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1173U -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1173U
CN207921173U CN201820257256.4U CN201820257256U CN207921173U CN 207921173 U CN207921173 U CN 207921173U CN 201820257256 U CN201820257256 U CN 201820257256U CN 207921173 U CN207921173 U CN 207921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wedge
dynamic double
inner edge
ora terminalis
axle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72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季达
二瓶正夫
奚仲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Mingfang Automobile Parts Industry Co Ltd
Hsin Chong Machinery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Mingfang Automobile Parts Industry Co Ltd
Hsin Chong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Mingfang Automobile Parts Industry Co Ltd, Hsin Chong Machinery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Mingfang Automobile Part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572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1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1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11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包括:环体、输出部件、数个弹性垫以及数个滚轴组;环体具有内缘;输出部件穿设于环体内且包含凸轮,凸轮外缘朝内缘方向凸伸有数个受动凸齿,受动凸齿具有两个平直硬接边和间隔于内缘的端缘;数个弹性垫和数个滚轴组皆设置于外缘与内缘之间,滚轴组包含对应受动凸齿的两个平直硬接边配置的两个滚轴,弹性垫支撑于受动凸齿、滚轴组与内缘之间,滚轴组的两个滚轴的轴心的所在位置是对应位于各受动凸齿的端缘到凸轮轴心的距离的变化范围之内;借此,在高低调整操作时能具有省力以及操作手感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特别是指具有良好操作体验的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关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包括彼此同轴配置的一离合机构和一刹车机构,控制把则连接于离合机构。使用者经由控制把带动离合机构,离合机构连动刹车机构,刹车机构中的输出部件则带动例如汽车座椅、按摩椅或轮椅等椅具中的升降机而控制升降。
然而,当现有的刹车机构在进行高低调整操作时,由于作为驱动用的凸键、卡掣用的滚轴与用以被滚轴推动的凸起部(凸出于凸轮)之间,无论是出力或受力皆会产生分力,从而导致使用者必须施以更大的力道才能顺利调整,因此有着费力以及操作手感不佳的缺失。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创作,乃为本案创作人所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能在座椅调高或调低操作时,具有省力以及操作手感良好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包括:一环体,具有一内缘;一输出部件,穿设于该环体内且包含一凸轮,该凸轮的外缘朝该内缘方向凸伸有数个受动凸齿,各该受动凸齿皆具有两个平直硬接边和连接于该两个平直硬接边之间且间隔于该内缘的一端缘;以及数个弹性垫和数个滚轴组,皆设置于该外缘与该内缘之间,各该滚轴组皆包含分别对应各该受动凸齿的该两个平直硬接边配置的两个滚轴,各该弹性垫分别支撑于各该受动凸齿、各该滚轴组与该内缘之间,且该滚轴组的该两个滚轴的轴心的所在位置是对应位于各该受动凸齿的该端缘到该凸轮轴心的距离的变化范围之内。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省力以及良好的操作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刹车机构与离合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于局部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于完全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刹车机构于刹车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刹车机构中的受动凸齿的长度范围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刹车机构于刹车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7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8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9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0 离合机构;1 驱动盘;14 盘面;15 驱动齿;151 斜边;2 输入部件;3 作用组件;4 外罩;500 刹车机构;5 弹性垫;51 软接边;52 止滑纹;6 固定架;7 输出部件;71 凸轮;710 外缘;72 受动凸齿;721 平直硬接边;723 端缘;73 带动棘齿;8 环体;81 内缘;9滚轴组;91 滚轴;A 接触点;D1 第一距离;D2 第二距离;L1 最小长度;L2 中等长度;L3 最大长度;M 中间等分;S 细微间隙;X 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主要用于例如汽车座椅、按摩椅或轮椅等椅具的高低调整装置上。