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2597U -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12597U
CN207912597U CN201720843195.5U CN201720843195U CN207912597U CN 207912597 U CN207912597 U CN 207912597U CN 201720843195 U CN201720843195 U CN 201720843195U CN 207912597 U CN207912597 U CN 207912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line section
installation space
cleaning chamber
clea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31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忠宝
潘典国
康远宁
何柏锋
陈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31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12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12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12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物料清洗装置包括:清洗腔体、清洗入管、三通接头和安装座。清洗入管与清洗腔体底部的密封组件相连,且能够相对清洗腔体运动;三通接头整体呈T形,其第一管段通过连接软管与清洗入管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二管段的两个端口分别与进气管和进水管相连通;安装座内设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具有缺口,第二管段限位在安装空间内,第一管段通过缺口伸出安装空间,且安装空间和缺口的尺寸分别大于第二管段和第一管段的尺寸,使三通接头能够绕第二管段的中心轴线转动。该方案将三通接头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并能够相对安装座转动,使得连接软管的形变相对较小,因而连接软管的长度无需过长即可满足需求。

Description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及包含该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化的烹饪器具如自动电饭煲,设有清洗入管,向清洗腔体内送水和送气,使物料和水在气流的作用下翻滚达到洗米的效果;由于清洗入管既要连接气源,又要连接水源,故而需要设置三通接头。但是,现有的三通接头一般都需要固定在烹饪器具上,对于升降式洗米装置(即清洗入管会上下运动) 来说,还需要在三通接头与清洗入管之间增设连接软管,以实现清洗入管的运动功能。然而,连接软管如果相对较长,虽然能够满足清洗入管运动幅度的需求,但连接软管容易褶皱影响出水出气;如果太短,虽然不会发生褶皱,但容易导致连接软管过度变形甚至使连接软管脱落,难于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物料清洗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清洗腔体,其底部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设有密封组件;清洗入管,其输出端伸入所述清洗腔体内,用于向所述清洗腔体送水和送气,且其输出端还与所述密封组件相连,并能够相对所述清洗腔体运动,以带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口;三通接头,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中部相连通,使所述三通接头整体呈T形,其中,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端口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清洗入管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两个端口分别与进气管和进水管相连通;和安装座,位于所述清洗腔体外,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具有缺口,所述第二管段限位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缺口伸出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缺口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一管段的尺寸,使所述三通接头能够绕所述第二管段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其三通接头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并能够相对安装座转动,则清洗入管相对清洗腔体运动时,会带动连接软管运动,使连接软管带动三通接头发生相应的转动,这样使得连接软管的形变相对较小,因而连接软管的长度无需过长即可满足清洗入管的运动需求,同时避免了连接软管发生褶皱影响出水出气等情况,也避免了连接软管发生过度变形或滑脱等情况,从而保证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三通接头呈T形,T形的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分别为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二管段限位在安装空间内,保证了三通接头不会脱离安装座,进而保证了三通接头的相对稳定;第一管段穿过限位空间的缺口伸出去,实现与连接软管的连接;安装空间的尺寸大于第二管段的尺寸,为第二管段的转动提供了活动空间,缺口的尺寸大于第一管段的尺寸(具体为截面尺寸),为第一管段的运动提供了活动空间,保证了第一管段不会与安装座发生干涉,进而使得三通接头能够随着连接软管相应转动。
值得说明的是,三通接头整体呈T形,并不局限于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夹角为90°,也应包括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物料清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段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
第二管段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则第二管段的外壁面上没有棱角,能够提高第二管段在安装座内转动时的顺畅性;且形状较为规则,便于三通接头的加工成型。至于第二管段的整体形状,优选整体一样粗(此时第二管段整体呈圆柱状),当然也可以不一样粗,比如:中部粗两头细(此时第二管段整体呈类似于梭形的结构)或者像波浪一样粗细交替等形状均可以,均有利于提高三通接头转动时的顺畅性,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然,第二管段的横截面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只要安装空间内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第二管段均能够在安装空间内实现转动,进而实现三通接头的转动,该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相应地,安装空间的横截面整体也呈圆形,这样安装空间的形状与第二管段的形状相适配,形成同心圆结构,既保证了第二管段能够顺畅转动,又无需要求安装空间过大,因而有利于减小安装座的体积,进而简化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且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安装座的加工成型。
