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7734U -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7734U
CN207937734U CN201820201078.3U CN201820201078U CN207937734U CN 207937734 U CN207937734 U CN 207937734U CN 201820201078 U CN201820201078 U CN 201820201078U CN 207937734 U CN207937734 U CN 207937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ontology
backlight module
incidence surfac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10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盛全
郭育豪
叶静洁
赵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10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7734U/zh
Priority to TW107202455U priority patent/TWM564729U/zh
Priority to JP2018001971U priority patent/JP3217457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7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7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蓝光光源。导光板包含本体。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蓝光光源邻设于入光面。本体邻近蓝光光源的厚度大于本体远离蓝光光源的厚度。

Description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及其在显示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质量的提升,目前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色域范围有限,已经无法满足高饱和色彩影像的显示需求。目前,提升显示装置的色域的方法是在量子点背光模组中增加量子点膜,来增加显示装置的显示色域。
然而,目前的量子点膜的制作成本较高。而且,目前的量子点膜在实际使用时,需先裁切成符合不同量子点背光模组尺寸的大小,但是裁切后的量子点膜边缘因无法产生功能而使得量子点背光模组的无效区增加,因此不符合窄边框的设计趋势。此外,在量子点背光模组中增加量子点膜的方式不但会增加组装复杂度,而且会使整体量子点背光模组厚度增加,这亦不符合薄型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能够实现厚度轻薄、组装容易、以及广色域输出效果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蓝光光源。导光板包含本体。其中,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蓝光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其中,本体邻近蓝光光源的厚度大于本体远离蓝光光源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了另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蓝光光源。导光板包含本体。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蓝光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其中,本体还包含反入光面,反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且反入光面为斜切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了另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蓝光光源。导光板包含本体。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蓝光光源邻设于入光面。其中,本体邻近蓝光光源的厚度大于本体远离蓝光光源的厚度。而且,本体还包含反入光面,反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且反入光面为斜切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以及第二光学面,其中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连接入光面。量子点粒子分布在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体具有渐缩部邻近蓝光光源。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以及第二光学面,其中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连接入光面。量子点粒子分布在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之间。导光板还包含设置在第一光学面及/或第二光学面上的多个微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微结构为点状微结构或条状微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量子点粒子包含多个不同尺寸及/或不同颜色的奈米粒子。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量子点粒子包含多个红色奈米粒子以及多个绿色奈米粒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量子点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导光板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在导光板的材料中加入量子点粒子来形成具有量子点粒子的导光板。藉此,蓝光光源所产生的蓝光可在进入导光板后激发导光板中的量子点粒子来产生不同色光,再结合蓝光光源本身所发出的蓝色光,能够产生液晶显示屏所需的白色背光并且形成广色域的出光效果。此外,通过使具有量子点粒子的导光板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代替传统的量子点膜,能够减少整体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厚度以及组装工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量子点粒子的导光板亦可直接进行后加工处理,以在导光板上形成微结构或其他光耦合结构,进而增加导光板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在参照附图做出下列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200主要包含导光板210以及邻设于导光板210的蓝光光源120。导光板210包含本体211以及微结构213。本体211包含入光面211a、第一光学面211b、第二光学面211c以及反入光面 211d。第一光学面211b与第二光学面211c相对,且第一光学面211b与第二光学面211c分别连接入光面211a的相对两个侧边。反入光面411d与入光面 411a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面211b可为出光面,且第二光学面211c 可为反射面。此外,反入光面211d为斜切面。藉此,通过将反入光面211d设计为斜切面,可以减少光线从反入光面211d射出的机率,有效地反射光线回到本体211之中,以增加光线从第一光学面211b射出的量,进而提升光线使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11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212。本体211是通过在将量子点粒子212混入压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材料后利用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的。藉此,量子点粒子212可分布在本体211的内部,也就是分布在第一光学面211b与第二光学面211c之间。蓝光光源120邻设于入光面211a,且蓝光光源120所产生的蓝光在进入导光板210后,可激发量子点粒子212产生不同色光而从第一光学面211b射出,进而形成广色域的出光效果。在一个例子中,蓝光是指波长约为445nm的光。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粒子212为奈米大小的粒子,且不同尺寸或不同颜色的量子点粒子212的直径可激发出不同波长的光。藉此,通过混合不同尺寸及/或不同颜色的量子点粒子212可激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且通过将这些不同颜色的光混合来产生所需的色光。具体而言,可通过调整不同规格的量子点粒子的数量比例,来达到精准地控制出光色彩同时产生广色域出光效果的目的。
