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6744U -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6744U
CN207936744U CN201820278724.6U CN201820278724U CN207936744U CN 207936744 U CN207936744 U CN 207936744U CN 201820278724 U CN201820278724 U CN 201820278724U CN 207936744 U CN207936744 U CN 207936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n
cooling
main shaft
severa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87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建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L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L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L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L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87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6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6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6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包括窑体、窑头、窑尾、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电机、支撑座和涡流管,窑体的两端分别与窑头和窑尾连接,第一冷却装置包括主转轴、若干个分流管、若干个冷却圈、若干个分流环和若干个冷却管,主转轴设置在窑体内且位于窑体的中轴线上,主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电机和支撑座连接,若干个分流环套装在主转轴上,若干个冷却圈也套装在主转轴上且通过分流管与分流环连接,若干个冷却管将若干个冷却圈贯穿连接且冷却管与主转轴平行,主转轴为空心结构且其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涡流管的冷气输出端与主转轴的进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冷气和冷却水多重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窑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应用广泛,在回转窑的使用过程中冷却使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有的冷却方式通常是在回转窑的端部设置冷却机,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电能,还有的采用对回转窑的窑体表面直接泼水的方法,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包括窑体、窑头、窑尾、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电机、支撑座和涡流管,窑体的两端分别与窑头和窑尾连接,第一冷却装置包括主转轴、若干个分流管、若干个冷却圈、若干个分流环和若干个冷却管,主转轴设置在窑体内且位于窑体的中轴线上,主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电机和支撑座连接,若干个分流环套装在主转轴上,若干个冷却圈也套装在主转轴上且通过分流管与分流环连接,若干个冷却管将若干个冷却圈贯穿连接且冷却管与主转轴平行,主转轴为空心结构且其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涡流管的冷气输出端与主转轴的进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套和输水管,冷却套套装在窑体的外壁上,输水管对称设置在窑体的上下两端且贯穿所述冷却套。
进一步地,输水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入冷却水的进水口和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出水口,输水管的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地,主转轴的排气口一端设置有气泵。
进一步地,窑体靠近所述窑尾的一端设置的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数量大于窑体靠近窑尾一端设置的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的数量。
进一步地,窑头和窑尾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环,散热环的材质为氧化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涡流管产生的冷气由主转轴的进气口导入到第一冷却装置进而将涡流管产生的冷气流导入到窑体的内部并穿过窑体,冷气流进入窑体内进行热交换后从主转轴的排气口排出,以达到冷却窑体的作用。
2、在回转窑运行的过程中,电机带动主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分流管、冷却圈和冷却管转动,从而进一步搅拌混合回转窑内的物料,起到了充分混合搅拌物料的作用,使窑体内的反应更充分。
3、第一冷却装置在旋转搅拌的过程中与窑体内的物料和炉气的接触更充分,进一步地加强了冷却效果。
4、将冷却水导入到输水管中进而导入到冷却套中,冷却水与窑体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后排出,起到了冷却窑体的作用。
5、气泵能够将已进行热交换后由冷气变为热气的气流快速地从窑体内排出,防止新产生的冷气流与热气混合影响冷却效果。
6、窑头和窑尾设置散热环能够进一步加强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第一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3第二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中:1、窑体;2、窑头;3、窑尾;4、第一冷却装置;401、主转轴;4011、进气口;4012、排气口;402、分流管;403、冷却圈;404、分流环;405、冷却管;5、第二冷却装置;501、冷却套;502、输水管;5021、进水口;5022、出水口;6、电机;7、支撑座;8、涡流管;9、水泵;10、气泵;11、散热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包括窑体1、窑头2、窑尾3、第一冷却装置4、第二冷却装置5、电机6、支撑座7和涡流管8,窑体1的两端分别与窑头2和窑尾3连接,第一冷却装置4包括主转轴401、若干个分流管402、若干个冷却圈403、若干个分流环404和若干个冷却管405,主转轴401设置在窑体1内且位于窑体1的中轴线上,主转轴401的两端分别与电机6和支撑座7连接,若干个分流环404套装在主转轴401上,若干个冷却圈4也套装在主转轴401上且通过分流管402与分流环404连接,若干个冷却管405将若干个冷却圈403贯穿连接且冷却管405与主转轴401平行,电机6可带动主转轴401转动进而带动分流管402、冷却圈403和冷却管405转动,第一冷却装置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窑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能够充分反应混合,主转轴401为空心结构且其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4011和排气口4012,涡流管8的冷气输出端与主转轴401的进气口4011连接,涡流管8产生的冷气由进气口4011进入到主转轴401中,进而分布到分流管402、冷却圈403和冷却管405中,冷气与窑体1内的物料充分接触以起到降温冷却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5包括冷却套501和输水管502,冷却套501套装在窑体1的外壁上并与窑头1的外壁接触,输水管502对称设置在窑体1的上下两端且贯穿冷却套501;冷却水通过输水管502填充到冷却套501中,冷却套501与窑体1接触受热后,冷却水与冷却套501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却冷却套501进而达到冷却窑体1的效果,这种冷却方式安全性高,即使冷却套501损坏破裂冷却水也不会与窑体1的内部接触,避免发生意外,同时配合第一冷却装置4,两者共同冷却,加强了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输水管50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入冷却水的进水口5021和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出水口5022,输水管502的出水口5022的一端设置有水泵9;水泵9能够将输水管502和冷却套501中以完成热交换过程的冷却水迅速从输水管502和冷却套501中抽出,避免新加入的冷却水与已经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水过多接触导致冷却水的冷却效果下降。
