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43965U - 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43965U
CN207943965U CN201820228098.XU CN201820228098U CN207943965U CN 207943965 U CN207943965 U CN 207943965U CN 201820228098 U CN201820228098 U CN 201820228098U CN 207943965 U CN207943965 U CN 207943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ank body
cylinder
filter
sewage dispo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80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春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2280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43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43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43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旋流装置、布水通道和污水过滤装置;旋流装置包括旋流筒体和螺旋叶片,旋流筒体连接于罐体的顶部且伸入罐体内,螺旋叶片位于旋流筒体内;布水通道连接于旋流筒体的底部且与筒体污水出口连通,布水通道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口,多个布水口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均朝向罐体的内壁;罐体的顶部开设有罐体污水出口,污水过滤装置与罐体污水出口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难以促进待处理液体中的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状,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良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处理,以及制药等化工行业中,常需要对含有不同颗粒大小的悬浮物和胶状物的液体进行处理,分离出固态物和液态物。目前,完成这种固液分离的工艺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法、气浮分离法、离心分离法、磁力分离法、浓缩压滤法和过滤法;其中,过滤法和重力沉降法具有工艺简单、分离精度较高和设备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各类需要进行固液分离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重力沉降法的一般工序是:往待处理的液体中加入药剂并充分混合均匀,使液体中的胶体析出形成颗粒物,并且增大悬浮物的粒径,形成固态物;固态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从而实现分离。过滤法的一般工序是:通过药剂使待处理的液体中形成固态物;使待处理的液体通过过滤材料,在过滤材料的作用下,固态物被过滤材料吸附截留,从而实现固态物与液态物分离。
通过药剂使待处理液体中的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状,是影响污水处理中固液分离的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存在难以促进待处理液体中的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状,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良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难以促进待处理液体中的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状,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旋流装置、布水通道和污水过滤装置;旋流装置包括旋流筒体和螺旋叶片,旋流筒体连接于罐体的顶部且伸入罐体内,旋流筒体的底端设置有筒体污水出口,顶端设置有污水入口;螺旋叶片位于旋流筒体内,并且可在旋流筒体内转动以带动污水从污水入口流向筒体污水出口;布水通道连接于旋流筒体的底部且与筒体污水出口连通,布水通道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口,多个布水口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均朝向罐体的内壁;罐体的顶部开设有罐体污水出口,污水过滤装置与罐体污水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螺旋叶片的外边沿距中心轴的距离沿螺旋线从上端至中段逐渐减小,从中段至下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旋流筒体的内径从上端至中段逐渐减小,从中段至下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分流筒,分流筒沿竖直方向贯通,设置于罐体内,并且环绕于旋流筒体的外部;布水口朝向分流筒的内壁。