在一些例子中,量子点粒子212可包含多个红色奈米粒子、多个绿色奈米粒子。可通过适当地调整红色奈米粒子、绿色奈米粒子的数量比例,来满足不同的色彩显示需求。举例而言,在量子点电视的技术领域中,主要通过蓝色 LED照射量子点材料来激发红光及绿光,同时产生液晶显示屏所需的白色背光。由于量子点颗粒的大小及分布可以被精准控制,因此量子点所发出光的颜色和纯度也更为精细,从而使液晶电视的色域覆盖率、色彩精确性大幅提升。
继续参照图1,微结构213分别设置在第一光学面211b与第二光学面211c 上。微结构213主要用来提升导光板210的出光均匀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213可通过热压、雷射雕刻或印刷等方式形成在本体211上。也就是说,在将量子点粒子212与压克力材料混合形成本体211后,本体211可另外进行其他加工以形成微结构213。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先将量子点粒子212与压克力材料混合后,再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将微结构213一体地成形在本体211 上。
在一些例子中,设置在第一光学面211b上的微结构213与设置在第二光学面211c上的微结构213可为不同的微结构。例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211b上的微结构213可为V形条状微结构,设置在第二光学面211c上的微结构213 可为点状微结构,但并非限于此。微结构213的设计可依据实际的光学需求而定。
在前述实施例中,导光板的本体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板的本体靠近入光侧的部分的厚度较大。参照图2,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30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2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量子点背光模组300的导光板310的本体311的靠近入光侧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厚度,且本体311的反入光面311d具有不同的设计。
继续参照图2,导光板310的本体311包含渐缩部311a与平板部311b,渐缩部311a的一侧为入光面311c,且渐缩部311a的厚度从靠近入光面311c的一端朝向远离入光面311c的另一端渐缩。平板部311b为厚度均匀的结构,且设置在渐缩部311a远离入光面311c的一侧。其中,平板部311b的与入光面 311c相对的侧面为反入光面311d。在本实施例中,反入光面311d平行于入光面311c。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1的内部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312,同样可达到前述相同的输出广色域光线的功效。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1的表面同样设置有微结构313,以达到前述相同的均匀光线的效果,故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亦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参照图3,其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40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背光模组300的结构大致上相同,差异仅在于量子点背光模组400的导光板410的本体411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
继续参照图3,导光板410包含本体411以及设置在本体411上的微结构 413。本体411的内部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412,且本体411具有入光面 411a、第一光学面411b、第二光学面411c以及反入光面411d。第一光学面 411b与第二光学面411c相对,且第一光学面411b与第二光学面411c分别连接入光面411a的相对两个侧边。反入光面411d与入光面411a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反入光面411d为斜切面。藉此,通过将反入光面411d设计为斜切面,可以减少光线从反入光面411d射出的机率,有效地反射光线回到本体411之中,以增加光线从第一光学面411b射出的量,进而提升光线使用效率。同样地,设置在本体411上的微结构413可达到使光线出光更均匀的目的。在一个例子中,设置在第二光学面411c的微结构413为凹入结构,以达到反射光线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10的本体411同样可通过在将量子点粒子412 混入压克力材料后利用射出成形的方式形成,以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同样地,本实施例的本体411为入光侧设计成渐缩部的本体,其可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同时参照图1及图4,其中,图4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00包含如图1所示的量子点背光模组200以及显示面板510。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510设置在量子点背光模组100的导光板210的出光侧,且经由从导光板210出光的广色域的光线可射入显示面板510中,并可达到高色彩饱和度的显示效果。应理解,本实施例将图1所示的量子点背光模组100应用于显示装置500用来作为示范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其他实施例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例如量子点背光模组300及400亦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在导光板的材料中加入量子点粒子来形成具有量子点粒子的导光板。藉此,蓝光光源所产生的蓝光可在进入导光板后激发其中的量子点粒子来产生不同色光,再结合蓝光光源本身所发出的蓝色光,能够产生液晶显示屏所需的白色背光并且形成广色域的出光效果。此外,通过使具有量子点粒子的导光板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代替传统的量子点膜的使用,能够减少整体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厚度以及组装工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量子点粒子的导光板亦可直接进行后加工处理,以在导光板上形成微结构或其他光耦合结构,进而增加导光板的使用效率。
虽然已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以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附图标记列表】
120 蓝光光源
200 量子点背光模组
210 导光板
211 本体
211a 入光面
211b 第一光学面
211c 第二光学面
211d 反入光面
212 量子点粒子
213 微结构
300 量子点背光模组
310 导光板
311 本体
311a 渐缩部
311b 平板部
311c 入光面
311d 反入光面
312 量子点粒子
313 微结构
400 量子点背光模组
410 导光板
411 本体
411a 入光面
411b 第一光学面
411c 第二光学面
411d 反入光面
412 量子点粒子
413 微结构
500 显示装置
510 显示面板

Claims (10)

1.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
导光板,其包含本体,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所述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以及
蓝光光源,其邻设于所述入光面;