如图1所示,高低调整装置包括彼此同轴配置的一离合机构100和一刹车机构500,离合机构100包含一输入部件2、数个作用组件3、一外罩4以及与本实用新型刹车机构500共享的一驱动盘1,驱动盘1于图中未绘示的一面具有用来容置输入部件2和作用组件3的凹陷部(图中未示),外罩4对应驱动盘1的凹陷部罩覆,输入部件2利用一控制把(图中未示)控制转动,以经由作用组件3带动驱动盘1转动。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固定于所述椅具上,并使刹车机构500与安装于所述椅具内的升降机构齿接而带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刹车机构500包含数个弹性垫5、一固定架6、一输出部件7、一环体8、数个滚轴组9以及一驱动盘1。其中的驱动盘1与离合机构100共享且具有一盘面14,环体8为中空状而具有一内缘81,至于驱动盘1则对应环体8的一面盖覆。
输出部件7是可旋转地穿设于环体8内,其包含彼此同轴相接的一凸轮71和一带动棘齿73。凸轮71的外缘710朝内缘81方向凸伸有数个受动凸齿72,各受动凸齿72位于彼此间隔对应的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如图5并搭配图4所示)。其中,各受动凸齿72是以彼此十字形配置的四个受动凸齿72为例进行说明。较佳而言,如图4并搭配图1所示,凸轮71为一矩形体而具有四个侧面(未标示组件符号),任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以一圆角(未标示组件符号)连接,各受动凸齿72分别自四个侧面的相邻的两个圆角之间凸出并形成十字形配置。
各受动凸齿72皆具有两个平直硬接边721以及连接于两个平直硬接边721之间且间隔于内缘81的一端缘723。较佳而言,各端缘723与内缘81之间借由间隔而各具有一间隔空间(未标示组件符号),受动凸齿72可为矩形体状,因此具有平直状且彼此间隔并列的前述两个平直硬接边721,再加上连接于两个平直硬接边721的同一端之间的端缘723,使受动凸齿72的形状犹如字母U。
数个弹性垫5和数个滚轴组9,皆设置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分述如下。
弹性垫5,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弹性垫5的结构及其配置方式,只要各弹性垫5能支撑于各受动凸齿72、各滚轴组9与内缘81之间而使各端缘723皆间隔于内缘81即可。较佳而言,则是将各弹性垫5对应前述各间隔空间置入而被夹置并支撑于各端缘723与内缘81之间;再者,各弹性垫5还可具有对应各受动凸齿72的两个平直硬接边721分别凸出的两个软接边51。
其中,弹性垫5可为矩形厚片体状,因此每一弹性垫5的两个软接边51也为平直状且彼此间隔并列,各弹性垫5则以其厚度支撑于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与内缘81之间。详细而言,各弹性垫5的两个软接边51之间的宽度略大于各受动凸齿72的两个平直硬接边721之间的宽度而略分别凸出。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软接边51分别大致平行于两个平直硬接边721而利于先软接触再硬接触的操作设定。弹性垫5为一可受力而弹性变形或可受力而弹性内缩或弹性内凹的弹性垫体。
滚轴组9,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滚轴组9的结构及其配置方式,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包含两个滚轴9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且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是分别对应各受动凸齿72的两个平直硬接边721配置。较佳而言,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是分别软接触于各弹性垫5的两个软接边51,同时还分别间隔相邻于各受动凸齿72的两个平直硬接边721。
如图6和图6A所示,各受动凸齿72由外缘710朝内缘81方向凸伸的长度有其特别的限制条件:借由各受动凸齿72在刹车状态下(滚轴91皆邻接并卡掣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的特殊凸伸长度,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的轴心X的所在位置是对应位于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的变化范围之内,其中,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到凸轮轴心的距离的变化范围为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小于各滚轴组的两个滚轴91的轴心X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一第一距离D1,及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大于各滚轴组的两个滚轴91的轴心X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一第二距离D2之间,或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