进一步的,分流筒包括柱形筒和锥形筒,锥形筒内径较大的一端与柱形筒的一端连接,锥形筒内径较小的一端开口朝向罐体的底面;布水口朝向锥形筒的内壁。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微涡反应器,微涡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反应器滤板和多个微涡球,反应器滤板连接于反应器筒体的底部,多个微涡球填充于反应器筒体内;污水从布水口排出,经分流筒分流后,可从反应器筒体的底部进入反应器筒体,从反应器筒体的顶部排出进入污水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反应器筒体包括第一环形侧壁和第二环形侧壁,第一环形侧壁包围第二环形侧壁,反应器滤板分别与第一环形侧壁的底部和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部连接,多个微涡球填充于反应器滤板、第一环形侧壁和第二环形侧壁围成的环状腔室内;反应器筒体设置于罐体内,第一环形侧壁与罐体的内壁连接,第二环形侧壁环绕于分流筒外;第一环形侧壁的顶部和第二环形侧壁的顶部均连接于罐体污水出口。
进一步的,污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腔、填料承托滤板、滤头板和多个长柄滤头;填料承托滤板连接于过滤腔的底部,滤头板连接于填料承托滤板的上方,多个长柄滤头连接于滤头板上;填料承托滤板和滤头板之间填充有悬浮填料;微涡反应器排出的污水可通过填料承托滤板进入过滤腔,通过长柄滤头排出至滤头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污水过滤装置设置于罐体的上方,填料承托滤板连接于罐体污水出口;填料承托滤板与反应器筒体之间设置有反洗排水管,反洗排水管的管壁设置有进水通孔,并且出水端延伸至罐体外。
进一步的,过滤腔的顶部连接有气体流通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旋流装置、布水通道和污水过滤装置;旋流装置包括旋流筒体和螺旋叶片,旋流筒体连接于罐体的顶部且伸入罐体内,旋流筒体的底端设置有筒体污水出口,顶端设置有污水入口;螺旋叶片位于旋流筒体内,并且可在旋流筒体内转动以带动污水从污水入口流向筒体污水出口;布水通道连接于旋流筒体的底部且与筒体污水出口连通,布水通道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口,多个布水口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均朝向罐体的内壁;罐体的顶部开设有罐体污水出口,污水过滤装置与罐体污水出口连通。将药剂加入污水中并进行搅拌混合,使污水通过污水入口进入旋流筒体内;螺旋叶片旋转,带动污水从污水入口向筒体污水出口流动,污水在旋流筒体内沿螺旋形运动,污水在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可进一步促进污水与药剂混合,有利于污水中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物。
污水通过筒体污水出口进入布水通道,并从多个布水口喷射出,进入罐体内;罐体内污水增多至充满,污水从罐体污水出口排出罐体。罐体内形成从布水口至罐体污水出口从下往上的水流。污水从布水口喷射出,向四周运动,并且在水流的带动下向罐体污水出口运动;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旋流筒体形成了固态颗粒物,由于固态颗粒物的密度与污水的密度存在差异,一般固态颗粒物的密度大于污水的密度,因此固态颗粒物在运动过程与污水逐渐分离,并且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入罐体底部,从而提高了污水分离效果。
另外,罐体中的污水从布水口向罐体污水出口运动的过程中,污水的流动有利于污水与药剂进一步混合,使污水与药剂进一步反应形成固态颗粒物;污水和未沉降的固态颗粒物通过罐体污水出口排出罐体,并进入污水过滤装置中,在污水过滤装置中固态颗粒物被吸附截留,处理过的污水通过污水过滤装置排出。
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促进了药剂与待处理液体混合,有利于污水中形成固态颗粒物,并且还促进了固态颗粒物从污水中分离,从而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难以促进待处理液体中的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状,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旋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微涡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污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布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反洗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罐体;011-罐体污水出口;012-盖板;02-旋流装置;021-旋流筒体;022-螺旋叶片;023-污水入口;024-筒体污水出口;03-布水通道;031-布水口;04-污水过滤装置;041-填料承托滤板;042-滤头板;043-长柄滤头;044-悬浮填料;045-反洗排水管;0451-进水通孔;0452-出水伸出管;0453-环形管;0454-连通管;046-气体流通管;047-反洗配水板;05-分流筒;051-柱形筒;052-锥形筒;053-污泥导流板;06-微涡反应器;061-反应器筒体;0611-第一环形侧壁;0612-第二环形侧壁;062-反应器滤板;063-微涡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罐体01、旋流装置02、布水通道03和污水过滤装置04;旋流装置02包括旋流筒体021和螺旋叶片022,旋流筒体021连接于罐体01的顶部且伸入罐体01内,旋流筒体021的底端设置有筒体污水出口024,顶端设置有污水入口023;螺旋叶片022位于旋流筒体021内,并且可在旋流筒体021内转动以带动污水从污水入口023流向筒体污水出口024;布水通道03连接于旋流筒体021的底部且与筒体污水出口024连通,布水通道03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口031,多个布水口031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均朝向罐体01的内壁;罐体01的顶部开设有罐体污水出口011,污水过滤装置04与罐体污水出口011连通。