当然,安装空间的横截面也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正五边形等正多边形,也可以实现第二管段的顺畅转动,且也能相对减小安装座的体积,因此这些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在0.1mm至1mm的范围内。
将第二管段的外壁面与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1mm至 1mm的范围内,既避免了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第二管段容易与安装座发生摩擦的情况,又避免了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第二管段容易在安装空间内发生晃动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段垂直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所述清洗入管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弧线。
第一管段垂直于第二管段,使得三通接头的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加工成型,且便于安装。当然,如前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也可以不是垂直设置,比如第一管段相对于第二管段的垂线倾斜设置,同样能够使三通接头绕第二管段的中心轴线相对安装座转动,因而该技术方案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清洗入管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可以为直线,此时清洗入管整体同步运动,比如整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即可带动密封组件上下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卸料口;清洗入管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也可以是弧线,此时清洗入管绕某支点旋转或摆动,比如绕与清洗腔体的连接部上下摆动,进而带动密封组件上下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卸料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架,整体呈上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和卡座,整体呈下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能够拆卸地盖设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支架围设出所述安装空间。
安装座包括支架和卡座两部分,且支架和卡座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三通接头的装卸过程。具体地,安装时,先将三通接头安装到支架上,再将卡座盖设到支架上并固定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和所述卡座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所述支架与所述卡座相卡接。
支架和卡座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相连,连接十分可靠;或者,支架与卡座相卡接,装卸更加便捷。当然,支架和卡座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与所述清洗入管的输入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清洗入管相对所述清洗腔体运动;和/或,单向止逆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内,用于在所述进水管送水时关闭与所述进气管相连的端口,及在所述进气管送气时关闭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端口;和/ 或,管道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清洗入管与所述清洗腔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清洗入管与所述清洗腔体之间的间隙。
通过驱动组件来驱动清洗入管运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驱动组件驱动清洗入管运动时(比如沿竖直方向运动或绕旋转支点上下摆动),清洗入管的输出端即可带动密封组件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卸料口。
单向止逆阀的设置,保证了清洗入管进气和进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单向止逆阀设置在三通接头的第二管段内,当进水管送水时,单向止逆阀关闭进气端口,则水只能经清洗入管进入清洗腔体内,避免了水流经进气端口倒灌回气源;当进气管送气时,单向止逆阀关闭进水端口,则气流只能经清洗入管进入清洗腔体内,避免了气流经进水端口倒灌回水源,有效地避免了设备的损坏及能源的浪费。
在清洗入管与清洗腔体之间设置管道密封件,管道密封件既具有一定的韧性,以保证对清洗腔体的良好密封;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局部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以保证清洗入管能够发生运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清洗腔体的卸料口与所述烹饪腔室相连通,用于清洗送入所述清洗腔体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所述烹饪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锅体盖合以围设出所述烹饪腔室;其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将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上,便于清洗腔体的卸料口打开时与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清洗腔体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优选地,物料清洗装置的清洗腔体与烹饪器具的盖体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且可以进一步保证进风管路、排风管路、进水管路及污水管路与清洗腔体之间的组装配合精度及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利于保证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的密封组件包括能够与所述清洗入管相连通的喷头,用于向所述烹饪腔室中喷水;和/或,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密封组件包括喷头,且喷头能够与清洗入管相连通,则密封组件可以向烹饪腔室中喷水起到防溢作用,即:密封组件集成了密封功能和防溢功能,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当然不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及盖体装配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C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向且三通接头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B-B向且三通接头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清洗腔体,11卸料口,12螺旋进风口,13进风管道,20清洗入管,30三通接头,31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33进气端盖,34进水端盖,35密封胶圈,40单向止逆阀,41遮挡件,42弹簧,50驱动组件,51齿轮,52齿条,521突起,53电机,60连接软管,70密封组件,71喷雾上盖,711通孔, 712环形限位板,713限位凸起,72喷雾下盖,73喷嘴接头,731限位凸台, 74雾化喷嘴,81进气管,82进水管,90安装座,91支架,92卡座,93螺钉, 94缺口,100盖体;
