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8102U -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8102U
CN207958102U CN201820195800.7U CN201820195800U CN207958102U CN 207958102 U CN207958102 U CN 207958102U CN 201820195800 U CN201820195800 U CN 201820195800U CN 207958102 U CN207958102 U CN 207958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ell
protective
fixedly connected
protec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58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霖
戴晓晔
谢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Kechua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Kechua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Kechua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Kechua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958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8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8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8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四防护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四防护板的下表面均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滚轮、传送带、电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滤板、挤压板和电动推杆,从而大大降低了造纸污泥内的水分,提高了造纸污泥的热值,同时在对代煤燃料加工时不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现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污泥富含有机物质,因而具有热值,但就污泥本身而言,是一种高水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不能自燃,必须脱水才能与煤混合使用。而造纸污泥预先干燥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还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导致城市污泥制备代煤燃料时成本高、能耗高,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等问题,目前,造纸污泥主要是填埋处置,不仅占用土地,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解决了造纸污泥水分高、热值低,制备代煤燃料时消耗大量能量,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及填埋时占用土地和给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四防护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四防护板的下表面均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四防护板的相对面位于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的位置均卡接有两个轴承,且四个轴承分别套接在两个转轴的表面,且两个转轴表面位于两个第四防护板之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滚轮,且两个滚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防护块,且位于左侧转轴正面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机身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杆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杆分别位于底板上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位于第二防护板和第三防护板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位于通孔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通过下料管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相连通。
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位于下料管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滤板,所述第二壳体内位于下料管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第二壳体的左侧面,所述滑杆的左端与连接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右侧面通过两个电动推杆与第二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滑杆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下料管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位于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壳体正面位于滤板和挤压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底板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一排水管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关设置在第四防护板正面位于电机上方的位置,所述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滚轮、传送带、电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滤板、挤压板和电动推杆,电机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可以通过转轴带动滚轮转动,从而可以使传送带转动,从而可以利用传送带和重力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利用第一壳体可以对经过脱水后的浓缩污泥进行调质,当造纸污泥落到第二壳体内时,电动推杆缩短可以使挤压板向右移动对造纸污泥进行挤压,从而利用滤板可以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从而大大降低了造纸污泥内的水分,提高了造纸污泥的热值,同时在对代煤燃料加工时不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现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2)、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利用第一阀门可以将第一壳体内经过调质的造纸污泥排放到第二壳体内,从而便于再次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利用第二阀门可以将在对造纸污泥进行重力脱水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管进行排放,从而避免污水从第二防护板漫出,利用第三阀门可以将对造纸污泥利用滤板脱水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二排水管排出,从而避免影响对造纸污泥进行再次脱水,利用第四阀门可以通过排料管将造纸污泥取出。
、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防护块和摩擦垫,利用防护块可以更好的将造纸污泥放置在传送带上,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利用摩擦垫可以增加底板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底板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进行处理,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第一防护板、3第二防护板、4第三防护板、5第四防护板、6轴承、7转轴、8滚轮、9传送带、10防护块、11电机、12支撑杆、13底板、14通孔、15第一壳体、16下料管、17第二壳体、18滤板、19挤压板、20滑杆、21滑套、22连接杆、23电动推杆、24第一阀门、25第一排水管、26第二阀门、27第二排水管、28第三阀门、29排料管、30第四阀门、31摩擦垫、32电源、3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包括支撑板1,通过设置支撑板1,可以更好的对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第三防护板4和第四防护板5进行支撑,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支撑板1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和第三防护板4,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和第三防护板4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四防护板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浓缩脱水时产生的污水进行放置,从而避免影响对造纸污泥的脱水处理,且两