具体地,将药剂加入污水中并进行搅拌混合,使污水通过污水入口023进入旋流筒体021内;螺旋叶片022旋转,带动污水从污水入口023向筒体污水出口024流动,污水在旋流筒体021内沿螺旋形运动,污水在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可进一步促进污水与药剂混合,有利于污水中污染物形成固态颗粒物。
污水通过筒体污水出口024进入布水通道03,并从多个布水口031喷射出,进入罐体01内;罐体01内污水增多至充满,污水从罐体污水出口011排出罐体01。罐体01内形成从布水口031至罐体污水出口011从下往上的水流。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向四周运动,并且在水流的带动下向罐体污水出口011运动;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旋流筒体021形成了固态颗粒物,由于固态颗粒物的密度与污水的密度存在差异,一般固态颗粒物的密度大于污水的密度,因此固态颗粒物在运动过程与污水逐渐分离,并且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入罐体01底部,从而提高了污水分离效果。
另外,罐体01中的污水从布水口031向罐体污水出口011运动的过程中,污水的流动有利于污水与药剂进一步混合,使污水与药剂进一步反应形成固态颗粒物;污水和未沉降的固态颗粒物通过罐体污水出口011排出罐体01,并进入污水过滤装置04中,在污水过滤装置04中固态颗粒物被吸附截留,处理过的污水通过污水过滤装置04排出。
具体地,螺旋叶片022连接于叶片转轴上,叶片转轴与电动机驱动连接,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带动螺旋叶片02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0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012,盖板012的中心设置有旋流筒体穿过孔,旋流筒体021从盖板012的上方通过旋流筒体穿过孔插入到罐体01内,筒体污水出口024位于罐体01内,污水入口023位于罐体01外。污水入口023通过管路与外部污水供应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0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012,旋流筒体021设置于盖板012的下方,筒体污水出口024和污水入口023均位于罐体01内,污水入口023与供液管路连接,供液管路穿过盖板012与外部污水供应设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01的底面上往下向中心倾斜,形成锥形斜面,以有利于固态颗粒物向下沉降落入罐体01的底部。
具体地,布水通道03包括一根竖向管和多根径向管,多根径向管的一端均与竖向管的同一端连接,竖向管的另一端与筒体污水出口024连通;多根径向管的的开口沿不同方向指向罐体01的内壁,形成多个布水口031。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2,螺旋叶片022的外边沿距中心轴的距离沿螺旋线从上端至中段逐渐减小,从中段至下端逐渐增大。
具体地,通过螺旋叶片022转动来带动污水运动,螺旋叶片022的大小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变化,可改变旋流筒体021内流道的大小,从而进一步使污水从旋流筒体021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的过程中,流速不断发生变化,可使流水在旋流筒体021内流动轨迹发生改变,形成多股水流而在流动过程中相互冲击,进而有利于污水与药剂混合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叶片022外边沿的轮廓线条由渐开线沿螺旋线延伸形成;在垂直于螺旋叶片022中心轴的视图中,螺旋叶片022外边沿的轮廓线条为渐开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螺旋叶片022的外边沿距中心轴的距离从上端至下端均相等。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旋流筒体021的内径从上端至中段逐渐减小,从中段至下端逐渐增大。
具体地,旋流筒体021内径的改变,可改变旋流筒体021内流道的大小,从而进一步使污水的流速不断发生变化,多股水流在旋流过程中形成差速,增多了水中胶体、悬浮物与药剂的接触机会,促进污水与药剂混合均匀和反应,以有利于污水中形成固态颗粒物。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旋流筒体021的内壁呈圆柱形,内径从上端至下端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分流筒05,分流筒05沿竖直方向贯通,设置于罐体01内,并且环绕于旋流筒体021的外部;布水口031朝向分流筒05的内壁。
具体地,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撞击到分流筒05的内壁上,在分流筒05的内壁表面分成沿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的水流和沿内壁表面向下运动的水流;沿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的水流从分流筒05的顶部翻过分流筒05,向罐体污水出口011运动;沿内壁表面向下运动的水流从分流筒05的底部翻过分流筒05,并且在分流筒05的外壁与罐体01内壁之间向罐体污水出口011运动。形成的两股水流在罐体01内交汇冲击,进一步增多了水中胶体、悬浮物与药剂的接触机会,促进污水与药剂混合均匀和反应,有利于污水中形成固态颗粒物。另外,污水在分流筒05的导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固态颗粒物逐渐从污水中分离,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值罐体01底部。
在一些实施中,分流筒05的下方设置有污泥导流板053,污泥导流板053的顶面从中心支边沿向下倾斜。污水沿分流筒05的内壁运动的过程中,固态颗粒物由于密度较大,逐渐分离向下掉落至污泥导流板053上,沿污泥导流板053的顶面向下掉落至罐体01底部。
