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6493U -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6493U
CN207916493U CN201721851077.5U CN201721851077U CN207916493U CN 207916493 U CN207916493 U CN 207916493U CN 201721851077 U CN201721851077 U CN 201721851077U CN 207916493 U CN207916493 U CN 207916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
spring
pneumatic spring
pneumatic
hydropneu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510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金磊
叶帅
王长新
王�华
张玄
袁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510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6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6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6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油气弹簧子系统和蓄能器单元,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油气弹簧子系统,蓄能器单元设置在阀门机构与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蓄能器单元距离油气弹簧子系统较近,那么,当车辆快速调节姿态时,通过油气弹簧子系统中的阀门能够使蓄能器单元中的高压液压油快速接入油气弹簧子系统中的油气弹簧中,改变油气弹簧子系统中一侧的油路压力,实现侧倾角度的控制,达到车辆姿态快速调节的目的。而且,动力源子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确保高速行驶姿态控制过程的快速与平稳。另外,当车辆脱离危险工况后,动力源子系统向蓄能器单元补充高压液压油,保证后续姿态调节过程的快速响应。

Description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路况改善以及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不断提升,汽车成为越来越普及和重要的交通工具,乘客对乘坐舒适性、上下车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行驶车速不断提升,政府及驾乘人员对行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汽车行驶正面碰撞行驶安全性已较成熟,而针对汽车的侧翻安全性,尤其对于质心较高、簧载质量较大的SUV、客车、货车等,侧翻安全性的需求日益突出;侧翻事故一般发生在高速行驶中,目前普通悬架系统正越来越难以满足侧翻安全需求,可实现汽车高速行驶中主动抗侧翻功能的悬架系统是保障侧翻安全的关键。
申请公布号为CN10267334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油气悬架车姿调节系统,动力源通过阀门直接与油气弹簧连接,阀门能够控制动力源与油气悬架系统的供油量,实现车辆姿态的控制功能。但是,该悬架系统采用动力源直供流量的方式实现车辆姿态控制,从动力源到油气弹簧之间的液压管路较长,动力源的液压能量无法快速地传送到油气弹簧,所以,该系统无法实现车辆行驶中,特别是高速行驶中的快速调节功能,进而无法快速实现侧翻主动安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悬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悬架系统无法快速实现车辆姿态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系统方案一:本方案提供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以及涉及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的油气弹簧子系统,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还包括蓄能器单元,所述蓄能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
蓄能器单元设置阀门机构和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其距离油气弹簧子系统较近,那么,当车辆需要快速调节姿态时,比如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车辆出现快速转弯或紧急变道时,通过油气弹簧子系统中的阀门能够使蓄能器单元中的高压液压油快速接入油气弹簧子系统中的油气弹簧中,改变油气弹簧子系统中一侧的油路压力,形成抗侧倾力矩,实现侧倾角度的控制,达到车辆姿态快速调节的目的。而且,在调节过程中,动力源子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对姿态控制提供压力与流量保证,通过蓄能器单元和动力源子系统的双作用,进一步确保高速行驶姿态控制过程的快速与平稳。另外,当车辆脱离危险工况后,即处于正常运行时,油气弹簧子系统中的阀门关闭,切断蓄能器单元与油气弹簧的连接,此时,动力源子系统可以依然处于工作状态,向蓄能器单元补充高压液压油,提升蓄能器单元的液压能,保证之后姿态调节过程的快速响应。
系统方案二:在系统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包括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后油气弹簧机构,各油气弹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气弹簧和与各油气弹簧连接的阀门。
系统方案三:在系统方案二的基础上,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阀门为调节阀,调节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阀门机构,调节阀的工作口连接对应的油气弹簧,调节阀的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至油箱。
系统方案四:在系统方案二或三的基础上,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
系统方案五:在系统方案四的基础上,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系统方案六:在系统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蓄能器单元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系统方案七:在系统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系统方案八:在系统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动力源子系统包括动力源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源机械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端连至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阀门机构。
系统方案九:在系统方案八的基础上,所述动力源子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连至油箱。
车辆方案一:本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一种油气悬架系统,所述油气悬架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以及涉及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的油气弹簧子系统,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还包括蓄能器单元,所述蓄能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