本实施例中,主转轴401的排气口4012一端设置有气泵10,气泵10可将第一冷却装置4中已经完成热交换过程的冷气快速抽离出,避免新加入的冷气与已经完成热交换过程的冷气过多接触导致冷气的冷却效果下降。
本实施例中,窑体1靠近窑尾3的一端设置的第一冷却装置4和第二冷却装置5的数量大于窑体1靠近窑尾3一端设置的第一冷却装置4和第二冷却装置5的数量,由于回转窑在运行的过程中为倾斜状态且窑头2的高度大于窑尾,因此窑体1内的物料也会慢慢堆积到窑尾3中,窑尾的温度势必更高,通过在靠近窑尾3处设置更多的第一冷却装置4和第二冷却装置5能够加快窑尾3的冷却,使冷却效果更均匀。
本实施例中,窑头2和窑尾3处还设置有散热环11,散热环11的材质为氧化铝,通过设置散热环11能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其特征是:包括窑体(1)、窑头(2)、窑尾(3)、第一冷却装置(4)、第二冷却装置(5)、电机(6)、支撑座(7)和涡流管(8),所述窑体(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窑头(2)和窑尾(3)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装置(4)包括主转轴(401)、若干个分流管(402)、若干个冷却圈(403)、若干个分流环(404)和若干个冷却管(405),所述主转轴(401)设置在所述窑体(1)内且位于所述窑体(1)的中轴线上,所述主转轴(4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6)和支撑座(7)连接,若干个所述分流环(404)套装在所述主转轴(401)上,若干个所述冷却圈(403)也套装在所述主转轴(401)上且通过所述分流管(402)与所述分流环(404)连接,若干个所述冷却管(405)将若干个所述冷却圈(403)贯穿连接且所述冷却管(405)与所述主转轴(401)平行,所述主转轴(401)为空心结构且其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4011)和排气口(4012),所述涡流管(8)的冷气输出端与所述主转轴(401)的进气口(40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冷却装置(5)包括冷却套(501)和输水管(502),所述冷却套(501)套装在所述窑体(1)的外壁上并与窑体(1)的表面接触,所述输水管(502)对称设置在所述窑体(1)的上下两端且贯穿所述冷却套(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输水管(502)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入冷却水的进水口(5021)和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出水口(5022),所述输水管(502)的出水口(5022)的一端设置有水泵(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主转轴(401)的排气口(4012)一端设置有气泵(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窑体(1)靠近所述窑尾(3)的一端设置的第一冷却装置(4)和第二冷却装置(5)的数量大于所述窑体(1)靠近所述窑尾(3)一端设置的第一冷却装置(4)和第二冷却装置(5)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窑头(2)和窑尾(3)的表面还设置有散热环(11),所述散热环(11)的材质为氧化铝。
CN201820278724.6U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Active CN207936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8724.6U CN207936744U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8724.6U CN207936744U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6744U true CN207936744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8724.6U Active CN207936744U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67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9779A (zh) * 2018-12-30 2019-03-29 洛阳博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回转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9779A (zh) * 2018-12-30 2019-03-29 洛阳博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回转窑
CN109539779B (zh) * 2018-12-30 2024-04-02 洛阳博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回转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01154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搅拌装置
CN206622035U (zh) 一种现代化学工业物料冷却混合机
CN207936744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回转窑
CN207405092U (zh) 一种建筑石膏冷却装置
CN206285522U (zh) 一种循环式工业用结晶釜
CN109341283A (zh) 一种医疗药物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05403462U (zh) 一种用于软磁铁氧体烧结高温气体的冷却装置及系统
CN2876665Y (zh) 真空电炉用换热式高压风机气体循环冷却装置
CN205269761U (zh) 一种可冷却式多重工业物料搅拌粉碎装置
CN204768686U (zh) 一种带有物料循环装置的反应釜
CN106766831A (zh) 隧道式灭菌干燥机及层流控制方法
CN20642493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化工反应釜
CN103331446A (zh) 一种磁芯用低温热风循环热处理炉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84941U (zh) 圆锥形带状混合真空干燥机
CN209697068U (zh) 一种滚筒球磨机冷却装置
CN207280181U (zh) 一种风冷式辊道窑
CN206868211U (zh) 一种用于钻井液用封堵剂生产的真空捏合机
CN208116905U (zh) 剥皮机主机的冷却装置
CN207716784U (zh) 一种发酵饲料干燥机
CN207991243U (zh) 一种岩棉生产的全氧燃烧熔化炉
CN207894142U (zh) 锂离子电池粉料高温真空干燥设备
CN218600319U (zh) 一种氧化钙煅烧炉循环冷却结构
CN207299956U (zh) 一种耐火材料风冷装置
CN107769465A (zh) 新型的电机强迫通风冷却器结构
CN218764747U (zh) 一种用于回转炉的冷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6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