进一步的,分流筒05包括柱形筒051和锥形筒052,锥形筒052内径较大的一端与柱形筒051的一端连接,锥形筒052内径较小的一端开口朝向罐体01的底面;布水口031朝向锥形筒052的内壁。
具体地,锥形筒052的内壁从上端至下端向中心倾斜;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撞击到锥形筒052的内壁上,在锥形筒052的内壁表面分成沿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的水流和沿内壁表面向下运动的水流;沿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的水流向上运动至柱形筒051,沿柱形筒051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翻过柱形筒051;沿内壁表面向下运动的水流沿锥形筒052的内壁向下运动,翻过锥形筒052后,沿锥形筒052的外壁表面向上运动。锥形筒052的外壁从下往上指向罐体01内壁倾斜,这样,可引导水流沿从下往上指向罐体01内壁倾斜的方向运动,从而增加水流的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速度,有利于固态颗粒物从污水中分离和向下沉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水口031的开口沿水平方向;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撞击到锥形筒052的内壁上,可使沿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的水流增多。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水口031的开口朝向与锥形筒052的内壁垂直;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撞击到锥形筒052的内壁上,可使沿内壁表面向上运动的水流和沿内壁表面向下运动的水流分配更加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具有相对螺旋叶片022轴线的周向分速度;污水流动到分流筒05的内壁,沿内壁表面螺旋形运动,具有相对分流筒05轴线的周向分速度;这样,由于固态颗粒物与污水的密度不相等,因此,在离心力作用下,可促进固态颗粒物与污水分离。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微涡反应器06,微涡反应器06包括反应器筒体061、反应器滤板062和多个微涡球063,反应器滤板062连接于反应器筒体061的底部,多个微涡球063填充于反应器筒体061内;污水从布水口031排出,经分流筒05分流后,可从反应器筒体061的底部进入反应器筒体061,从反应器筒体061的顶部排出进入污水过滤装置04。
具体地,微涡球063为球面开孔的空心球体,一般采用ABS塑料材料制成,内外表面打毛;水流通过时,微涡球063的内外水流的方向和流速均发生改变,并且微涡球063内外壁面打毛增加了摩擦力,使水流中产生大量微涡旋,增加了胶粒间的碰撞和凝聚。微涡球063的絮凝机理主要包括微涡流凝聚和微涡流絮凝接触两个过程。
污水通过微涡反应器06,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涡球063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固态颗粒物,以有利于固态颗粒物与污水分离。
具体地,污水从反应器筒体061的底部进入反应器筒体061内,从下往上运动,有利于污水与微涡球063更充分的接触。
进一步的,反应器筒体061包括第一环形侧壁0611和第二环形侧壁0612,第一环形侧壁0611包围第二环形侧壁0612,反应器滤板062分别与第一环形侧壁0611的底部和第二环形侧壁0612的底部连接,多个微涡球063填充于反应器滤板062、第一环形侧壁0611和第二环形侧壁0612围成的环状腔室内;反应器筒体061设置于罐体01内,第一环形侧壁0611与罐体01的内壁连接,第二环形侧壁0612环绕于分流筒05外;第一环形侧壁0611的顶部和第二环形侧壁0612的顶部均连接于罐体污水出口011。
具体地,请参照图1,反应器筒体061设置于罐体01内。第一环形侧壁0611与罐体污水出口011的外侧连接,第二环形侧壁0612与罐体污水出口011的内侧连接;第一环形侧壁0611和第二环形侧壁0612的顶部形成开口,污水过滤装置04与该开口连通。污水从布水口031喷射出后,在分流筒05的导向作用下翻过分流筒05,从反应器筒体061的底部进入反应器筒体061内,从反应器筒体061顶部的开口排出,进入污水过滤装置04。
将反应器筒体061设置于罐体01内,可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的空间,以便于应用于多种场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器筒体061设置于罐体01外部,反应器筒体061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罐体污水出口011连通。这样便于实现模块化组装,简化装配,方便与后期维护,同时便于根据工作空间进行摆放。
进一步的,污水过滤装置04包括过滤腔、填料承托滤板041、滤头板042和多个长柄滤头043;填料承托滤板041连接于过滤腔的底部,滤头板042连接于填料承托滤板041的上方,多个长柄滤头043连接于滤头板042上;填料承托滤板041和滤头板042之间填充有悬浮填料044;微涡反应器06排出的污水可通过填料承托滤板041进入过滤腔,通过长柄滤头043排出至滤头板042的上方。
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4,填料承托滤板041包括多块倾斜短板,多块倾斜短板均相对水平面倾斜且相互平行,并且间隔设置,倾斜短板的两端连接于过滤腔上。填料承托滤板041可承载悬浮填料044,并且供污水通过。
污水通过填料承托滤板041进入过滤腔,过滤腔内充满污水,悬浮填料044悬浮且与滤头板042的底面抵接;污水中的固态颗粒物被悬浮填料044吸附絮凝,并且悬浮填料044和固态颗粒物被长柄滤头043和滤头板042阻挡;长柄滤头043位于滤头板042下方的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微孔,污水中的液态部分可通过该微孔穿过滤头板042,从而实现将污水中的固态颗粒物分离出去。