车辆方案二:在车辆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包括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后油气弹簧机构,各油气弹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气弹簧和与各油气弹簧连接的阀门。
车辆方案三:在车辆方案二的基础上,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阀门为调节阀,调节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阀门机构,调节阀的工作口连接对应的油气弹簧,调节阀的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至油箱。
车辆方案四:在车辆方案二或三的基础上,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
车辆方案五:在车辆方案四的基础上,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车辆方案六:在车辆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蓄能器单元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车辆方案七:在车辆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车辆方案八:在车辆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动力源子系统包括动力源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源机械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端连至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阀门机构。
车辆方案九:在车辆方案八的基础上,所述动力源子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连至油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油气悬架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油气悬架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是油气悬架系统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油气悬架系统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动力源子系统、油气弹簧子系统、蓄能器单元和阀门机构,其中动力源子系统为油气悬架系统的液压动力输出机构,油气弹簧子系统是主要由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构成的悬架机构,这两部分是整个油气悬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油气弹簧子系统,并且,蓄能器单元设置在阀门机构与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蓄能器单元的构成部分是蓄能器,由于蓄能器中的压力远高于油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压力,因此,将蓄能器单元中的蓄能器称为高压蓄能器。
动力源子系统、油气弹簧子系统和蓄能器单元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所涉及,所以,这几部分可以采用现有的相关结构,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67334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相关结构,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给出这几部分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油气弹簧子系统包括四部分,分别定义为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前油气弹簧机构,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后油气弹簧机构,其中,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左前油气弹簧11和与左前油气弹簧11连接的阀门21,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右前油气弹簧12和与右前油气弹簧11连接的阀门22,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左后油气弹簧13和与左后油气弹簧13连接的阀门23,右后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右后油气弹簧14和与右后油气弹簧14连接的阀门24。进一步地,阀门21、阀门22、阀门23和阀门24为调节阀,通常称为动态调节阀,动态调节阀的类型并不唯一,可以为电磁比例阀也可为电磁伺服阀等,只要满足大流量及高速调节的功能即可。动态调节阀中具有三个端口,如果其端口的个数多于三个,只利用其中相关的三个即可。本实施例中,动态调节阀具有以下三个端口:分别是进油口(P口)、工作口和回油口。那么,动态调节阀21的工作口连接左前油气弹簧11,动态调节阀22的工作口连接右前油气弹簧12,动态调节阀23的工作口连接左后油气弹簧13,动态调节阀24的工作口连接右后油气弹簧14。动态调节阀21的回油口、动态调节阀22的回油口、动态调节阀23的回油口和动态调节阀24的回油口均通过液压管路连至油箱8。当然,动态调节阀的工作口连接对应油气弹簧的无杆腔,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蓄能器单元包括两个高压蓄能器,分别是高压蓄能器31和高压蓄能器32,高压蓄能器31与前油气弹簧机构对应,高压蓄能器32与后油气弹簧机构对应。其中,动态调节阀21的P口和动态调节阀22的P口连接高压蓄能器31,动态调节阀23的P口和动态调节阀24的P口连接高压蓄能器32。当然,前油气弹簧机构和后油气弹簧机构还可以根据实际空间布置情况对应更多个高压蓄能器。
本实施例中,阀门机构包括两个开关阀,分别是开关阀41和开关阀42,动力源子系统的液压输出油路通过开关阀41连接动态调节阀21的P口和动态调节阀22的P口,动力源子系统的液压输出油路通过开关阀42连接动态调节阀23的P口和动态调节阀24的P口。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结构的阀门机构来实现上述开关阀41和开关阀42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动力源子系统包括动力源7和液压泵5,动力源7机械传动连接液压泵5,液压泵5的进油端连至油箱8,液压泵5的出油端连接上述动力源子系统的液压输出油路。动力源7可以为传统车辆的动力源(如发动机取力、变速箱取力或后桥取力等),也可以为新能源车辆的电动机;液压泵5可以为定量泵,也可为变量泵。进一步地,动力源子系统还包括溢流阀6(即流量控制阀),溢流阀6的进油端连接液压泵5的出油端,溢流阀6的出油端连至油箱8。液压泵5通过溢流阀6将多余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8,实现输出压力的控制作用,动力源7为液压泵5提供动力。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适用于两轴车辆。
油气悬架系统的运行过程为: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当车辆出现快速转弯或紧急变道时,动态调节阀快速调整快速接入油气弹簧子系统,改变油气弹簧子系统一侧的油路压力,形成抗侧倾力矩,实现侧倾角度的控制,同时,液压泵进入工作状态,对油气悬架的姿态控制提供压力与流量保证,确保高速行驶姿态控制过程的快速与平稳;当车辆脱离危险工况后,动态调节阀切断油气弹簧子系统与高压蓄能器及液压泵的连接,此时,液压泵在依然处于工作状态,快速将高压蓄能器加压至设定的压力大小,保证后续动态调节过程的快速响应能力。高压蓄能器加压至设定压力值后,开关阀切断液压泵与高压蓄能器的连接,液压泵连接的溢流阀对液压泵进行泄压,使液压泵处于低负荷状态,节省油耗。
以下给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油气悬架系统的一种具体的动态控制过程。
车辆正常行驶时,动态调节阀21、动态调节阀22、动态调节阀23、动态调节阀24、开关阀41和开关阀42均处于断开位,各油气弹簧独立工作,溢流阀6处于最低限压状态。