其中,图5中的双向弧线箭头表示三通接头的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清洗腔体10、清洗入管20、三通接头30和安装座90。
具体地,清洗腔体10的底部设有卸料口11,卸料口11处设有密封组件 70;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伸入清洗腔体10内,用于向清洗腔体10送水和送气,且其输出端还与密封组件70相连,并能够相对清洗腔体10运动,以带动密封组件70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三通接头30包括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 32,第一管段31与第二管段32的中部相连通,使三通接头30整体呈T形,其中,第一管段31远离第二管段32的端口通过连接软管60与清洗入管20 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二管段32的两个端口分别与进气管81和进水管82相连通;安装座90位于清洗腔体10外,安装座90内设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具有缺口94,第二管段32限位在安装空间内,第一管段31通过缺口94伸出安装空间,且安装空间和缺口94的尺寸分别大于第二管段32和第一管段31的尺寸,使三通接头30能够绕第二管段32的中心轴线相对安装座90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其三通接头30活动安装在安装座90上,并能够相对安装座90转动,则清洗入管20相对清洗腔体10运动时,会带动连接软管60运动,使连接软管60带动三通接头30发生相应的转动,这样使得连接软管60的形变相对较小,因而连接软管60的长度无需过长即可满足清洗入管20的运动需求,同时避免了连接软管60发生褶皱影响出水出气等情况,也避免了连接软管60发生过度变形或滑脱等情况,从而保证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三通接头30呈T形,T形的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分别为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第二管段32限位在安装空间内,保证了三通接头30不会脱离安装座90,进而保证了三通接头30的相对稳定;第一管段31穿过限位空间的缺口94伸出去,实现与连接软管60的连接;安装空间的尺寸大于第二管段32的尺寸,为第二管段32的转动提供了活动空间,缺口94的尺寸大于第一管段31的尺寸(具体为截面尺寸),为第一管段31的运动提供了活动空间,保证了第一管段31不会与安装座90发生干涉,进而使得三通接头30 能够随着连接软管60相应转动。
优选地,第一管段31垂直于第二管段32,如图1、图2和图5所示。
第一管段31垂直于第二管段32,使得三通接头30的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加工成型,且便于安装。当然,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也可以不是垂直设置,比如第一管段31相对于第二管段32的垂线倾斜设置,同样能够使三通接头30绕第二管段32的中心轴线相对安装座90转动,因而该技术方案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二管段32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如图5所示。
优选地,安装空间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如图5所示。
优选地,第二管段32的外壁面与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在0.1mm 至1mm的范围内。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管段32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则第二管段32的外壁面上没有棱角,能够提高第二管段32在安装座90内转动时的顺畅性;且形状较为规则,便于三通接头30的加工成型。至于第二管段32的整体形状,优选整体一样粗(此时第二管段32整体呈圆柱状),当然也可以不一样粗,比如:中部粗两头细(此时第二管段32整体呈类似于梭形的结构)或者像波浪一样粗细交替等形状均可以,均有利于提高三通接头30转动时的顺畅性,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相应地,安装空间的横截面整体也呈圆形,这样安装空间的形状与第二管段32的形状相适配,形成同心圆结构,既保证了第二管段32能够顺畅转动,又无需要求安装空间过大,因而有利于减小安装座90的体积,进而简化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且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安装座90的加工成型。
将第二管段32的外壁面与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控制在0.1mm至 1mm的范围内,既避免了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第二管段32容易与安装座 90发生摩擦的情况,又避免了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第二管段32容易在安装空间内发生晃动的情况发生。
当然,第二管段32的横截面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只要安装空间内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第二管段32均能够在安装空间内实现转动,进而实现三通接头30的转动,该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同理,安装空间的横截面也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正五边形等正多边形,也可以实现第二管段32的顺畅转动,且也能相对减小安装座90的体积,因此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弧线。
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可以为直线,此时清洗入管20整体同步运动,比如整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即可带动密封组件70上下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也可以是弧线,此时清洗入管20绕某支点旋转或摆动,比如绕与清洗腔体10的连接部上下摆动,进而带动密封组件70上下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安装座90包括:支架91和卡座92,如图3和图5 所示。其中,支架91整体呈上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卡座92整体呈下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能够拆卸地盖设在支架91上,并与支架91围设出安装空间。
可选地,支架91和卡座9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