个第四防护板5的下表面均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四防护板5的相对面位于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之间的位置均卡接有两个轴承6,且四个轴承6分别套接在两个转轴7的表面,通过设置轴承6,可以使转轴7更方便的带动滚轮8转动,且右侧的两个轴承6高于做的两个轴承6,从而可以更好的利用传送带9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且两个转轴7表面位于两个第四防护板5之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滚轮8,且两个滚轮8通过传送带9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传送带9,利用传送带9的转动和重力作用,可以将固含量1%左右的造纸污泥浓缩脱水到固含量≥2%,传送带9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防护块10,通过设置防护块10,利用防护块10可以更好的将造纸污泥放置在传送带9上,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且位于左侧转轴7正面的一端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11的机身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机11,电机11工作时电机11的输出轴可以使转轴7转动,从而可以使滚轮8带动传送带9转动。
支撑板1的下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杆12与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杆12分别位于底板13上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底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摩擦垫31,摩擦垫3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底板13的长度和宽度,通过设置摩擦垫31,利用摩擦垫31可以增加底板13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3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进行处理,支撑板1上表面位于第二防护板3和第三防护板4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4,支撑板1下表面位于通孔14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5,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5,可以对经过脱水的造纸污泥进行盛放,同时可以向第一壳体15内加入粒度≤0.22mm的煤粉与造纸污泥进行调质,调质的时间为0.5-1小时,第一壳体15的下表面通过下料管16与第二壳体17的上表面相连通,下料管16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24,通过设置第一阀门24,利用第一阀门24可以将第一壳体15内经过调质的造纸污泥排放到第二壳体17内,从而便于再次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支撑板1的下表面位于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排水管25,第一排水管25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26,通过设置第二阀门26,利用第二阀门26可以将在对造纸污泥进行重力脱水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管25进行排放,从而避免污水从第二防护板3漫出,支撑板1下表面位于第一壳体15和第一排水管2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电源32,电源32的输出端与开关33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源32,可以使电机11和电动推杆23更方便的用电进行工作,开关33设置在第四防护板5正面位于电机11上方的位置,开关3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11和电动推杆23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33,可以更好的控制电机11和电动推杆23的工作。
第二壳体17的下表面与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7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排水管27,第二排水管2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阀门28,通过设置第三阀门28,利用第三阀门28可以将对造纸污泥利用滤板18脱水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二排水管27排出,从而避免影响对造纸污泥进行再次脱水,第二壳体17内位于下料管16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滤板18,第二壳体17内位于下料管16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挤压板19,通过设置滤板18和挤压板19,利用滤板18可以对经过调质的造纸污泥进行再次脱水,利用挤压板19可以对造纸污泥进行挤压,第二壳体17正面位于滤板18和挤压板19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排料管29,排料管2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阀门30,通过设置第四阀门30,利用第四阀门30可以通过排料管29将造纸污泥取出,挤压板19与滑杆20的右端固定连接,滑杆20的表面套接有滑套21,滑套21卡接在第二壳体17的左侧面,滑杆20的左端与连接杆2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杆20,当连接杆22向右移动时通过滑杆20可以使挤压板19向右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进行挤压,对造纸污泥挤压时的压榨压力≥1.2Mpa,连接杆22的右侧面通过两个电动推杆23与第二壳体1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电动推杆23对称设置在滑杆20的上下两侧,通过设置电动推杆23,电动推杆23伸长或缩短时可以使连接杆22带动滑杆20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进行处理。
工作原理:通过开关33控制电机11工作,电机11的输出轴带动转轴7转动,从而可以使传送带9向右转动,将造纸污泥倾倒在传送带9上利用重力对造纸污泥进行浓缩脱水,浓缩脱水后的造纸污泥会通过通孔14落入到第一壳体15内,污水会落到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之间,打开第二阀门26可以将支撑板1上位于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之间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管25排出,排放完毕后关闭第二阀门26,当第一壳体15内的造纸污泥达到一定量时通过开关33控制电机11停止工作,然后将煤粉加入到造纸污泥内进行调质,一定时间后打开第一阀门24使经过煤粉调质的造纸污泥通过下料管16落到第二壳体17内,然后关闭第一阀门24并通过开关33控制电动推杆23缩短并打开第三阀门28,电动推杆23通过连接杆22使滑杆20在滑套21内向右移动,从而可以使挤压板19对造纸污泥进行挤压,从而造纸污泥会通过滤板18进行脱水,从而可以使污水通过第二排水管27排出,然后通过开关33控制电动推杆23伸长,当挤压板19恢复原位后通过开关33控制电动推杆23停止工作,最后打开第四阀门30可以通过排料管29将造纸污泥取出,将造纸污泥取出完毕后关闭第四阀门30。
综上可得,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滚轮8、传送带9、电机11、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7、滤板18、挤压板19和电动推杆23,电机11工作时电机11的输出轴可以通过转轴7带动滚轮8转动,从而可以使传送带9转动,从而可以利用传送带9和重力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利用第一壳体15可以对经过脱水后的浓缩污泥进行调质,当造纸污泥落到第二壳体17内时,电动推杆23缩短可以使挤压板19向右移动对造纸污泥进行挤压,从而利用滤板18可以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从而大大降低了造纸污泥内的水分,提高了造纸污泥的热值,同时在对代煤燃料加工时不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现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阀门24、第二阀门26、第三阀门28和第四阀门30,利用第一阀门24可以将第一壳体15内经过调质的造纸污泥排放到第二壳体17内,从而便于再次对造纸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利用第二阀门26可以将在对造纸污泥进行重力脱水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一排水管25进行排放,从而避免污水从第二防护板3漫出,利用第三阀门28可以将对造纸污泥利用滤板18脱水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二排水管27排出,从而避免影响对造纸污泥进行再次脱水,利用第四阀门30可以通过排料管29将造纸污泥取出。
