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7542U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7542U
CN207907542U CN201820023712.9U CN201820023712U CN207907542U CN 207907542 U CN207907542 U CN 207907542U CN 201820023712 U CN201820023712 U CN 201820023712U CN 207907542 U CN207907542 U CN 207907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pore
heat exchanger
micro
reinforc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237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结义
杨涛
盛灵
吴立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aple Lea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ple Energy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ple Energy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Maple Energy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237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7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7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75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扁管的两个端部插到集流管的内部,扁管内设有多个微通道,扁管至少一个端部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微通道相通的导流孔,集流管内还设有多个加强管,加强管穿过导流孔连接多个扁管,加强管上间隔地设有多个与微通道相通的第一管孔。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内设置多个连接扁管的加强管,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扁管的机械强度,避免扁管长期受到工质的冲击后产生变形或者断裂,延长了扁管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设备通常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由蛇形管和穿在蛇形管上的翅片构成,最常见的是一种铜管外穿铝质翅片的结构。这种传统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存在换热效率较低、体积庞大、制冷剂易泄漏到大气中造成环境问题和/或蛇形管与翅片间容易因腐蚀而分离等等缺点。多年来,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各种适用于空调设备的微通道换热器,以提高换热效率,并同时克服传统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各种缺点。
在空调设备领域中,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一般包括集流管、微通道形式的扁管以及扁管之间的换热翅片。其中,集流管的截面一般为圆形,扁管的截面一般为近似矩形。而且,在集流管一侧的管壁上形成有供扁管插入到集流管内的插槽。扁管在插入集流管内之后,对扁管与集流管管壁上的插槽进行焊接,以固定扁管并使集流管内部空间与外界密封。
在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中,由于要保证集流管和扁管焊接时扁管孔不被焊剂堵死,必须将扁管插入到集流管内较深的位置处(即,扁管伸入集流管内的长度较长)。而这将导致制冷剂在集流管内流动时会受到扁管的较大阻碍,产生较大损失。因此,对于整个空调系统来言,压缩机需要提供更多功率,造成整个空调系统较大的能耗。
专利《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扁管》(申请号为CN200910002437.8),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扁管的至少一个端部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小孔,该若干小孔与微通道相通,使集流管内的工质从各个方向沿着这些小孔流入微通道中,而不必集中地从扁管端部的端面上流入微通道中,因此可以降低工质的压降,相应地提高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但是,由于扁管的侧壁上开设了若干小孔,降低了扁管端部的机械强度,扁管的端部长期受到工质的冲击后容易变形或者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在降低集流管内工质的压降的同时,扁管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扁管的两个端部分别插到两个集流管的内部,扁管内设有多个微通道,扁管至少一个端部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微通道相通的导流孔,集流管内还设有多个加强管,加强管穿过导流孔连接多个扁管,加强管上间隔地设有多个与微通道相通的第一管孔。
优选地,第一管孔包括上管孔和下管孔,上管孔和下管孔同轴设置。
优选地,上管孔和下管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微通道的内径。
优选地,加强管的一端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垂直地凸出于加强管的外壁上,限位块位于第一个扁管的外侧并且抵住第一个扁管。
优选地,限位块和第一管孔均以加强管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
优选地,加强管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扰乱流道的第二管孔。
优选地,第二管孔随机地分布于加强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集流管内设置多个连接扁管的加强管,增加了扁管的机械强度,避免扁管长期受到工质的冲击后产生变形或者断裂,延长了扁管的使用寿命。
2、加强管设置与微通道连接的上管孔和下管孔,保证了加强管与微通道的有效连通;上管孔和下管孔同轴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工质在上管孔和下管孔之间流通的压力损失,保证了工质在集流管内的有效流通。
3、加强管上设置限位块抵住第一个扁管的外侧,可快速、准确地判定加强管的第一管孔是否均对齐了扁管的微通道,而不需人工测量或者观察第一管孔是否与微通道相通,提高了组装效率。
4、限位块和第一管孔均以加强管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可根据限位块的指示,快速得到第一管孔的法向平面,从而判断第一管孔是否严格地与扁管的微通道垂直相交,保证了工质最大的流通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效率和换热效率。
5、加强管上设置第二管孔,部分工质可由第二管孔进入或者流出加强管,从而在扁管的端部以及多个加强管之间流通,提高了工质流通的均匀性,平衡了集流管内部的工质压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管与扁管微通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与第一管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集流管;2.扁管;21.微通道;22.导流孔;3.加强管;311.上管孔;312.下管孔;32.第二管孔;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下两个集流管1(图1示出了其中的一个集流管1)和多个扁管2,扁管2位于两个集流管1之间,扁管2的两个端部垂直地插到集流管1的内部,扁管2内设有多个微通道21,微通道21连通上下两个集流管1,至少一个端部的扁管2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微通道21相通的导流孔22,这些微通道21在扁管2的内部排成一排,并沿扁管2的纵向延伸至位于集流管1内部的扁管2的端面,沿集流管1流动的部分工质就可以沿着自己的流动方向直接从导流孔22流入微通道21中,而不必改变方向从扁管2的端面流入微通道21中,可以降低工质的压力损失,进而提高该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集流管1内还设有多个加强管3(为方便看图,图1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加强管3),加强管3穿过导流孔22连接多个扁管2,加强管3上间隔地设有多个与微通道21相通的第一管孔。集流管1内设置多个连接扁管2的加强管3,沿集流管1流动的部分工质流入加强管3,由第一管孔进入微通道21内;由于扁管2上开设了多个导流孔22,降低了扁管2的机械强度,扁管2的端部长期受到工质的冲击后容易变形或者断裂,设置加强管3增加了扁管2的机械强度,延长了扁管2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管孔包括上管孔311和下管孔312,上管孔311和下管孔312同轴设置。部分工质由扁管2的端部进入,先后流经上管孔311和下管孔312,进入微通道21,实现换热;部分工质由加强管3的端部进入,其中一部分由第一个下管孔312进入微通道21,另一部分继续向前流至下一个扁管2的下管孔312,从而进入下一扁管2的微通道21内,如此一直延续至后续的各个扁管2内,此结构保证了加强管3与微通道21的有效连通;上管孔311和下管孔312同轴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工质在上管孔311和下管孔312之间流通的压力损失,保证了工质在集流管1内的有效流通。