车辆转弯时,例如左转时,车体向右侧倾斜,右前油气弹簧12和右后油气弹簧14受压,左前油气弹簧11和左后油气弹簧13受拉伸,此种工况下,高压蓄能器31通过动态调节阀22与右前油气弹簧12连通,高压蓄能器32通过动态调节阀24与右后油气弹簧14连通,高压蓄能器31和32内部的高压分别迅速补充至右前油气弹簧12和右后油气弹簧14,提高右侧支撑力,同时,通过调节动态调节阀21和动态调节阀23使左前油气弹簧11和左后油气弹簧13通过管路与油箱8连通,迅速降低左侧这两个油气弹簧的内部压力,降低左侧的支持力,从而实现进一步地增加抗侧倾力矩。进一步的,当需要对车辆姿态进行控制时,即对这四个油气弹簧的伸出量进行控制时,开关阀41和42切换至连通位,溢流阀6调整至设定的高压状态,液压泵5将高压液压油提供至各油气弹簧中,可改变车辆姿态,通过四个动态调节阀的快速独立控制,可实现车辆姿态的稳定控制功能。
当车辆右转时,控制调节过程与上述左转类似,不再赘述。
当车辆由转弯或变道状态转换为直行状态时,各动态调节阀对应控制各个油气弹簧的伸出量至设定状态后,各动态调节阀重新返回至断开位,并调整溢流阀6处于高压蓄能器31和32设定压力状态,液压泵5给高压蓄能器31和32提升压力至设定的高压状态,之后开关阀41和42恢复至断开位,溢流阀6恢复至最低压状态。
油气悬架系统实施例二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左右平衡以及方便布置,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进一步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且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而且,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并非只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至少两个,具体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包括两个油气弹簧,分别是油气弹簧13和油气弹簧15,动态调节阀23的工作口连接油气弹簧13和油气弹簧15;右后油气弹簧单元包括两个油气弹簧,分别是油气弹簧14和油气弹簧16,动态调节阀24的工作口连接油气弹簧14和油气弹簧16。
除了上述区别点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其他结构相同,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适用于三轴车辆。
油气悬架系统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相同,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
进一步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且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而且,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为至少一个,具体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那么,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采用左右交联的形式进行连接,即: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同理,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采用左右交联的形式进行连接,即: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其中,各油气弹簧单元中均包括一个油气弹簧。那么,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3所示,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左前油气弹簧11,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右前油气弹簧12,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左后油气弹簧13,右后油气弹簧单元包括右后油气弹簧14,并且,左前油气弹簧11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12的有杆腔连通,左前油气弹簧11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12的无杆腔连通;左后油气弹簧13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14的有杆腔连通,左后油气弹簧13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14的无杆腔连通。
除了上述区别点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其他结构相同,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油气悬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悬架系统中,在高压蓄能器为其中一侧的油气弹簧迅速补压,以提高该侧支撑力的同时,另一侧的油气弹簧的支撑力会强制降低,支撑力被强制减小,因此,该系统的车辆姿态的调整效率比实施例一中系统的调整效率高。
当然,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本实施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即:前油气弹簧机构和后油气弹簧机构中的其中一个采用左右交联的形式进行连接,另一个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对应的油气弹簧之间采用左右交联的形式进行连接,或者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对应的油气弹簧之间采用左右交联的形式进行连接。
以上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在于上述基本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各种变形的模型、公式、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车辆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一种油气悬架系统,由于该悬架系统在上述油气悬架系统实施例一中已给出了详细地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车辆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一种油气悬架系统,由于该悬架系统在上述油气悬架系统实施例二中已给出了详细地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车辆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一种油气悬架系统,由于该悬架系统在上述油气悬架系统实施例三中已给出了详细地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Claims (18)

1.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以及涉及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的油气弹簧子系统,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单元,所述蓄能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包括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后油气弹簧机构,各油气弹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气弹簧和与各油气弹簧连接的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阀门为调节阀,调节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阀门机构,调节阀的工作口连接对应的油气弹簧,调节阀的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至油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单元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子系统包括动力源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源机械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端连至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阀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子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连至油箱。