可选地,支架91与卡座92相卡接。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座90包括支架91和卡座92两部分,且支架91和卡座92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三通接头30的装卸过程。具体地,安装时,先将三通接头30安装到支架91上,再将卡座92盖设到支架91上并固定即可。
优选地,支架91的横截面呈上端开口的半圆形,卡座92的横截面呈下端开口的半圆形,这样支架91和卡座92围设出的安装空间的横截面即为圆形,既能够满足第二管段32的旋转需求,又能减小安装座90的体积。
进一步地,支架91和卡座92通过螺钉93等紧固件固定相连,连接十分可靠;或者,支架91与卡座92相卡接,装卸更加便捷。当然,支架91和卡座92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方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单向止逆阀40,设置在第二管段32内,如图8所示,用于在进水管82送水时关闭与进气管81相连的端口,及在进气管81送气时关闭与进水管82相连的端口。
单向止逆阀40的设置,保证了清洗入管20进气和进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单向止逆阀40设置在三通接头30的第二管段32内,当进水管82送水时,单向止逆阀40关闭进气端口,则水只能经清洗入管20进入清洗腔体10内,避免了水流经进气端口倒灌回气源;当进气管81送气时,单向止逆阀40关闭进水端口,则气流只能经清洗入管20进入清洗腔体10内,避免了气流经进水端口倒灌回水源,有效地避免了设备的损坏及能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单向止逆阀40包括:两个遮挡件41和弹性件。具体地,两个遮挡件41分别与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相对设置,用于封闭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弹性件位于两个遮挡件41之间,并与两个遮挡件41相抵靠,且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如图8所示。
单向止逆阀40包括两个遮挡件41和位于两个遮挡件41之间的弹性件,遮挡件41和弹性件均位于三通接头30内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且两个遮挡件41分布与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相对设置,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则进水管82和进气管81均不工作时,两个遮挡件41分别关闭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保证了清洗腔体10内的密封性;当进水管82送水时,水流形成压力将位于第三端口处的遮挡件41推开,水可以经第三端口进入三通接头30,并经第一端口进入清洗入管20;同时由于水压作用,进水侧的遮挡件41向进气侧挤压,通过弹性件将第二端口处的遮挡件41紧紧地压在第二端口上,使第二端口关闭,从而保证了水不会由进气管81流出;同理,当进气管81送气时,气流形成压力将位于第二端口处的遮挡件41推开,气体可以经第二端口进入三通接头30,并经第一端口进入清洗入管20;同时由于气压作用,进气侧的遮挡件41向进水侧挤压,通过弹性件将第三端口处的遮挡件41紧紧地压在第三端口上,使第三端口关闭,从而保证了气体不会由进水管82流出。因此,两个遮挡件41和弹性件相配合,相当于两个单向止逆装置,保证了气体和水流的单向流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进气端盖33和进水端盖34,如图2和图8所示。其中,进气端盖33与三通接头30的第二端口所在的一端盖合连接,并与进气管81相连,且进气端盖33上设有通孔,以连通第二端口和进气管81;进水端盖34与三通接头30的第三端口所在的一端盖合连接,并与进水管 82相连,且进水端盖34上设有通孔,以连通第三端口和进水管82。
进一步地,进气端盖33与第二端口之间设有密封件,进水端盖34与第三端口之间设有密封件,如图8所示。
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胶圈35。
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进气端盖33和进水端盖34,两个端盖的设置,保证了三通接头30与进气管81和进水管82的可靠连通,进而保证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进气端盖33与第二端口之间设置密封件,第二端口处的遮挡件41能够与密封件紧密贴合,从而确保了第二端口与进气管81之间的密封性;在进水端盖34与第三端口之间设置密封件,第三端口处的遮挡件41也能够与密封件紧密贴合,从而确保了第三端口与进水管82之间的密封件。
密封件为密封胶圈35,密封胶圈35具有一定的弹性件,这样,遮挡件41 压在密封胶圈35上,即可保证水或气体不能通过,进而保证密封性。
优选地,进气端盖33与三通接头30通过螺纹旋合连接,进水端盖34与三通接头30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进气端盖33与三通接头30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即:进气端盖33上设有内螺纹,三通接头30第二端口所在的一端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旋合实现进气端盖33与三通接头30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可靠,便于装卸,且无需额外设置连接件或紧固件,非常方便;同理,进水端盖34与三通接头30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即:进水端盖34上设有内螺纹,三通接头30第三端口所在的一端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旋合实现进水端盖34与三通接头30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可靠,便于装卸,且无需额外设置连接件或紧固件,非常方便。
当然,两个端盖与三通接头30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相连,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遮挡件41呈球状(如图8所示)、柱状、锥状、片状或块状。
遮挡件41呈球状,便于在三通接头30内往复滑动。当然,遮挡件41也可以呈柱状、锥状、片状、块状或其他形状,只能能够封堵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42,如图8所示。
弹性件为弹簧42,弹簧42弹性好,使用可靠,且便于取材,具有成本优势。当然,弹性件也可以是弹片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管道密封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清洗入管20与清洗腔体10之间,用于密封清洗入管20与清洗腔体10 之间的间隙。
通过驱动组件50来驱动清洗入管20运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驱动组件50驱动清洗入管20运动时(比如沿竖直方向运动或绕旋转支点上下摆动),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即可带动密封组件70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
具体地,管道密封件包括依次相连的密封部、弹性伸缩部和固定部;其中,密封部的周向边缘设有与连接孔相适配以使密封部卡接在连接孔中的卡槽,弹性伸缩部的内部设有弹性伸缩空间,固定部上设有与清洗入管20的尺寸相适配的固定孔,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依次穿过密封部、弹性伸缩部和固定部,使清洗入管20套接在管道密封件上。