通过悬浮填料044和长柄滤头043协同作用,提高了污水固液分离的效果。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污水过滤装置04设置于罐体01的上方,填料承托滤板041连接于罐体污水出口011;填料承托滤板041与反应器筒体061之间设置有反洗排水管045,反洗排水管045的管壁设置有进水通孔0451,并且出水端延伸至罐体01外。
具体地,将污水过滤装置04设置于罐体01的上方,可进一步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的空间。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清洗时,可通过过滤腔顶部的水流通过口向过滤腔内通入清洗液体,清洗液体冲击悬浮填料044,可将吸附于悬浮填料044上的固体颗粒物冲洗下来,使悬浮填料044保持吸附能力;罐体01内液位到达反洗排水管045的高度,液体通过反洗排水管045上的进水通孔0451进入反洗排水管045,并且通过反洗排水管045的出水端排出至罐体01外,这样可便于对对污水过滤装置04进行清洗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反洗排水管045包括出水伸出管0452、环形管0453和多根连通管0454,多根连通管0454的交错连接且与环形管0453连通,出水伸出管0452于环形管0453.连通;反洗排水管045设置于填料承托滤板041与反应器筒体061之间,出水伸出管0452从延伸出罐体01外。出水伸出管0452上设置有通断开关,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处理时,该通断开关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污水过滤装置04内还包括反洗配水板047,反洗配水板047设置于滤头板042的上方,位于过滤腔顶部的水流通过口的下方;反洗配水板047呈锥形,侧壁从上至下向罐体01的中心倾斜。反洗时,清洗液体向下流到反洗配水板047上,可沿反洗配水板047的侧壁向四周流动,以使清洗液体均匀流到滤头板042的上表面,提高清洗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过滤装置04独立设置于罐体01外部,污水过滤装置04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罐体污水出口011连通。这样便于实现模块化组装,简化装配,方便与后期维护,同时便于根据工作空间进行摆放。
进一步的,过滤腔的顶部连接有气体流通管046。
具体地,气体流通管046的一端与过滤腔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可避免过滤腔和罐体01内压力过大,减小污水从下往上运动的阻力,从而可以减小驱动污水运动的驱动力的大小,以降低螺旋叶片022转动功率,降低能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旋流装置、布水通道和污水过滤装置;
所述旋流装置包括旋流筒体和螺旋叶片,所述旋流筒体连接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且伸入所述罐体内,所述旋流筒体的底端设置有筒体污水出口,顶端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螺旋叶片位于所述旋流筒体内,并且可在所述旋流筒体内转动以带动污水从所述污水入口流向所述筒体污水出口;
所述布水通道连接于所述旋流筒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筒体污水出口连通,所述布水通道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口,多个所述布水口沿周向间隔分布且均朝向所述罐体的内壁;
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罐体污水出口,所述污水过滤装置与所述罐体污水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的外边沿距中心轴的距离沿螺旋线从上端至中段逐渐减小,从中段至下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筒体的内径从上端至中段逐渐减小,从中段至下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分流筒,所述分流筒沿竖直方向贯通,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并且环绕于所述旋流筒体的外部;所述布水口朝向所述分流筒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筒包括柱形筒和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内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柱形筒的一端连接,所述锥形筒内径较小的一端开口朝向所述罐体的底面;所述布水口朝向所述锥形筒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微涡反应器,所述微涡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反应器滤板和多个微涡球,所述反应器滤板连接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底部,多个所述微涡球填充于所述反应器筒体内;
污水从所述布水口排出,经所述分流筒分流后,可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底部进入所述反应器筒体,从所述反应器筒体的顶部排出进入所述污水过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筒体包括第一环形侧壁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包围所述第二环形侧壁,所述反应器滤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部连接,多个所述微涡球填充于所述反应器滤板、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围成的环状腔室内;