等于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的轴心X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或是以使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能对应接近于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的轴心X(各端缘723皆位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具体而言,(一)、各端缘723对应位于超过轴心X与不超过轴心X之间的范围内: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是对应介于不超过两个滚轴91的轴心X一第一距离D1与超过两个滚轴91的轴心X一第二距离D2之间;或者,(二)、各端缘723刚好对应于轴心X上: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刚好对应位于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的轴心X上。较佳而言,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和约等于滚轴91的直径的30%。
另外,还能以另一种方式来说明凸伸长度:如图6所示,每一受动凸齿72的凸伸长度是介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且对应邻近于滚轴91的轴心X;具体而言,设定每一滚轴91的直径长度是从外缘710到内缘81方向区分成三等分,这三等分由最小长度L1、中等长度L2和最大长度L3区隔出位于直径中间段的一中间等分M(见图6所示,即最小长度L1到最大长度L3之间的范围内),每一受动凸齿72的凸伸长度则介于中间等分M内,或是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的所在位置是对应位于中间等分M的两端点到凸轮71轴心的距离范围内。
各滚轴组9借由驱动盘1的推动或弹性垫5的回推以能选择性进行下述动作:松动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而解除刹车,或卡掣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而刹车。
驱动盘1对应环体8的一面盖覆且具有数个驱动齿15,各驱动齿15分别伸入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滚轴组9之间,以使各驱动齿15能经由滚轴91而推动各受动凸齿72移动,进而带动输出部件7转动。较佳而言,各驱动齿15具有彼此间隔并列且相对倾斜配置的两个斜边151,且两个斜边151的倾斜角度皆对应于驱动盘1的直径(参图6所示),也就是皆平行于驱动盘1的直径,以利于推动滚轴91朝彼此相邻的平直硬接边721方向移动。
因此,驱动盘1动作时,各驱动齿15以其斜边151推动各滚轴组9的滚轴91移动,而且是分别朝各受动凸齿72的彼此相邻的平直硬接边721的方向移动。
固定架6对应盖覆于环体8的另一面并卡掣于环体8和外罩4,以组合成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座椅高低调整装置能利用固定架6固定于所述椅具上,使固定架6连同被固定架6卡掣的环体8和外罩4都无法转动,并使输出部件7的带动棘齿73能与安装于椅具内的升降机构齿接而带动。
此外,前述每一弹性垫5的数个邻接边还可分别设有至少一止滑纹52(参图1所示),例如在每一弹性垫5与盘面14之间、与内缘81之间以及与固定架6之间分别设有止滑纹52,以增加弹性垫5与盘面14、内缘81和固定架6之间的摩擦力。
借此,无论是驱动齿15以其斜边151推动滚轴91或是滚轴91以其下半部推动受动凸齿72的平直硬接边721,都能因为滚轴91的出力半径或受力半径,皆与驱动齿15的出力半径以及端缘723的受力半径几乎一致,因此分力影响较小,从而在座椅高低调整操作时具有省力以及操作手感良好的效果。当然,若是反方向手动调整座椅高度时,也能具有相同的省力以及操作手感良好效果。以下将分别加以详述。
如图6并搭配图7所示,为静止的刹车状态。此时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皆受到各弹性垫5的弹性支撑,以无论在刹车时、解除刹车时或转动中,都能将凸轮71限制在环体8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各端缘723皆间隔于内缘81而具有所述效果。
如图8所示,为初始操作控制把(图中未示)带动驱动盘1旋转的状态。当驱动盘1带动各驱动齿15一起转动,驱动齿15的斜边151将会接触于滚轴91而产生一接触点A,此时刹车解除开始;驱动齿15接着利用接触点A推动滚轴91移动,移动后的滚轴91将会推压弹性垫5的软接边51内缩,并能自外缘710离开而产生一细微间隙S(即滚轴91与外缘710之间的距离)而解除刹车。此时,虽然会有外部荷重(来自所述椅具本身的重量或再加上乘坐者体重等)而迫使凸轮71朝外部荷重方向偏移,但在弹性垫5的支撑作用下,凸轮71仍将被限制于环体8的中心位置或接近中心位置,以保证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自始至终都间隔于内缘81。
如图9所示,为继续操作控制把同向旋转的状态。当各驱动齿15持续推动各滚轴91移动,内缩变形的各软接边51将持续内缩直到各滚轴91直接接触各平直硬接边721而能开始推动各受动凸齿72跟着转动,而且转动至控制把在操作上碰到挡点为止。
如图10所示,为释放控制把时的反动状态。当用户释放控制把,各弹性垫5原本内缩的软接边51将会弹性复原成平直状而反推滚轴91,使滚轴91再度卡掣于内缘81与外缘710之间,此时刹车掣动开始。同时,各滚轴组9的滚轴91也将推动离合机构100回到原位(图中未示)。
简言之,驱动盘1带动各滚轴组9的任一滚轴91分别推压各弹性垫5的其中一软接边51内缩而解除刹车(见图8所示),且内缩至各滚轴91接着顺势硬接触并推动各受动凸齿72的其中一平直硬接边721而转动(见图9所示);释放控制把时,各弹性垫5原本内缩的软接边51将弹性复原而反推滚轴91再度卡掣于内缘81与外缘710之间(见图10所示)。