同时,该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通过设置防护块10和摩擦垫31,利用防护块10可以更好的将造纸污泥放置在传送带9上,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利用摩擦垫31可以增加底板13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底板13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造纸污泥进行处理,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和第三防护板(4),所述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和第三防护板(4)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四防护板(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四防护板(5)的下表面均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四防护板(5)的相对面位于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之间的位置均卡接有两个轴承(6),且四个轴承(6)分别套接在两个转轴(7)的表面,且两个转轴(7)表面位于两个第四防护板(5)之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滚轮(8),且两个滚轮(8)通过传送带(9)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9)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防护块(10),且位于左侧转轴(7)正面的一端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1)的机身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通过四个支撑杆(12)与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杆(12)分别位于底板(13)上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支撑板(1)上表面位于第二防护板(3)和第三防护板(4)之间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4),所述支撑板(1)下表面位于通孔(14)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5)的下表面通过下料管(16)与第二壳体(17)的上表面相连通;
所述第二壳体(17)的下表面与底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7)内位于下料管(16)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滤板(18),所述第二壳体(17)内位于下料管(16)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挤压板(19),所述挤压板(19)与滑杆(20)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20)的表面套接有滑套(21),所述滑套(21)卡接在第二壳体(17)的左侧面,所述滑杆(20)的左端与连接杆(2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2)的右侧面通过两个电动推杆(23)与第二壳体(1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电动推杆(23)对称设置在滑杆(20)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16)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24),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位于第一防护板(2)和第二防护板(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排水管(25),所述第一排水管(25)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7)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排水管(27),所述第二排水管(2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阀门(28),所述第二壳体(17)正面位于滤板(18)和挤压板(19)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排料管(29),所述排料管(2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阀门(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的下表面设置有摩擦垫(31),所述摩擦垫(3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底板(13)的长度和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下表面位于第一壳体(15)和第一排水管(25)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电源(32),所述电源(32)的输出端与开关(33)的输入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33)设置在第四防护板(5)正面位于电机(11)上方的位置,所述开关(3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11)和电动推杆(23)的输入端电连接。
CN201820195800.7U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Active CN207958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5800.7U CN207958102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5800.7U CN207958102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8102U true CN207958102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5800.7U Active CN207958102U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81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635A (zh) * 2018-11-23 2019-02-05 大连卓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造纸设备及方法
CN113371865A (zh) * 2020-08-28 2021-09-10 湖南蓝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臭氧氧化污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14409217A (zh) * 2022-01-21 2022-04-29 江苏新裕泰华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渗透气化结构的减压脱水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635A (zh) * 2018-11-23 2019-02-05 大连卓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造纸设备及方法
CN113371865A (zh) * 2020-08-28 2021-09-10 湖南蓝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臭氧氧化污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14409217A (zh) * 2022-01-21 2022-04-29 江苏新裕泰华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渗透气化结构的减压脱水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09217B (zh) * 2022-01-21 2022-12-20 江苏新裕泰华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渗透气化结构的减压脱水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58102U (zh) 一种快速的污泥浓缩脱水用压滤装置
CN104355524B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处理方法
CN102001812B (zh) 污泥深度脱水工艺
CN103253842A (zh) 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1671588A (zh) 污泥资源化的处理方法
CN203498238U (zh) 一种污泥脱水机
CN207240943U (zh) 一种高效螺旋挤压脱水机
CN102021062A (zh) 一种利用柠檬酸工业絮状污泥制备锅炉燃料的工艺方法
CN205035245U (zh) 一种生活污泥的高效压滤脱水装置
CN108249732A (zh) 一种造纸污泥调理、脱水、干化、焚烧处理工艺
CN203187511U (zh) 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
CN102849916A (zh) 一种造纸污泥的脱水方法
CN203393003U (zh) 一种电渗透带式压榨污泥脱水机
CN112551848A (zh) 一种基于污泥氧化和构建骨架的调理剂及污泥调理方法
CN112939418B (zh) 污泥脱水添加物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85229U (zh) 阴极与压榨带一体化的污泥电渗透带式压滤装置
CN201729745U (zh) 污泥高压腔
CN204125321U (zh) 污泥干化系统
CN102583953A (zh) 一种污泥干化的方法
CN208193781U (zh) 板框压滤单元以及板框压滤装置
CN206783510U (zh) 叠螺式污泥脱水装置
CN213708102U (zh) 一种村镇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CN207468445U (zh) 蚯蚓酶催化污泥高干脱水低温碳化处理系统
CN205295117U (zh) 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装置
CN205145751U (zh) 污泥处理梳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