在清洗入管20与清洗腔体10之间设置管道密封件,管道密封件既具有一定的韧性,以保证对清洗腔体10的良好密封;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局部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以保证清洗入管20能够发生运动。
具体地,管道密封件包括密封部、弹性伸缩部和固定部,密封部卡接在连接孔中,且其边缘设有卡槽,则卡槽的槽壁对连接孔起到了有效的密封作用,实现了管道密封件的密封功能;弹性伸缩部的内部设有弹性伸缩空间,保证了清洗入管20能够相对清洗腔体10发生一定幅度的运动;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尺寸与清洗入管20相适配,保证了管道密封件与清洗入管20的相对固定。
优选地,弹性伸缩部为波纹管。
波纹管具有较好的伸缩变形功能,既可以沿其中心轴线发生伸缩变形,保证了清洗入管20能发生直线运动;又可以发生折弯伸缩变形,保证了清洗入管20能够发生旋转或摆动,进而满足了清洗入管20的各项活动要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清洗腔体10上设有螺旋进风口12,螺旋进风口12 连接有进风管道13,如图1、图4和图7所示。
清洗腔体10的侧壁上还设有螺旋进风口12,能够向清洗腔体10内输送螺旋下降的高速气流,从而将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通过底部卸料口11吹入内锅,提高了下料速度;且螺旋进风使得高速气流在清洗腔体10内像弹簧42 螺旋线一样螺旋下降,因而风力不会被分散,且吹风无死角;当然,也可以通过螺旋进风口12向清洗腔体10输送物料。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50,与清洗入管20的输入端相连,用于驱动清洗入管20相对清洗腔体10运动。
在清洗入管20与清洗腔体10之间设置管道密封件,管道密封件既具有一定的韧性,以保证对清洗腔体10的良好密封;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局部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以保证清洗入管20能够发生运动。
至于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的具体运动方式,可以是上下摆动或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这时通过密封组件70的升降来实现卸料口11的打开或关闭,具体可以是密封组件70上升时关闭卸料口11,下降时打开卸料口11,也可以是上升时打开卸料口11,下降时关闭卸料口11;当然也可以是在清洗腔体10 内水平直线移动或水平旋转或前后摆动或左右摆动等,使密封组件70沿水平方向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述本申请提供的密封组件70及驱动组件50 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图中未示出)
密封组件70包括与卸料口11的形状相适配的卸料阀,卸料阀与清洗入管 20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密封组件70还包括密封套管,密封套管套设在清洗入管20 的输出端,并罩设在卸料阀上;其中,密封套管与卸料阀之间限定出预留空间,且密封套管上设有与预留空间相连通的通孔,以使清洗入管20输出的气流能够到达清洗腔体10的下部。
优选地,卸料阀为密封球,密封球与清洗入管20柔性连接。
密封组件70包括卸料阀,卸料阀的形状与卸料口11的形状相适配,保证了密封组件70能够有效地密封卸料口11;且卸料阀与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相连,保证了密封组件70与清洗入管20的有效配合。
密封套管的设置,使得清洗入管20输出的气流需先进入预留空间,再穿过密封套管上的通孔才能吹出,进而接触到物料和水,这变相延长了清洗入管 20的长度,保证了气流能够从清洗腔体10的下部吹出,使得气流能够有效驱动清洗腔体10内部的物料和水翻滚,进而起到有效的搅拌作用;且通孔的尺寸显著小于清洗入管20的尺寸,因而相较于清洗入管20,通孔吹出的气流的压力和速度明显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搅拌效率;同时,密封套管的形状可以跟随卸料阀的形状而改变,故而通孔的位置也可以相应调整,来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其更好地搅动物料和水。
优选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沿密封套管的周向分散设置。
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沿密封套筒的周向分散设置,则一个清洗入管20即可吹出多个方向的气流,进而对清洗腔体10内各个部位的物料和水进行充分的搅拌,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产品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卸料阀为密封球,密封球密度大,用于密封时可以自动找正,形成有效密封,其材质优选为SUS,安全卫生;卸料阀与密封球之间通过柔性件(如挂链) 实现柔性连接,柔性件易于变形,便于密封球在自身重力下自动找正,以与卸料口11贴合,形成有效密封;且对清洗入管20的运动轨迹的要求比较低,无论弧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均能够在自身重力下自动找正以实现有效密封。
当然,卸料阀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密封件,卸料阀与清洗入管20之间也可以为刚性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件相抵靠,另一端与清洗入管20固定连接,且其中部通过旋转轴与清洗腔体10 转动连接;其中,驱动件能够推动传动件转动,使传动件带动清洗入管20摆动,以带动球阀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
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驱动件提供驱动力,使传动件绕旋转轴做一定幅度的旋转运动(即摆动),由于传动件与清洗入管20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而清洗入管20插设在清洗腔体10上,故而在传动件的带动下,也以与清洗腔体10的接触点为支点,做往复摆动(优选上下摆动),进而带动球阀运动,使球阀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
其中,驱动件为电磁推杆。
驱动件为电磁推杆,电磁推杆通电和断电时能够做平移运动,进而实现对传动件的推动。具体地,传动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电磁推杆相抵靠,其上端与清洗入管20相连;当电磁推杆断电时,传动件处于竖直状态,球阀封闭卸料口11;当电磁推杆通电时,推动传动件的下端向靠近清洗腔体10的方向运动,则传动件的上端向远离清洗腔体10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清洗入管20的输入端向下运动,则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向上运动,并带动球阀离开卸料口11,实现对卸料口11的打开。
当然,驱动件和传动件的位置可以更改,且电磁推杆通断电的时机(即通电时封闭卸料口11,断电时打开卸料口11)或者凸轮与传动件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更改(即接触长端时封闭卸料口11,接触短端时打开卸料口11),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件包括电机53和与电机53的输出轴相连的凸轮,凸轮与传动件相抵靠。
通过电机53+凸轮来驱动传动件旋转,电机53转动时,能够使凸轮的长端或短端与传动件相抵靠,进而实现对传动件的推动。