优选地,上管孔311和下管孔312的直径稍微大于或者等于微通道21的内径,避免上管孔311或者下管孔312的孔壁堵塞微通道21而降低工质的流速。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管3的一端还设有限位块4,限位块4垂直地凸出于加强管3的外壁上,限位块4位于第一个扁管2的外侧并且抵住第一个扁管2。此处的第一个扁管2可理解为位于集流管1最左端或者最右端的扁管。加工时,先将扁管2由集流管1的插槽伸入集流管1内部,焊接固定好扁管2后,将加强管3远离限位块4的一端逐次插入各个扁管2的导流孔22内,直至限位块4抵住第一个扁管2的外侧,此时,加强管3不能再向前插入,从而可快速、准确地判定加强管3的第一管孔均对齐了扁管2的微通道21,而不需人工测量或者观察第一管孔是否与微通道21相通。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块4和第一管孔均以加强管3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可根据限位块4的指示,快速得到第一管孔的法向平面,从而判断第一管孔是否严格地与扁管2的微通道21垂直相交,保证了工质最大的流通面积,提高了组装效率和换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1所示,加强管3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扰乱流道的第二管孔32。部分工质可由第二管孔32进入或者流出加强管3,从而在扁管2的端部以及多个加强管3之间流通,提高了工质流通的均匀性,平衡了集流管1内部的工质压力。
优选地,第二管孔32随机地分布于加强管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两个端部分别插到两个所述集流管的内部,所述扁管内设有多个微通道,所述扁管至少一个端部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与所述微通道相通的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内还设有多个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穿过所述导流孔连接多个所述扁管,所述加强管上间隔地设有多个与所述微通道相通的第一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孔包括上管孔和下管孔,所述上管孔和所述下管孔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孔和所述下管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微通道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一端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垂直地凸出于加强管的外壁上,所述限位块位于第一个所述扁管的外侧并且抵住第一个所述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第一管孔均以所述加强管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上还设有多个第二管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孔随机地分布于所述加强管上。
CN201820023712.9U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07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3712.9U CN207907542U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3712.9U CN207907542U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7542U true CN207907542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6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2371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07542U (zh) 2018-01-05 2018-01-05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7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836A (zh) * 2020-01-10 2020-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加工方法及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6836A (zh) * 2020-01-10 2020-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加工方法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6670A (zh)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CN206055926U (zh) 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7907542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01425433Y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6949754A (zh) 小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CN205718555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08505067U (zh) 对流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
CN102116584A (zh) 单排变管径热交换器
CN106382831A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01935601U (zh) 单排变管径热交换器
CN202757493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平行流换热装置
CN105202740A (zh) 一种热泵空调及其换热器
CN215063982U (zh) 一种具有导流效果的吸热片
CN105571368B (zh) 管道连接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01706799U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
CN205300364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和换热器
CN210570186U (zh) 一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用高效换热管
CN206724755U (zh) 小微通道换热器
CN212431897U (zh) 一种微通道集管
CN207907747U (zh) 一种新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5678944U (zh) 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空调的蒸发器
CN110440486A (zh) 分集流器、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空调
CN201724474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
CN206905584U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30

Address after: Room 1301, 99 Changjiang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Maple Lea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 6 Jishan Avenu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MAPLE LEAF ENER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