(2-1)与工作缸筒(4)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下段中间缸筒(2-2)与工作缸筒(4)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密封圈(3-3)和第四密封圈(3-4),靠近上段中间缸筒(2-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口(2-1a),复原外置阀(13)安装于第一连接接口(2-1a),靠近下段中间缸筒(2-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口(2-2a),压缩外置阀(12)安装于第二连接接口(2-2a);外缸筒(1)的内壁与上段中间缸筒(2-1)、下段中间缸筒(2-2)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储油腔(X),上段中间缸筒(2-1)的内壁与工作缸筒(4)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上段中间腔(Y-1),下段中间缸筒(2-2)的内壁与工作缸筒(4)的外壁形成的空间为下段中间腔(Y-2),工作缸筒(4)的内部空间为工作腔(Z),活塞总成(10)将工作腔(Z)分割为复原腔(Z-1)和压缩腔(Z-2);靠近工作缸筒(4)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常通孔(4a),复原腔(Z-1)与上段中间腔(Y-1)之间设有第二常通孔(4b),压缩腔(Z-2)与下段中间腔(Y-2)之间设有第三常通孔(4c),储油腔(X)、上段中间腔(Y-1)、下段中间腔(Y-2)、复原腔(Z-1)和压缩腔(Z-2)均加装有磁流变液;
所述压缩外置阀(12)包括压缩外置阀下支撑盖(12-1)、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线圈(12-3)、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环形通道(12-6)、压缩外置阀阀芯(12-7)、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环形导磁块(12-10)、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压缩外置阀第七密封圈(12-12)和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压缩外置阀(12)的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底端伸入下段中间缸筒(2-2)上的第二连接接口(2-2a)中,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底端与下段中间缸筒(2-2)的内壁平齐,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同轴安装的压缩外置阀阀芯(12-7)通过第二连接接口(2-2a)与下段中间腔(Y-2)相通,下段中间腔(Y-2)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12)进行单向流动;
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下端外壁与压缩外置阀外安装座(12-13)形成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与储油腔(X)相通,压缩外置阀(12)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上的压缩外置阀径向回油孔(12-11a)进入到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单向回流至储油腔(X);
压缩外置阀阀芯(12-7)的中心加工有压缩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2-7a),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压缩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2-7b),压缩外置阀阀芯(12-7)的外壁同轴套装有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
所述压缩外置阀调节螺母(12-8)、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外壁同轴安装有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 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和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的外壁套装压缩外置阀线圈(12-3),压缩外置阀线圈(12-3)的外壁与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的内壁接触并定位;
所述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分别设有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2-101a)和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和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和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与盆形的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构成的空间为压缩外置阀第一空腔(12-15),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下端面与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构成的空间为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与压缩外置阀第二空腔(12-13a)相通;
所述压缩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2-101a)与压缩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2-61a)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2-61b) 与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2-102a)与压缩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2-62a)对齐并相通,压缩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2-62b)与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相通;
从而形成压缩外置阀(12)的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整个周长、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的径向长度均为有效阻尼长度;
所述复原外置阀(13)包括复原外置阀下支撑盖(13-1)、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线圈(13-3)、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环形通道(13-6)、复原外置阀阀芯(13-7)、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环形导磁块(13-10)、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复原外置阀第七密封圈(13-12)和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复原外置阀(13)的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底端伸入上段中间缸筒(2-1)上的第一连接接口(2-1a)中,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底端与上段中间缸筒(2-1)的内壁平齐,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同轴安装的复原外置阀阀芯(13-7)通过复原外置阀第一连接接口(2-1a)与上段中间腔(Y-1)相通,上段中间腔(Y-1)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13)进行单向流动;
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下端外壁与复原外置阀外安装座(13-13)形成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与储油腔(X)相通,复原外置阀(13)中的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上的复原外置阀径向回油孔(13-11a)进入到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单向回流至储油腔(X);
复原外置阀阀芯(13-7)的中心加工有复原外置阀轴向常通孔(13-7a),复原外置阀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复原外置阀径向常通孔(13-7b),复原外置阀阀芯(13-7)的外壁同轴套装有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
所述复原外置阀调节螺母(13-8)、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外壁同轴安装有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 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和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的外壁套装复原外置阀线圈(13-3),复原外置阀线圈(13-3)的外壁与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的内壁接触并定位;
所述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分别设有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3-101a)和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和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上、下端面分别加工有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和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与盆形的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构成的空间为复原外置阀第一空腔(13-15),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下端面与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构成的空间为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与复原外置阀第二空腔(13-13a)相通;