具体地,传动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凸轮相抵靠,其上端与清洗入管20相连;当凸轮的短端与传动件接触时,传动件处于竖直状态,球阀封闭卸料口11;当凸轮旋转使其长端接触传动件时,推动传动件的下端向靠近清洗腔体10的方向运动,则传动件的上端向远离清洗腔体10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清洗入管20的输入端向下运动,则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向上运动,并带动球阀离开卸料口11,实现对卸料口11的打开。
实施例三(如图1、图4和图7所示)
密封组件70包括:外壳、喷嘴接头73和雾化喷嘴74。具体地,外壳与卸料口11的形状相适配;喷嘴接头73安装在外壳的顶部,且连接至清洗入管 20的输出端,并与清洗入管20相连通;雾化喷嘴74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并与喷嘴接头73相对设置,其喷水口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室相连通,且雾化喷嘴74能够与喷嘴接头73发生相对运动;其中,清洗入管20上下运动时,能够带动外壳上下运动,同时带动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发生相对运动,以使得外壳关闭卸料口11时,雾化喷嘴74与喷嘴接头73相隔离,及使得外壳打开卸料口11时,雾化喷嘴74与喷嘴接头73相连通。
密封组件70包括外壳、喷嘴接头73和雾化喷嘴74,外壳与卸料口11的形状相适配,因而能够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实现密封组件70的密封功能;喷嘴接头73安装在外壳的顶部,且连接至清洗入管20的输出端,并与清洗入管20相连通,保证了清洗入管20能够为密封组件70供水,并能够带动密封组件70上下运动,以使外壳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1;雾化喷嘴74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并与喷嘴接头73相对设置,且其喷水口与烹饪腔室相连通,则当其与喷嘴接头73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与喷嘴接头73相连通时,即可向烹饪腔室中喷射雾状水,进行防溢破泡,实现密封组件70的防溢功能,此时外壳恰好打开卸料口11,且采用雾化喷嘴74能够喷射雾状水,更加均匀,因而防溢破泡效果更好;当雾化喷嘴74与喷嘴接头73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与喷嘴接头 73相隔离时,喷嘴关闭(由于雾化喷嘴74要求水流具有一定的压力才能进入进而喷射出去,因此雾化喷嘴74与喷嘴接头73相隔离时喷嘴即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外壳关闭卸料口11,物料清洗装置可以进行清洗过程,且喷嘴关闭避免了雾化喷嘴74处漏水导致水损失,保证了清洗过程的正常进行。
至于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发生相对运动的具体方式,可以是雾化喷嘴74固定在外壳上,喷嘴接头73活动安装在外壳上,通过喷嘴接头73相对外壳的运动来实现其与雾化喷嘴74的相对运动;也可以是喷嘴接头73固定在外壳上,雾化喷嘴74活动安装在外壳上,通过雾化喷嘴74相对外壳的运动来实现其与喷嘴接头73的相对运动;当然,也可以是雾化喷嘴74和喷嘴接头 73均活动安装在外壳上,通过二者相对的外壳的运动来实现雾化喷嘴74和喷嘴接头73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密封组件70还包括:弹性件,位于外壳内,用于在外壳打开卸料口11时,使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相连通。
活动空间内设有弹性件,则当外壳封闭卸料口11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储存弹性势能,此时进水管82和清洗腔体10分别对喷嘴接头73和外壳施加作用力,能够使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相分离,以关闭雾化喷嘴74;当外壳打开卸料口11时,清洗腔体10对外壳施加的作用力消失,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恢复形变,进而使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抵靠在一起,使喷嘴接头73与喷嘴相连通,从而打开雾化喷嘴74,同时断开了喷嘴接头73与清洗腔体10的内部连接,则进水管82输出的水将通过雾化喷嘴74以雾状水的形式进入内胆中,进行破泡防溢。因此,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弹性件,来实现雾化喷嘴74的自动打开,既保证了密封和防溢功能的实现,又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构思十分巧妙。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42,弹簧42弹性好,变形量大,且价格低廉。
进一步地,喷嘴接头73活动安装在外壳上,且其下端设有限位凸台731,雾化喷嘴74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弹性件套设在喷嘴接头73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外壳和限位凸台731上,并处于压缩状态;其中,进水管82向上运动时,外壳封闭卸料口11;进水管82向下运动时,外壳打开卸料口11。
喷嘴接头73活动安装在外壳上,使得喷嘴接头73能够相对外壳发生运动,保证了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能够发生相对运动;喷嘴接头73的下端设有限位凸台731,保证了喷嘴接头73不会脱出外壳;弹性件套设在喷嘴接头 73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外壳和限位凸台731上,既保证了弹性件不会脱落,又保证了弹性件的变形方向与喷嘴接头73的运动方向相一致,进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保证了外壳打开卸料口 11时,弹性件能够对喷嘴接头7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由于雾化喷嘴74固定安装在外壳上,故而弹性件能够将喷嘴接头73紧紧抵靠在雾化喷嘴74上,实现雾化喷嘴74与喷嘴接头73的连通;进水管82向上运动时,外壳封闭卸料口11,故而清洗腔体10和进水管82会分别对外壳和喷嘴接头73施加向下和向上的作用力,则外壳和喷嘴接头73会对弹性件施加挤压作用力,使弹性件发生进一步的压缩变形,同时实现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的分离,以关闭雾化喷嘴74,连通清洗腔体10;进水管82向下运动时,外壳打开卸料口11,故而清洗腔体10对外壳施加的作用力消失,弹性件恢复形变,向上挤压外壳,外壳带动雾化喷嘴74相对喷嘴接头73向上运动,使喷嘴接头73紧紧抵靠在雾化喷嘴74上,以打开雾化喷嘴74,连通内胆。
进一步地,外壳的内部还设有环形限位板712,环形限位板712与外壳的顶部相连,并套设在喷嘴接头73的外侧。
环形限位板712在外壳内围设形成与喷嘴接头73相适配的滑槽,对喷嘴接头73竖直方向的运动起到了导向作用,且避免了水或气流从外壳与喷嘴接头73之间的缝隙排出。
优选地,卸料口11处设有限位台阶面,外壳上设有与限位台阶面相适配的限位凸起713,限位凸起713位于限位台阶面的下方。
卸料口11处设置限位台阶面,外壳上设置限位凸起713,且限位凸起713 位于限位台阶面的下方,则外壳向上运动时,与限位台阶面相抵靠,实现对卸料口11的关闭;外壳向下运动时,与限位台阶面相分离,实现对卸料口11 的打开;同时,限位台阶面与限位凸起713相配合,既有轴向密封,又有径向密封,从而提高了防溢喷淋装置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外壳上设有与清洗腔体10相连通的通孔711。
