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4073U -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4073U
CN207904073U CN201721139018.5U CN201721139018U CN207904073U CN 207904073 U CN207904073 U CN 207904073U CN 201721139018 U CN201721139018 U CN 201721139018U CN 207904073 U CN207904073 U CN 207904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gravel
contact
dephosphorizati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90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天媛
王莹莹
解东
韩洪彬
石小峰
李涛
唐春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cep Guo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uosh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uosh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Anhui Guosh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Priority to CN2017211390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4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4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4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储泥池、鼓风机房以及生产用房;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效果稳定、脱氮除磷效果高等优点,扩充传统的砾间接触系统的功能,克服了现有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较低上的弊端,可以用于河湖净化系统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从而更能适用于水环境日益提高的处理标准,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生态工法,可以作为流域治理中一种重要的原位治理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湖净化系统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分散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加剧,大量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对人类活动和水生生物构成潜在威胁,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污染加剧,大量老旧城区基础设施给雨污分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由于我国人类活动和水环境特点,其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氮和磷,以上均给流域环境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适用于原位治理的具有较好脱氮除磷特点的技术措施来消减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填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具有工艺效果稳定、脱氮除磷效果高的优点,可以用于河湖净化系统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并因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从而能更好的适应水环境日益提高的处理标准。
为此,本实用新型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储泥池、鼓风机房以及生产用房;所述预处理区内设有取水泵房和沉砂池,所述取水泵房与沉砂池之间通过格栅分隔;所述沉砂池的出水口与进水区连通,所述进水区与缺氧区连通,所述缺氧区与砾间接触氧化区连通,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内填充有附着生物膜的砾石填料,砾间接触氧化区内还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管路与缺氧区连接;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与除磷区连通,所述除磷区与沉淀区连通,所述沉淀区内填充有砾石填料,沉淀区的出水口与出水区连通,沉淀区通过排污管道与储泥区连通;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及出水区的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所述鼓风机房内设有与所述曝气管连接的鼓风机;所述生产用房内设有砂水分离器及除磷加药设备,所述砂水分离器通过砂泵与沉砂池底部的排砂口连接,所述除磷加药设备通过加药管路与除磷区连通。
进一步,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搅拌器。
进一步,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内的砾石填料的平均粒径介于100-200mm。
进一步,所述沉淀区内的砾石填料的平均粒径介于200-300mm。
进一步,所述储泥区内设有搅拌器及污泥泵。
进一步,所述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储泥池、生产用房及鼓风机房合建设为一个处理单元;所述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及储泥池依次连接,位于处理单元的下层;所述生产用房和鼓风机房置于储泥池的顶部,位于处理单元的上层。
进一步,当两个所述的处理单元并列布置时,于两个处理单元之间的上方布设有设观察窗的参观廊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效果稳定、脱氮除磷效果高等优点,扩充传统的砾间接触系统的功能,克服了现有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较低上的弊端,可以用于河湖净化系统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从而更能适用于水环境日益提高的处理标准。另外由于其可以全地下建造,能够充分利用河滩地、景观、公共绿地等不同性质的地块,从而具有生态和土地多重利用的特点,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打造出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环境教育及体验自然水环境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生态工法,可以作为流域治理中一种重要的原位治理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其中:1-预处理区;2-进水区;3-缺氧区;4-砾间接触氧化区;5-除磷区;6-沉淀区;7-出水区;8-储泥池;9-鼓风机房;10-生产用房;11-取水泵房;12-沉砂池;13-进水泵;14-格栅;15-砂泵;16-砂水分离器;17-搅拌器;18-砾石填料;19-硝化液回流泵;20-曝气管;21-搅拌器;22-污泥泵;23-鼓风机;24-除磷加药设备;25-参观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区1、进水区2、缺氧区3、砾间接触氧化区4、除磷区5、沉淀区6、出水区7、储泥池8、鼓风机房9以及生产用房10。
所述预处理区1内设有取水泵房11和沉砂池12,取水泵房11内设置进水泵13,所述取水泵房11与沉砂池12之间通过格栅14分隔,用于取水满足后续处理的高程要求、去除较大的颗粒物、悬浮物以及保障砾间系统正常运行。沉砂池12底部的排砂口通过砂泵15与生产用房10内的砂水分离器16连接,沉砂池12定期通过砂泵15排砂,经砂水分离器16处理后外排。
所述沉砂池12的出水口与进水区2连通(对于河湖水需经预处理区1处理后送入进水区2,而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则可直接超越预处理区1直接进入到进水区2处理),所述进水区2与缺氧区3连通,所述缺氧区3与砾间接触氧化区4连通,缺氧区3内设有搅拌器17,保证硝化反应速率;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4内有填充形状圆滑、粒径均匀的表面附着生物膜的砾石填料18,砾石平均粒径介于100-200mm,由于砾石间存在许多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率在40%左右,形成连续的水流通道,当污水流经这些孔隙时,水流因受砾石阻挡而致流速减缓,水中的悬浮物质会与砾石接触并在很短的孔隙距离内沉降;而砾石粗糙的表面,可供许多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具有粘性的生物膜,主要负责吸附悬浮物质,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在流经砾石表面的生物膜时,被微生物摄取或利用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砾间接触氧化区4内还设有硝化液回流泵19,所述硝化液回流泵19通过管路与缺氧区3连接;缺氧区4内的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通过硝化液回流泵19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达到去除污水总氮的目的。