其中,所述本体邻近所述蓝光光源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蓝光光源的厚度。
2.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
导光板,其包含本体,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所述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以及
蓝光光源,其邻设于所述入光面;
其中,所述本体还包含反入光面,其中所述反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且所述反入光面为斜切面。
3.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包含:
导光板,其包含本体,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入光面,且所述本体中分布有多个量子点粒子;以及
蓝光光源,其邻设于所述入光面;
其中,所述本体邻近所述蓝光光源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蓝光光源的厚度;
其中,所述本体还包含反入光面,其中所述反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且所述反入光面为斜切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以及第二光学面,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二光学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以及
所述量子点粒子分布在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二光学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本体具有渐缩部,其邻近所述蓝光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光学面以及第二光学面,其中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二光学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以及
所述导光板还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面及/或所述第二光学面上的多个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微结构为点状微结构或条状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量子点粒子包含多个不同尺寸及/或不同颜色的奈米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量子点粒子包含多个红色奈米粒子以及多个绿色奈米粒子。
10.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以及
显示面板,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前方。
CN201820201078.3U 2018-02-05 2018-02-05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937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1078.3U CN207937734U (zh) 2018-02-05 2018-02-05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107202455U TWM564729U (zh) 2018-02-05 2018-02-14 量子點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18001971U JP3217457U (ja) 2018-02-05 2018-05-29 量子ドット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1078.3U CN207937734U (zh) 2018-02-05 2018-02-05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7734U true CN207937734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10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1078.3U Active CN207937734U (zh) 2018-02-05 2018-02-05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17457U (zh)
CN (1) CN207937734U (zh)
TW (1) TWM564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6567A (zh) * 2021-02-07 2021-07-2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240740U (zh) * 2019-09-16 2021-05-18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6567A (zh) * 2021-02-07 2021-07-2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56567B (zh) * 2021-02-07 2022-09-02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17457U (ja) 2018-08-09
TWM564729U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1936B (zh) 导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以及背光模组
CN101292183A (zh) 使用远离光源的磷光体的照明系统
CN207937734U (zh)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301836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460109B (zh) 显示装置
CN105739009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2810288B (zh) 背光组件和包括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207164413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407407B (zh) 显示装置
CN105700230B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32774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869391A (zh) 色彩增强膜、使用结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
CN103293762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模组、背光模块及导光板
CN105629578A (zh) 量子点荧光屏
CN207636891U (zh) 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白光源
CN11044195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324746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61613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8873483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02043186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90677B (zh) 一种3d打印系统
CN10778322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080339U (zh) 一种蓝光l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344284A (zh) 激光背光源装置
CN106291937A (zh) 一种低能耗高均匀度光场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