所述反应器筒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环绕于所述分流筒外;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顶部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顶部均连接于所述罐体污水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腔、填料承托滤板、滤头板和多个长柄滤头;所述填料承托滤板连接于所述过滤腔的底部,所述滤头板连接于所述填料承托滤板的上方,多个所述长柄滤头连接于所述滤头板上;
所述填料承托滤板和所述滤头板之间填充有悬浮填料;
所述微涡反应器排出的污水可通过所述填料承托滤板进入所述过滤腔,通过所述长柄滤头排出至所述滤头板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方,所述填料承托滤板连接于所述罐体污水出口;
所述填料承托滤板与所述反应器筒体之间设置有反洗排水管,所述反洗排水管的管壁设置有进水通孔,并且出水端延伸至所述罐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的顶部连接有气体流通管。
CN201820228098.XU 2018-02-08 2018-02-08 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07943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8098.XU CN207943965U (zh) 2018-02-08 2018-02-08 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8098.XU CN207943965U (zh) 2018-02-08 2018-02-08 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43965U true CN207943965U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99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8098.XU Active CN207943965U (zh) 2018-02-08 2018-02-08 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439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7467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濮阳市科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CN114534322A (zh) * 2022-04-25 2022-05-27 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 一种选矿浓密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7467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濮阳市科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CN109437467B (zh) * 2018-12-17 2024-05-17 濮阳市科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CN114534322A (zh) * 2022-04-25 2022-05-27 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 一种选矿浓密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26482A (ja) 加圧浮上装置
CN215855430U (zh) 高效旋流污水净化装置
CN207943965U (zh) 污水处理设备
KR102240363B1 (ko) 선회류를 이용한 가압부상 장치
CN108525353A (zh) 一种高效分离的沉淀箱
CN108926878A (zh) 一种快速沉淀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5330062B (zh) 一种模块化内循环气浮过滤装置
CN201313016Y (zh) 射流混凝沉淀过滤型一体化净水器
CN105923703B (zh) 旋流除渣收集装置
CN200963539Y (zh) 一种高效竖流混凝沉淀装置
CN206454320U (zh) 一种处理污水中细微悬浮物的高效澄清反应器
JP2010094594A (ja) 固液分離装置
CN108408973B (zh) 一种微絮凝连续砂滤器
CN206955786U (zh) 一种用于炉渣处理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07726766U (zh) 用于油水分离的气浮池
CN207324181U (zh) 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
CN215161537U (zh) 空气浮选隔油器
CN109354246A (zh) 一种高浓度污水快速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12504362U (zh) 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
CN107416934A (zh) 振动式气浮池
CN209338349U (zh) 一种污泥水洗分离装置
CN209128193U (zh) 一种高速除油装置及快速高效除油气浮滤池
CN203904086U (zh) 一种含油污水的净化装置
CN1397503A (zh) 逆流共聚气浮净水方法及其装置
KR102102920B1 (ko) 미세 버블을 이용한 일체형 정수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