经由图8至图10所示的操作,即可完成座椅调高或调低的单次调距操作,当然也可重复进行图8至图10所示的多次调距操作,直至调整到所需高度为止。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因滚轴91的出力半径或受力半径皆与驱动齿15的出力半径以及端缘723的受力半径几乎一致,因此分力影响较小,从而在座椅高低调整操作时具有省力以及操作手感良好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效果:借由各端缘723与内缘81之间皆具有间隔空间,各弹性垫5又分别对应各间隔空间而被夹置并支撑于各端缘723与内缘81之间,因此,无论在何种状况下或是承受到外部荷重,都能保证各端缘723皆仍然间隔于内缘81,也就是能保证各端缘723一直维持在前述中间等分M之内,进而就能维持省力以及良好操作手感的效果。借由受动凸齿72的形状改为简化的矩形体状,因此具有加工容易的效果以及易于一体成型的效果。且就加工而言,可采用例如包含锻造在内的冲压加工,因此可降低加工成本;就一体成型而言,由于易于一体成型,因此相对降低一体成型的成本。此外,再借由弹性垫5也可为矩形厚片体状,因此能简单达成滚轴91先软接触再硬接触的舒适性操作手感。
弹性垫5可兼具支撑效果以及先软接触再硬接触的效果。弹性垫5的软接边51抵接于滚轴91的上半部,因此能迫使滚轴91由内缘81朝外缘710方向斜向移动,从而让滚轴91能以其下半部推动对应相邻于下半部的受动凸齿72,因此具有顺利推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8)

1.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环体,具有一内缘;
一输出部件,穿设于所述环体内且包含一凸轮,所述凸轮的外缘朝所述内缘方向凸伸有数个受动凸齿,各所述受动凸齿皆具有两个平直硬接边和连接于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之间且间隔于所述内缘的一端缘;以及
数个弹性垫和数个滚轴组,皆设置于所述外缘与所述内缘之间,各所述滚轴组皆包含分别对应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配置的两个滚轴,各所述弹性垫分别支撑于各所述受动凸齿、各所述滚轴组与所述内缘之间,且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的所在位置是对应位于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的变化范围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的变化范围为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小于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一第一距离,及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大于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一第二距离之间,且各所述端缘皆位于所述外缘与所述内缘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等于所述滚轴的直径的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等于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直径长度皆从所述外缘到所述内缘方向区分成三等分,所述三等分包含位于所述直径中间段的一中间等分,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的所在位置是对应位于所述中间等分的两端点到所述凸轮轴心的距离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与所述内缘之间分别形成一间隔空间,各所述弹性垫则对应各所述间隔空间置入而被夹置并支撑于各所述端缘与所述内缘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弹性垫具有对应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分别凸出的两个软接边,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则分别软接触于各所述弹性垫的所述两个软接边且分别间隔相邻于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弹性垫为矩形厚片体状,所述受动凸齿则为矩形体状,各所述弹性垫以其厚度支撑于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与所述内缘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所述弹性垫的所述两个软接边为平直状且彼此间隔并列,每一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也彼此间隔并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对应所述环体的一面盖覆且具有一盘面,每一所述弹性垫与所述驱动盘的所述盘面之间以及与所述环体的所述内缘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止滑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对应所述环体的另一面盖覆,每一所述弹性垫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止滑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对应所述环体的一面盖覆且具有分别伸入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滚轴组之间的数个驱动齿,每一所述驱动齿具有彼此间隔并列且相对倾斜配置的两个斜边,所述驱动齿以所述斜边推动所述滚轴朝彼此相邻的所述平直硬接边方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轮为一矩形体而具有四个侧面,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之间以一圆角连接,各所述受动凸齿分别自所述四个侧面的相邻的两个圆角之间凸出,各所述滚轴则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受动凸齿与各所述圆角之间的位置。