所述复原外置阀第一贯通常通孔(13-101a)与复原外置阀第一端面常通孔(13-61a)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二端面常通孔(13-61b) 与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二贯通常通孔(13-102a)与复原外置阀第三端面常通孔(13-62a)对齐并相通,复原外置阀第四端面常通孔(13-62b)与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相通;
从而形成复原外置阀(13)的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整个周长、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的径向长度均为有效阻尼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压缩外置阀(12)中,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上、下壁采用导磁材料,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的内、外壁采用隔磁材料;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采用导磁材料,压缩外置阀阀芯(12-7)、压缩外置阀上支撑盖(12-9)、压缩外置阀隔磁筒(12-4)均采用隔磁材料;
从而使得磁场路径依次由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2-102)、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2-101)、压缩外置阀导磁筒(12-5)、压缩外置阀阀盖(12-2)、压缩外置阀阀座(12-11)形成闭合回路,绝大部分磁力线全部垂直穿过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中的磁流变液,压缩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2-61)和压缩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2-62)内的磁流变液的周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压缩外置阀径向通道(12-14)内的磁流变液径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复原外置阀(13)中,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上、下壁采用导磁材料,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的内、外壁采用隔磁材料;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采用导磁材料,复原外置阀阀芯(13-7)、复原外置阀上支撑盖(13-9)、复原外置阀隔磁筒(13-4)均采用隔磁材料;
从而使得磁场路径依次由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导磁块(13-102)、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导磁块(13-101)、复原外置阀导磁筒(13-5)、复原外置阀阀盖(13-2)、复原外置阀阀座(13-11)形成闭合回路,绝大部分磁力线全部垂直穿过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中的磁流变液,复原外置阀一级环形通道(13-61)和复原外置阀二级环形通道(13-62)内的磁流变液的周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复原外置阀径向通道(13-14)内的磁流变液径向流动方向与磁力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补偿阀组件(7)包括单向补偿阀座(7-1)、第一补偿阀(7-2)和弹性元件(7-3),单向补偿阀座(7-1)同轴套装于工作缸筒(4)的外壁,单向补偿阀座(7-1)的顶端设有开口(7a),单向补偿阀座(7-1)的外壁同轴套装有第一补偿阀(7-2)及弹性元件(7-3),第一补偿阀(7-2)由少片圆环形薄片叠加而成,弹性元件(7-3)刚度较小,弹性元件(7-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凸台(6-1a)上,其另一端与第一凸台(5a)共同对第一补偿阀(7-2)实施轴向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10)上布置的单向阀为拉伸阀(10-3),所述底阀组件(11)上布置的单向阀为第二补偿阀(11-3)和压缩阀(11-5),所述第二补偿阀(11-3)由少片圆环形薄片叠加而成,所述拉伸阀(10-3)、压缩阀(11-5)由多片圆环形阀片叠加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复原阶段须对复原外置阀(13)中的磁流变液实施粘度调控,保证复原外置阀(13)独立连续调控复原阻尼力,压缩阶段须对压缩外置阀(12)中的磁流变液实施粘度调控,保证压缩外置阀(12)独立连续调控压缩阻尼力。
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一种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正常复原阶段,活塞总成(10)上行,第一补偿阀(7-2)及拉伸阀(10-3)、压缩阀(11-5)均处于常关闭状态,第二补偿阀(11-3)容易开启,复原腔(Z-1)内的磁流变液经第二常通孔(4b)进入上段中间腔(Y-1),经由复原外置阀(13)流至储油腔(X),储油腔(X)内的磁流变液经过第二补偿阀(11-3)补偿到压缩腔(Z-2);
正常压缩阶段,活塞总成(10)下行,第二补偿阀(11-3)及拉伸阀(10-3)、压缩阀(11-5)均处于常关闭状态,第一补偿阀(7-2)开启容易,压缩腔(Z-2)内的磁流变液经第三常通孔(4c)进入下段中间腔(Y-2),经由压缩外置阀(12)流至储油腔(X),储油腔(X)内的磁流变液依次经过第一补偿阀(7-2)、开口(7a)、第一常通孔(4a)补偿到复原腔(Z-1);
正常复原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复原外置阀(13)单向流动并于复原外置阀(13)中实现粘度调控,正常压缩阶段,磁流变液经过压缩外置阀(12)单向流动并于压缩外置阀(12)中实现粘度调控;极限工作状态下,拉伸阀(10-3)及压缩阀(11-5)适当开启,以实施过载保护,减振器按照被动模式工作,确保安全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71079.0U CN207961387U (zh) | 2018-01-17 | 2018-01-17 |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71079.0U CN207961387U (zh) | 2018-01-17 | 2018-01-17 |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61387U true CN207961387U (zh) | 2018-10-12 |
Family
ID=6373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71079.0U Active CN207961387U (zh) | 2018-01-17 | 2018-01-17 |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613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5279A (zh) * | 2021-10-09 | 2022-01-11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液压阻尼器 |
-
2018
- 2018-01-17 CN CN201820071079.0U patent/CN2079613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5279A (zh) * | 2021-10-09 | 2022-01-11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液压阻尼器 |
CN113915279B (zh) * | 2021-10-09 | 2023-02-24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液压阻尼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87481A (zh) |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
US11796028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sensitive suspension damping | |
CN105102847B (zh) | 针对电控阀应用的杆引导安排 | |
US9410595B2 (en) | Damping valve for shock absorber | |
CN104696420B (zh) | 频率敏感的减震器 | |
CN105370789B (zh) | 具有液压机械冲程止挡装置的液压悬挂阻尼器 | |
CN105240442B (zh) | 一种油压减振器 | |
CN105051400B (zh) | 带有面密封和卸压端口的双位阀 | |
CN103429929B (zh) |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 |
EP1906046B1 (en) | Base valve mechanism for shock absorber | |
CN101871502B (zh) | 油气悬架外置机械感应式可调阻尼阀 | |
CN201875043U (zh) | 一种滑阀式磁流变减振器 | |
CN108506403B (zh) | 一种大型液压阻尼器 | |
CN1847691A (zh) | 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 | |
US11661993B2 (en) | Shock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amping flow in a shock absorber | |
CN107701645A (zh) | 一种复合式磁流变液减振器 | |
CN112555328B (zh) | 并联式径向磁流变阀及其减振器 | |
CN102207159A (zh) | 带有与行程相关的减震力的减震器 | |
CN102483120A (zh) | 液压缓冲器 | |
CN207961387U (zh) | 复原阻尼力及压缩阻尼力独立连续调控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 |
CN107567552A (zh) | 可调节减振器 | |
KR102556709B1 (ko) | 완충기 | |
US8757336B2 (en) | Damping mechanism | |
CN108679146A (zh) | 一种动车组用油压减振器 | |
CN207333554U (zh) | 一种复合式磁流变液减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