10.一种车辆,包括一种油气悬架系统,所述油气悬架系统包括动力源子系统以及涉及油气弹簧以及与油气弹簧对应连接的阀门的油气弹簧子系统,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阀门机构连接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单元,所述蓄能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之间的液压管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子系统包括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右前油气弹簧单元、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构成后油气弹簧机构,各油气弹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气弹簧和与各油气弹簧连接的阀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各油气弹簧单元中的阀门为调节阀,调节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阀门机构,调节阀的工作口连接对应的油气弹簧,调节阀的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至油箱。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和/或所述左后油气弹簧单元和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油气弹簧的个数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前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前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和/或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各油气弹簧相对应,对于左后油气弹簧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油气弹簧,该油气弹簧的无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有杆腔连通,该油气弹簧的有杆腔与右后油气弹簧单元中对应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单元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前油气弹簧机构,所述动力源子系统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后油气弹簧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子系统包括动力源和液压泵,所述动力源机械传动连接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端连至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阀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子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连至油箱。
CN201721851077.5U 2017-12-26 2017-12-26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07916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1077.5U CN207916493U (zh) 2017-12-26 2017-12-26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1077.5U CN207916493U (zh) 2017-12-26 2017-12-26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6493U true CN207916493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51077.5U Active CN207916493U (zh) 2017-12-26 2017-12-26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64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567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和一种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567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和一种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45471B1 (en) Hydraulic anti-roll system
CN204037282U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04999881B (zh) 一种双模式可切换的主动控制悬架
CN112623026B (zh) 转向和悬架调节复合系统和工程车辆
CN103807344A (zh) 灵活交连减振器及交连悬架系统
CN111301084A (zh)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车辆及油气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246680A (zh) 一种空气悬架和互联悬架并联式系统
WO2008141387A1 (en) Interconnected suspension systems
CN109955673A (zh) 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和一种车辆
CN103879260B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207916493U (zh) 油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10285102B (zh) 具有主动悬挂的多轴应急救援车辆液压转向控制系统
CN112918552B (zh) 基于液压变压器的重型多轴车辆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74931U (zh) 四轮转向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搅拌机
CN203543573U (zh) 防侧翻液压减震系统及工程车辆
CN202194884U (zh) 一种液压缸
CN202194792U (zh) 车辆发电减震装置
CN211764774U (zh)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车辆
CN107053986B (zh) 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CN104228514B (zh) 车辆悬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及机动车
CN202991992U (zh) 灵活交连减振器
CN205149967U (zh) 双前桥重型汽车用多回路液压转向系统
CN115556823B (zh) 一种基于安全冗余的多轮转向系统及车辆
CN206703884U (zh) 基于独立双通道的主动稳定杆液压系统
CN115092195B (zh) 一种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