14.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环体,具有一内缘;
一输出部件,穿设于所述环体内且包含一凸轮,所述凸轮的外缘朝所述内缘方向凸伸有数个受动凸齿,各所述受动凸齿皆具有两个平直硬接边和连接于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之间且间隔于所述内缘的一端缘,各所述端缘位于各所述受动凸齿在凸伸方向上的末端;以及
数个弹性垫和数个滚轴组,皆设置于所述外缘与所述内缘之间,各所述滚轴组皆包含分别对应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两个平直硬接边配置的两个滚轴,各所述弹性垫分别支撑于各所述受动凸齿、各所述滚轴组与所述内缘之间,且各所述受动凸齿以其凸伸长度使各所述端缘对应相邻于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是对应介于不超过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一第一距离与超过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一第二距离之间,且各所述端缘皆位于所述外缘与所述内缘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等于所述滚轴的直径的30%。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是对应位于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轴心上。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滚轴组的所述两个滚轴的直径长度皆从所述外缘到所述内缘方向区分成三等分,所述三等分包含位于所述直径中间段的一中间等分,各所述受动凸齿的所述端缘则位于所述中间等分内。
CN201820257256.4U 2018-02-13 2018-02-13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1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256.4U CN207921173U (zh) 2018-02-13 2018-02-13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256.4U CN207921173U (zh) 2018-02-13 2018-02-13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1173U true CN207921173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725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1173U (zh) 2018-02-13 2018-02-13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1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21173U (zh)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CN201888556U (zh) 一种重心可变的座椅
CN110145557A (zh)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CN207945224U (zh)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CN212280602U (zh) 带有座背同步联动装置的底盘结构
KR20200007336A (ko) 하차 편의 장치가 구비된 승용차용 시트
CN209825928U (zh) 可调式沙发的铁架驱动装置
CN207173832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滑板车
CN1740013A (zh) 轮子结构
CN215533037U (zh) 一种转动调节扶手
KR101725410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펌핑디바이스
CN205417248U (zh) 一种可放倒轿车后排座椅
CN110145556A (zh)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CN211097476U (zh) 一种限速的转椅
CN220403536U (zh) 一种橡胶结构防倾倒的老板椅
CN216374280U (zh) 一种非独悬宽体驾驶员座椅总成
CN205327143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刹车结构
CN219661297U (zh) 一种翻转折叠式沙发
CN108065651A (zh)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刹车机构
CN207506669U (zh) 头颅牵引器
CN210169460U (zh) 一种可多方位旋转的办公休闲椅
TWM560428U (zh) 座椅高低調整裝置的改良型剎車機構(二)
CN217944970U (zh) 汽车座椅靠背支架
CN215900925U (zh) 儿童承载玩具
CN206336158U (zh)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离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