由于外壳上还设有通孔711,因而进水管82输出的水能够通过通孔711 进入清洗腔体10内,为物料清洗装置提供清洗物料用的水,物料清洗装置即可进行清洗过程。因此防溢喷淋装置还起到了进水功能,形成了进水、密封、防溢相结合的一体化装置,结构合理,构思十分巧妙,造型更加紧凑美观。具体地,如前,当外壳关闭卸料口11时,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相分离,喷嘴关闭,此时喷嘴接头73通过通孔711与清洗腔体10内部连通,能够为清洗腔体10提供清洗物料用的水;当外壳打开卸料口11时,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相连通,喷嘴打开,此时喷嘴接头73与通孔711断开,故而进水管 82输出的水只能通过雾化喷嘴74进入烹饪腔室中,实现防溢破泡。
当然,进水管82也可以不通过防溢喷淋装置向清洗腔体10送水,比如进水管82位于防溢喷淋装置外的部分设有通孔711或进水管82具有两个输出端等,这些方案可以将进水管82的端部分为两个流路,一个用于为清洗腔体10 供水,另一个用于为防溢喷淋装置供水,只要合理控制两个流路的通断即可,由于这些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之间设有密封件,用于密封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之间的间隙。
在喷嘴接头73和雾化喷嘴74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提高喷嘴接头73与雾化喷嘴74连通时二者之间的密封性,保证水流具有足够的压力进入雾化喷嘴74,进而提高雾化喷嘴74的喷雾破泡效率。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胶圈35。
进一步地,外壳与卸料口11之间设有密封件,用于密封外壳与卸料口11 之间的间隙。
在外壳与卸料口11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提高外壳封闭卸料口11时的密封性,进而保证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或水等物质不会落入内胆中。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胶圈35。
进一步地,喷雾上盖71与喷雾下盖72之间设有密封件,用于密封喷雾上盖71与喷雾下盖72之间的间隙。
在喷雾上盖71和喷雾下盖72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胶圈35。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喷雾上盖71和喷雾下盖72,喷嘴接头73安装在喷雾上盖71上;喷雾下盖72与喷雾上盖71的下端相连,雾化喷嘴74安装在喷雾下盖72上,并贯穿喷雾下盖72;其中,喷雾上盖71和/或喷雾下盖72 的形状与卸料口11相适配。
外壳包括喷雾上盖71和喷雾下盖72,喷嘴接头73和雾化喷嘴74分别安装在喷雾上盖71和喷雾下盖72上,且雾化喷嘴74贯穿喷雾下盖72,保证了雾化喷嘴74的喷水口能够与烹饪腔室相连通,进而向内胆中喷射雾状水;且外壳由两部分组成,便于喷嘴接头73、弹性件及雾化喷嘴74的检修和装卸;喷雾上盖71或者喷雾下盖72或者喷雾上盖71和喷雾下盖72的形状与卸料口 11相适配,均能够保证外壳对卸料口11的有效密封。
优选地,清洗入管20与清洗腔体10之间设有波纹管等管道密封件,管道密封件既具有一定的韧性,以保证对清洗腔体10的良好密封;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局部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以保证清洗入管20能够发生运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相连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清洗入管20的输入端相连,以带动清洗入管20上下运动;传动组件包括齿轮51和齿条52,齿轮51与驱动件(如电机53)的输出轴相连,随着电机轴的转动而转动,齿条52与齿轮51相啮合,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则齿轮51 转动时,带动齿条52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进而实现进水管82的上下运动。当然,传动组件不局限于齿轮51齿条52这种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密封组件70均与清洗入管20相连,清洗入管20既能进水,又能进气,密封组件70内部设有通孔,洗米时由螺旋进风口12吹入米粒,然后由清洗入管20进水,再由清洗入管20吹气,空气通过底部密封件通孔吹出气体,气体在有水和米的清洗腔体10内形成气泡翻滚,从而达到洗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其中,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清洗腔体10的卸料口11与烹饪腔室相连通,用于清洗送入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烹饪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100,盖体100与锅体盖合以围设出烹饪腔室;其中,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100上。
将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100上,便于清洗腔体10的卸料口11打开时与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优选地,物料清洗装置的清洗腔体10与烹饪器具的盖体100为一体式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且可以进一步保证进风管路、排风管路、进水管82路及污水管路与清洗腔体10之间的组装配合精度及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利于保证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物料清洗装置的密封组件70包括能够与清洗入管20相连通的喷头,用于向烹饪腔室中喷水。
密封组件70包括喷头,且喷头能够与清洗入管20相连通,则密封组件70可以向烹饪腔室中喷水起到防溢作用,即:密封组件70集成了密封功能和防溢功能,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以自动电饭煲为例来详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
全自动电饭煲在上盖内设置有洗米仓(即清洗腔体10),洗米仓上部有洗米仓盖,洗米仓底部有通孔(即卸料口11)与内锅相连接;洗米仓底部有密封组件70,密封组件70与进水进气管81(即清洗入管20)相连接,底部密封组件70内部有通孔711,洗米时由螺旋进风口12吹入米粒,然后进水进气管81进水,再由进水进气管81吹入空气,空气通过底部密封组件70通孔711吹出气体,气体在有水和米的洗米仓内形成气泡翻滚,从而达到洗米的效果。
电饭煲有单向止逆的三通接头,一端连接进水管82,一端连接进气管 81,一端作为出口连接在安装在洗米仓内的进水进气管81;进水进气管81 一端与齿条52的突起521连接,一端与洗米仓底部密封组件70固定相连。
上盖上还装有电机53,电机53带动齿轮51,齿轮51与齿条52啮合,电机53通过电线与控制板电连接。洗米时,电机53接到信号正转,带动齿条52上移至第一位置,洗米仓底部形成密封,可以存放米和水;洗米结束后电机53反转,带动齿条52下移至第二位置,底部通孔处于密封组件 70形成间隙,用于下米。
三通接头横截面为圆形,安装在上盖3通安装支架91上,上盖安装支架91横截面为下半圆,另外还有3通卡座92,3通卡座92横截面为上半圆,上盖安装支架91与3同卡座92使用螺钉93固定,固定后横截面形成整个圆包围住3通截面,3通截面外边的间隙是0.1至1mm。
由于上述结构,3通(即三通接头)可以进行旋转运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3通出口翘起,当齿条52带动进水进气管81向下运动时,3通可逆时针旋转至第二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其三通接头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并能够相对安装座转动,则清洗入管相对清洗腔体运动时,会带动连接软管运动,使连接软管带动三通接头发生相应的转动,这样使得连接软管的形变相对较小,因而连接软管的长度无需过长即可满足清洗入管的运动需求,同时避免了连接软管发生褶皱影响出水出气等情况,也避免了连接软管发生过度变形或滑脱等情况,从而保证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物料清洗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洗腔体,其底部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设有密封组件;