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4随后与除磷区5连通,单独设置的化学除磷区5,通过加药管道与生产用房10内设置的除磷加药设备24相连通,化学除磷投加药剂为铁盐或者铝盐,通过化学除磷措施达到除磷效果;除磷区5池体两侧设置穿孔墙配水。
所述除磷区5与沉淀区6连通,所述沉淀区6内同样填充有砾石填料18,自砾间接触氧化区4剥落的生物膜随水流输送至沉淀区6时,进行沉淀截流,沉淀区6内的砂石粒径介于200-300mm。
沉淀区6的出水口与出水区7连通,自沉淀区6出来的清净的上清液通过出水区7直接排放。沉淀区6还通过排污管道与储泥区8连通。
在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4、除磷区5、沉淀区6及出水区7的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20(除磷区5内的曝气管与加药管分层布置),所述鼓风机房9内设有与所述曝气管20连接的鼓风机23,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避免系统堵塞,沉淀区6通过定期开启曝气系统进行排泥,排泥周期约3月/次,排至储泥池8通过污泥泵22将污泥输出处理,储泥池8内设置搅拌器21保证输送效率。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区2、缺氧区3、砾间接触氧化区4、除磷区5、沉淀区6、出水区7、储泥池8、生产用房10及鼓风机房9合建设为一个处理单元;所述进水区2、缺氧区3、砾间接触氧化区4、除磷区5、沉淀区6、出水区7及储泥池8依次连接,位于处理单元的下层;所述生产用房10和鼓风机房9置于储泥池8的顶部,位于处理单元的上层,以最大化的节省占地面积。
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处理单元并列布置,两个处理单元的储泥池8、鼓风机房9和生产用房10共用,进水区2、缺氧区3、砾间接触氧化区4、除磷区5、沉淀区6和出水区7两两并列布置,并于两个处理单元之间的上方布设有设观察窗的参观廊道25,以便于观察系统内的运行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储泥池、鼓风机房以及生产用房;所述预处理区内设有取水泵房和沉砂池,所述取水泵房与沉砂池之间通过格栅分隔;所述沉砂池的出水口与进水区连通,所述进水区与缺氧区连通,所述缺氧区与砾间接触氧化区连通,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内填充有附着生物膜的砾石填料,砾间接触氧化区内还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回流泵通过管路与缺氧区连接;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与除磷区连通,所述除磷区与沉淀区连通,所述沉淀区内填充有砾石填料,沉淀区的出水口与出水区连通,沉淀区通过排污管道与储泥区连通;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及出水区的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所述鼓风机房内设有与所述曝气管连接的鼓风机;所述生产用房内设有砂水分离器及除磷加药设备,所述砂水分离器通过砂泵与沉砂池底部的排砂口连接,所述除磷加药设备通过加药管路与除磷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间接触氧化区内的砾石填料的平均粒径介于10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的砾石填料的平均粒径介于2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区内设有搅拌器及污泥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储泥池、生产用房及鼓风机房合建设为一个处理单元;所述进水区、缺氧区、砾间接触氧化区、除磷区、沉淀区、出水区及储泥池依次连接,位于处理单元的下层;所述生产用房和鼓风机房置于储泥池的顶部,位于处理单元的上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两个所述的处理单元并列布置时,于两个处理单元之间的上方布设有设观察窗的参观廊道。
CN201721139018.5U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Active CN207904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9018.5U CN207904073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9018.5U CN207904073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4073U true CN207904073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70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9018.5U Active CN207904073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4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4550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装置
CN206308212U (zh) 一种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4926038B (zh) 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生物生态复合处理装置
CN203269659U (zh) 一种高效脱氮三级复合人工湿地
CN103159380A (zh) 一种零能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8128967A (zh)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001756B (zh) 一种防止淤堵的稳定表流湿地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4556378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07188379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4386876B (zh) 户用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01043B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CN109704511B (zh) 一种高效生物降解过滤反应器及用其处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CN203187497U (zh) 一种零能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4824518U (zh) 一种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系统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205382060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CN210559663U (zh) 一种风帽驱动好氧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CN105753271A (zh) 一种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钢渣吸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
CN207375911U (zh) 一种生物滤床
CN207904073U (zh) 一种改良型脱氮除磷砾间接触氧化系统
CN105502801A (zh) 季冻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组合污水处理系统装置及其方法
CN109516639B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系统
CN109292999A (zh) 一种曝气强化人工湿地
CN204689829U (zh) 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88 No. 91 science Avenue, hi tech Zone, Anhui, Hefei

Patentee after: Cecep Guo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No. 91 science Avenue, hi tech Zone, Anhui, Hefei

Patentee before: Anhui Guoz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