清洗入管,其输出端伸入所述清洗腔体内,用于向所述清洗腔体送水和送气,且其输出端还与所述密封组件相连,并能够相对所述清洗腔体运动,以带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口;
三通接头,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中部相连通,使所述三通接头整体呈T形,其中,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端口通过连接软管与所述清洗入管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段的两个端口分别与进气管和进水管相连通;和
安装座,位于所述清洗腔体外,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具有缺口,所述第二管段限位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缺口伸出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缺口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一管段的尺寸,使所述三通接头能够绕所述第二管段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段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空间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在0.1mm至1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段垂直于所述第二管段;和/或
所述清洗入管的输出端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弧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
支架,整体呈上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和
卡座,整体呈下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能够拆卸地盖设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支架围设出所述安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和所述卡座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
所述支架与所述卡座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与所述清洗入管的输入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清洗入管相对所述清洗腔体运动;和/或
单向止逆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内,用于在所述进水管送水时关闭与所述进气管相连的端口,及在所述进气管送气时关闭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端口;和/或
管道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清洗入管与所述清洗腔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清洗入管与所述清洗腔体之间的间隙。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其清洗腔体的卸料口与所述烹饪腔室相连通,用于清洗送入所述清洗腔体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所述烹饪腔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主体包括:
锅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锅体盖合以围设出所述烹饪腔室;
其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清洗装置的密封组件包括能够与所述清洗入管相连通的喷头,用于向所述烹饪腔室中喷水;和/或
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CN201720843195.5U 2017-07-12 2017-07-12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912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3195.5U CN207912597U (zh) 2017-07-12 2017-07-12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3195.5U CN207912597U (zh) 2017-07-12 2017-07-12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2597U true CN207912597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1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3195.5U Active CN207912597U (zh) 2017-07-12 2017-07-12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25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55007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8625314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091025U (zh) 一种自循环清洗食品加工机
CN105411470B (zh) 一种清洁玻璃的成套装置
CN106213780A (zh) 一种旋转式清洁刷
CN207012135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7012134U (zh) 烹饪器具
CN206405127U (zh) 一种压力容器的内部清洗装置
CN207912597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9122362A (zh) 一种宠物喂食器
CN108567348A (zh) 烹饪器具
CN207640271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7755148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7604851U (zh) 烹饪器具
CN204100467U (zh) 能够应用到移动平台上的雾化器
CN108030563B (zh) 一种多方位易操作高效口腔清理装置
CN206043831U (zh) 一种旋转式清洁刷
CN108720629A (zh) 烹饪器具
CN207461981U (zh) 烹饪器具
CN205839112U (zh) 一种真空镀膜机的清洗机构
CN207640273U (zh) 烹饪器具
CN208186693U (zh) 一种分体式加湿器
CN209388406U (zh) 用于自动售饭机的稀饭桶
CN207755172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8567347B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